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隆波帕默尊者的法谈
佛法的三門功課-慧學
有了正確的覺者,就會進入最後一門功課的學習——慧學。如果通過這門功課,就會依次體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以及四果阿羅漢。
慧學,首先是名色分別智——分離名和色。心唯有步入能所分離的禪定,才可能分離名色。修習能觀和所觀粘在一起的禪定,是無法獲得名色分別智的。比如觀照腹部的起伏,心若是和腹部粘在一起,是無法分離名色的。但是正確的修習能所分離的禪定,就會看到身體坐著,心是看客;身體在笑,心是觀者;身體點頭,心是觀者;身體扇扇子,心是觀者;身體行、住、坐、臥,心是觀者;會看見身與心是分開的——名和色是分離的,且名法與色法還可以進一步分離。
隆波並未教導如何分離色法,因為只有具備禪定的人,才可以把色法更為細分。如果獲得了相當深度且穩固的禪定,那麼(從禪定)退出以後再觀察色法,就能夠進而將之分解成地、水、火、風,並照見它們是建立在虛空(空元素)之中的。
倘若沒有深度的禪定,那麼只要知道身體非我,只是被心所覺知到的一堆物質元素,就這樣即可,無須進一步更細的區分色法。大部分人可以進一步區分的反倒是名法,因為這個時代的人都喜歡“想”,所以適合觀心。
擅長於想的人,非常適合觀心;而喜愛舒服與寧靜的人,則適合觀身,但一定要先修習禪定——《阿毗達摩》是如此教導的。
如果心特別散亂,難以修習禪定,那麼就去觀心。不難的!要仔細體會,分開來看:快樂是被覺知的對象,快樂不是心。痛苦是被覺知的對象,痛苦不是心。慢慢練習便好。苦和樂不是心,不苦不樂也不是心,都只是被心所覺知的對象。善願不是心,比如生起虔敬信仰之情想要供養僧眾,但是瞬間,懶惰又生起並且取得了勝利。因此,信仰也是變化的,生起了,會滅去;信仰不是心,心是看見“信仰”的觀者。一切煩惱——貪、嗔、痴——都不是心,都只是臨時混進來的現象而已。
大家慢慢領會,比如喜歡(剛好寺廟鐘聲響起)鐘聲,最開始的心是安靜而無感覺的,一聽到悅耳的聲音,滿意感就生起。這說明滿意感是臨時混進來的。逐步練習就會看到所有的名法——苦、樂、好、壞,都不是心,都只是臨時混進來的現。心只是觀者!就這樣練習分離名與色。
分離是為了什麼?為了照見所有的色法與名法全都顯現三法印。學習三法印並不是一次性的整體學習,若是整體學習,便會堅定的認為那是“我”。因為五蘊聚合成組/成團,被稱為“團組記憶”,它們會定義這是“我”。一旦分離了名色、五蘊、六界,就會知道每個部分都不是“我”。為什麼呢?因為團組散開了。生氣不是“我”,如果看見生氣是“我”,就偏了。身體在行、住、坐、臥,心只是觀者,誰看到身體是“我”,也偏了。我們看到的一切全是無常、苦與無我,這才是毗婆舍那(內觀)的修行。
心一定要能夠安住,之後要能夠分離名色、五蘊、六界。
色法可以分成四界: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稱之為界的分離。名法可以分成四蘊:受、想、行、識。這就是隆波講的名色分別智。我們不是擅長分離色法的行者,沒有足夠深度的禪定,所以分離到蘊就夠了!色也是蘊,不用繼續分離。之後我們會產生智慧——看到色法是無常、苦和無我,名法是無常、苦和無我。
色法很容易看到其苦與無我,名法很容易看到其無常和無我,視角略有不同而已,因此沒有觀身派與觀心派之別。觀身是為了照見三法印,觀心也是為了照見三法印,要看的是三法印,而不是為了觀身或觀心。
如果僅僅觀身或觀心,只是奢摩他。因此,隆波的教學從不說觀身還是觀心。如果有人這樣理解,只說明他根本不明白何謂毗婆舍那。毗婆舍那(內觀)無法故意選擇觀身或觀心,因為覺性是真正的主人——是覺性自選觀身或觀心;覺性有時候觀身、有時候觀心。
我們先要訓練讓心得以安住,接下來是分離蘊與界,然後看見蘊與界所呈現的三法印。如果質量夠了,道和果就會自然產生,並非是由我們指揮和命令產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令道、果、涅槃產生!
