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梅 淨瓶觀音
請問:
這段文我反覆看了幾遍仍不知其意,請為解惑
「另一個衝突我們一定要提及的,是在慈悲和智慧之間作選擇。有些人害怕修毗婆舍那,因為道業的成就,意味著他們將不再承擔菩薩成佛的宏誓。實際上,你沒什麼可懼怕的,因為如果你願力強,要成菩薩,那你禪修時就不可能證得出世間道智。不過,你仍然可以(暫時)放棄你的菩薩願,在修行路上,當你達到門檻,是否要證阿羅漢果時,再做選擇。兩條道途都很崇高的;一個是實用的,另一個是很理想。」
------------------------------------------
Hui-Yueh 101.6.1回覆
佛教修行路徑在最後分為二大導向:
1.成阿羅漢入涅槃不再輪迴;
2.修菩薩道乃至成佛。
因為菩薩道行者必需生生世世與眾生在一起,所以必需不畏生死,不急入涅槃,所以大都拒絕成阿羅漢。
但修習內觀,對於自我身心不顛倒的智慧是一切修行人必需具備的根本智慧,這不分小乘或大乘行者的。所以你提的此段文的作者才說,先讓自己修習內觀到一定程度時,再決定自己是否要證阿羅漢果位還是修菩薩道乃至成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