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28.jpg

《何來阿姜查》語錄(生與死)

阿姜查著、法園編譯群編譯、王明光校對

有一次,一位居士來拜訪阿姜 查,並問他,誰是阿姜查。阿姜查看這個人在性靈上的開拓還不是很高,於是便指著自己說:「這個,這個就是阿姜 查。」

又有一次,另一個人問阿姜 查同樣的問題,但是,這次阿姜查看問問題的人對法的理解能力較高,所以阿姜 查便回答他說:「阿姜查?沒有阿姜 查!」

生與死

1. 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我是為什麼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的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2. 我們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無彼。可笑的是,面對死亡,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對於出生卻是何等歡欣快樂,這是愚痴的。我認為,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哭,為根源而哭,因為,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這點你能瞭解嗎?

3. 住在人腹裡的那種情形你想人們會喜歡嗎?那有多難受啊!光在茅蓬待上一整天就已經很困難的了;關上所有的門窗,就已很難呼吸了,怎還可能在一個人的腹裡待上九個月呢?然而,你竟還想投胎!你知道那裡一點也不舒服,卻仍願意頭鑽進去,將自己的脖子送進圈套裡去。

4. 我們是為什麼而生的?我們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

5. 當一個人不瞭解「死」時,生活會非常煩惱。

6. 佛陀告訴他的弟子阿難要徹見無常,要在每一次的呼吸中看見「死」。我們必須認識「死」,為了「生」,我們必須「死」。這是什麼意思呢?去「死」,是去結束所有的疑惑和疑問,然後住於當下,與當下的真理同在。你絕不能明天才死,必須現在就死,你辦到嗎?如果你辦得到的話,你會認識無疑的平靜。

7. 死,是緊緊地挨著呼吸的。

8. 如果你修行得正確的話,你在生病時是不會恐懼的,當一個人死時,你也不會感到悲惱。當你到醫院裡去醫療時,在心中下定決心:如果康復的話,那很好,但,如果你死了的話,那也無妨。假使醫生告訴我,我得了癌症,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我向你們保證,我會提醒醫生:「小心,因為死也將要找上你。問題只是誰先走和誰走地較晚而已。」醫生是無法治療死亡或阻擋死亡的。佛陀才是唯一的醫師,因此,為何不去使用佛陀的藥方呢?

9. 假使你害怕生病,假使你害怕死亡,那麼,你就應該去思維它們(病、死)是從何而來的。它們是從何處來的呢?它們是從「生」而來的。因此,當有人死的時候,不要傷心,那只是自然的過程罷了,他這輩子的苦已結束了。如果你要傷心的話,就在人們出生時傷心:「噢,不,他們又再次來了,他們將再次地受苦和死亡!」

10. 「覺知者」清楚地知道,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不是牢固的。因此,這位「覺知者」是不會快樂或悲傷的,因為,它不會去追逐遷變的因緣。想要快樂,就是想要「生」,要沮喪,就是要「死」。「死」了之後我們又再次「生」;「生」了之後,我們又再次「死」。這個從此剎那到下一個剎那的「生」與「死」,就是無止盡的輪?。

身體

11. 假如身體可以說話,它會日以繼夜地告訴我們:[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嗎?] 事實上它一直在告訴我們, 不過那是法的語言,所以我們無法瞭解。

12. 諸行(和合事物、有為法)都不屬於我們,它們會隨順自己的自然法則。我們對於身體的現象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可以使它漂亮一點,暫時看起來動人且潔淨,如同抹口紅、留纖長指甲的少女一樣。可是,一旦上了年紀時,任何人都一樣。這就是身體的現象,我們無法使它做任何改變。但是,我們所能提升和美化的,就是這棵心。