涅槃是沒有生也沒有滅的。道與果則是有生滅的。道與果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也有生滅嗎?有的。道(智)生起了,會滅去。比如:須陀洹道(智)生起了、滅去,變成須陀洹果(智);須陀洹果(智)生起了、滅去,變成須陀洹的聖者。後續還會生起斯陀含道、斯陀含果、斯陀含的聖者。道和果是屬於出世間法,這是千真萬確的!但它們是出世間法的生滅法,依然是有因果的。什麼是因?什麼是果?道是因,果是果。須陀洹道(智)是因,須陀洹果(智)是果……阿羅漢道(智)是因,阿羅漢果(智)是果。
涅槃是無生的,因為沒有原因讓涅槃生起,故而涅槃是不生不滅的。
道(智)有生有滅,果(智)有生有滅,並非所有的出世間法都是永恆不變。大家聽說過:“四道、四果、一涅槃”嗎?它們是指九種出世間法,前八個都是生滅的,只有涅槃是不生不滅。
體證初果須陀洹的人,在人生之中是第一次見到涅槃。凡夫是不曾見過涅槃的。有人說在修行時見到佛陀的涅槃,那屬於禪相。一個凡夫不可能見到涅槃。第一次見到涅槃是體證初果的時刻,時間非常短。(聖)道生起,只是心生滅的一個瞬間(一剎那);(聖)果生起,只是心生滅的兩三個瞬間,只能瞥見一下,不超過三四個瞬間,時間極短。就這樣一彈指(隆波彈指),心就已經生滅了三十多次。因此,初果聖者不是很熟悉涅槃,二果聖者也不是很熟悉涅槃,甚至三果聖者仍然不是特別熟悉涅槃,還有功課需要繼續學習。
假如初果、二果、三果的聖者想要借用涅槃來休息,就要重新分離名色、重新修習毗婆舍那。因為他們有過放下名色的經歷,放下了名色,就會接觸涅槃。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非常嫻熟於涅槃,涅槃就圓滿呈現在眼前。只要一作意,就可以親歷。因此,阿羅漢在休息的時候,根本無須經過名和色,就能夠直接契入涅槃。
涅槃就在眼前,我們死死生生所尋找的竟然就在眼前!涅槃就在當下,涅槃就在這裡!涅槃不在解脫園寺、不在隆波這裡;涅槃就在眼前,就在心裡。但是我們沒有看見,因為我們被煩惱所遮蔽了。
大家一定要修行,有一天就會體證道、果和涅槃。此生要體證初果才會確保不墮四惡道——不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至少可以投生為人。
大家要用心修行,至少今天已經有機會聽到了法!這個世界有那麼多人,真正對佛法感興趣的只是極少數,對佛法感興趣又聽到真正的法的人更是所剩無幾。如今在座各位已經聽到了法,有機會聽法並願意實踐的又有幾人呢?很多人會說:先放一下,等到老了再修行;目前先學習與了解。誰是這麼想的?坦白些。等到五十歲再修行,是嗎?五十歲也不會修行的,那時更難了,因為心已經散亂了五十年。要從今天開始精進!否則太遲了!聽過《明天太遲》這首歌嗎?對!太適合成為阿羅漢了。還有一首教導毗婆舍那的歌是什麼知道嗎——《那不一定》。《明天太遲》教人不要拖延。佛陀入滅之前教導說:不要拖延!對於佛教徒來說,明天太遲了,要從今天開始。誰知道死亡何時降臨呢?佛陀說,沒有人能夠戰勝死神。
從今天開始,從此刻開始。呼氣,覺知自己;吸氣,覺知自己;行、住、坐、臥,覺知自己;大、小便時,覺知自己。看到(五)蘊(六)界在工作、感到苦樂的時候,覺知自己;吃飯、洗澡、開車、穿衣、打扮、過馬路……都要覺知自己!除非是工作用到思維的時候與睡著的時候,這兩種情況無法覺知。工作時就用心工作,不用想著修行。但如果白天用功且修行相當深入,就會在睡覺的時候繼續自行提升!
請大家去吃飯吧。
(全文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