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55.JPG

第三 近死業(àsanna kamma)
近死業也作「臨死業」、「臨終業」,指在臨死前所造下或憶起的業。
一個人在臨終前所造作的某些業或所想起的業,可以決定他下一生投生的去處。有些惡人在臨死時造了善業,或者憶念起一些曾經造過的善業,他也有可能投生到善趣。一個善人在臨終前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或者想起曾經做過的不善業,也有可能墮落到惡趣。對於惡人可能因為善的近死業而投生到善趣,從表面上看好像有點僥倖,然而,此後他還是要承受他以前所造的不善業的果報。
在這裡我們講幾個故事來說明近死業。


索納尊者父親的故事
據說在索納山麓的阿支喇寺(Acelavihàra)中,居住著一位名叫索納的長老。他是一位說法者,但他的父親卻是一個飼養狗的人(或說是獵人)。雖然索納尊者經常勸他的父親放棄,但他父親總是以尚未年老為由而沒有放棄。
當他父親年老體衰時,就到索納尊者居住的寺院出家。有一天,當他臥病在床時,見到一幅可怕的景象:有很多巨大的狗從索納山下跑上來,像要咬他一般把他團團圍住。他恐懼萬分地大叫:「親愛的索納,攔住牠們!親愛的索納,攔住牠們!」可是索納尊者來到後卻什麼也沒看見,問道:
「什麼事?老尊者。」「您沒看見嗎?很多大狗跑上山來要咬我。」索納尊者知道出現這些影像,意味他父親將墮入地獄。因為有情臨死時都能看到一些影像,這些影像別人通常是看不到的。在座有些親戚朋友去世前,如果他還清醒能夠說話,就會說出一些景象,這影像是業(kamma)、業相(kamma-nimitta)或趣相(gati-nimitta)的其中一種。索納尊者父親看到的是趣相。
索納尊者知道這是地獄的趣相,於是決定幫助他的父親。尊者叫沙馬內拉們拿來許多鮮花,把它們撒在佛塔的平臺和菩提樹的平臺上做供養,然後把他的父親和臥床一起抬到佛塔的平臺,讓他坐在床上,提醒他說:「老尊者,這是為你所做的供養,請你說『這是我對跋嘎瓦的一點點供養』後,虔誠地禮敬跋嘎瓦並生起歡喜清淨的信心。」他的父親睜開眼睛看著他供養的鮮花,頂禮跋嘎瓦並生起淨信之心。此時,狗的影像不見了,反而出現天界的影像,他看見天界的園林、天宮,還有許多天女站立而圍繞著。這時他說:「讓開點,讓開點,索納。」「你現在看到什麼?」「親愛的,您的阿姨們來了!」索納尊者知道這是天界的趣相,意味著他父親臨終所造的供塔的善業改變了他投生的趣相,使他投生到天界。(M.A.3.131; Vbh.A.809)
雖然他的父親在臨死前只因造下隨喜供養佛塔的善業而投生到天界,但是,這種善業也不能保證他在以後的輪迴中,不受以前造下惡業的後果。假如他在天界中沒有機會接觸佛法並繼續修行的話,可能很快就會墮落,甚至再下一世就墮落惡趣。
當然,索納尊者把他的父親從懸崖邊上拉回來肯定是件好事,至少他的父親在下一世不會那麼痛苦。


精緻耳環的故事
據說在沙瓦提城有個名叫「昔不施」(Adinnapubbako)的婆羅門,因為他極其吝嗇,從來不曾佈施過任何的物品,所以人們叫他做「昔不施」。他有個猶如掌上明珠般的兒子。有一次,他想要做裝飾品送給兒子,但想到請金匠還要提供飯食和付薪水,便自己動手打製精緻的耳環送給兒子,於是他的兒子被人們叫做「精緻耳環」。
精緻耳環長到16歲時,不幸患了黃疸病。他的母親看著兒子心痛地說:「婆羅門,我們的兒子生病了,你趕快請醫生治療吧!」但昔不施卻說:「親愛的,假如我請醫生來,就要請醫生吃飯和給錢,你是否想看到我破財呢?」「婆羅門,那你想怎麼做呢?」「怎樣不會讓我破財,我就怎麼做。」
