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98693-11D4-44B4-9658-E5737A077F93.jpeg

《毗婆捨那禪修二十八講》4/29

     [恰宓]
澳洲 堪培拉 
28天密集禪修開示

 

 

第三講:毗婆捨那實修指導

 

今天是公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在澳洲堪培拉這一期的禪修。

 

今天繼續跟大家講解正念的修行法。只要你是在靜坐修行的時候,不管你是坐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你都必須保持身體正直、頭頸部也是正直。眼睛輕輕閉上,內心專注觀察腹部的移動。在腹部上升起來的時候,你要很正確、密切的觀察腹部上升的移動,然後在內心做標記「上」;當腹部向內縮、下降下去的時候,心要很準確、很密切的跟隨著下降的動作,然後內心做一個標記為「下」。

 

標記能幫助心更準確地觀察目標

 

為什麼要這麼仔細來解釋觀察腹部上下的方法呢?因為有一些修行人,他修行了一段時間,仍然不是很清楚正確地知道觀察腹部的方法,所以在這裡特別要強調說明。首先,腹部的上升、下降是風大的作用。我們如果要真正瞭解腹部的上下,就必須專注地去觀察。但是觀察腹部上下,這只是初步的修行法。當你在觀察腹部上下的時候,如果聽到任何響聲,你要觀察能聽的心,觀察並標記「聽、聽、聽」。如果你聞到某一種氣味,你要觀察這個聞味道的心理作用,觀察並標記「聞、聞、聞」。眼睛在看東西的時候,是「看的心理作用」在看,而不是肉眼在看,所以我們在內心做標記「看、看、看」,這是在觀察「能看的心理作用」,眼睛本身是不能看的。假如說有一個死人躺在這裡,我們把報紙放在他眼前,他沒辦法看報紙上的字,因為死人沒有心理活動。有心才能夠看,只有眼睛是不能看。當我們觀察「能看的心理作用」的時候,我們一面內心做標記「看、看、看」。所做的標記能夠幫助我們的心,能夠更專注地觀察所觀的目標。尤其是初學者,初學者的心往往不能夠很密切的依附在所觀察的目標上很專注地去觀察。如果加上標記,能夠讓他的心觀察得更清楚和分明,更專注。但是要知道,所做的標記只是一種輔助作用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們心觀察目標,要很清楚地知道我們所觀的目標――內心知道這些是更重要的!

 

 什麼時候不需要標記?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修行內觀有兩方面的事情要做:第一方面,是我們的心要專注地去觀所應該觀的目標。第二方面是內心加上標記,做記號來幫助觀察。但是當修行者已經有相當深厚的修行經驗且定力強,這時候即使他想要把心分散到其他外境,去注意其他的境界,他的心仍然會專注觀察在修行的目標,不會分散。這時候他可以不必靠標記的幫助,就能清楚分明地繼續專注。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如果不加上標記,心就不能深深的專注在目標上,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加上標記,因此做標記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關閉根門的方法

 

當各位聽到任何響聲的時候,必須觀察聽的心並標記:「聽、聽、聽」。.這些觀察「聽的心」這種方法,對於滅除煩惱和五蓋有很大的功效。接下來會跟大家解釋,這有多大的功效。

 

佛陀開示我們,我們必須要觀看的心:當我們看到東西的時候,必須觀看的心;聽到聲音的時候,必須觀聽的心;聞到氣味,必須觀這個能聞的心;嚐到滋味,也是要觀嚐的心;接觸到一切的物質,我們要觀接觸的心;還有我們內心起什麼念頭、有什麼意念,我們要觀知道的這個心。這樣做的時候,叫作「我們謹慎守護住六根」。我們的感官有六個部分,即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好比是六個門,為什麼說六個門呢?因為煩惱可以從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還有心意這六個門進來,來侵害我們。所以我們在這些感官作用的時候,必須要正念觀察。我們在看東西的時候,要觀察並標記「看、看、看」;聽聲音的時候,觀察並標記「聽、聽、聽」;乃至於想事情的時候,觀察並標記為「想、想、想」。這樣提起正念觀察,正念力量夠強的時候,煩惱就不能侵入。所以借著正念了知一切在六根門頭髮生的現象,我們就能夠把六根守護住,把它關閉起來。

