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實相15/38 第五章 正確的禪修態度1/4
[岩松]
指月之手
所有正法老師的教導如同指月之手,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探尋法。法在哪裡?
法在每個人的心中。也就是說,修行是向內看,看自己,研究自己。修行是學習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一旦你順著某個手指的指向,找到了月亮,就沒有必要在手指上下功夫了,更沒有必要再去尋找新的手指。不同的老師之教導,如不同的手指,但指向的卻是同一個目標——法。
修行不是看老師,不是研究老師,更不是研究老師的教導。有些人總是喜歡跟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教法;就如同不斷地變換手指,始終在手指上下功夫。那些不斷地更換、研究新手指的人,終究會迷失掉修行的初衷——尋求法。有的熱心人總是不斷引導他人跟不同的老師學習,而不是引導他人學習自己,那說明他自己從來就沒有看見月亮,如同一個盲人引導著一群盲人。
修行的核心是覺知,隆波田禪法的核心是:‚肢體移動時,知道(覺知)動;肢體停止時,知道(覺知)停。‛不同的(正法)老師教導的主題是相同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如同不同的手指指向相同的目標——月亮一樣,不同的只是手指。如果只是一味地研究不同手指之間的差別,而忽視了看月亮,忘了研究自己,那豈不是南轅北轍?
對於那些有智慧的人來說,只需要一隻手;一隻指向月亮的手,就夠了。
禪修是什麼?
什麼是禪修?
禪修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或者到達什麼境界。
禪修不是為了讓心中沒有念頭,不是為了讓心變得寧靜,也不是為了讓身心變得愉悅。
禪修不是為了得到法喜,也不是為了得到輕安。
禪修不是為了探索神秘,不是為了擁有特異功能。
禪修不是迷信,不是一種宗教信仰。
禪修不是為了治療身體的疾病,不是為了治療心理的疾病。
禪修不是為了成就聖位,不是為了達成什麼境界,不是為了死後投生到天堂。
禪修是為了瞭解、認識生命的實相;禪修是體察當下的身心現象;禪修是為了掌握身心現象生起、消失的規律(自然法則)——佛法。
禪修不是為收穫而來,而是為耕耘而來。禪修就是讓覺知的心開始工作,讓那顆不斷打妄想的心停歇。
禪修的基本態度
禪修過程中,想得到什麼或者拒絕什麼的心,是妄心,而不是覺知的心。當禪修中的心企圖製造、得到某件事時,例如想得到內心的寧靜、愉悅的感受等,貪心就生起了。當禪修中的心拒絕正在發生的事時,排斥、抗拒疼痛、疲勞、煩躁無聊等,嗔心就生起了。禪修過程中,當某件事生起或者消失,不知道時,癡心就生起了。
只有在貪、嗔、癡沒有發生時,覺知的心才能生起。只有當覺知的心生起時,才能覺察當下的身心實相,從而才能掌握身心現象生起消失的規律——佛法。
禪修者必須時常檢查自己禪修的態度。在禪修過程中,是否有了想得到什麼的心理,是否在期待某件事情的發生,是否在期待某件事的消失。當你對禪修感到沒有興趣(被逼迫)時,當你的心(而不是身)感到疲倦時,應該檢查你的禪修態度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方向。當有了正確的禪修態度,禪修就如同把一塊石頭推下山,一定是輕鬆地;當有了錯誤的禪修態度時,禪修就如同把一塊石頭推上山,一定是吃力的。
覺知的心,沒有思考,沒有評判,只有單純地覺察。心是行動的先導。當擁有了正確的禪修態度,覺知的心自然就會生起。當覺知的心生起時(覺),自然就能觀察到身心的實相。當你持續地覺察身心的實相時(定),智慧自然就會生起(慧)。當智慧生起時,苦就息滅了。因此,在禪修過程,對於喜歡的身心現象不去抓取,對於不喜歡的身心現象不去排斥,只是簡單的知道。
知道什麼?當任何身心現象生起時,知道它生起了;當任何身心現象存在時,知道它還存在;當任何身心現象消失時,知道它消失了。知道後,怎麼辦呢?知道後,讓心回到肢體動作上來。‘凡是生起的,一定會滅去。’任何身心現象都有它自己的生滅規律,我們不要對其加以任何干涉,讓它自生自滅。
