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者與不禪修的人的分別】
人就好比樹木,執著就好比藤。
如果執著形色,眼睛就被綁著;
如果執著聲音,耳朵就被綁著;
如果執著香味,鼻子就被綁著;
如果執著味道,舌頭就被綁著;
如果執著觸覺,身體就被綁著;
如果執著內心的想法概念,心就被綁著。
如果全都被綁著,就會死(得很慘)。
[Ajahn Lee]
「如果執著內心的想法概念,心就被綁著。」
【要如何學著從念頭脫困呢?】
1、認出有念頭;
2、接受有念頭是正常;
3、試著回到覺知身上的感覺。
越能學會觀察實相而不是概念,心就越不會受苦。(「概念」就是故事內容。)
練習久了能開智慧,知道念頭就只是會出現的一種現象而已(跟所有身心現象一樣),當有需要思惟時會使用之,或能辨別是否是為有益的念頭而決定是否讓它進一步的發展在身口上。
沒有修行的人,凡夫無一倖免,幾乎都被六塵綁住而受苦,修學內觀覺知,就是練習如何從被綁住的地方脫困。
我們一直以來,「注意力」都是反射式的擺在六塵,「內觀」是調整為,根塵相碰時知道內在什麼在發生,所以既知道外面也知道裡面。(「念頭」在修行而言,也是屬於「外」六塵,也是被覺知的對象之一,跟聲音、顏色、感覺⋯⋯一樣平等,只是被覺知的對象之一)
這個訓練的困難,在於我們要改變以往反射式、快速往外黏著的習慣,所以需要耐心地一次次的嘗試,也在這一次次的嘗試之中,慢慢地養成新的往內看的習慣。
所以修行沒有捷徑!
看上面【禪師描述他有自然的覺知時的經驗】那篇文章,可以知道內觀行者是不同於沒修行時的自己的狀況,禪修者能知道「外」與「內」,也能知道「整個過程」,並能對經驗給出適當的回應。可以說,一整個是「醒著」的狀態。
綜上而言,禪修者與不禪修的人的分別,是對於經驗(所緣)有沒有善巧的態度。
[Hui-Yu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