13. 假如身體真的屬於我們的話,它就會聽從我們的命令。如果我們說:[不能老] 或 [我禁止你生病] 它會聽從我們嗎?不會的,它不聽從任何警告。我們只是租了這棟 [房子],不是擁有它。如果我們認為它屬於我們的,當我們必須捨棄它時,就會痛苦。但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恆常自我的東西存在,沒有任何我們可以把持而不會變遷或堅固的東西。

呼吸

14. 有些人從出生到死亡,從來沒有一次覺察到自己的呼吸在他們的身體裡進出。他們活得跟自己如此地遙遠。

15. 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

16. 你說你太忙沒時間禪坐,那你有時間呼吸嗎?禪坐就是你的呼吸,為什麼你有時間呼吸而沒時間禪坐呢?呼吸對人們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視法的修習對你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的話,那麼,你就會覺得呼吸和修習法是同等重要的。

17. 什麼是法?無一不是。

18. 佛法如何教示正確的生活方式呢?它告訴我們如何生活。「法」有許多示現的方式—在石頭、在樹木、甚至就在你面前。它是一種非語言文字的教導。因此,靜下你的心來,學習如何觀察,你會發現,此時此地,一切的佛法一直顯現著,而你,何時、何地才要開始觀察呢?

19. 首先,你會以你的思想來理解「法」。如果你開始瞭解「法」,就會去實踐「法」;如果你實踐「法」,就會開始見到「法」;而當你見到「法」時,你就是「法」了;而且,你已擁有佛陀的喜悅。

20. 「法」必須籍由內觀自己的心而得,然後徹見哪些是真實的,而哪些不是;哪些是平衡的,而哪些不是。

21. 只有一種魔術是真實的,那就是「法」的魔術。其他任何的魔術就好像紙牌遊戲的幻覺一般,會干擾真正的遊戲—我們跟人類生命、生、死和解脫的關係。

22. 無論你做什麼,都使它成為「法」。如果你覺得哪兒不太對勁兒,就向內觀照。如果你知道是錯誤的,而又繼續做,這就是煩惱(雜染)了。你應當誠心禮敬「法」,而不要讓「法」禮敬你。

23. 想找到一個聞法、念法、實踐法、達到法、而且見法的人,世間鮮矣。

24. 不論什麼時候和地域,整個「法」的修習終歸到「空無」境地的完成。這是離的境地、空的境地、放下重擔的境地;這就是結束。

25. 「法」並非遙不可及,它一直與我們同在。「法」不是關乎天上的天使或諸如此類的事,它是關乎我們的,關乎當下我們在做什麼。觀照你自己,有時快樂,有時痛苦,有時舒服,有時疼痛…….,這就是「法」。你看到了嗎?要明了這個「法」,你必須去閱讀自己的經驗。

26. 佛陀要我們去接觸「法」,可是,人們卻只接觸到文字---書籍和經典。這只是接觸到[關於]法的,而不是接觸到我們的偉大導師所教的「真實」的法。如果他們只做到這點的話,怎能說他們修行正確而適當呢?他們還差得遠呢!

27. 當你聽聞「法」時候,你必須辟開你的心,將自己專注於中心。不要試圖去保留你所聽到的或煞費苦心地去保存記憶中的任何事。只要讓「法」在它顯露時流入你的心中,並且讓自己在當下繼續為「法」保持開闊的心胸。可以保留的,將會保留下來,它會自然發生,而不是透過任何奮鬥而得來。

28. 同樣的道理,在你解釋「法」的時候,必須不強迫你自己。「法」應該自己發生,應該從此刻當下自然地流入。人們的接受能力各個不相同,當你們達到同一個層次時,「法」就發生了,「法」就流入了。佛陀有能力知道眾生根性和接受能力,他使用這種自然的教導方法,並不是因為他擁有任何超人的教導能力,而是他對前來見他的人的性靈需求非常敏銳,因此,他便隨機說教。

