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30.jpg

佛陀教導解脫的三條途徑
2014年4月25日隆波帕默尊者的開示

 泰國北部的修行人多了起來,南部也在慢慢發展,已經延伸到了好幾個省。然而隆波在東北部地區所用的弘法精力最少,因為在那裡還有真正的師父在世。

 隆波是從上座部的師父們那裡學到的“法”,現在以新的方式講解給大家,但是原則與核心還是老師們所教導的。上座部的老師的教法是以禪定為核心、以禪定引領智慧。

 隆波從7歲就修習禪定,見到隆布敦的時候,他指導我開發智慧,智慧開啟以後,才知道修行途徑有很多。佛陀可不是普通人,他教導了八萬四千法門,適合於各類眾生。有些人一定要先修習禪定,才可以開發智慧;有些人則是先開發智慧,然後禪定會緊接著升起,再由智慧來引導禪定。剛開始,只需要一點點的定力——剎那定,繼而開發智慧,最後禪定同樣能夠成熟。每個人都會自然升起禪定,毫無例外。在體證道與果的時候,最少會有初禪的副產品。也有人根器更好,可以直接在禪定之中開發智慧。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是由智慧引導禪定,有的人是由禪定引導智慧,還有的人則是禪定和智慧同步進行。

 禪定和智慧的同步進行,必須同時精通禪定與觀心。而精通禪定與觀心,又需要滿足四個條件。如果任何一個條件無法被滿足,都無法在禪定之中開發智慧。

 首先,一定要精於進入禪定;第二,必須精通於維持禪定。如果不精通進入禪定,剛一入定,結果就沒時間了,根本無法展開修行;或是盡管入定了,但不精通於維持,剛要開發觀智,啪的一下,就從禪定退出來回到普通的世界了。第三,必須精通於隨時從禪定出來。出來以後,修行並未結束。並不是一旦退出禪定就無法繼續了,這樣的實踐會斷檔的。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實踐才可以。第四點,是精通於開發智慧,觀心的水平一定要非常厲害。禪定之中的修行必須觀心,而無法觀身,為什麼呢?因為在定中開發智慧,所見的是禪支的生滅——尋、伺、喜、樂、心一境性,安住與無法安住,這些全屬於名法,不屬於色法。

 一個人的禪定與智慧若要同步進行,一定要精通於禪定也精熟於觀心,這樣的人在當前時代很難找到了,因為這是要求最高的途徑。現代社會最簡單的方法是以智慧引領禪定,因為現代人的禪定力量普遍較弱。

 很多學者認為,現在的孩子定力很短,這是在責備小孩。其實不僅是小孩,大人的定力同樣非常短。我們的心不停地漂浮,根本沒有定力可言,禪定非常難以達成。同時,當代人也不是很有信仰之心,雖然也有一群人有自己的信仰。

 相對而言,我們並不缺乏智慧。大家有的是——智慧,喜歡刨根問底。所以我們要懂得利用已經擁有的東西,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前進。我們無須違背習性,而去先修習禪定。

 隆波剛開始教導時,許多人非常排斥,他們認為一定要先修習禪定才能夠開發智慧,而未看到佛陀教導了什麼。在經典有記載,阿難尊者講:禪定引導智慧;智慧引導禪定;禪定與智慧同步進行,都會接著出現“觀障”。無論從哪條路走來,會同樣遭遇“觀障”。很多人只是盲信要先修習禪定,多修習禪定,智慧才會產生,這屬於邪見。假如多修習禪定就會開發智慧,那麼佛陀之前的許多修道士早已開悟,因為他們在佛陀之前就已修行禪定並且達到第八定。

 等到隆波教導幾年以後,不少人有了徹底的改變,現在反對的聲音才越來越小,以後則會完全顛倒過來,會有人說不用修習禪定,這同樣是錯誤的。有人相信一定要先修習禪定,智慧才會產生;或者只能先開發智慧才有禪定,這些都太片面,同樣不正確。佛教徒不可以違背佛陀的教導。佛陀教導了三條路,就一定是三條正確的路。並非我們的路才是唯一正確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途徑。

 現代人閱讀很多,生活與工作都會用到思維和推理,整天都在“想”。如果讓先修習禪定,心會太過散亂而無法輕易獲得寧靜。但是我們有智慧,可以用智慧來提升心,只是要正確的使用,要符合佛陀的教導,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心智和思維去推理,那只是散心與雜亂。