 

現在這麼說,大家可能還不能完全瞭解它的利益,但是當大家能夠親身經驗到這個方法它是有多麼大的利益之後,大家會發現說,這樣的觀照法,它是多麼深奧微妙。

 

在我們靜坐的時候必須要閉上眼睛。各位,閉上眼睛還能不能見到外面的東西呢?比如說各位現在把眼睛閉上,能不能看到我這個人呢?大家的眼睛是看不到我,但是大家的心看得到我對不對?因為我們內心可以產生影像,自己見到內心的影像。這種情況:內心見到內心的影像,大家也要觀照,也要觀察並標記「看、看、看」。同樣,靜坐的時候,內心聽到內心的聲音,或者說感覺到嘗到味道種種,同樣要照著去觀。感覺聽到聲音的時候,標記「聽、聽、聽」;感覺嘗到味道的時候,標記「嚐、嚐、嚐」。在吃飯的時候,當你吃到了辣椒,你感覺怎麼樣?感覺到辣對不對?這時候你就觀察並標記「辣、辣、辣」。這代表什麼呢?代表說你在「關門」。因為你正念觀察感覺辣的心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心思去對這個辣產生貪愛或者生氣。貪愛或瞋恚等等的煩惱不能夠侵入到你的心中,所以你就是把你感官的門關起來。

 

講到這裡,大家知道怎樣關閉六根的門了嗎?知道了嗎?

 

很容易:看東西的時候,觀察並標記「看、看、看」;聽聲音的時候,標記「聽、聽、聽」;聞到氣味,標記「聞、聞、聞」;嚐到任何滋味的時候,標記「嚐、嚐、嚐」;接觸到任何物體,標記「觸、觸、觸」;想到任何事情,標記「想、想、想」。這樣把六根的門關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關閉六根門,心就會受到貪瞋痴種種煩惱侵害,你就會受苦,就會有種種苦惱。

 

不要看錶

 

講到這裡,有些修行人他在靜坐的時候,能夠用眼睛看到東西。大家知道有這樣子的修行人嗎?為什麼他靜坐的時候,能夠用眼睛看到東西呢?因為他靜坐的時候,睜開了他的眼睛,所以他當然能夠用眼睛看到東西,尤其是在看手錶。

 

我有一個出家的弟子,他是一位西方人,在公元一九七九年出家。他修行內觀已經有相當久的時間,但是他有個習慣:每次他靜坐的時候,他就在他前面放一個手錶。當他坐了十五分鐘,他就睜開眼睛看手錶一次。然後再過十五乃至二十分鐘,又睜開一次看手錶。一個小時的靜坐當中,他睜開眼睛五六次,你覺得怎麼樣?他能不能在靜坐當中得到深的禪定、深的定力、銳利的內觀力呢?不能!他已經修了很多年,但是一點成就也沒有,就是因為他常常睜開眼睛!所以說每一次靜坐,眼睛要保持閉著,一次也不要睜開眼睛,不論你心裡有多麼想睜開眼睛來看東西,你不能睜開眼睛。如果心裡想睜眼,你要觀這個想要睜眼睛的動機,觀察並標記「動機、動機、動機」或者「想要、想要、想要」,一直觀到這個動機消失,你不想睜開眼睛了,然後你就繼續修行。因為每次我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心就隨著眼睛向外看去。心隨著眼睛出去,定力就消散掉。常常睜開眼睛的話,定力就常常消散、破滅,不能加深。所以說只要你是在靜坐當中,你就絕對不要睜開眼睛,要專心的觀一切在當下發生的身心現象。

