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66A98-4EEC-4685-905F-38522956434E.jpeg

◊◊佛陀的勝利無人可比,他不退轉及不可爭議 ◊◊

 

179偈】

彼之勝利無能勝,敗者於世無可從,

佛智無邊無行跡,汝復以何而誑惑?

 

【註解】

佛陀戰勝一切垢穢,在這世間沒有人能將他擊倒。他不留行跡,同時擁有無盡的知識,你又如何能誘惑他?

 

 

◊◊ 佛陀已棄除一切欲根,不再有誘惑或被誘惑 ◊◊

 

180偈】

彼已不具於結縛,愛欲難以誘使去,

佛智無邊無行跡,汝復以何而誑惑?

 

【註解】

佛陀無繫縛於那誘人的欲望之羅網,他不留行跡,同時擁有無盡的知識,你又如何能誘惑他?

 

【佛陀不受誘惑——魔羅和他三個女兒的故事】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曾經為五比丘講述他與魔羅和他的三個女兒的一場激烈的鬥爭,後來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也曾經對來自拘樓國的婆羅門瑪甘迪重複了這個故事。

  

拘樓國的婆羅門瑪甘迪有個女兒,長得貌美如花,大夥都稱她為瑪甘迪小姐。許多年輕男子都想娶她為妻,其中包括富商、婆羅門、剎帝利的年輕一代,他們多次上門提親,但是都被一一拒絕了。

  

一天清晨,當佛陀在禪定中巡視世界時,發現婆羅門瑪甘迪。婆羅門瑪甘迪每天都準時在村外看守火堆,於是佛陀便直接到那兒去。婆羅門瑪甘迪看到佛陀莊嚴的外表後,非常仰慕:「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這個人適合我女兒,我將把女兒嫁給他。」接著他對佛陀說:「世尊!我有個尚未出嫁的女兒,可是我無法替她找到適合的男子,我覺得您很適合她,想把她許配給您,請您就在這兒等一會,我去把她帶來。」佛陀聽了瑪甘迪的話,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表示反對。

  

婆羅門瑪甘迪把盛裝打扮的女兒和妻子一塊帶來了,但是佛陀已不在原處,他到了另一處去了,只在原處留下腳印。

  

婆羅門瑪甘迪的妻子問他:「那個人在哪兒?」「我吩咐他在這裡等候。」他倆到處尋找佛陀,他發現佛陀遺留下來的腳印,便叫妻子前來觀看。婆羅門的妻子對跡象學很有研究,他對丈夫說:「這不是追求五欲者的腳印。」婆羅門回答:「太太,當我向他提親時,他答應了。」但是妻子卻說:「你說什麼都行,,但是這腳印的確是屬於無欲者的。」「太太!別囉嗦了,跟我來吧!」他們向前走,在不遠處看到佛陀,於是他對妻子說:「那人就在前面。」他來到佛陀跟前對佛陀說:「我把女兒帶來了,請接受她為你的妻子。」佛陀回答道:「我不需要你的女兒,但是,我有些事想對您說。」「說吧!我將洗耳恭聽。」於是佛陀向那那婆羅門敘述了自己的故事。

  

從佛陀放棄王儲的身份開始,他騎上白馬健陀迦在車匿的伴隨下,出了城門。這時候魔羅站在他身邊對他說:「王子!回去吧!七日之內那宇宙的主宰將屬於你。」「我曉得!但我不需要這些!」「那你為何要出家?」「我希望我能無所不知。」「很好!從今日起,如果你還有欲望或惡意或殘酷的念頭,我知道該怎麼做。」

  

從那時候開始,魔羅跟蹤了佛陀七年。在開始的六年裡,佛陀嚴厲的自律並努力不懈的發展自己的靈性,最後,他在菩提樹下證得正等正覺,體驗了解除繫縛的寧靜。這時魔羅很懊惱:「這些日子,我無時無刻的跟蹤他,尋找機會,但是都無法找出他任何瑕疵,現在,他又逃出我法力範圍之外。」

  

魔羅有三個女兒——貪欲、淫慾和情慾。她們見到父親這麼懊惱,便問道:「親愛的父親!什麼事情令你垂頭喪氣,愁眉不展。」魔羅把一切告訴女兒,女兒說道:「放心吧!父親!別再懊惱,我們會把那出家人制服,並把他帶回來交由您處置。」她們三人來到佛陀跟前,對佛陀說:「我們三人將是您的奴婢,請收留我們。」可是佛陀對她們始終不加理會,也沒有睜開雙眼看看她們。魔羅的女兒們心想:「男人的胃口多樣化,有些喜歡年輕的,有些喜歡中年的,甚至有些喜歡年紀較大的。」於是她們變化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女人來誘惑佛陀,就這麼變來變去,變了一百多次,可是佛陀還是一樣對她們無動於衷。

  

佛陀對她們說:「請離開吧!妳們這麼賣力的變來變去,到底要我看些什麼?妳們這些行為應在那些還未棄除貪念、肉慾和邪惡情感者面前表演,這對那些已棄除貪念、肉慾和邪惡情感的人是沒有作用的,妳們為何一定要我受到妳們的控制?」

  

魔羅的三個女兒無可奈何的離去。

 

當佛陀講完這故事後,對婆羅門瑪甘迪說:「婆羅門!在那時候,我望著魔羅的三個女兒,她們那有如金玉般的身體,那是多麼的完美無瑕,我尚且對她們完全不動念。您的女兒,是個填滿了三十二種不淨物的肉體,就好像裝滿污穢物的垃圾桶,但外表卻塗上美麗的油漆。」

  

婆羅門瑪甘迪一家三人,接受佛陀的開示,接受五戒,成為虔誠的在家信徒,不久後,都證得初果。

 

【評論】

覺悟者——佛陀,經過六年驚人的激烈掙扎,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在無外力又無神力的引導下,憑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棄除一切污穢,從繫縛中解脫出來,並了解事物的真正本性,他以自己的超然的知識,成為佛陀——覺悟者。他被稱為佛陀喬達摩(漢譯:瞿曇),是一系列佛陀之一。在過去他曾出現,在將來他也將出現。他並非生來就是佛陀,但是,通過心智發展,憑個人的努力,他成為佛陀。

  

在巴利文 bodhi(菩提)的意思是覺悟或正覺。佛陀已經完全經歷了人生的四種現象,並從無知的睡床上醒覺,他已經歷了完整的改造,佛陀各方面都大公無私,他不只個人達到這境界,同時還弘揚他所體驗的真理,並引導他人覺悟,因此他被稱為「無上正等正覺者」。他與辟支佛(自覺佛)所不同的是辟支佛只能自我覺悟而無法點化他人。

  

在佛陀覺悟前,他被稱為 Bodhisatta(菩提薩埵、簡稱:菩薩)也就是被授記將成佛者,都必須經歷菩薩這個階段。菩薩們經過強烈的實踐和修行,發展慷慨、律己、出世、智慧、力量、容忍、真實、決心、慈悲心、完善和無畏的氣質和禪定中的觀想,來達到佛的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