於是他去到醫生那裡詢問:「如果得了某種病,你們會用什麼藥來救治呢?」醫生回答說可以用幾種樹皮等來治療。於是他找來那些樹皮給兒子做藥,結果兒子服了之後病情變本加厲,甚至無可救藥。
婆羅門知道他兒子已經病入膏肓,不得不去請了一位醫生前來。那位醫生看了精緻耳環之後搖搖頭說:「你還是去請其他醫生來醫治他吧!」於是放棄治療就離開了。
婆羅門知道兒子已時日不多了,為了防止前來探病的人們看到家中的財富,便把兒子抬到門外走廊躺著。
跋嘎瓦有個習慣,每天淩晨都會進入大悲定,出定後再用佛眼遍觀世間,把智網撒向一萬個輪圍世界,觀察是否有在過去諸佛時期曾積累過強大善根的可引導者。此時,精緻耳環躺在走廊上的影像出現在佛陀的心中。佛陀知道他從自己的家中被抬出來並躺在那裡,心想:「如果我去那裡是否有意義?」結果發現:「這個少年對我生起淨信心後去世,將會投生到三十三天界三十由旬的黃金宮殿,婆羅門把他火化後會到墳場哭泣。天子看見自己的天界福報後觀察:『到底是什麼善業使我獲得這樣的榮耀成就?』他知道是因為對我生起淨信心而獲得,然後又知道:『這個婆羅門因為害怕破財而不救治我,現在去墳場哭泣。』天子决定要轉化他,在他父親哭泣時變化作精緻耳環的模樣在墳場附近哭泣。婆羅門問:『你是誰?』天子回答說:『我是你的兒子精緻耳環。』『你往生到哪裡?』『往生到三十三天。』『你造了什麼善業?』他告知是對我生起淨信心後往生的。那個婆羅門會來問我:『是否有人對你們生起淨信心就能往生天界?』那時我回答說『不只是一百人、一千人或十萬人,確實沒辦法計算』後將誦出法句偈,在偈頌結束時,將有大量眾生領解法,精緻耳環將成為入流者,昔不施婆羅門也一樣。如是因為這個族姓子的緣故而將會有許多人領解佛法。」
佛陀這樣觀察後,完成洗漱等照料身體的工作,和大比庫僧團進入沙瓦提城托缽,順次來到婆羅門的家門口。
那時精緻耳環的臉朝著家裡面躺著,導師知道他沒有看見自己,於是發出一道光芒。少年看見光芒,於是翻過身來並看見了導師。少年心想:「因為我那暗愚的父親,我連親近佛陀、提供服務、佈施供養、聽聞佛法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我連手都沒有力氣,還能夠做些什麼呢?」並生起了淨信心。
跋嘎瓦知道他生起這樣的淨信心已經足夠了,於是轉身離開。少年望著如來遠去的背影,即以淨信之心去世,並猶如睡醒一般,出生在天界寬廣有三十由旬的黃金宮殿中。
昔不施婆羅門火化了兒子的屍體後,悲痛加上懊悔,每天都到墳場嚎啕大哭:「我的獨子在哪裡啊!我的獨子在哪裡啊!」
天子看見自己的成就後,尋思是什麼善業導致的,於是知道是因為對導師心生淨信,接著又想:「那個婆羅門在我不舒服的時候捨不得救治我,現在卻去墳場哭叫,我要去轉化他。」
於是,天子變化作精緻耳環的模樣,在墳場附近高舉雙手站著哭泣。婆羅門看見後感到納悶,心想:「我只是因為兒子而悲傷哭泣,他為什麼也在哭泣,讓我去問問他。」
那少年回答說他的黃金造的車子的兩個輪不見了。
婆羅門對他說:「不管是黃金造的、珠寶造的還是白銀造的,只要你告訴我,我來幫你裝上那兩個輪子。」
少年心想:「這個婆羅門連自己的兒子都捨不得救治,現在見到像他兒子模樣的我在哭泣,卻說要造黃金等做成的車輪,讓我來折服他。」於是說:「你知道我的車輪有多大嗎?」
「不管你想要多大的,我都能做多大的給你。」
「我想要太陽和月亮,你給我吧!」
那婆羅門回答說:「你怎麼這麼愚蠢,想要獲得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我想你到死都得不到太陽和月亮。」
