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E85D0A-6AA7-4FA6-83B5-C5A71B515619.jpeg

增支部04第四集181-190經(17/23)

蕭式球

一八一.武士

  “比丘們,一個武士具有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們,善知地點,箭射得遠,身手敏捷,能擊敗強手。
  “比丘們,一個武士具有這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具有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們,善知地點,箭射得遠,身手敏捷,能擊敗強手。
  “比丘們,什麼是善知地點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比丘們,這就是善知地點了。
  “比丘們,什麼是箭射得遠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能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對於各種受……對於各種想……對於各種行……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能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比丘們,這就是箭射得遠了。
  “比丘們,什麼是身手敏捷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比丘們,這就是身手敏捷了。
  “比丘們,什麼是能擊敗強手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能擊敗強大的無明蘊。比丘們,這就是能擊敗強手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八二.不能做得到

  “比丘們,有四種事情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是哪四種事情呢?
  “在老法之中想不要衰老,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在病法之中想不要生病,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在死法之中想不要死亡,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想那些帶來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生和老死的惡業不招感果報,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比丘們,這四種事情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一八三.聽聞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 ‘我在看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看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我在聽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聽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我在想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想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我在識別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識別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 ”
  “婆羅門,我不說,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看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婆羅門,我不說,所有聽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聽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婆羅門,我不說,所有想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想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婆羅門,我不說,所有識別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識別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
  “婆羅門,我說,那些看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看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婆羅門,我說,那些聽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聽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婆羅門,我說,那些想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想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婆羅門,我說,那些識別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識別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
  雨行婆羅門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之後起座離去。

一八四.不恐懼

  這時候,吒奴蘇尼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在死法之中的人,沒有一個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有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有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哪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呢?
  “婆羅門,一些人對欲樂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 ‘這鍾愛的欲樂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欲樂了!’ 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身體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 ‘這鍾愛的身體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身體了!’ 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沒有做過好事,沒有做過善行,沒有做過使人安心的事情,只做惡事、殘忍的事、污染的事,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 ‘我真的是沒有做過好事,沒有做過善行,沒有做過使人安心的事情,只做惡事、殘忍的事、污染的事,我死後會投生到這些趣別之中!’ 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正法搖擺、疑惑、猶豫不決,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 ‘我真的是對正法搖擺、疑惑、猶豫不決!’ 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這四種人,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哪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呢?
  “婆羅門,一些人對欲樂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不會心想: ‘這鍾愛的欲樂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欲樂了!’ 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身體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不會心想: ‘這鍾愛的身體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身體了!’ 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沒有做過惡事,沒有做過殘忍的事,沒有做過污染的事,只做好事、善行、使人安心的事情,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 ‘我真的是沒有做過惡事,沒有做過殘忍的事,沒有做過污染的事,只做好事、善行、使人安心的事情,我死後會投生到這些趣別之中!’ 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正法沒有搖擺、沒有疑惑、內心決定,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 ‘我真的是對正法沒有搖擺、沒有疑惑、內心決定!’ 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這四種人,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吒奴蘇尼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八五.真理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這時候,一些十分著名的遊方者如阿那伽羅、毗羅達羅、沙俱邏.優陀夷等住在沙匹尼河岸的遊方者園林。
  在黃昏的時候,世尊離開靜處前往沙匹尼河岸的遊方者園林。這時候,外道遊方者聚集一起,當中生起一段說話: “這是婆羅門的真諦,這是婆羅門的真諦。”
  世尊去到遊方者那裏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遊方者說: “遊方者們,剛才你們談論的是什麼呢?你們談論到哪裏呢?”
  “喬答摩賢者,我們聚集一起,當中生起一段說話: ‘這是婆羅門的真諦,這是婆羅門的真諦。’ ”
  “遊方者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婆羅門的真諦。這四種真諦是什麼呢?
  “遊方者們,一位婆羅門這樣說: ‘對所有眾生都不要傷害。’ 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 ‘我是沙門’ 、 ‘我是婆羅門’ 、 ‘我比別人高’ 、 ‘我和別人同等’ 、 ‘我比別人低’ 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對眾生憐憫、悲憫的道路。
  “遊方者們,再者,一位婆羅門這樣說: ‘所有欲樂都是無常的、是苦的、是變壞法。’ 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 ‘我是沙門’ 、 ‘我是婆羅門’ 、 ‘我比別人高’ 、 ‘我和別人同等’ 、 ‘我比別人低’ 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對欲樂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遊方者們,再者,一位婆羅門這樣說: ‘所有有都是無常的、是苦的、是變壞法。’ 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 ‘我是沙門’ 、 ‘我是婆羅門’ 、 ‘我比別人高’ 、 ‘我和別人同等’ 、 ‘我比別人低’ 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對有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遊方者們,再者,一位婆羅門這樣說: ‘我不屬於任何人、任何地方,我也不擁有任何人、任何事物。’ 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 ‘我是沙門’ 、 ‘我是婆羅門’ 、 ‘我比別人高’ 、 ‘我和別人同等’ 、 ‘我比別人低’ 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無所有的道路。
  “遊方者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這四種婆羅門的真諦。”

