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E3C12-7DEB-49A7-9EB5-A9654302E0D2.jpeg

《我們真正的歸宿》1/8前言.譯者的話.阿姜查

 

[阿姜查]

 

前言

 

多年來阿姜 查以寮、泰語展開社會宏化工作,而他在西方英語系社會的影響力,則是由於他那些有能力把寮、泰語譯成英文的西方弟子的努力而得。雖然,目前這些英文作品流傳到華人世界,已經一段時間,特別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而最近的是台灣,但美中不足的是,讀者群僅限於精通英文的華人,而這些從阿姜 查的教導中得到的啓示、鼓舞的華人讀者,對於同胞中有人因為不懂英文或英文能力淺,而沒有機會從阿姜 查語言中的智慧得益,一直引以為憾。

 

有鑒於此,我們決意為廣大的中文讀者盡些心力。在徵得泰國國際叢林寺院(Wat Pah Nanachat)主持的首肯之後,我們從《菩提智》(Bodhinyana)一書中取出兩篇文稿《與眼鏡蛇同住》、《真理兩面》以及一篇已印成單行本的演講詞《我們真正的歸宿》(Our Real Home)合輯,另為了讓讀者對阿姜 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書後附一篇他的弟子迦耶沙羅比丘所寫的《師父的教導方法》(出自Seeing the Way 一書),共有四篇譯成中文,以《我們真正的歸宿》為書名出版。

 

本書是在佛教寺院僧俗二眾的發心奉獻下協力完成。他們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他們不僅熟知中、英文,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們對佛法都已有深刻的體驗和認知,因而對阿姜 查的教化都能有所領悟且真切理解。也由於他們的善行以及弘揚佛法不惜一切代價的願心,此刻,這份作品才能呈現在您的手中。

 

但願所有與本書編印有過因緣的人,都能法喜充滿、吉祥如意!

 

  阿姜 查的一位弟子

 

  

譯者的話

 

如果有人發現一顆閃亮的星星,他沒有權利放進自己的口袋獨享光輝;他必須公諸於世,使每個人都能分享這份光耀。基於這個理由,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參與將阿姜 查的教示譯成中文的工作,因為如此一來,其他人也能同樣地得到——那從阿姜 查的佛法開示中閃耀出來的智慧之光!

 

中譯阿姜 查的作品,並非易事。如果照句直譯,恐怕會顯得生澀難懂;假若以比較自由的方式意譯,雖然文句會比較流暢,可是恐怕又會失於準確度不夠;還有一種可能是,因譯者筆調的關係使譯文學術意味太濃,不符合阿姜 查的風格。他本人很少閱讀,有一回,他被問到有什麼佛書可以推薦給人讀時,他指著自己的心說:「只有這一本!」

 

在譯書的過程中,我們盡量以不同的方式求得折衷,希望能既不失去阿姜 查簡明的開示風格,又能無損他見解的精辟入微。假若由於我們的轉譯,使阿姜 查的佛法之「星」減損了原有的光芒,我們再次深致歉意。而我們之所以不自量力試譯,只是因為我們是在不忍讓這顆光輝奪目的星星,只收藏在某人的口袋裡,卻不能普照人間。

 

任何人的翻譯,永遠沒有所謂最好或者最後的翻譯,有的只是風格的不同。原書真正的涵意能被譯出而且能讓讀者分享,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您的手中捧著這本書時,那從阿姜 查內心閃耀出來的法之「星」光,只要能讓您捕捉到即使是一絲的微光,進而為您的人生帶來方向和啓示,那麼我們的工作就算圓滿完成了。

 

 

阿姜 

 

阿姜 查生於泰國東北的一個村莊,少年時即剃發,年二十始受戒成為比丘。年輕時,他研究過基礎的佛法、戒律以及經典。稍後,他在森林苦行的傳統下,接受一些當地禪定大師的指導,修習禪定。他依苦行僧的傳統方式生活達數年之久,他睡在樹林、山洞、墓地,並曾和本世紀最著名、最偉大的禪師阿姜 滿度過一段很短,但具有開悟性的時光。

 

行腳多年之後,有人請他到家鄉附近的一座濃密森林定居。這座森林當時沒有人居住,並且以眼鏡蛇、老虎、鬼魅聞名,因此,如他所說,是苦行僧理想的修行場所。

 

後來因為愈來愈多的僧俗四眾來和他一起共住,接受他得指導,因而以阿姜 查為中心,形成了巴篷寺。現在他得別院已遍及泰國的山林,以及英國、紐西蘭、澳洲、瑞士等地,由其弟子教授佛法。

 

一進到巴篷寺,你很可能會碰到比丘在井邊打水,同時路邊有個牌子,寫著:「嘿,安靜點!我們正在努力學禪坐。」寺裡的出家人得做粗活染制自己的僧服,製作自己的必需品,並將寺院的房舍、地面打掃得纖塵不染。僧侶們生活極為簡樸,按照苦行僧的戒律,每日托鉢,日中一食,少欲知足。比丘們都是單獨地住在分布於山中四處的茅篷,並在裡頭禪坐,而在樹下的小路徑行。基本上,他們的禪修精華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學習在一切所作所為當中保持明覺的心靈。

 

「訓練」是修行中重要的一部分,而這兒的訓練是非常嚴格的——使人能再合節制的團體中過一種簡樸、純潔的生活,使德性、禪定、悟性能有技巧地、不斷地開發出來。

 

阿姜 查簡樸,卻又涵意深奧的教導方式,對西方人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也因而有許多人跟隨他學習。一九七五年Wat Pah Nanachat——國際叢林寺院,被建於巴篷寺附近,用來教導與日俱增,對出家生活有興趣的西方人。從那以後,阿姜 查的西方弟子們便開始了對西方人士的弘法工作。

 

阿姜 查的教導方式既奇妙又簡明,卻也會欺誑人。常常是某件事必須在聽過好幾次之後,我們的心才會猛然開解,而這教導也才能顯出它更深一層的涵意來。他依時間、地點,聽者的理解力、敏銳度,將佛法詮釋得恰到好處的巧妙方法,實在令人驚嘆;雖說有時形諸文字時,他的話會顯得前後不一致,甚至還會互相矛盾哩!覺知到這一點,阿姜 查說明他教導的方法非常簡單的:這就好比說,雖然我看到人們走下來的路是我所熟悉的,但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不熟悉的。我望過去,看到有人快要跌進右邊的溝裡,於是我就對他喊:「往左!往左!」同樣地,如果我看到另一人快要跌進左邊的溝裡,我就會喊:「往右!往右!」這就是我的教導範疇。無論你陷入哪種極端,哪種執著,我都會告訴你:「連這個也要放下。」捨棄走左邊,捨棄走右邊,走到中間,那麼你就可以找到真正的佛法。

 

當你讀阿姜 查的開示時,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他得教導永遠而且只會發自他內心,發自他自己禪定體驗的深處!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棟磚瓦木造的房子

  但它是世俗的家

  會隨著世俗的方式改變

  內心的平靜

  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