「見不到已經死去的人而痛哭,還不知是誰更愚蠢?」
婆羅門經他這麼提醒,覺得這小孩言之有理,問道:「你是誰?是誰的孩子,你怎麼知道我的事情?」
少年回答說是他所悲泣痛哭的兒子,因在重病時見到佛陀,以淨信之心向佛陀合掌,並以這種善業往生到三十三天。
婆羅門聽了之後很高興,決定在當天就要皈依佛陀。於是到佛陀居住的寺院,邀請佛陀以及比庫僧團前往他家中應供。婆羅門在飯後來到佛陀跟前,坐在低座上問:「朋友果德瑪,如果不曾佈施供養,不曾敬奉你們,不曾聽聞佛法,也不曾受持過近住戒,僅僅是心生淨信就能往生天界嗎?」
「婆羅門,你為什麼這樣問我?是不是你的兒子精緻耳環對我生起淨信心後,自己往生到天界並告訴你的?」
「在哪裡?朋友果德瑪。」
「你是否在今天前往墳場哭泣時,看見一個少年也在附近舉高雙手哭泣,然後你們兩人談論有關精緻耳環的事?」
佛陀接著說:「婆羅門,並不只是一百人或兩百人,對我心生淨信而往生到天界者確實沒辦法計算。」
當時在場的大眾有些人半信半疑。佛陀知道人們的疑慮後,決意精緻耳環和天宮一起出現。於是精緻耳環以巨大莊嚴的天身前來,從天宮中下降並頂禮佛陀。
佛陀問:「你這樣的成就是造了什麼善業而獲得的?」
「尊者,我這天子的成就是對你們心生淨信而獲得的。」
大眾親眼看見天子現身,無不感歎佛陀的威德,都說昔不施婆羅門的兒子不曾做過任何其他的功德,只是因為對導師心生淨信,就能獲得這麼殊勝的成就。(Dhp.A.2; Vmv.A. 1207-1227)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雖然精緻耳環只是在臨終時見到佛陀並心生淨信,也能獲得投生天界的果報。


青蛙天子的故事
有一次,佛陀住在旃巴城(Campà)的嘎嘎拉湖邊。傍晚時分,當佛陀向四眾弟子教導佛法時,一隻青蛙從嘎嘎拉湖中跳上來,蹲在大眾邊聽取佛陀的聲相。
此時,一個過路的牧牛人看見大眾極安靜地聆聽著導師說法,就停下腳步拄著木棍站著,不料那根木棍正好拄在這隻青蛙的頭上,青蛙當即以聽法的淨信心死去,並猶如剛睡醒一般,投生到三十三天一座寬廣十二由旬的黃金宮殿中。
天子心想:「哈,我也能往生到這裡,我曾做過什麼善業?」他省察到除了聽取佛陀的聲相之外,並沒發現有任何其他的善業。於是他即刻來到佛陀跟前,以頭面禮敬佛陀之足後,雙手合十恭敬地站著。佛陀在大眾中問天子為何來禮敬他,天子回答說:
「我昔是青蛙,生活在水中;
就在聞法時,為牧人所殺。
瞬間淨信心,看吧我神通,
名聞及威力,容顏和光輝!」
當時,佛陀觀察了在座大眾的親依止緣(證悟道果的巴拉密)後詳盡地開示佛法。說法結束時,許多眾生領解了法,天子也證得入流果,頂禮佛陀三次並右繞後,再向比庫僧團合掌便回到天界。(Vmv.A.857-860; Vm.140)
這是青蛙天子的故事,說明臨死前的善業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


富家子的故事
佛陀時代,在王舍城有個人稱「大財長者」的億萬富翁,他只有一個兒子。出於對獨子的愛,大財長者心想:「即使讓我的孩子每天都花一千金,這樣花一百年也不能把我的家財花光,我為什麼還要讓孩子那麼辛苦地學習技術呢?讓他隨心所欲地享樂就可以了。」等這小孩長大以後,娶了一個門當戶對但只知享樂的富家女。
後來,雙方的父母相繼去世了,這對夫婦繼承了他們父母雙倍的遺產。由於他們很富裕,所以根本不懂得珍惜錢財,揮金如土,並結識了一幫狐朋狗友,經常在一起花天酒地、縱情享樂。不久之後,他們的錢財被揮霍一空了。錢財花光了,只能靠借債來過日子。後來錢也借不到了,只能變賣田產、房子來度日。最後,這對夫婦只能拿著破碗流落街頭當乞丐。
