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支部.第二集1-20經(1/6)
蕭式球譯
一.過失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兩種過失。什麼是兩種過失呢?
“現生的過失和下一生的過失。
“比丘們,什麼是現生的過失呢?
“一個盜賊罪犯被國王捉著,人們看見他被國王施以各種懲罰:以鞭鞭打、以藤條鞭打、以短棒打、截手、截腳、截手腳、截耳、截鼻、截耳鼻、沸水鍋刑、拔毛髮刑、羅睺口燒刑、火環燒刑、燒手刑、割肉刑、樹皮刑、羚羊刑、鈎肉刑、銅錢刑、醃刑、刺刑、草纏刑、淋熱油、以狗咬、繫刺樁、劍割頭顱。
“人們心想: ‘以惡業的原因,這個盜賊罪犯被國王捉著,然後被國王施以各種懲罰。如果我做這些惡業,也會被國王捉著,然後被國王施以各種懲罰。’ 人們害怕這種現生的過失而不敢侵奪他人的財物。
“比丘們,這就是稱為現生的過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下一生的過失呢?
“一些人這樣反思: ‘身惡行為下一生帶來惡報,口惡行為下一生帶來惡報,意惡行為下一生帶來惡報。如果我做出身惡行,做出口惡行,做出意惡行,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人們害怕這種下一生的過失而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
“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下一生的過失了。
“比丘們,有這兩種過失。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要害怕現生的過失,要害怕下一生的過失;要害怕過失,要看見過失的怖畏。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比丘們,一個害怕過失、看見過失的怖畏的人,將會從所有過失之中解脫出來。”
二.精勤
“比丘們,世間上有兩種難得的精勤。什麼是兩種難得的精勤呢?
“在家人布施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的精勤,出家人放捨所有依的精勤。
“比丘們,世間上有這兩種難得的精勤。
“比丘們,在這兩種精勤之中,最高的是放捨所有依的精勤。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要作出放捨所有依的精勤。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三.熱惱
“比丘們,有兩種熱惱法。什麼是兩種熱惱法呢?
“一些人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不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他想到自己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而熱惱,他想到自己不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而熱惱。
“比丘們,有這兩種熱惱法。”
四.不熱惱
“比丘們,有兩種不熱惱法。什麼是兩種不熱惱法呢?
“一些人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他想到自己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而不熱惱,他想到自己不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而不熱惱。
“比丘們,有這兩種不熱惱法。”
五.深知
“比丘們,我深知兩種法:在善法之中不自滿和精勤不退。
“比丘們,我有這種精勤不退: ‘即使只剩下皮膚、筋腱、骨頭,即使血肉乾枯掉,我都要以個人的能力、個人的努力、個人的力量來達證。若還沒有達證,我不會停止努力!’ 我因不放逸而得覺悟,我因不放逸而得無上的安穩。
“比丘們,如果你們也有這種精勤不退,不久便能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 ‘我要精勤不退,即使只剩下皮膚、筋腱、骨頭,即使血肉乾枯掉,我都要以個人的能力、個人的努力、個人的力量來達證。若還沒有達證,我不會停止努力!’ 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六.結縛
“比丘們,有兩種法。這兩種法是什麼呢?
“一種是對結縛法隨順味這方面來觀察,一種是對結縛法隨順厭離這方面來觀察。
“比丘們,一個對結縛法常常隨順味這方面來觀察的人,不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不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便不能從生、老、死、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不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一個對結縛法常常隨順厭離這方面來觀察的人,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便能從生、老、死、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有這兩種法。”
七.黑
“比丘們,有兩種黑法。什麼是兩種黑法呢?
“沒有慚和沒有愧。
“比丘們,有這兩種黑法。”
八.白之一
“比丘們,有兩種白法。什麼是兩種白法呢?
“慚和愧。
“比丘們,有這兩種白法。”
九.白之二
“比丘們,有兩種白法守護世間。什麼是兩種白法呢?
“慚和愧。
“比丘們,世間若沒有這兩種白法守護,人們便不知有倫常之分,會如羊、雞、豬、狗、豺那樣,行淫不分母親、姨母、姑母、老師的妻子、師傅的妻子。
“比丘們,由於世間有這兩種白法守護,因此人們便知有倫常之分,不會如羊、雞、豬、狗、豺那樣,行淫不分母親、姨母、姑母、老師的妻子、師傅的妻子。”
十.雨季安居
“比丘們,有兩種雨季安居期。什麼是兩種雨季安居期呢?
“前安居期和後安居期。1
“比丘們,有這兩種雨季安居期。”
第一懲罰品完
十一.力
“比丘們,有兩種力。什麼是兩種力呢?
“反思力和修習力。
“比丘們,什麼是反思力呢?
“一些人這樣反思: ‘身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口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意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 他們通過反思而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反思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修習力呢?
“修習力就是學人之力,一個人有了學人之力,便會捨棄貪欲、瞋恚、愚癡;捨棄貪欲、瞋恚、愚癡之後,便不會作這些不善行,不會行踐這些惡法。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習力了。
“比丘們,有這兩種力。”
十二.覺支
“比丘們,有兩種力。什麼是兩種力呢?
“反思力和修習力。
“比丘們,什麼是反思力呢?
“一些人這樣反思: ‘身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口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意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 他們通過反思而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反思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修習力呢?
“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捨覺支。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習力了。
“比丘們,有這兩種力。”
十三.禪
“比丘們,有兩種力。什麼是兩種力呢?
