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8CF2F9-EF43-4A16-A752-716CCB56B9B9.jpeg

三依一向

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向於捨

(出離 、 無欲 、 寂滅 , 放捨)

 

1、相應部03-拘薩羅相應經

阿難,為什麼一位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的比丘會勤修八正道呢?這個法義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見,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思維,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不放捨的正語,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業,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命,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精進,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念,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定。就是這樣,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會使這位比丘勤修八正道。因此,要成就梵行的全部,就要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084393-03-拘薩羅相應

 

2、相應部45-道相應經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57944-45-1-道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58139-45-3-道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58304-45-4-道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58361-45-5-道相應

 

3、 相應部46-覺支相應經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66218-46-1-覺支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66311-46-2-覺支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66365-46-3-覺支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66440-46-4-覺支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66509-46-5覺支相應

 

4、相應部48-根相應經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88766-48-3-根相應

 

5、相應部50-力相應經

比丘們,為什麼勤修五力的比丘會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呢?因為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信力,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力,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力,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力,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慧力。就是這樣,一位勤修五力的比丘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88880-50-力相應

 

6、相應部54-出入息相應經

一位比丘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帶著出入息念,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
  “比丘們,這就是修習出入息念了。勤修這出入息念,會帶來大果報、大利益。”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25818-54-1出入息相應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25866-54-2-出入息相應

 

7、相應部36-受相應經

如果一位比丘有念、有覺知、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的時候生起了樂受,他知道: ‘我生起了這種樂受。這是有條件而不是沒有條件而生起的,是什麼條件呢?是身體。身體是無常、眾緣和合、依緣而起的;以無常、眾緣和合、依緣而起的身體所生起的樂受怎會是常恆的呢!’ 他對身體和樂受持續體察無常,持續體察衰敗,持續體察無欲,持續體察息滅,持續體察放捨;當對身體和樂受持續體察無常,持續體察衰敗,持續體察無欲,持續體察息滅,持續體察放捨的時候,對身體和樂受的貪著性向便會斷除。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4468201-36-受相應1-3

 

8、中部002-漏經

比丘們,什麼是從修習來斷除漏呢?一位如理計量的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2941035-002-漏經

 

9、中部077-大沙俱邏.優陀夷經

我為弟子宣說修行的途徑,我教他們修習七覺支: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許多我的弟子在當中取得最高的無比智。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34389-077-大沙俱邏.優陀夷經

 

10、中部118-出入息念經

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比丘們,這就是修習七覺支了。
  “比丘們,這就是修習七覺支了。勤修這七覺支,會使明和解脫得到圓滿。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49419-118-出入息念經

 

11、中部146-難陀迦教化比丘尼經

比丘尼們,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勤修這七覺支的比丘,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59118-146-難陀迦教化比丘尼經

 

12、長部33-合誦經

賢友們,什麼是修勤呢?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捨覺支。這就是稱為修勤了。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4708534-33-合誦經1-3

 

13、增支部 經集02 第二集

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習力了。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59520-02-第二集-%28部份經文%29

 

14、增支部 經集04 第四集

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勤了。

http://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378732-04-第四集-%28部份經文%29

 


相應部選輯曾銀湖譯

 

三依一向 --「依遠離、依離欲(離貪)、依滅、向於捨 


 9(9)芒

「諸比丘!譬如用手腳順向觸踏稻、麥的芒刺是不可能刺破手腳而出血的。為什麼呢?諸比丘!因為順著芒刺的方向。諸比丘!如是,順著邪見的方向修習,是不可能刺破無明而生起正智並證得涅槃的。為什麼呢?因為順著邪見的方向。  

「諸比丘!譬如用手腳逆向觸踏稻、麥的芒刺就會刺破手腳而出血的。為什麼呢?諸比丘!因為逆著芒刺的方向。諸比丘!如是,迎著正見的方向修習,就能刺破無明而生起正智並證得涅槃的。為什麼呢?因為因為迎著正見的方向。  

比丘如何為之?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諸比丘!如是,比丘迎向正見,向著正道的方向修習,就能刺破無明而生起正智並證得涅槃。」


 91(1)東

在舍衛城。

「譬如恆河流向東方、傾向東方、垂向東方,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則流向涅槃、傾向涅槃、垂向涅槃。」

「諸比丘!比丘如何修習、多修習八正道才能趨向涅槃、傾向涅槃、垂向涅槃呢?這裡有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定。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就趨向涅槃、傾向涅槃、垂向涅槃。」 
 

 153(5)瓶

「諸比丘!譬如將瓶子倒翻讓水流出來,它就不再回流。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就把惡、不善法傾倒出來而不再回收

「比丘如何為之?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乃至正定。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就把惡、不善法傾倒出來而不再回收。」 
  

 155(7)虛空

「諸比丘!譬如空中吹種種風,吹東風、吹西風、吹北風、吹南風、吹塵風、吹無塵風、吹冷風、吹熱風、吹和風、吹強風。

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則修習四念處成就、修習四正勤成就、修習四神足成就、修習五根成就、修習五力成就、修習七覺支成就

諸比丘!何謂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則修習四念處成就、修習四正勤成就、修習四神足成就、修習五根成就、修習五力成就、修習七覺支成就呢?