29. 如果你正念的話,一切都會是「法」的。當我們看到動物在逃避危險時,我們會瞭解,其實牠們就跟我們一樣!也會懂得逃避痛苦,尋求快樂。牠們也會恐懼,牠們對生命的恐懼就跟我們的一樣。一旦我們如實來看時,我們會瞭解,其實所有的生物跟我們並無兩樣。我們同是生、老、病和死的朋友。

30. 只有一部書值得一讀,那就是—心。

31. 佛陀教導我們,在我們的修行中,無論是什麼東西使心憂慮不安,就趕它回家。是煩惱在憂慮,而不是心!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心和煩惱到底是什麼。只要是我們所不悅的,我們就不想和它有任何瓜葛。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不難,難是難在於不滿足,不妥協。我們的煩惱才是真正的障礙。

32. 世間正處於一個熾熱的狀態,隨著這熾熱的世界,心從喜歡變為不喜歡。假使我們能夠學習使心平靜下來,這將是對世間最大的貢獻。

33. 假如你的心是歡悅的,那麼你在任何地方都會是快樂的。當智慧在你內心中覺醒時,不論你看那裡,都會看到真理。真理就是如此,就好像當你學會了如何讀書時,不論你走到哪兒,都一樣可以讀書。

34. 如果你厭惡一個地方,你就會厭惡每一個地方。問題並不在外在的處所,而是在你裡面的地方。

35. 觀照你的心吧!背負重擔的人認為是得,而在旁觀看的人卻只看到負擔。丟棄它們吧!捨棄它們,尋得輕安。

36. 心原本是平靜的,一離開這個平靜,焦慮和煩惱便會立即生起。如果我們能徹見和了知這個煩惱,那麼,心便能再次恢復平靜。

37. 佛教是心的宗教,如此而已。為了增長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習佛法的人。

38. 當光線微暗時,不容易看清房間角落上陳舊的蜘蛛網,不過,當光線很明亮時,就可以看見它們,乃至能夠清除它們。當你的心充滿光明時,就一樣能夠清楚地看見你的煩惱(雜染),然後把它們都清除乾淨。

39. 強化心不像健身般只要動一動就好,而是將心帶至一個「止」的狀態,使心得到休息。

40. 人因看不見自己,所以他們造作種種惡的行為;他們不去看自己的心。當人要做壞事的時候,會先四處窺視,看有沒有看見:「我母親會不會看到?」「我先生會不會看到?」「孩子們會不會看到?」「我太太會不會看到?」如果四下無人注意,他們就立刻行動。這是在羞辱他們自己,他們說沒有人在看,於是就在別人還未發現以前,趕緊將惡行完成。而他們自己呢?他們不就是在看的「人」嗎?

41. 用你的「心」來聽聞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42. 有些人和自己的煩惱挑戰,而且也征服了它們,這就叫作「向內挑戰」。那些向外征戰的人,手持槍彈射殺他人,征服了別人後,又被人征服;征服他人是世間法。在「法」的修習裡,我們不須去征服他人,相反地,卻要去征服我們自己的心,耐心地對治我們所有的情緒。

43. 雨從何而來的呢?它來自於地球上蒸發的污水,如尿液和你洗腳後潑出去的水。天空使

污水轉為清淨、潔淨的水,這不是很美妙嗎?如果你讓你的心去做的話,對於你的煩惱(雜染),它同樣辦得到。

44. 佛陀說,無論他人有多善良或多邪惡,都只管衡量自己,而別去評論他人。佛陀僅是指點出方法,他說:「真理就是如此(法爾如是)。」當下,我們的心是否也是如此?

無常

45. 諸行(和合事物)是透過無常變遷而存在的,怎樣也阻止不了它。只要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嗎?這樣感覺好嗎?抑或你只吸進而不呼出?我們希望事物都恆常不變,可是那是沒辦法的,也絕對不可能。一旦吸進之後,就必須呼出,這是很自然的,不是嗎?出生以後,我們會衰老,然後死亡,這是非常自然與平常的。這是因為和合事物(諸行)履行了它們的職責,也因為呼吸如此地交替,所以人類到今天仍然存在著。

46. 如果你明白,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時,你的思想就會逐漸地釋懷,你就不需想得太多了。不論任何念頭何時生起,你只需說:「噢,又來了一個!」如此而已!

