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71E425-E6D4-4336-9818-D2B3AB9F522F.jpeg

《我們真正的歸宿》3/8真理的兩面.感官的陷阱

 

[阿姜查]

 

真理的兩面

 

(一九七六年,雨期安居時,在巴篷寺,對集合誦戒後的僧侶們所作的教說。)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兩種可能:沈溺世間或超越世間。佛陀是能從世間解脫自我並由此領悟到心靈自在的人。

 

同樣地,知識有兩種類型:世俗範圍的知識,和精神上的知識——或稱真實智慧。如果我們仍未經過修行或訓練自己,無論我們擁有多少知識,那仍然是世間的,也因此不能使我們得到解脫。

 

想一想,仔細地觀察吧!佛陀說,世間的事事物物饒立腳點世間在旋轉。追隨世間,心便會與世間糾纏在一起,不管是在來或去中,它染污了自身,永不滿意。世俗人時經常找尋某些事物的人——他永遠不肯能找到滿足。世俗的知識實在很無知,它並不是帶有清明知見的知識,也因而永遠沒有一個終止。它繞著世間的目標旋轉——積聚財富、取得地位、尋求讚美和愉悅。那是一團使我們很快地被吸引、粘著的無明。

 

一旦我們得到什麼,就會有嫉妒、憂慮和自私。而當我們感受到威脅,不能不用身體去驅除或擊退它時,我們便會利用頭腦去發明各種的裝備,乃至武器,甚至核子炸彈,只是為了互炸對方。為什麼會有這一切的困擾和障礙呢?

 

這就是世間的方式。佛陀說,如果誰隨著它轉,便不會有到達終點的一天。

 

為了解脫來修行吧!依著真智生活並不容易,但無論是誰,只要努力地追求道、果,並且心向涅槃,將能堅持和耐久。持久與知足、滿足,吃得少、睡得少、說得少,適度安住,籍由這,我們便能與世俗有個了結。

 

如果世俗的種子仍未根除,我們便會在一個永無止息的輪迴當中繼續地困擾和迷惑;甚至在你出家之後,它仍會繼續地拉你離開。它造作你的觀念、你的主見,它粉飾你所有的想法,它就是那樣!

 

人們並沒有領悟!他們說他們要在這世上完成事情,他們總希望去完成每一件事。就像一個新的政府首長,熱衷於實施他的新政;他認為他能解決一切,於是移走每一樣舊施政,說道:「看吧!一切由我自己來!」他們所做的是,運東西進來,又運東西出去,從來沒有完成任何的事情。他們雖然嘗試去做,卻從沒達到任何真正的圓滿。

 

你永遠都不可能做出讓每一個人都滿意的事——有人喜歡少一點,有人喜歡多一點;這人喜歡短,那人喜歡長;有些人喜歡鹹,又有些人喜歡香。將每一個人聚在一起且使意見相合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大家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想去完成某些事情,然而在這麼複雜的世界上,要使每一樁事都真正的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佛陀,有幸生為一位高貴的王子,也發覺到這世間生活的不圓滿。

 

*感官的陷阱

 

佛陀曾經談到有關欲望和能使欲望得到滿足的六件事:色、聲、香、味、觸、法;談到對於快樂、痛苦的欲求,對於善、惡等等的欲求,乃至每一樁事物!

 

談到「色」,沒有任何一種的色完全同於一個女人。不是嗎?一位真正很有吸引的女人難道不會使你想去看嗎?一個真正吸引人的形象走近時「沙、沙、沙、沙⋯⋯」你禁不住會凝視!

 

「聲」音又是如何呢?再沒有比一個女人的聲音更吸引你了,它穿透了你的心!「香」也是一樣,女人的芳香是所有香中最誘惑人的,沒有其他的香能相比擬。「味」——即使是最可口的食物也不能和一個女人相較。「觸」也相同,當你愛撫一個女人時,你會如醉如痴,昏昏然而為之神魂顛倒。

 

在古印度,曾有一位來自泰西拉的著名魔咒大師,他教導他的弟子所有的咒語和魔法。當這位弟子都已精通而準備自立門戶時,從老師那兒,他帶著這最後的教誨離去:「我已教了你一切我所知道的咒語、魔法和護身符。對於那些帶有利牙尖角,甚或是大獠牙的動物,你無需害怕,我能保證你會得到保護。然而唯獨一件事我不能擔保,那就是女人的魅力!對此,我無能為力;沒有咒術可以防禦這一項,你必須好自為之。」

 

法塵在心中升起,它們由欲望而生:欲求有價值的財產、欲求富裕,而且大都只是無休止的追求事物。這種的貪欲還不算深重或強烈,它還不致使你昏了頭或失去控制。然而,當性的欲望生起時,你卻會失去常態且失去自我控制,你甚至會忘了那養你、育你長大的雙親!

 

佛陀曾教導,我們的感官對象是一種圈套——魔羅的圈套。「魔羅」可被理解為那些傷害我們的事物,「圈套」是捆綁我們的某樣東西,相同於一種陷阱。那是魔羅的圈套、獵人的陷阱,而獵人就是魔羅。

 

如果動物在獵人的圈套中被捕獲,那會是一種悲哀的困境;它們深陷其中,不得動彈地等待著設陷者的來臨。你曾網捕過小鳥嗎?陷阱已被觸動,「砰」——頸子被抓住了!——一條強韌的網線立刻將它縛得牢牢的,無論鳥兒如何展翅,都無法逃脫;它到處飛,但被制得緊緊地,只有等待著圈套的所有人來。當獵人前來是,完了——鳥兒充滿恐懼地拍打急撞,無處可逃!

 

色、聲、香、味、觸、法的陷阱也是一樣,它們抓住我們,並且緊緊地綁住我們。如果你執著感官,你會像一條上鈎的魚兒一般。當漁夫來時,雖然盡全力地掙扎,卻難以鬆脫。事實上,你並不像一條被抓的魚兒,更像一隻青蛙——青蛙一口吞下整個釣鈎直入他的腸子裡,而魚兒還只是口被勾住而已呢!

 

任何人執著了感官也是一樣,好像一位肝臟還沒被破壞的好酒者,他並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才會喝夠,他繼續盡情地喝,毫不在意地喝;他上癮了,而不久,便會生病而受苦。

 

有一個人走在路上,由於長途旅行,口渴得想要喝水;他停在一處路邊請求水喝。這水的主人說:「如果你喜歡,你可以喝這水,色澤好、香味好、味道好,但如果喝了它,你卻會生病。我必須事先告訴你這個,那足以讓你病死或是瀕臨死亡。」口渴的人並沒有聽從,他渴得就像是開刀後已被禁水七天的人,苦苦哀求著要水喝!

 

這就同於一個人渴求感官欲望一樣。佛陀教導,那些都是有毒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毒,它們都是危險的陷阱。然而這個人渴得沒聽進去;由於渴,他哭泣哀求:「給我水,不管後果有多痛苦,讓我喝吧!」於是他掬出一些來一口喝下,發覺味道非常不錯,便拼命地喝個夠,卻也因而病得幾乎要了命。這,都是緣於強烈的欲望,他沒有聽從勸告。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會被感官的快樂所捕捉了!他啜飲色、聲、香、味、觸和法——它們都非常可口!因此他不停地喝,他持續不斷、深陷其中,直到死亡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