有一天,一個盜賊團夥看到這個富家子年輕力壯,便拉他入夥。一天晚上,他們準備去打劫一戶富貴人家,交給富家子一根大棍棒叫他守在門口把風:「如果有任何人來到這裡,你就用這根棍棒把他往死裡打。」那些盜賊破門行竊,結果被那戶人家發現而倉促逃走,只有這個富家子沒有經驗,還拿著棍棒站在門口,被逮了個正著。按照當時的刑法,凡是盜竊、搶劫者被捉住一律砍頭,於是這個富家子被判處死刑。
在富家子被押赴刑場的途中,一個名叫蘇拉莎(Sulasà)的妓女正站在樓上的窗邊,她看見這個曾經有過魚水之歡的富家子竟淪落到這般境地,便產生了悲憫之心,於是通過行刑官送給他四塊甜肉球(modaka)和一瓶水。
就在此時,馬哈摩嘎喇那尊者通過天眼看到富家子的下場,心想:「這個人不曾修福,只作惡行,他即將要墮落地獄。但如果他把所得到的甜肉球和水供養給我,將能投生為地居天。就讓我去救拔他吧!」於是在富家子接到甜肉球和水的時候,尊者便走到他的跟前。
富家子看見尊者,心中生起歡喜,他想:「反正我快要死了,還吃這些甜肉球幹什麼呢?就用它來作為我前往來世的資糧吧!」於是把甜肉球和水都供養給了馬哈摩嘎喇那尊者。尊者為了增長他的淨信心,就在他看得見的地方坐下來,把甜肉球吃了,並把水喝了,然後起身離開。
當富家子被劊子手押送到刑場砍頭的時候,本來可以因為供養無上福田的馬哈摩嘎喇那尊者的功德而投生為高等的天人,可是由於想到「蘇拉莎的前來使我獲得這些供養品」而對蘇拉莎產生貪愛之情,在臨死的時候心受到污染,結果投生為一個住在大榕樹上的低等樹神。
後來,這個樹神看見蘇拉莎前往花園,於是把花園變得黑暗,並把她拐到自己的住處同居了七天。七天後,樹神把蘇拉莎送到佛陀居住的竹林,在聽聞佛陀說法之後,他們都證悟了道果。這是後話。(Pv.A.1-3)
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臨終一念很關鍵,它可以改變我們的下一世。假如這個富家子不是在臨終時想起那個妓女的話,他有可能因為供養馬哈摩嘎喇那尊者的善業投生到天界。可是他在臨終時夾雜著不善心,這些不善心讓他的善業大打折扣,使他最終投生為低等的樹神。因此,把握好臨終一念是很重要的。


瑪莉咖夫人的故事
有一天,瑪莉咖(Mallikà)夫人在浴室裡洗澡,她的寵物狗跑進去趴在她的身上,瑪莉咖夫人沒有阻止牠。她的丈夫巴謝那地(Pasenadi)王從窗口看見後便責備她。由於羞於啟齒,瑪莉咖夫人不但沒有承認,而且還撒謊說那個窗户怪怪的,經常會看到奇怪的影像。瑪莉咖夫人後來經常為此事心生後悔,臨死時還惦記著這件事,因而墮落到地獄。不過,由於瑪莉咖夫人經常造作強大的善業,所以七天後又投生到喜足天去。(Dhp.A.151)
這是近死業,即在臨死的時候造下或憶起的善或不善業,可以直接影響到下一生的投生去處。


臨終關懷
由此可見,適當的臨終關懷可以幫助一個人,甚至能夠改變一個人下一輩子的命運。我們來到這個人間,都有自己的父母、丈夫、妻子、親戚、朋友,這些身邊的人終有一天會死亡、會離開。古人把「善終」列為「五福」之一,能得善終,是人生的一大福報。即使一個人平生再風光、再威風、再幸福,若不能得善終,始終都是人生的一大遺憾!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學會幫助自己的親戚朋友把握好臨終這一關,讓他們得以善始善終,讓他們能以一顆安詳、平靜的心接受死亡的現實,歡喜地走完今生的生命歷程,帶著善業離開我們,並讓他們的下一輩子都快樂幸福。現在,讓我們來談一談「臨終關懷」(英hospice)。
