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F44431-37C4-49ED-9E01-AB5BC9A8D9B5.jpeg

【覺知和無明,你想選哪一個?】

 

維安小參筆記 2018.5.27金台書院

 

[德加尼亞]

 

一位禪修者報告,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保持慈悲心與平等心,可是來到禪修營後卻很難保持慈悲心與平等心,看到禪修者後就各種評判,怎麼辦?

 

德師回復: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無明,只有很強烈的情緒生起後,心才能知道。而在禪修營裡,因為覺知比較敏銳,所以一些微細的情緒生起後,就立刻能知道。知道和不知道,你想選哪一個?

 

禪修者笑著回答說,我不想知道,不想知道這些評價。

 

德師:因為你把這些評價認同為我,所以你不想知道。無明不想知道,可是智慧會想去瞭解。如果你不知道,無明在場,那煩惱是有機會生起佔據你的心,如果煩惱每一次生起,覺知都知道,那麼這些煩惱就無法佔據心,覺知到煩惱的時候,煩惱已經滅去了。

 

理解有很多的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要去瞭解煩惱不是你,煩惱是心的一種狀態,然後才能去理解煩惱的生滅。

 


 

一位禪修者報告,修習內觀很久還是發現我見很多。德師回復,我見是很頑固的,不是那麼容易去除。當我見生起時,知道有我見,當沒有「我見」時,也清楚知道沒有「我見」。我們通常認為,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從小時候到現在一直存在。

 


 

如實觀裡面「如實」(as it is)的含義非常廣泛,有很多層次,根據你智慧的深淺,你的領悟也會不同。

 


 

有禪修者說自己打坐雙盤,身體很累、心也很累。德師回復,初學者不建議雙盤。很多人看到佛陀像,看著特別歡喜,於是也開始雙盤,結果弄得身心非常煎熬,結果根本無法禪修。德師說他老師給他的禪修指導是,「選一個舒服的坐姿,觀察明顯的所緣」。初學者不要讓身心煎熬。德師想給初學者傳遞的信息是,禪修是很舒服的事情,不難受。

 


 

很多人在禪堂開始坐禪,身體有很多痛,慢慢的內心開始有了抗拒,雖然表面上的意識在說,禪坐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去做,但潛意識裡面對坐禪有很多的抗拒,於是聽到禪堂打鐘的聲音都會嚇一跳,進禪堂會磨蹭,去上個廁所,再去喝口水,其實就是不想進禪堂打坐,有的人從禪堂門口經過都會覺得身心緊張。這些症狀,我把它稱作為「禪堂創傷綜合症」。

 


 

下面是德師分享的一個小故事。

 

我去澳洲教學,有一個學員之前練習的是奢摩它的練習,非常平靜,感覺非常好,後來練習內觀禪以後,發現內心有很多很多的煩惱,於是她前來問我,「你確定你教的是正確的嗎?這是淨化心的方法嗎?我怎麼越練習煩惱越多?」 德師回復,我確定啊。

 

什麼是淨化心靈的工具?是覺知。之前練習奢摩他的時候,因為只專注單一所緣,結果把煩惱習氣都掩蓋起來了。內心其實一直有煩惱在的,所以等練習內觀的時候,就如實的看見很多煩惱。

 


 

當我們在培育善法的時候,稱作積累波羅蜜。當我們在造作不善法的時候,叫做滋長習性。

 


 

練習禪修的目的是瞭解身心的實相。就好像我們要瞭解一個人,首先,我們要看見他,然後無論他去哪裡,他在做什麼,你持續的去看,慢慢地你就瞭解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同理,我們要瞭解身心,首先要看見它,然後一次次的去瞭解。

 


 

我們怎麼看到心?心是沒有形狀、地點和方位。我們看到的是心的活動,例如,想法念頭、情緒等等。我們每一次看到,慢慢的心就瞭解,把情緒想法當做所緣去看待。

 


 

對於初學者來說,身體比心要容易觀到,我們可以覺知呼吸、腹部升降等等,這其實就是在培養當下的覺知。慢慢的,我們在觀察身體所緣的時候,慢慢開始看到情緒、念頭,這一般是初學者第一次看到心。

 


 

有禪修者報告因為身體健康(不能給腹部太多壓力)的原因,沒有辦法坐禪,問怎麼辦?德師回復,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就不要勉強身體去坐,這樣不好。你可以靠著牆,把腿伸直,這樣就不會給腹部太多壓力,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樣子的去坐,要用多一點精進力,多提醒自己去覺知,覺知什麼?心在覺知還是在想?這樣的去用功。

 


 

心沒有辦法跑來跑去,心只在當下生滅而已。

 


 

德師說,沒有興趣和動力主要是因為缺乏正確的修習,如果修行是正確的,善的結果一定會出現,內心變得平和喜悅,因為喜悅是善心的果,對修習也會越來越感興趣。如果練習的方式是錯誤的,那麼這些益處就不會得到,自然而然心對練習也會缺乏興趣和動力。

 

如果你理解一點點,你就會修行一點點,如果領悟很深,那麼你永遠不會停止練習。

 

[德加尼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