IMG_1111.JPG

三、一來道果
一來,巴利語sakadàgàmin。為sakid(一次、一回)+ àgama
(來、前來)+ in(者,…的人)的組合。意為再回來此世
間結生一次。漢傳佛教依梵語sakçdàgàmin 音譯為斯陀含。
《人施設論》註如此說:
ßPañisandhivasena sakiü àgacchatã'ti sakadàgàmã.û
「再回來結生一次者,為一來。」(Pp.A.34)
《人施設論》(Puggalapa¤¤atti)說:
「哪一種人為一來者?於此,有一種人滅盡三結,貪
瞋癡減弱,成為一來者,只來此世間一次即作苦之終結。
這種人稱為‘一來’。」(Pp.34)
「於此」是指在佛陀的教法中;「有一種人」的「人」
是指聖者;「滅盡」是指在初道時已經斷盡了;即有一類聖
者已經滅盡有身見、戒禁取和疑三種最粗之結。「貪瞋癡減
弱」:有四種聖道,其中的入流道、不來道和阿拉漢道可以
斷除相應的煩惱,唯有一來道不能斷除任何煩惱,只能減弱
貪瞋癡。由於減弱貪瞋癡,成為一來者,只來此世間一次即
作苦之終結。「苦之終結」即完全斷盡煩惱、滅盡諸苦。這
是巴利聖典對「一來」的定義。
證得第二聖道和聖果的一來聖者共有五種:
1. 在人間證得了一來道果,並在人間般涅槃。換言之,
在人間證得一來道之後,就在那一生繼續修行,最終斷盡一
切煩惱。所以,他不會再輪迴、再受生死了。
2. 在人間證得一來道果,死後投生至天界,在天界斷
盡煩惱而般涅槃。
3. 在天界證得一來道果,並在天界斷盡一切煩惱而般
涅槃,不再投生。
4. 在天界證得一來道果後,再投生人間,在人間斷盡
一切煩惱而般涅槃。
5. 在人間證得一來道果,死後投生到天界。由於其煩
惱未盡,在天界命終後再投生到人間一次,並在此人間斷盡
一切煩惱。
因此,有這五種一來聖者。
由於初果聖者和二果聖者還沒有斷除欲貪,因此還會對
男女、飲食、睡眠、身體等產生貪欲。因為還沒有斷除瞋恚,
所以偶爾還會生氣、發怒,還會害怕、緊張。對欲樂的貪求
和瞋恚只有第三不來道才能斷除。


四、不來道果
第三聖道聖果是「不來」。「不來」,巴利語anàgàmin
的直譯。為na(不)+ àgàma(來,前來)+ in(者)的組
合,意為不再返回欲界受生。
《義註》中說:「不來者,名為對欲貪、瞋恚於心不動
搖,以及決定性不會再從其世間退回來者。」
不來道可以斷除兩種煩惱:一、欲貪(kàmacchanda):
對欲樂的貪求;二、瞋恚(dosa, vyàpàda)。欲貪、瞋恚加上
前面所講的有身見、戒禁取及疑,稱為「五下分結」。
當不來道心一生起,欲貪和瞋恚即完全被斷除。因此,
三果聖者不會再對男女、飲食等欲樂有貪求。由於他已經完
全斷除了瞋恚,所以不會生氣、發怒,不會緊張、擔心,不
會哭泣、流淚。因為不來聖者已斷盡能把有情繫縛於欲界的
欲貪與瞋恨兩結,所以不會受到欲界的煩惱力牽引而再投生
到欲界。不來聖者若在今生不能夠證悟阿拉漢果,死後只會
投生於色界或無色界梵天,並於其處般涅槃。
「以及決定性不會再從其世間退回來」,此處的「其世
間」是指他們在人界死後投生的色界或無色梵天界,因此,
聖典中常說:「滅盡五下分結,成為化生者,在那裡般涅槃,
不再從那世間回來。」
「滅盡五下分結」是指斷除有身見、戒禁取、疑、欲貪
及瞋恚。何謂「化生者」?有四種生:卵生、胎生、濕生和
化生。雞、鳥、鴨、蛇等是卵生;人類、牛、羊、馬等是胎
生;蚯蚓、糞蛆等在潮濕之處的低等生命是濕生;地獄有情、
多數鬼類是化生,地居天以上的天人及所有的色界、無色界
梵天人都是化生。
三果聖者死後必定是化生,既不會成為卵生,也不會成
為胎生和濕生。三果聖者假如在今生還沒有斷盡一切煩惱,
下一生必定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天,因為他已斷除了五下分
結。什麼是「五下分結」呢?「下分」是指欲界,即連接到
欲界,使有情不能超越欲界,作為投生到欲界之緣的意思。
即使有人證得禪那並投生至梵天界,只要他還沒有斷除這五
下分結,當梵天生命終結之後,也還是會再墮落到欲界來投
生的。
三果聖者已經斷盡這些煩惱,自然不會再投生到欲界,
只會投生至梵天界成為梵天人。在梵天界的第四禪天有一處
叫淨居天(Suddhàvàsa),其中有五種天:無煩天、無熱天、
善現天、善見天和色究竟天。這五種天既沒有初果聖者,也
沒有二果聖者,更加沒有凡夫,而只有兩種聖者:一、三果
聖者死後投生到那裡,還沒有斷盡煩惱者;二、三果聖者投
生到那裡後斷盡諸漏,證悟阿拉漢果,只因天壽未盡而居住
在那裡。
三果聖者不會再從梵天界退回這個世間,所以叫做「決
定性不會再從其世間退回來」,或者如佛陀所說的「不再從
那世間回來」。但三果聖者還有可能偶爾造訪我們人界。在
有佛陀出世的時候,他們會以梵天之威力前來聽聞佛法。
雖然三果聖者已經斷除最粗的五種煩惱,但畢竟還沒有
斷除全部煩惱,還殘留五種稱為「五上分結」的煩惱:色貪、
無色貪、掉舉、慢和無明。由於三果聖者還沒有斷除色貪,
所以還會投生到色界;由於還沒有斷除無色貪,所以還可能
投生到無色界。色貪是對色界生命極微細的貪著,無色貪是
對無色界生命極微細的貪著。他們還沒有斷除掉舉、慢和無
明。佛陀說:「由於無明和渴愛,眾生無始以來流轉生死。」
無明是生死流轉的根本,而色貪和無色貪都是愛(taõha)。因
為不來聖者還有無明和愛,所以命終後仍須受生,還會繼續
輪迴。因此,即使證得三果不來,還是要繼續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些比庫因為具足戒行,有些持頭陀支,
有些多聞,有些居住在僻靜處,有些證得禪那,有些是三果
聖者,他們就認為要證悟阿拉漢果並不困難,只有願意,甚
至可以在任何一天證悟阿拉漢。佛陀知道後,教誨說:「諸
比庫,比庫不應只是以清淨持戒等,或以證得不來之樂,
就認為‘我今生只剩極少之苦’,只要還沒有斷盡煩惱,
就不應生起‘我快樂’之心。」並說偈頌曰:
「莫只以戒行,或由於多聞,
或以得禪定,或住遠離處;
‘我觸出離樂,非凡夫所能。’
未得諸漏盡,比庫莫自滿。」(Dp.27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