 

然後再說到,雖然靜坐的時候能夠不睜開眼睛,但是有些修行人他喜歡移動身體。他喜歡挪動身體的任何部位:手或者腳。有時候他是自覺的,有時候是不自覺的來移動。有的人坐一坐手,就喜歡舉起來,這邊摸一摸、抓一抓,再放下來。有時候手放在這裡,有時候移到那裡。很多情況下雖然他自己不自覺自己在移動,但是他的心是知道的。

 

各位想,他這樣能不能得到深的禪定呢?不能!因為當他在移動手或者腳的時候,就表示他的內心不穩定、心分散、不安,所以才會移動手腳。因此在靜坐的時候,大家不應該移動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要像佛像那樣端正地坐在那裡如如不動。如果大家靜坐的時候能夠保持穩定不動,這對大家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的。

 

坐禪時當腰部彎曲

 

但是,有時候雖然大家知道說,靜坐的時候身體要坐得正直,頭部、頸部要正直,但是坐下去一段時間,身體會慢慢彎曲或者頭會慢慢低下來,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內心鬆散!為什麼內心會鬆散?因為你沒有提起強而有力的正念,很有精神地在觀照。正念力不夠,心的力量就鬆散掉,所以身體就跟著鬆散:腰就彎下去,頭就低下來。

 

當你發現自己腰彎下去的時候,這時候你要讓身體坐直,因為彎著腰就沒辦法清楚的觀察腹部的上下。但是你要坐直之前,要先觀察動機,想要坐直的動機,觀察並標記「動機、動機、動機」,然後觀察身體坐直起來的過程標記「坐直、坐直、坐直」,很有正念地觀察。如果你的定力夠深,你也能夠觀察到在坐直的過程中的小動作。如果你是一直保持正念分明,清楚地觀照,你的身體必然是一直都坐得很正直,因為強而有力的正念能夠保持身體點正直。

 

不要用換腿來消除疼痛

 

接著,如果你能夠坐一個小時不必換腿,不必換坐的姿勢,這樣是最好的,最好你一直都不要換。但是如果你不能坐到四十五分鐘完全不換腿,快到四十五分鐘的時候腿痛的很利害、不能忍受,這個時候你可以換一次腿。但是在換腿的時候,不能夠忘掉正念。在換腿過程中,你必須一直保持正念地觀照,先觀想換腿的動機,觀察並標記「動機、動機、動機」。然後手或者腳或者身體每一個移動,你都要很有正念地去觀察並標記「移動、移動、移動」。每一個動作都細細地觀察不能遺漏掉。等到你重新坐穩了之後,繼續觀察腹部的上下。也許你再坐個十分鐘又痛得不能忍受了,想要再換一次腿,但是你不應該再換,不應該有第二次換腿的情況,你最好就起來走路修行、經行。這樣對你有更大的利益,因為如果你換第二次坐姿,這樣你會養成壞習慣,以後這個壞習慣就一直隨著你的修行,會障礙你。因為當你養成換腿的壞習慣,雖然不是很痛,你也想要換腿,想要換姿勢。因為你這個換腿的壞習慣跟著你,有時候你會不自覺地換姿勢,這種情況你的定力會被破散掉。所以說在一次靜坐當中,最多只能夠換一次腿,不能夠換第二次;能夠完全不換腿是最好的。當疼痛的時候,你必須要有忍耐的精神,很有正念很有精神,很準確地專注地去觀疼痛。等你定力越來越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在觀痛的時候,痛只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你不會對痛感覺到厭惡,不會受到疼痛的影響,疼痛並不會干擾你的修行,所以你不要想要換腿的方式企圖消除疼痛。

 

行禪時眼睛不要東張西望

 