47. 任何忽略無常的言論,絕非聖者的言語。

48. 如果你真實而清楚地看見不穩定(無常),你將會見到穩定(常)。所謂的穩定(常)是:一切事物絕對是不穩定(無常)的,而且不會有其他意外。瞭解嗎?只要懂得這麼多,你就可以認識佛陀了,並且如法地尊敬佛陀。

49. 如果心試圖告訴你,你已經證得須陀洹果,那就去頂禮一位須陀洹聖者,他會親自告訴你,這一切都是不穩定(無常)的。如果你遇見一位斯陀含聖者,就去跟他頂禮。當他看見你時,他只會簡單地對你說:「沒有任何穩定(常)的事物!」如果有一位阿那含,就去頂禮他,他只會告訴你一件事:「不穩定(無常)!」如果遇上阿羅漢,也去跟他頂禮,他甚至會更肯定地說:「這一切更不穩定(無常)!」你會聽到聖者的言語:「一切事物都是不穩定(無常)的,不要去執著任何事物!」

50. 有時,我到佛教古蹟聖地去參觀,有些地方已經龜裂了。也許我的朋友會說:「好可惜啊!是不是?都已龜裂了。」我會回答:「如果它們不毀壞的話,就不會有佛陀,也不會有法了。它們的毀壞,正是因為它符合了佛陀的教法。」

51. 「諸行」隨它們的自然法則運行,不論我們哭或笑,它們仍舊義無反顧地復行它們的法則。然而沒有任何科學的知識能夠阻止這個事物的自然過程。也許你會去牙醫,可是,即使整治了它們,它們終究會復行自然的法則。最後,連牙醫自己都會有同樣的問題;一切事物終究都會毀壞。

52. 我們可以執著什麼為穩定(常)的嗎?沒有!除了感覺外,什麼也沒有。苦生起、暫留、然後消逝,接著快樂取代苦 — 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們這些迷茫的人,卻不停地繼續追逐和握持感覺;感覺是虛假而變遷的。

53. 當那些不瞭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為時,他們會四處張望,確定沒有人在看。可是,我們的業,卻不時地在看著我們,我們從不曾真正地逃脫過任何事物。

54. 善行帶來善果,惡行帶來惡果,不要期待天神來幫助你,或天使和護法來保護你,或黃道吉日的協助。這些都不是真的,不要去相信它們。如果你相信它們的話,你就會痛苦。你將永遠在期待好日子、好月份、好年頭、天使或護法神,如此一來,你只會受苦而已。往你的行為和言語裡看,往自己的「業」裡看。為善,會帶來善;為惡,就會帶來惡。

55. 透過正確的修行,會使你的舊「業」殆盡。了知事物是如何生起和消逝的,你便能夠保持覺醒,讓它們隨自己的過程運行。譬如有兩株樹:如果你只替其中的一株下肥和澆水,而沒有照顧另外一株的話,哪一株會成長,哪一株會乾枯,是毫無疑問的。

56. 你們有些人不辭千里的從歐洲、美國和其他遙遠的地方來巴逢寺聽法。想想你們得千里跋涉,並歷經萬般艱難才得至此地,而就在我們牆外的住家,卻從不曾踏進這座牆,這會使你更能珍惜這份善業,是不是?

57. 當你做惡事時,是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的,就算別人沒看見,你勢必看得到你自己。即使躲入深洞裡,你仍然找得到自己,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你做惡還可以逃脫。同樣的道理,你為何看不到自己的清淨呢?你要看到這一切——平靜、煩擾、解脫、束縛;你們得自己看清這一切。

禪坐修習一

58. 如果你想等待未來佛,那就別修行。當他來到時,你大概得待到那時候與他見面吧!