一八六.相關語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世間以什麼來帶動,世間以什麼來牽引,世間受什麼來操控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世間以什麼來帶動,世間以什麼來牽引,世間受什麼來操控嗎?”
  “大德,是的。”
  “比丘,世間以心來帶動,世間以心來牽引,世間受心來操控。”
  “大德,十分好!”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進一步問世尊: “大德,人們說 ‘多聞、持法,多聞、持法’ 。多聞、持法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多聞、持法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嗎?”
  “大德,是的。”
  “比丘,我說很多法義,包括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在這些義理與法義之中,一位比丘即使只明白四句偈頌,之後能依法而行,他也足以稱為一位多聞、持法的人。”
  “大德,十分好!”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進一步問世尊: “大德,人們說 ‘聞法者、洞察慧,聞法者、洞察慧’ 。聞法者、洞察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聞法者、洞察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嗎?”
  “大德,是的。”
  “比丘,一位比丘聽到什麼是苦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聽到什麼是苦集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聽到什麼是苦滅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聽到什麼是苦滅之道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比丘,這就是聞法者、洞察慧了。”
  “大德,十分好!”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進一步問世尊: “大德,人們說 ‘智者、大智慧,智者、大智慧’ 。智者、大智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智者、大智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嗎?”
  “大德,是的。”
  “比丘,一位智者、有大智慧的比丘不會想到惱害自己,不會想到惱害他人,不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他要想的,都只會想到利益自己、利益他人、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利益整個世間。比丘,這就是智者、大智慧了。”

一八七.雨行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呢?”
  “婆羅門,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呢?”
  “婆羅門,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
  “喬答摩賢者,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呢?”
  “婆羅門,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
  “喬答摩賢者,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呢?”
  “婆羅門,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喬答摩賢者真的是善說: ‘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有一次,杜帝耶婆羅門的大眾說了一些誣衊的說話: ‘伊梨耶王是一個愚癡的人,他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伊梨耶王的隨從閻摩迦、目犍連、優伽、那毗達基、緊陀波、火種都是一些愚癡的人,他們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們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
  “那時候,杜帝耶婆羅門糾正大眾說: ‘賢者們,你們認為怎樣,伊梨耶王是否一個智者呢?他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
  “ ‘賢者,是的,伊梨耶王是一個智者,他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賢者,伊梨耶王是一個智者,而他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因此羅摩子是更優勝的智者。’
  “ ‘賢者們,你們認為怎樣,伊梨耶王的隨從閻摩迦、目犍連、優伽、那毗達基、緊陀波、火種是否一些智者呢?他們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
  “ ‘賢者,是的,伊梨耶王的隨從閻摩迦、目犍連、優伽、那毗達基、緊陀波、火種都是一些智者,他們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賢者,伊梨耶王的隨從是一些智者,而他們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們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因此羅摩子是更優勝的智者。’
  “喬答摩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喬答摩賢者真的是善說: ‘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告辭了。”
  “婆羅門,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雨行婆羅門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之後起座離去。

一八八.優婆迦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這時候,優婆迦.曼提迦子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 ‘任何人說辯駁的說話時不能帶出善法,他就應該受到譴責與批評。’ ”
  “優婆迦,如果說辯駁的說話時不能帶出善法,他就應該受到譴責與批評,優婆迦,你現在說辯駁的說話,但不能帶出善法,你就應該受到譴責與批評。”
  “大德,就正如被網捕著而出水的魚兒,同樣地,我被世尊教說的大網捕著而出水了。”
  “優婆迦,我宣說什麼是不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什麼是不善法。
  “優婆迦,我宣說捨棄不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捨棄不善法。
  “優婆迦,我宣說什麼是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什麼是善法。
  “優婆迦,我宣說修習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修習善法。”
  優婆迦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那裏,去到後,把跟世尊談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阿闍世王。
  優婆迦說了這番話後,阿闍世王惱怒、不高興,對優婆迦說: “你這鹽村孩子真是膽大妄為!竟然口出狂言,自以為可以擊敗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優婆迦,快滾,我不想見到你!”

一八九.體證

  “比丘們,有四種體證之法。是哪四種呢?
  “有些法是應以身來體證的,有些法是應以念來體證的,有些法是應以天眼來體證的,有些法是應以智慧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身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八解脫是應以身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念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宿命智是應以念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天眼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生死智是應以天眼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智慧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漏盡智是應以智慧來體證的。
  “比丘們,有這四種體證之法。”

一九零.布薩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東園鹿母講堂。
  這時候,在布薩日,比丘僧團圍繞著世尊來坐。世尊觀察寧靜的比丘僧團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這個大眾沒有閒言、沒有雜語,這個大眾純淨、取得心髓。比丘們,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在世間難得一見。比丘們,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比丘們,對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作小布施能得大福報,作大布施能得更大的福報。比丘們,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值得人們肩負資糧走許多由旬的路程前來探望。
  “比丘們,在這個比丘僧團之中,有安住在天神境界的比丘,有安住在梵天境界的比丘,有安住在不動搖境界的比丘,有安住在聖者境界的比丘。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天神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天神境界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梵天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的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的內心帶著悲心……他的內心帶著喜心……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梵天境界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不動搖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他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他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他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不動搖境界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聖者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聖者境界的比丘了。”
  
  第十九武士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