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是不把經驗當成是「我」】
Right view is depersonalizing experiences
錯見是我們把所有經驗都當成是「我」-當我們這樣做時,會讓不善法在心裡滋生。
所以,如果你想:「我很憤怒」,這會讓你繼續感到受傷。要幫助心找到平安,這並不是一個善巧的品質。
這是錯見會做的事,這是為什麼正見那樣重要。
一般來說,這種錯見很細微,我們不會察覺到它,它是無所不在的,因為一切都是「我」的經驗。我知道、我在覺知、我感到、我思想,所有事情都聯繫著「我」。
如果錯見沒有被認出來,就會讓不善法滋生-例如,當我們焦慮,我們這樣想就會越來越焦慮:「我很焦慮,我應該怎樣做?其他人會怎樣看待我?」這些思想在讓我們增加對當下發生的自我認同,它餵養了不善法;同樣地,我們憤怒或貪心時也是這樣。
我們能夠不把它當成是「我」,反應就會越少-例如,如果其他人生氣,以及事情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就不會有什麼感覺。如果這跟你有關係,你的反應會更大。我們對不善法越少自我認同,它能對你的影響就越輕。
我們不需去除錯見;我們只需把它認出來,以及在理智上嘗試去理解正見:這只是一個過程;有些東西在心裡面發生,而這只是自然的過程。我們會用的句子例如是「這是心的本性」或「這是憤怒」,來取代「我憤怒」。或者,「焦慮的感覺是怎樣的?」,從而減輕我們對它們的自我認同;我們嘗試去用這些句子,那我們就能夠更中立地觀察它們。
例如,當我們身體有疼痛,而我們想:「我感受到那麼強的痛楚」,感覺就會更痛;如果我們嘗試去用不同的字眼,好像是:「這是疼痛的自然本性」,感覺就很自然會沒那麼緊張和痛楚。
因此,我們嘗在理智上試轉移我們的觀點,一點一滴地做;然後看看,這如何能夠幫助我們更客觀地覺察什麼在發生。
[德加尼亞]
【正 見】
RIGHT VIEW
正見就是在運作的智慧。正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本來已有錯見。錯見是相信了「我」的概念。自然法只是物質的過程與心理的過程。但我們卻信了這是「我」-是一個個體。因為這已經存在的錯見,我們需要首先去思維正見。所以,我們需要用上資訊、二手的資訊(正見)-這是自然法,這些物質與心理的過程都是自然法。自然法的意思是「因與果」的過程。並沒有「人」-因為這是因果的過程,這也變成了是自然法。一切在當下發生的東西都是因為以往的因緣-是果。對此我們並無法避免。物質與心理的過程正在發生。我們無法避免發生了的東西,但我們需要了解這個本質-它是有原因的。所以,因果的過程也是自然法-並沒有「人」在。
例如,當你觀察你的身體感受時,你可以認出四大。去想一想:熱力是人嗎?熱力是生物?你不能說它是個人。熱只是熱,冷只是冷,熱、冷、硬、軟,都只是法。如果你理解這點,心的過程也是一樣:知道、感覺、認知、作意。它們也只是法-心理的過程、不同的心理活動。
心理的過程是自然法;物質的過程也一樣,是自然法。你一定要這樣想。自然法的意思是它不好也不壞。自然法只是自然法。當我們把自然法評定為是「好」時,貪就會生起。當心把自然法評判為「壞」時,抗拒就會發生。我們嘗試如實地思維自然法-這只是一種經驗。經驗只是經驗,我們不是嘗試評定這是好或壞。
[德加尼亞]
【正 見】
我常強調的是正見。我們要明白身心當下所有的現象都是自然法,每個人都有善心和不善心,無論是善心或不善心,這些都不是「我」或屬於「我的」,都是自然法。
一般人的邪見都很強,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的身體」,這個心就是「我的心」,這錯誤的認知是一種很牢固的觀念。我們要改變這觀念,明白身心一切現象都是自然過程,不屬於個人的。
熱是什麼?熱是個人所擁有的嗎?熱就是熱,冷就是冷,與個人無關,不是屬個人的,不是「我的」,這就是自然法的意思,明白這一點十分重要。身體有時候感覺冷或感覺熱,是氣溫在變化,只是自然現象的改變而已,與個人無關。身體的現象和心的現象都一樣。感受就是感受,並不是「我的感受」;思惟是自然法,是思惟生起了,並不是「我在思惟」;心就是心,思惟的心就是思惟的心,正見就是不把它當作是「我的心」和「我的思惟」。
我們必須知道禪修所緣的定義是什麼。所緣就是心能覺知到的,被覺知到的就是所緣。聲音是被心聽到的,聲音是所緣;痛是被心感受到的,痛是所緣;心也是可以被心知道的,心也是所緣。一切正在發生的經驗都可作為所緣,被心覺知到的所緣都是自然法,自然法沒有好或不好,只是因緣法則。我們不需要去評論這些經驗是好或不好,它們只是自然法。
問大家一個問題,嘈雜和安靜,哪一個比較好?如果你真明白所緣只是所緣,那麼嘈雜和安靜兩者就是一樣的,都是被心所覺知的所緣,是自然法;如果喜歡安靜,當聽到噪音時心便會生起負面反應。
出入息與腹部起伏,哪一個所緣比較好?如果明白出入息是一個所緣,腹部起伏也只是另一個所緣,就會認為它們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能被心所覺知的身體現象所緣。心能覺知到的一切都是所緣。如果有偏好,覺得一個比另一個更好的話,心就會執取,不喜歡和抗拒認為較不好的。
有妄念的心好,還是沒有妄念的心好呢?很多人都不喜歡心有妄念,但有妄念的心和沒有妄念的心,都是被心覺知的所緣。
痛和不痛,哪樣比較好?大家都喜歡不痛,對嗎?因為有貪和瞋,我們會有喜歡和不喜歡,這不是正確的態度。但如果有智慧便會知道任何經驗都是一樣的,痛和不痛兩者都是心能覺知到的所緣,這就是正見。如果心有正見,知道一切身心現象都是自然法,心就會接納,不會抗拒,也不會執取。當能夠明白,並接受它是自然的現象,沒有貪或瞋的時候,心自然就在定的狀態。心安定下來,這樣才能去如實觀照。定,就是心處於沒有抗拒、沒有執取的平穩狀態。
禪修並不是要控制影響自己的體驗,也不是想改變當下的所緣,只是觀照整個過程,整個經驗,從中學習。如果當下有喜歡、不喜歡的心生起,我們要先去覺知它。
[德加尼亞]
【正見沒有偏好】
Right View Has No Preference
寧靜的時候或噪吵的時候,那一樣比較好?
當心評判或者有偏好覺得有些東西比較好,相反的情況發生時,它就會自動作出反應。
正見是不去有偏好。聲音只是聲音,自然法。
[德加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