59. 我曾聽到別人說:「啊!今年對我不利。」「為什麼呢?」「因為我整年臥病在床,根本沒辦法修行。」啊!如果他們臨死的時候都不修行,他們何時可以修行呢?當他們康復時,你想他們何時可以修行呢?你想他們會修行嗎?才怪!他們只會耽溺在愉悅之中。如果他們痛苦,他們仍然不修行,而且迷失在其中。我不知道人們哪時候才會想要去修行。

60. 我已經將寺裡的規矩定立下來了。別去違反現存的規矩,任何違犯的人,都不是一個帶有真正動機要來修行的人。這樣的人還希望要見著什麼?如果他不修行,縱使他就睡在我旁邊,他看不到我;縱使他就睡在佛陀身邊,也看不到佛陀。

61. 別以為光是閉著眼睛坐著就是修行,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趕快改變你的觀念。所謂穩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個姿態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起坐的時候,別認為你已結束禪坐,相反地,你只是改變姿勢而已。假如你如此反觀,你將擁有平靜。不論你身在何處,你都將持續地具備這種修行的態度;你的內心將會擁有一種穩定的覺醒。

62. 「若不成正覺,血水皆枯竭,誓不起此座。」在書上讀到這段話,也許會想親身去經驗一番。你可以照佛陀那樣去做,可是,你卻沒有想到,你的車只是一部小車,而佛陀的車卻其大無比。他能一氣呵成,就你那部嬌小玲瓏的車子怎可能一次完成呢?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63. 我到處跑,只為尋找修行禪坐的地方,我並沒有覺察它已經在那兒了——我的心中。所有的禪坐,就在當下你的內心;當下的你,內心裡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處追尋,直到幾乎筋疲力竭而死——直到那一刻,當我停下來時,才發覺我一直在尋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64. 我們不是為了見天堂而禪坐,而是為了要結束苦。

65. 不要去執著禪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別隨它們一齊起落。光芒有什麼了不起?我的手電筒就有了。它無法免除我們的苦啊!

66. 沒有了禪坐,你是既聾又盲的。要見著佛法並不容易,你必須禪坐才能見到你從來未見過的事物。你生來就是一位老師嗎?不,你必須先學習在行。唯有當我們嘗過檸檬後,才會知道它是酸的。

67. 當你在坐禪的時候,對每一個前來的念頭說:「這不干我的事!」

68. 懶惰時,我們也應該要修行,而不是只在精力充沛或情緒好的時候才修行,這才是依循佛陀教導的修行。照著我們自己的方法的話,我們只會覺得舒服時才修行。如此一來,我們如何能有成就呢?假如我們照著自己的想法修行,我們又何時方能斬除煩惱之流呢?

69. 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應該親自去體會,光讀書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時光飛逝,仍見不到自己。認識修行就是,為了明了而修行。

70. 空想修行,猶如痴人捕影,而失其實。

71. 沒錯,禪坐有很多法門,不過,它們最後都回歸到一點讓一切隨其本然。邁向清涼之地而遠離鬥爭,為何不試一試呢?

72. 當初,只有幾年修行經驗的我,根本無法信任自己。可是,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學會信任自己的心。一旦有了這種深切的瞭解,不論任何事發生,都能順其自然。於是,一切事物到最後,不過只是生、滅罷了。你將達到一個心知道該怎麼做的境界。

73. 在禪坐當中,事實上,陷於平靜裡比卡在煩擾中還糟,因為,卡在煩惱中至少還會想逃脫,然而,在平靜中,你卻只會樂於其中,沒有任何進展。當極喜、清明的狀態從內觀中生起時,千萬別去執著它們。

74. 禪坐是關於心和心的感覺,而不是一件必須追求和掙扎的東西。呼吸在工作時仍然會照常運作,自然自會照料其過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覺知,並且向內去清楚地觀照。禪坐就是如此。