儘管現代醫學很發達,但是對臨終關懷卻相當欠缺。大部分老人、病人都是在貪戀、牽掛、執著、焦慮、煩躁、埋怨、後悔中離開此世,或者是在痛苦、恐懼、暴怒、失望、絕望、孤獨、無助中結束生命。更有甚者,許多臨終病人在臨死時還要承受插管、電擊等折磨,連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並且在劇痛和憤怒中離開人世。
一個人在臨終時生起不善心,惡業成熟,必定會墮落到惡趣。因此,作為佛弟子,對親戚朋友進行臨終關懷是很重要的。懂得臨終關懷,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驅除對死亡的恐懼,而且可以改變他們下一生的命運。例如臨終病人貪著他的兒女或財產,要如何勸他生起善心,讓他們放心,歡喜、平靜地離開這個世間呢?臨終時生起的是善心,他下一輩子就能往生到好的地方。臨終時生起的是恐懼、害怕,或想起不好的事情令他感到後悔,下一世就很可能往生到痛苦的地方。一旦一個人以惡業往生了,即使再想幫他也很困難。例如往生為狗,即使你餵牠美味的食物,提供舒服的狗窩給牠睡,也改變不了牠是狗的事實。唯有在他這一世還活著的時候,在死亡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才有可能改變他的下一生。這種改變的方法,是運用業果法則來進行臨終關懷。


然而,適當的臨終關懷是幫助臨終者投生善趣,不恰當的臨終關懷卻是殺人;適當的臨終關懷是幫助別人,不恰當的臨終關懷卻是害了自己。為什麼呢?這裡,在討論適當的臨終關懷之前,先來談談不恰當的臨終關懷。
在此,先引用《律藏》中佛陀為比庫們制定的一條學處——「巴拉基咖(Pàràjika)」第三條。佛陀這樣說:
「若比庫故意奪取人命,或為其尋找並持來殺具,或讚歎死的美好,或勸勉死:『喂,男子!為什麼如此惡苦地活著?死了比活著更好。』如此之心意、心思惟,以各種方法讚歎死的美好,或勸勉死,這也巴拉基咖,不共住。」
「巴拉基咖」是比庫的極刑,若比庫故意違犯這一類學處即失去比庫的身份,猶如一個人被砍斷了頭而不能復活,或如一塊大石裂成兩半而不能復合。有四種行為導致比庫犯巴拉基咖:
一、性行為;
二、不與取(偷盜貴重物品);
三、殺人;
四、說了虛妄不實的上人法(例如沒有禪那說自己有禪那,不是聖者說自己是聖者)。
其中的第三條是殺人。殺人不僅包括親自殺、教唆殺,也包括讚歎死、勸勉死等。讚歎死亡的美好,讚歎死後能夠往生善趣,稱為「讚歎死」;鼓勵放棄生命,稱為「勸勉死」。因此,在進行臨終關懷時必須特別小心,不應該勸導臨終的病人說「你今生行善積德,多作善業,死後定能往生善趣、往生天界或往生某某世界。天界或某某世界有享不盡的自在快樂」之類的話題(在健康時說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類話題是在讚歎死亡,讚歎死後的美好。同時,也不應該對臨終的病人談論「生命毫無意義,你不要執著生命」、「人生充滿痛苦,你不要執著人生」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是在鼓勵他放棄生命,勸勉他早點死亡。假如臨終者因為你的這些讚歎或勸勉而放棄生命的話,你將難逃殺人之責。
同時具備以下五項條件即構成殺人:
一、對方是人;
二、知道對方是人;
三、有想要對方死的意圖;
四、付出努力,包括口頭上的讚歎死、鼓勵死;
五、對方因此而死。
具足這五項條件者就是殺人。其中第三條「想要對方死的意圖」,巴利語.....。...是死亡,adhippàya是意圖。無論希望對方沒有痛苦地死、希望對方安樂地死,還是希望對方早點死,都算是意圖對方死。佛教不會贊成安樂死,安樂死也屬於殺人!因此,進行臨終關懷者要很謹慎。