 我們要了解智慧產生的最直接原因是什麼?智慧是什麼?如何開發智慧?開發智慧會得到什麼?這些都要學習與了解。開發智慧不是每天聽法、讀經,整天聽隆波開示,認為就是開發智慧,這是誤解。透過聽讀得來的智慧稱為聞慧,得到的只是記憶,記得的是別人的智慧,而非真正的智慧。聽隆波的法談CD,認為理解了,那是隆波的智慧,不是自己的智慧。閱讀佛經認為懂得佛法了,那是佛陀的智慧,不是自己的智慧。

 以前有人非常喜歡思考、喜歡想,現在越來越少了。喜歡大量思維、推理、思考的人,根本接受不了隆波的教導。後來這些喜歡思維的人消失了,隆波也沒有對他們生氣,只是隨喜他們。

 透過自己的思維不能體證道、果,以及涅槃,那是思慧,只能得到念頭,那種智慧時對時錯。讀聽而來的則是記憶,思維與推理,也只能得到念頭。想要了悟實相,必須見到實相。只有一個方法看到實相——發展智慧,看見名與色的真相;如其本來的看到身、如其本來的看到心,這種“看到”必須仰賴正確的禪定。

 正確的禪定是什麼?那就是心不走入兩個極端,而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修習的禪定若不正確,智慧便不會產生。有人認為必須有禪定才產生智慧,這是對的,但只對了一半。心中立且安住於能/所分離的禪定,才產生智慧。

 不是任何禪定都產生智慧。十多年、二十年以前,隆波出來教導的時候碰到特別多黏著在禪定的人,一味的相信有定就有慧,卻不知道禪定有幾種。佛陀以前就有各種禪定方法,但是為何沒有人體證道、果、涅槃呢,因為那些禪定並不是正定(正確的禪定)。

 禪定分兩類,一是邪定,這類禪定沒有正念/覺性,心是屬於不善的,也同樣可以產生禪定。比如,打坐以後看到這個、那個,看到佛、看到鬼、看到天神,認為是真實的存在。可是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如果不精通,就會分不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我們會認為旁邊有鬼在聽法,如果回頭仔細看,啊!真回頭啊!(笑)便會懷疑身邊是不是真的鬼。也有很多人認為身邊有天神,一點點空間坐了許多天神還綽綽有餘,可以輕鬆自在的聚集起來,因為生命形態不一樣。假如不精通所修習的禪定,就會產生困惑而以為人是鬼、鬼是人,總之一團糟。

 禪定之中若沒有正念/覺性,就是邪定。最好的正念/覺性是四念處的正念/覺性——覺知身、覺知心。任何正念/覺性都同樣是善法,但不見得都是最好的善法,比如當我們的心想到所做的布施等善事,就會產生普通的正念/覺性,但不是四念處的覺性。

 真正四念處的覺性是有正念的覺知身、覺知心;覺知名、覺知色。普通的覺性不會引領我們體證道、果、涅槃,真正引領我們體證涅槃的覺性是四念處的覺性,是覺知名(心)、色(身)之以實際真相的覺性!佛陀教導的四念處非常殊勝,有人七天、七個月、七年就開悟了,有人甚至一天就開悟而體證阿羅漢。

 我們要修行四念處,覺知身與心。如果在禪定之中沒有覺性,那是一種邪定,不要練習。那些完全把心外送、毫無必要的看到佛陀、天神的邪定,根本無須練習。那個能夠看到身、心、看到煩惱的覺性是更為神奇的,是引領我們離苦的路。

 禪定之中的正念/覺性同樣分為兩種,一種是只有覺性,另一是覺性與智慧同步。只有覺性的方法——比如觀出入息,心一直鎖定在呼吸而不跑到其它地方,那同是修習四念住的覺知身、心,但得到的卻是奢摩他。

 四念處的修行可以分別導向奢摩他和毗婆舍那,別以為只導向毗婆舍那。有正念的覺知身與心,只是奢摩他。看到腹部起伏是奢摩他,看到經行的腳步移動是奢摩他;其中都不包含智慧,因為沒有現見三法印。

 具備覺性又具備智慧的禪定是最好的,有正念的覺知身、心,有正念的覺知名、色,有智慧的看見名與色的三法印,這是圓滿的四念處。我們要提升自己來到這種禪定。首先,訓練心具備正定,直到心安住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而不是左思右想、造作、修飾、演繹、專注、緊盯者。心一旦變成知者、覺醒者、喜悅者,就可以帶著正念觀身、觀心,觀身和心的三法印(也就是身與心的實相)。為了見到身心的實相——三法印,心一定要安住並且保持中立。