正確的修行心態
修行應持有什麼樣的心態呢?——修行只是修行。修行就和吃飯一樣,我們在吃飯前從來不考慮吃飯是為了什麼。如果帶著欲望去修行,就會造成緊張,在緊張的狀態下,修行的效果會打折扣的。也就是說,應該帶著一顆平常心去修行。
醫生與處方
『前言: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病人,都是在心理層面有病的人。所謂‘心理層面的病’,也就是佛法中所講的苦,即貪、嗔、癡。
佛陀是一位偉大的心理醫生,他不但可以診斷心理疾病,並且還可以開出治癒心理疾病的藥方。佛陀說:
‘我只教導苦和苦的止息。’這句話中的‘教導苦’,就是診斷疾病;‘教導苦的止息’,就是開出治癒疾病的藥方。知道有病,找到藥方,只有按時服藥——按時練習,培養覺性——才能治癒疾病(滅苦)。』
有一個病人到醫生處求診。醫生檢查後,開了一張處方箋給他。這個人對這位醫生非常有信心。他回家後,在祈禱室供上了醫師漂亮的相片、雕像,然後他坐下,對相片、雕像致敬:他叩拜了三次,並供上鮮花與香料。然後拿出醫生寫的處方箋,很恭敬地念誦:‘早上兩顆,下午兩顆,晚上兩顆。’因為他對那位醫生非常崇拜,所以他從早到晚,都在念誦醫生的處方,結果這張處方對他的病情的減少一點幫助也沒有。
後來這個人決定要多瞭解這張處方箋,於是他跑去問醫生:‘為什麼您要開這些藥呢?這些藥對我有什麼好處呢?’這位醫生很有智慧,所以他解釋道:‘請看,這是你生的病,這是你的病因,知果你服下了我開的藥,它就能根除你的病,知果病因根除了,你的病自然也就痊癒了。’
這個人想:‘哦,太好了!我的醫生多麼聰明啊!他的藥方多麼有效啊!’這個人回家後開始跟他的鄰居和認識的人爭論:‘我的醫生是最好的醫生!其他的醫生都一無是處!’
但是他到底從這爭辯之中獲得什麼呢?他可能一輩子都在替他的醫生爭辯,可是這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有當他服了這藥以後,他才會從他的痛苦中解脫、從他的疾病中解脫,只有到那個時候,醫生的藥才對他有所幫助。
每個解脫的人,就像醫生一樣,出於慈悲,他會給予藥方,告訴人們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如果人們只是盲目地信仰這個人,把處方變成了經文來念誦,然後開始與其他不同宗派的人爭辯。辯稱他的宗教創始人的教導才是最好的,但是卻不願意花功夫去實踐那些教導,去服用醫生的藥方以根除疾病。
如果對醫生的信心能鼓勵病人依從醫生的意見,那麼這信心就是有用的。如果瞭解處方的作用能鼓勵病人服藥,那麼這種瞭解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沒有真正去服藥,就不可能有痊癒。你必須把藥吃下去,才能治癒你的病。
修行切勿迷信和盲目崇拜
所謂‘迷信’,就是盲目地相信。人之所以迷信,是因為盲目地崇拜。修行人最大的忌諱就是迷信老師,迷信權威。人一旦迷信,就會把謬論當成真理。人一旦迷信,就會把地獄當成天堂。一旦一個人被封為‘阿羅漢’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捧為‘真理’。
泰國人很容易迷信出家人。所以隆波田告誡他的弟子:‘不要相信那些剃光頭、穿袈裟的人’。(安嘉利老師語)中國人也很容易相信出家人,也很容易相信隆波田,也很容易相信隆波田的弟子們,也很容易相信隆波田的弟子們的那些翻譯們。盲目崇拜和容易相信意味著沒有仔細地審量。盲目崇拜和容易相信意味著遮蔽了你的智慧之眼。《覺知指南》一書沒有引述其它任何經典,唯獨只有《葛拉瑪經》。其目的就是讓大家不要盲目相信。
如果你想在修行這條路上有所成就,請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不要輕易相信隆波田,不要輕易相信隆波田的弟子們,更不要輕易相信隆波田的弟子們的翻譯們。 那我們應該相信什麼?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覺性。因為唯有覺性才是我們唯一的真正的導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