然後我們講到走路修行,經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的眼睛。眼睛要收攝眼神,不要東張西望。如果你走路的時候左顧右盼,眼睛到處看,這樣你是不可能得到深的定力。所以每次經行之前要下定決心,眼睛絕不東張西望,要收攝眼神專注在前面。其實不只是走路修行,只要是在禪修當中,任何時刻我們眼睛都不要東張西望。你在外面走路的時候,要走到餐廳或者走到宿舍的路上,還是一直要收攝眼神,不要到處看。如果你看到任何影像,都有可能引生內心的煩惱而破壞你的修行,如果你感覺有一個慾望很想去看,這時候必須觀想看的動機,觀察並標記「動機、動機、動機」或者「想看、想看、想看」,一直到這個想要看的慾望消失為止。然後你繼續走,眼睛保持不到處看。

 

在經行的時候,最初你可以觀察「左腳、右腳」。在你左腳移動的時候,觀左腳每一個移動的情況,然後內心做標記「左腳」。右腳移動的時候觀察移動的過程,內心做一個標記「右腳」。這樣做10分鐘。內心做標記能夠幫助我們觀察的很清楚和分明。然後,接著你要觀察腳舉起的過程。內心做標記「舉起」。腳要落下的時候,落下的過程,整個移動你觀察的很清楚,內心做標記「落下」。這樣「舉起、落下;舉起、落下」。這樣走十分鐘。之後要再增加一個記號,就是當你腳舉起來的時候,你標記「舉起」;腳跨出的時候,標記「跨出」;落下的時候,標記「落下」。這樣「舉起、跨出、落下」,走二十分鐘。接下來你要觀「舉起、跨出、落下、接觸、壓下」。當你的腳落下、落下到和地面接觸的時候,你感覺到這個接觸,你就內心做標記「接觸」。接著你要把重心往前移,移到前腳,前腳會向地面壓下去,你觀「壓下」。這樣「舉起、跨出、落下、接觸、壓下」,這樣走到結束,就是至少要走一個小時總共。當你能夠觀察得很好的時候,你可以再增加標記,就是說當你要舉起腳的時候是腳跟先舉起來。腳跟舉起來的時候,你標記為「舉起」。這時候腳趾頭還跟地面接觸,等到腳趾頭要離開地面,要提起來的時候,你再觀「提起」。所以一個舉腳的動作就分作「舉起和提起」,這時候你又多增加了一個標記,所以你就觀六個動作「舉起、提起、跨出、落下、接觸、壓下」。然後當你觀察到想要想要舉腳的動機的時候,你再加上「動機」,舉腳的動機。你又觀察「動機、舉起、提起、跨出、落下、接觸、壓下」。

 

觀察動機

 

做多少標記是因人而異,自己知道自己的情況。如果說你必須要很有用心地、很專注才能夠觀察清楚,那你不應該這麼做,你應該減少標記。必須說你不必很用心力,就能夠觀的很清楚的這種情況,才適合用這麼多的標記來走。然後動機是你感受到覺察到動機的時候,你才能觀察動機,如果你不能覺察動機,你不應該觀動機。但是你必須盡量走得很慢,這樣漸漸地自然就能夠感覺到動機。觀察動機的時候能夠讓我們了知動機和我們行動之間的因緣關係。了知這種因緣關係很重要,因為能夠滅除「人、我、眾生」的錯誤見解。

 

修內觀的人必須觀察一切的身心現象,如果他先修奢摩他(止觀)兩三個月,也許他能得到很深的定力。這種禪定也是必須要觀照的對象,但是很難觀照到,因為當他的定力很強,他的心完全被吸收在定中,這種情況叫「心落在定中」心被吸收到身體裡面去了,沒辦法出來觀察。所以大家要小心,不要讓心落在定中。不過佛陀時代有些這樣的人能夠觀察禪定的生滅,這是因為他有佛陀作老師。可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現在不一定能做到。今天時間到了。祝願大家繼續勇猛精進,早日徵得涅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