 隆波常常教導大家要有正念地覺知身、覺知心,以安住且中立的心,以身心的實相來了解身、心,實相就是三法印。我們要訓練心具有一定質量,能夠覺知到身心的實相,心安住且保持中立。這類有質量的心沒有迷失在兩個極端,第一個極端是忘記身、心;如果忘記身、心,就沒有禪定,也沒有四念處的正念,或許有普通的正念,或者可能完全沒有,這是屬於不善心。普通的覺性比如想聽法,想到隆波帕默,心跑去和隆波一起,心是善的,但不是四念處,因為沒有回觀身與心,而是去看隆波、佛像或思念佛陀。至於迷失而忘了自己,那是最糟的,那樣的心完全無法被使用。但是這類心是最常升起的,也是最自然的,我們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忘了自己,只注意到別人/別物,從不注意自己。早上醒來,就沒有覺知身、心,就只想著其它人與事,比如今天約了誰,要做什麼,全都是身外之事。

 心的自然特性就是持續外馳!隆布敦說:別把心往外送。但他接著說:心的自然特性就是一直外馳。別把心往外送的意思是——訓練心得以安住,有正定開發智慧。但一般人或說許多眾生都無法如此,包括沒修行的天神。我們一直注意到他人/它物,忘了自己的身與心。比如發生了車禍,只在一邊撞車,結果卻導致兩邊堵住,每個人都有興致想看,有人很怕,特別怕,想知道人死了沒有,看到車翻在那裡。請問他會看嗎?——看。想看,如果場面不是特別恐怖,就會看久一點。也有業報現前的人,本不想看到死屍,就換到另一邊看,結果發現屍體剛好移到了另一邊,這就是不善業報的現前,看到了不好的、恐怖的東西。我們一直關心外人外物,心從不跟自己一起,這就是沒有正定,心跑到了外面。

 普通人一直迷失在看、聽,想,孤身沒東西可看可聽時,就一直在“想”,有時只關注到自己在想的事而忘了身心,心沒有與自己在一起,這就是沒有正定。

 真正的正定用泰文來說,就是指心與自己在一起,沒有外馳而忘記自身。所以說,頭號敵人是沒有正定,心沒和自己在一起,跑到想、看、聽之中,始終動蕩不安,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這樣的心缺少禪定,更無法開發智慧,因為沒看到身、沒看到心,怎麼可能看到身心的實相呢。

 第二類錯誤的禪定是,強迫身心專注、緊盯,聚精會神於一個所緣目標,比如觀呼吸時,專注於呼吸,獲得寧靜,快樂,得到奢摩他,但沒有智慧。這是因為專注的心是被改變與造作出來的,比實際的心更為寧靜,被改造過,於是便無法看到身心的實相。

 有人去參加所謂毗婆舍那-觀禪,觀到每一次腹部的起伏。看到腹部是奢摩他,因為毗婆舍那要看到三法印。觀呼吸是奢摩他,毗婆舍那要看到三法印。絕大部分人訓練的只是奢摩他,根本沒有走上毗婆舍那之路。一旦出現奇怪的現像,奢摩他很容易產生奇怪的現象,有人會誤以為看到了智慧,已經見法開悟,這是更嚴重的錯解。

 提升心靈,需要有正確的禪定,要避開兩端,這是佛陀第一次講法就教導過的。如果我們審思佛陀悟道後的首次講法,一開始就講到修行人不值得去做的兩個極端。兩個極端是什麼呢?第一是欲貪,迷失在欲望裡。何謂欲貪?色、聲、香、味、觸,全是身外之物,心始終在外。至於修行人要避開的第二個極端,就是苦行;讓自己受苦,打壓自己的身心,一想到修行就打壓自己的身與心。通常,我們是先打壓身體,打壓身體結束了,再打壓自己的心。

 隆波測試過好幾次了!如果說我們現在打坐吧,大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姿勢,好像自己當下並沒有坐著似的。而強迫與改造身體結束之後,接著就會強迫與改造自己的心……如此一來,哪裡還有實相?實相全都消失了。經行時,我們說“好,現在開始經行”。然後我們就站了起來,全然沒有正念/覺性,因為計劃著去到經行步道才開始覺知。結果呢?真正經行時,心又從頭到尾沒有正念/覺性。既然我們已經先擺好了姿勢,先改造了身,再改造了心,然後再去經行,這樣一來就沒有實相可以被看到了。因為身已經被改造了,心也已經被改造了。

