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緣起法中看「苦」集起的過程與關鍵
[Hui-Yueh]
12緣起支: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1、「識、名色」之間的關係,說明生命存有的條件
名色要從識而有,所以說「識緣名色」。但識也還要依託名色才能存在,所以又說「名色緣識」。識與名色,相依相緣而存在;《雜288經》曾用束蘆的比喻,說明它的相互依存性:
「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竪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竪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2、「識、名色、六入、觸」依認識論而解析
識支是識,名色支是境,六入支是根,因這三者的和合便能生觸。在觸支以前,建立識、名色、六入三支,敘述的是構成認識的條件。
「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此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苦樂受覺,因起種種。」《雜294經》
這段經文「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此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苦樂受覺,因起種種。」講的就是12緣起支裡的「識、名色、六入、觸、受⋯⋯」。
3、「觸、受、愛、取」苦集起因的說明
「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緣觸,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若於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不如實知者,種貪欲身觸,種瞋恚身觸,種戒取身觸,種我見身觸,亦種殖增長諸惡不善法,如是純大苦聚皆從集生。」《雜213經》
4、「有、生、老死」輪迴不已的苦果
在雜262、293中的12緣起,講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前支後支環環相扣導致眾生「純大苦聚」集跟滅的兩個面向。
但促使12緣起輪轉不休的根本是「無明」跟「(貪)愛」。雜937、939、945、953:「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所以斷「無明」跟「愛」才是斷12緣起的關鍵。
而「無明」跟「愛」從何處顛倒而產生?就在根境識和合生命經驗發生的當下而有的一切現象(名色法)中起無明.貪愛.我。換從12緣起支裡來看的話,就是在任何ㄧ支都可能會有不知「緣起無我」、執其為實有的貪愛發生。
(生法計是我,非不生《SA261》https://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8190355-%e7%94%9f%e6%b3%95%e8%a8%88%e6%98%af%e6%88%91%ef%bc%8c%e9%9d%9e%e4%b8%8d%e7%94%9f)
所以理上知道要斷「無明」、「(貪)愛」,但實務面則是要數數看「此有故彼有」的身心現象,數數看煩惱演進的整個過程(苦集滅道味患離),徹底看清了煩惱集起跟滅去的原因、令自己苦的原因(不知緣起、四諦的無明),當「心」徹底明白了,此時也才能不再「愛取」五蘊身心的一切。是謂因「明」得究竟解脫,也就是起始的「無明」滅則12緣起滅。
而要能有數數看身心名色法的能力,首要必需具備知道(內觀覺知)自己身心現在正有什麼名色法在發生的能力,假如沒有培養「覺知」的能力的話,上述一切都將會是淪爲空談。
而12緣起是否可以從每支處斷?
已經出現的,就無法讓我們消滅。已經出現的,它雖然也會自己滅去,但是煩惱、習氣會持續因薰染而加強,錯誤的知見也無法自己消失,會由此心傳遞下去。
這是「心」和「法」的特性。
但我們可以從出現的這些名色法、煩惱中學習,讓心的知見翻轉過來,而完全不一樣。
[德加尼亞]
禪修的真正價值在於能夠知道並且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實際過程
什麼是覺知?
禪修者的工作
當煩惱淹沒了心
煩惱是好還是壞?真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