“反思力和修習力。
“比丘們,什麼是反思力呢?
“一些人這樣反思: ‘身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口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意惡行為現生和下一生帶來惡報。’ 他們通過反思而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反思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修習力呢?
“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習力了。
“比丘們,有這兩種力。”
十四.說法
“比丘們,有兩種如來說法的方式。什麼是兩種如來說法的方式呢?
“簡略和詳細。
“比丘們,有這兩種如來說法的方式。”
十五.諍訟
“比丘們,在諍訟之中,違犯比丘和檢舉比丘如果不審慎地自我反照的話,會使這個諍訟長久不息,帶來很多苦楚和衝突,也使其他比丘不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在諍訟之中,違犯比丘和檢舉比丘如果審慎地自我反照的話,會使這個諍訟很快平息,不會帶來苦楚和衝突,也使其他比丘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違犯比丘怎樣審慎地自我反照呢?
“比丘們,一位違犯比丘這樣反思: ‘我做了身不善行,那位檢舉比丘看見我做身不善行。如果我不做身不善行,他便不會看見我做身不善行;因為我做了身不善行,所以他便看見我做身不善行。那位檢舉比丘看見我做身不善行後不高興,他對我說不高興的話。因他對我說不高興的話,我也對他說不高興的話,也對他人說不高興的話。這些過失征服了我,我就像一個逃稅的人被逮著那樣。’
“比丘們,違犯比丘這樣審慎地自我反照。
“比丘們,檢舉比丘怎樣審慎地自我反照呢?
“比丘們,一位檢舉比丘這樣反思: ‘這位比丘做了身不善行,我看見他做身不善行。如果他不做身不善行,我便不會看見他做身不善行;因為他做了身不善行,所以我便看見他做身不善行。我看見他做身不善行後不高興,對他說不高興的話。因我對他說不高興的話,他也對我說不高興的話,也對他人說不高興的話。這些過失征服了我,我就像一個逃稅的人被逮著那樣。’
“比丘們,檢舉比丘這樣審慎地自我反照。
“比丘們,在諍訟之中,違犯比丘和檢舉比丘如果不審慎地自我反照的話,會使這個諍訟長久不息,帶來很多苦楚和衝突,也使其他比丘不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在諍訟之中,違犯比丘和檢舉比丘如果審慎地自我反照的話,會使這個諍訟很快平息,不會帶來苦楚和衝突,也使其他比丘安穩地生活。”
十六.不依法而行
這時候,有一位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的呢?”
“婆羅門,不依法而行、不正直而行,這就是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的原因。”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的呢?”
“婆羅門,依法而行、正直而行,這就是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原因。”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十七.不做
這時候,吒奴蘇尼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的呢?”
“婆羅門,做一些事情和不做一些事情,這就是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的原因。”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的呢?”
“婆羅門,做一些事情和不做一些事情,這就是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原因。”
“喬答摩賢者這樣簡略地說,我不能明白當中的道理。如果喬答摩賢者為我詳細地說,使我明白當中的道理就好了。”
“婆羅門,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吒奴蘇尼婆羅門回答世尊: “賢者,是的。”
世尊說: “婆羅門,做一些事情和不做一些事情,是說做身惡行不做身善行,做口惡行不做口善行,做意惡行不做意善行。這就是一些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的原因。
“婆羅門,做一些事情和不做一些事情,是說做身善行不做身惡行,做口善行不做口惡行,做意善行不做意惡行。這就是一些眾生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原因。”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十八.一直以來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我一直以來都說,不應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
“大德,世尊一直以來都說,不應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做這些事情有什麼過患呢?”
“阿難,做這些事情有這些過患:自己會譴責自己;智者知道後會譴責自己;會帶來壞名聲;在臨終時內心會昏亂;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阿難,做這些事情有這些過患。
“阿難,我一直以來都說,應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大德,世尊一直以來都說,應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做這些事情有什麼利益呢?”
“阿難,做這些事情有這些利益:自己不會譴責自己;智者知道後會稱讚自己;會帶來好名聲;在臨終時內心不會昏亂;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做這些事情有這些利益。”
十九.不善
“比丘們,你們要捨棄不善行。
“比丘們,不善行是能夠捨棄的,如果不善行是不能捨棄的話,我便不會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捨棄不善行。’ 因為不善行是能夠捨棄的,所以我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捨棄不善行。’
“比丘們,如果捨棄不善行會帶來傷害和苦惱的話,我便不會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捨棄不善行。’ 因為捨棄不善行會帶來利益和快樂,所以我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捨棄不善行。’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善行。
“比丘們,修習善行是能夠做得到的,如果修習善行是不能做得到的話,我便不會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善行。’ 因為修習善行是能夠做得到的,所以我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善行。’
“比丘們,如果修習善行會帶來傷害和苦惱的話,我便不會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善行。’ 因為修習善行會帶來利益和快樂,所以我這樣說: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善行。’ ”
二十.混濁
“比丘們,有兩種東西,可使正法混濁和消失。這兩種東西是什麼呢?
“言辭不清和意義不明。
“比丘們,言辭不清和意義不明。這兩種東西可使正法混濁和消失。
“比丘們,有兩種東西,可使正法久住,不會混濁和消失。這兩種東西是什麼呢?
“言辭清楚和意義明晰。
“比丘們,言辭清楚和意義明晰。這兩種東西可使正法久住,不會混濁和消失。”
第二諍訟品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