 現在大家都坐著,對吧。如何開始修行呢?首先,不用擺姿勢,看到它坐著就行了。好,現在每個人開始打坐,其實你們已經坐著了,只是心沒有得定。為什麼沒有得定?因為心不停的散亂。這時,知道心跑了,它就不跑了;覺知自己其實非常簡單,是我們造作得太複雜了!很多修習禪定的人喜歡吹噓自己多麼厲害,但絕大部分人只是在修佛陀未成道以前所修的禪定,那些不是覺知自己的禪定,所以無法體證道、果、涅槃。

 開發智慧以前,先要訓練正定。心與身一起而且輕鬆自在,沒有強迫。這樣的禪定,心沒有跑掉而忘記身和心,也沒有緊繃和被強迫與打壓;同樣,也沒有強行禁止的忘記。

 真正的中道在於沒忘記自己,跑掉了,知道跑掉。這可以透過修習任何法門來實踐,習慣念佛者就念佛,習慣觀出入息者就觀出入息;什麼都行。或是聆聽隆波的CD 也可以!修行任何法門都無妨,只是要及時知道心跑掉了。比如聽到隆波講法,心跑去“想”了,這要及時知道;心回來聽了,也要及時知道;心覺得搞笑、發懞,持續知道它的變化。或是念誦“佛陀、佛陀”時跑掉了,及時知道;心寧靜了,及時知道;心散亂了,及時知道。要及時的知道心,這是最重要的。若是扔掉了這個,就無法產生正定。

 這一門讓心產生正定的學科叫做——心學。一定要學習心的功課(佛教三學——戒、心、慧,三學的心學)。

 隆波早期講法時,反對與排斥的力量非常大——很多人一定要先學習身,並不存在戒身慧三學。有的只是戒心慧,心學是關於心的功課,學習,就是及時知道心。修行任何法門,持續及時地知道心跑掉了,迷掉了,及時知道。心跑去緊盯了,比如觀呼吸,心跑去想了,知道;心停在呼吸上,也知道。一旦看到心跑來跑去,跑掉的心會自然滅掉,因為跑來跑去是心的散亂,一旦有覺性及時知道,散亂自會滅去,根本不用強迫要寧靜。只要及時知道心的散亂——跑來跑去的心自會寧靜,心自然準確無誤的變成知者,覺醒者,喜悅者。

 一旦體會到正確的覺知,有人就會為了維持那個覺者,不太關心跑來跑去的狀況,緊抓住覺者,這樣的覺者是錯的。

 覺知是真的,但心是硬的、緊的。覺者有兩種:正確的覺者是輕鬆、自在、柔軟的,可以在任何情況運用。真實的覺知不含貪、嗔、痴,它是輕 自在的,處於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的狀態。而人為修出來的覺者是硬的、緊的、沉重的、昏沉的,裡面有貪欲,想做出來;有痴在,有迷,沒有迷就不會有貪。一旦心無法寧靜,就有嗔,煩躁,胸口好像被堵住,不是知者,覺醒者,喜悅者而只是覺知。這樣的覺知是硬的,這樣的覺者無須保留的!

 修行要有先後的順序,每天都是從零開始的。及時的知道心跑掉了,或是念誦佛陀、佛陀或觀呼吸時,心跑掉了,及時知道;心去緊盯和專注了,也要及時知道。如此一來,正確的知者、覺者才會產生。一旦真正的知者、覺者產生了,我們才可能開發智慧。所以,必須先訓練安住且中立的心,不含人為的意識,前者產生的心是知者,覺者,喜悅者。這樣的心才可以開發智慧。若無這樣的心,不可能真正開發智慧。

 要麼就是迷失在思維,要麼就是緊盯和專注,大家參加三天的禪修如果沒訓練過別的,就先把這個作為重點。有些法師跟隨隆波學習,一星期就能做到;有人學了很久,一直粘在緊盯與專注,根本沒弄明白;尤其學過很多方法的,一定要坐下來好好糾正。對於從沒有任何基礎的人,這些教法反而是容易的。

 作為沙彌,一定要在比丘師父拜完後再拜,不然隆波要受處罰的。

 好,大家去吃飯吧。

 翻譯:瑞陽居士
 文字整理:偲程、胡健
2014年5月31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