 

「諸比丘!這裡有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定。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則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成就。」
 
  

 156(8)雲

「諸比丘!譬如熱季的最後一個月颳起塵暴,有非季節性的大雲雨立即予以驅散、平息。

「比丘如何為之?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乃至正定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當惡、不善法生起時,就立即予以驅散、平息。」

 

 152(4)樹

「諸比丘!譬如有樹伸向東方、傾向東方、垂向東方,若砍斷其根部會倒向何方呢?」

「世尊!是它所伸、所傾、所垂的方向。」

「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就趨向涅槃、傾向涅槃、垂向涅槃。」

「諸比丘!比丘如何修習、多修習八正道才能趨向涅槃、傾向涅槃、垂向涅槃呢?這裡有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定。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就趨向涅槃、傾向涅槃、垂向涅槃。」

 

160(12)河

「諸比丘!譬如恆河流向東方、傾向東方、垂入東方,若有眾人持著鋤頭與畚箕說:『我們要將此恆河改道,讓它流向西方、傾向西方、垂入西方。』諸比丘!你們認為如何呢?那些群眾是否能將恆河改道,讓它流向西方、傾向西方、垂入西方呢?」

「世尊!不可能的。為何不可能呢?世尊!恆河乃流向東方、傾向東方、垂入東方,要讓它流向西方、傾向西方、垂入西方實在不容易,那些人只是徒增疲累和苦惱而已。」

「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若有國王、大臣、朋友、親戚、宗族來請他接受財富,並說:『回來吧!善男子,何必讓袈裟拖累呢?何必剃髮持缽到處遊方呢?何不還俗享用財富而作功德事業呢?』諸比丘!那個比丘修習、多修習八正道,當然不可能棄學而還俗。為什麼呢?諸比丘!其心長夜趨向遠離、傾向遠離、垂向遠離,當然沒有還俗的道理

諸比丘!比丘如何修習、多修習八聖道呢?諸比丘!這裡有比丘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依遠離、依離欲、依滅盡、熟習於捨離,修習正定。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多修習八聖道。」 

 


談「三依一向」於禪修

朱倍賢


遠離、離欲、滅、向於捨

前面我們提到四念住不是為了四念住,而是為了幫助你能更精準、更有效率、更恰當地修學十六勝行。而修學十六勝行,是為了幫助你體驗「三依一向~遠離、離欲、滅、向於捨」。現在就來討論「遠離、離欲、依滅、向於捨」。我們是透過很多考證,來理解三依一向的意涵,並非依循著當下流行的說法。

所謂「遠離」是指:你的心願意從某種包袱的狀態中抽離出來。這在任何境況中都可以修學,並不需要進入高階的領域才能辦到。如果當前你有不耐煩感產生,且發現到它的苦患,並願意從中抽離出來。透過調整或放開某些行為模式,使得心不跟不耐煩糾結在一起,叫做「遠離」。你會立刻發現「遠離」就有「樂」在裡面,遠離一定要有動機,就是朝向更舒適的方式來修行。

什麼是「離欲」?一般人對欲的執取,猶如上癮的狀況,對它產生強烈的渴望與無限的憧憬。「離欲」是指透過厭離,對於某種境界不再產生想要執取的需求、渴望與迷想。大家務必要釐清,「觀無常」是為了有助於「三依一向~遠離、離欲、滅、向於捨」。透過觀無常,讓你理解到眼前所依恃的境界,是動盪不安、不可靠的,因而產生「出離心」、「離欲感」。但是觀無常不是達到「三依一向」唯一的技巧,有的時候可以修「非我觀、淨想、不淨想」,也可以修「苦患想」。

什麼叫做「滅」?很多人誤以為「滅」等同於「涅槃」,其實並非全然是如此。與其要給「滅」一個定義,不如給一個具體的例子。好比說眼前你有不耐煩感,你發覺它之所以能維繫下去,是因為你的心迫不及待要進入另外一個狀況。此時若換個想法(改變心行):我為什麼要急著到那個狀況?為什麼不懂得欣賞沿途的風光?你因此安住下來,進而產生平捨的感覺。如此一來,不耐煩感降低或者消失不見。由於心抽離、改變、放下了某些活動,你即刻就體驗到不耐煩感的「滅」。由此得知,「滅」是指任何一種境況,透過活動模式的轉變、出離,那種境況自然就無法維繫下去。

「涅槃」何以被形容為「滅」?因為整個輪迴的「苦患」,是透過心的某一種抓取與維繫的方式,苦患才能夠延續。只要停止抓取跟維繫的用力方式,立刻就能夠體會到輪迴大苦的滅。這就是為什麼涅槃被形容為「滅」。在此我們所談的「滅」,應理解為一種苦患的消逝,一種因參與而集起、因不參與而停歇的「滅」。換句話說,你的動機要一直保持著:如何才能更安適、更快樂,以及如何才能架構起更大的安適與快樂。最後,如何能出離且不依附一切的架構,而得更大的快樂。以這樣的角度出發,來理解「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捨」。

最後談「捨」:不管你經驗到什麼,採取的是什麼動作,最終就是要能導向放下。只要有放不下的地方,那就是苦患的根源。所以放下即是捨(與平捨的捨不同義),這就是所謂的「向於捨」。

 

節錄自~朱倍賢原始佛法的慧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