75. 掉舉是不正確的修行,也等同行尸走肉。問問你自己,當你死的時候,你是不是還有時間修行呢?不斷的問你自己:「我何時會死?」假使我們如此思維(觀),心在每一刻都保持警覺,專注就會一直現前,於是正念便會自然隨至,智慧也將會生起——很清楚地看清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正念會守護心,以致當感覺生起時,心都不時覺知。要有正念就是要鎮定,要鎮定就必須留心。如果我們留心的話,我們就是修行得正確了。

禪坐修習二

76. 《076》修行基礎的第一要點是:誠實、正直;第二:要留意惡行;第三:內心要謙虛,要出離並少欲知足。如果我們喜於寡言、滿足一切,我們就會看見自己,也不會受到干擾。心將會具備戒、定和慧的基礎。

77. 起初,你會趕著要前進,趕著要回來,也趕著要停止。只要繼續不斷地這樣修行,直到你達到不前、不後,也不是停止的境地!一切都結束了,既沒有停止,也沒有前進,更沒有退後,一切便都結束了。你會在當下發覺,實際上,真的什麼也沒有。

78.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是以慾望來禪坐,而是以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東西,你永遠也找不到的。

79. 心靈之道是相當容易的,不需要詳細地說明。放下愛恨,然後順其自然。在我個人的修行中,我就是這樣做的。

80. 問錯誤的問題,表示你仍然陷於疑惑中,如果談論修行能幫助思維(觀),那談沒關係,可是,要看見真理,就得全靠你自己了。

81. 我們修行是為了要學習放下,而不是要增長我們的執著。覺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是出現的。

82. 如果你有時間保持正念的話,你就會有時間禪坐。

83. 最近有人問我:「我們在禪坐時,如果有各種事物在心中生起時,我們應該去審視它或只去覺知就好?」如果你看見一位你不認識的人經過,你可能會好奇:「那是誰?」「他要去哪裡呢?」「他在幹什麼?」可是,如果你認識這個人,那麼,只要覺知他經過就夠了。

84. 修行中的慾望,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是朋友的話,它會使我們想要修行,想要開悟,想要結束痛苦。但是,不停地欲求仍未生起的境界,或希望事物能有所不同,只會造成更多的痛苦,這就是慾望會成為你的敵人的時候。最後,我們必須學習去放下我們的慾望——即使是覺悟的慾望。惟有如此,我們才會解脫。

85. 有一次,有人問阿姜 查關於他教導禪坐的方法:「您是否用每日面談方法,來審視一個人的心境?」阿姜查回答說:「在這裡,我教導弟子們去審視自己的心境,去和他們自己面談。也許一位比丘今天生氣了,或許他心中有些慾望,我不知道,可是,他自己應該知道,他不須跑來問我,對不對?」

86. 我們的生命是種種元素的集合體。我們利用世俗(世相)來說明事物,但,我們卻反去執著世俗(世相),然後認為它們是真實的事物。例如:人與事物的名字是被付予的,我們可以回到還未被付予名字之前的剛開始,然後叫男人「女人」,叫女人「男人」,有什麼差別嗎?可是,今天我們卻去執著名字和概念,所以我們才會有性別的鬥爭和其他的戰爭。禪坐為的是看透所有這一切,然後,我們才可以達到無為,並安住於平靜,而非鬥爭。

87. 有些人是因信仰而進入出家生活,但後來卻譭謗佛陀的教法。他們的知識較高,但卻拒絕正確地修行。事實上,那些真正修行的人,今日鮮矣。

88. 理論和實踐——前者認識草藥的名稱,後者則親自去尋找它,利用它。

89. 聲音——你喜歡鳥鳴聲卻厭惡車子的吵雜聲;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卻喜歡在森林裡獨處。放下聲音吧!放下聲音去注意「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你的修行。