同時,墮胎或鼓勵他人墮胎也是殺人,因為胎兒已經有了生命,只要故意把他打掉,就是殺人。
雖然不恰當的臨終關懷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殺人,但大家也沒必要對臨終關懷望而卻步。其實,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臨終關懷的。
1.勸導放下對眷屬、財產等外物的執著,但不要勸勉放棄生命。
可以這樣勸導:「錢財都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帶不去,不要執著它們。」「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再為子孫操心、牽掛了。」盡可能勸他放下對身外物的貪戀執著,只要不涉及讓他放棄生命即可。
2.提醒他憶起曾做過的善行。
中國古代有種做法是把自己所做的壞事、錯事記下來,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這種做法的原意是好的,但弄不好卻可能會導致追悔,對過錯耿耿於懷。古印度有一種很好的習俗卻與此迥然不同,即一個人做了善事之後記下來,把昨天做的善事記下來,今天做的善事也記下來,臨終的時候請他的親戚朋友宣讀這些善事,以提醒他曾經做過的善行。當臨終者憶起他曾經做過的善業並感到高興的話,將有可能在下一世投生到善趣。現代社會更加方便,有相機、錄影機,可以在他平時做佈施、供養僧團時記錄下來,在臨終的時候播放給他看,並提醒他要為此而心生淨信,這是一個很好並值得推廣的辦法。如果臨終者因為憶起這些善業而心生淨信,並以此善業和淨信心去世的話,他下一生必定能投生到天界或人界。即使不是在臨終的時候,我們也應當經常把做佈施、積善業等的相片或錄影拿出來看,每看一遍,都為此感到歡喜,這也是隨喜。對自己曾經做過的功德善業感到歡喜也是隨喜,這些善行應該多做!
特別要注意,千萬不要在臨終者面前提起會讓他感到後悔的事情,這是在害他,他將有可能由於追悔而墮落惡趣!
應當提醒他曾經做過的種種善業功德。
3.以他的名義做善事,然後讓他隨喜。
以臨終者的名義去供養僧團,然後在他面前讚歎僧團的清淨、殊勝、聖潔,使他生起淨信心,同時提醒他應該對所做的功德感到高興,這就是隨喜的善業。就好像剛才提到的索納尊者的父親一樣,他只是在臨終時隨喜把鮮花供養給佛塔的這一點善業便投生到天界。佛陀說過,供養比庫僧團的功德是不可估量的。雖然我們所供養的物品可能很少或者價值微不足道,但是因為所供養的比庫僧團是一個強大、殊勝、崇高的所緣,我們的功德會因為所緣的殊勝而變得強大。如此,我們可以用臨終者的名義供養僧團,以佈施所緣的殊勝而使臨終者的善業變得強大。不過,替他做善業之後一定要讓他知道,提醒他並讓他隨喜!無論做任何善業,都必須由善思來完成。假如替他做善業而對方卻毫不知情,那對他是沒有幫助的。以臨終者的名義做善事後要告知對方,讓他隨喜,如果他對這種善行感到歡喜,將有可能投生到人天善趣。
4.教導他禪修業處,如佛隨念、入出息念、修習慈心 (mettà-bhàvanà)等。
一般臨終者的心是很弱的,此時許多過去的不善業會像翻舊賬一樣趁機成熟,此時給他一個能讓內心平靜的所緣是很有必要的。你可以把佛陀像安放在他面前,並提醒他看著佛像。所有的佛陀像必定是安詳、寂靜的,只要他看到佛像能心生歡喜,就能獲得內心的平靜。此時你可以在他面前讚歎佛陀的功德,例如念誦:
(巴利語........)
