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訓練】
Awareness Training
我想提醒禪修者很重要的一點。普通的心通常會以貪、瞋、癡來經驗所緣。
但是我們現在正在禪修-我們嘗試去學習如何帶著平等心來觀察經驗。
例如,當痛楚出現時,不喜歡也已經出現了;而當安祥出現時,執著也一樣出現了。
初初開始禪修的人有這個習慣-當安祥出現時,他們執著,而當苦來臨的時候,它們抗拒。
他們不理解,他們不能善巧地帶著平等心去觀察愉悅及不愉悅的所緣。他們還未能善巧,因為沒有足夠的理解。
我們嘗試學習-當經驗出現,而心喜歡它的時候,先去觀察那喜歡。當喜歡減退了,心平靜下來時,我們回去所緣上。不喜歡也一樣-當苦出現時,心抗拒。觀察那抗拒,當抗拒平息時,回去所緣。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過些時候,因為禪修者收集了更多理解、以及因爲智慧增長,禪修者會變得更善巧。當觀照的心有智慧時,心就能帶著平等心去觀察。
遲些時候,當喜歡與不喜歡出現時,心就不會執著所緣或抗拒所緣。
這是朝向善巧地觀察任何經驗的第一步。
[德加尼亞]
【在一切活動之中保持覺知】
“Be Mindful in All Activities”
不要只是坐禪的時候才去覺知。
要覺知一切活動、姿勢、和動作。
當你吃東西、走路、等待、或工作時,都要有覺知。
當你閱讀、聆聽、講話、看到東西、或去東張西望,都要有覺知!
[德加尼亞]
【人人皆有覺知的能力】
心的特性是去知道。
每一個人已經有這種覺知的天性存在,
我們禪修是為了去開發、去增強並且讓它增長。
我們只需要更多的正確的練習,
不是那種強行或者專注的練習。
當我們連續地、每時每刻沒有間斷地禪修時,
覺知的慣性和力量將會自然地發展。
這就叫做正精進。
一個覺知的心和一個沒有覺知的心
二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通過努力的專注得來的覺知只會短暫地持續。
通過連續的禪修自然發展起來的覺知可以持續更久,
並且不會只因為一些外部原因就消失。
[德加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