90. 一位剛出家的沙彌問阿姜 查,對那些剛開始禪修的人,他的建議是什麼。「就跟那些已經修禪很久的人一樣」他回答道。而那是什麼呢?他說:「繼續保持下去。」

91. 有人說,佛陀的教法很正確,但卻不可能在社會裡實踐。他們說:「我還年輕,所以沒機會修行,可是,當我年老時,我會去修行的。但你會說:「我還年輕,所以沒時間吃飯;但當我年老時,我再去吃飯」嗎?如果我用一根著火的棍子刺你的話,你會說:「沒錯,我很痛苦,可是,因為我在這社會裡,所以無法逃脫」嗎?

92. 戒、定和慧共同形成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戒,使身體和言語保持清淨,而身體則是心的住所,因此,修行是具有戒之道、定之道和慧之道的。就如同一塊木頭分成三段一樣,但實際上卻是同樣木頭。如果我們要拋掉身體和言語來修行,是沒有辦法的。我們必須和身體及言語一道修行。因此,事實上,戒、定和慧是個一起運作的和諧共同體。

無我

93. 一位虔誠的年老婦女從鄰省出發,開始她的朝聖之旅。他跟阿姜 查說,她只能停留短暫的時間,她必須回去照顧她的孫子;此外,因為她已經是位年老的婦女,所以她請問阿姜 查,是否可以給她做個簡短的開示。於是,阿姜 查便非常強硬地答道:「嘿,聽著!當下沒有任何人存在,如此而已!沒有主人、沒有人年老、沒有人年輕、沒有人可以好或壞、虛弱或強壯,如此而已──只是自然的種種元素在運行罷了,一切皆空。沒有人生,也沒有人死!那些說生說死的人,是在說無知的童言。在心的語言裡,法的語言裡,沒有生和死這檔事。」

94. 教法的實際基礎,就是視自我為空的。可是,有人學習「法」,卻是來增長他們的我見,所以他們才不想去經驗痛苦和困難,而希望一切都舒舒適適的。他們也許會想要超越苦,可是,如果還有一個自我存在的話,他們何時才辦得到呢?

95. 一旦你瞭解之後,一切就會迎刃而解了,而且既單純又直接。當快樂生起時,理解它們是空的;當不快樂生起時,視它們是非你所有的、會消逝離去的。不要和它們有牽連,認為它們就是你,抑或視你自己為它們的主人。你認為木瓜樹是你的,那麼,當它被砍下來時,為何你不會覺得被傷害了呢?如果你能明瞭這點,心就會平衡。一旦心平衡時,這就是正確之道──佛陀的正確教法,也就是導致解脫的教法。

96. 人們不去學習超越善、惡,其實這才是他們應該學習的。他們說:「我要成為這樣,我要成為那樣。」可是,他們卻不說:「我什麼都不做,因為事實上,根本沒有『我』存在。」這點是他們所不學的。

97. 一旦你瞭解無我時,那麼,生命的重擔便消失了。你會和世界和平共處。當我們看透自我時,就不會再去執著快樂,而且能真正地快樂。學習以不掙扎來放下、單純地放下,還原你的本然——沒有握持、沒有執著,坦然自在。

98. 所有的身體都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組成。當它們聚集而成身體時,我們就稱它是女的,男的,並給它命名等等,以便使彼此更容易確認。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人存有,有的只是地、水、火、風而已。所以,別過度興奮或被它所迷惑;如果你真正地往內仔細看的話,你將找不到任何人存在。

平靜

99. 問:什麼是平靜?

答:什麼是煩惱?平靜就是煩惱止熄。

100. 平靜是在我們內心裡的煩惱和痛苦中找到的,而不是在森林或山頂,更不是經由老師的傳授。在你經驗苦的地方,一樣可以從苦中找到自在(解脫)。試圖逃避苦,實際上是在朝向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