「那位跋嘎瓦亦即是阿拉漢、正自覺者、明行具足、善至、世間解、無上調禦丈夫、天人導師、佛陀、跋嘎瓦。」
念誦完再作解釋,或者講一些佛陀的故事,讓他對佛陀生起淨信心,讓他的心憶念著佛陀,就像前面所說的精緻耳環一樣。即使像那隻青蛙,只是聽取佛陀的聲相也都可以投生到天界,更不用說作為人了。如果臨終的時候憶念起佛陀,即使不能出聲了,只是靜靜地看著佛像,也都是很好的!因為佛陀是極可愛所緣,所以哪怕只是看著佛陀像,內心都可以很快得到平靜。對於臨終者來說,他的心更需要平靜,把佛像放在他面前,提醒他看著佛陀,憶念著佛陀的功德,讓他平靜、歡喜地去世。
如果你還懂得其他的禪修方法,也可以教教他,例如教他專注呼吸、散播慈愛、專注三十二身分等。假如臨終者的身心太虛弱,純粹教他用意門去思惟不一定管用,此時教他修佛隨念也許會更容易操作一些。你可以借助佛陀的圖像,同時用音聲讚歎佛陀的功德,通過色聲所緣對眼門、耳門的撞擊來強化他的內心。
教導臨終者禪修業處是很好的!如果一個人在修行當中去世,他下一生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所緣都是禪修業處。如果一個人在禪修當中去世,他在下一生將有機會繼續修行佛法,而且想要證得禪那、聖道、聖果都容易。為什麼呢?因為取禪修業處為所緣的心通常是三因善心。一個人在禪修中去世,他的臨死速行心也是三因善心,而下一生的結生心則是三因果報心。以三因果報心結生,可以使他在下一生中修行容易成就。因此,報父母恩的辦法除了讓他們今生豐衣足食之外,更好的方法是能讓他們下一輩子幸福快樂。父母健在的時候,應該以他們的名義替他做善事,然後記得讓他隨喜。當然,在他們去世之後,還是可以繼續以他們的名義做功德、佈施等,然後迴向給他們。
5.誦經、說法等。
可以請僧眾來為臨終者誦經,例如念誦《護衛經》《大念處經》等,或者為臨終者說法開示,讓其心生歡喜。有很多臨終者會昏迷不醒、神志不清,或者情緒波動、精神恍惚等,此時可以在其旁邊或房間內播放《護衛經》等的錄音,讓周遭的氣氛變得詳和,讓患者的內心獲得平靜。
如果我們真心希望自己的親戚朋友快樂,希望他們放心、安心的話,在他們臨終時和去世後嚎啕大哭是沒有用的。作為孝順的兒女,當然希望父母晚年衣食無憂。然而,即使你現在很孝順,每個月給他們幾千元、幾萬元,讓他們安享天倫,但這樣能維持他們多少年的幸福快樂?臨終關懷可以說是人生最後關頭的臨門一腳。通過適當的臨終關懷,能夠讓他們投生天界,他們不再需要那麼辛苦地工作,不需要奔波勞碌,都能居住寬廣的宮殿,享用美味的食物,過著快樂的生活,而且容顏美麗光明,壽命極為漫長。這是更殊勝的孝順和報恩。
雖然臨終關懷很重要,但是總有點「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意味。更好的辦法是在健康的時候確立對三寶的信仰,相信三世輪迴,相信業果法則,多思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樹立正面、積極的人生觀,接受有生必有死的現實,相信死亡並不意味著斷滅,而是迎接另一個新生命的開始,要隨時為死亡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另外,平時更需要多做善事,習慣禪修,積累強大的、善的慣行業,為未來的生命旅途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是關於臨終關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