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41.JPG
                     

十、三藏與三學的關係

 

佛陀在四十五年當中,講了法,講了律,那些聖弟子們把它們整理成三藏。這些三藏其實就是指導我們修行的。因此,我們知道三藏包括了《律藏》、《經藏》跟《論藏》。在上一節課大家都聽過了。那三學是什麼呢?就是戒、定、慧,也就是增上戒學、增上定學跟增上慧學,其中《律藏》主要是要培養增上戒學、《經藏》主要是培養增上心學、《論藏》主要是培養增上慧學的。因此,三藏跟戒、定、慧有直接的關係。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從修行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要以戒、定、慧這樣的次第來修習,而上座部佛教的三藏是根據實修的次第而分為《律藏》、《經藏》、《論藏》。作為一個出家人,要先學律,學了律之後才能夠學法。為什麼律也是持戒?它直接指晰我們身體跟語言的粗重的煩惱,然後我們才能夠談修增上心學,讓我們的心清淨。當我們的心清淨之後,我們才能夠談到培育智慧。因此增上戒學直接對應持戒,增上心學直接對應修止,增上慧學直接對應的是修觀。這已經是涉及到禪修了;我們說要禪修,其實是離不開戒、定、慧。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我們要斷煩惱我們就要修戒、定、慧,修戒、定、慧是次第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戒清淨的基礎上再修定。如何修定呢?要先修止,修止才能夠培育定力。修止,「止」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心的平靜,在《殊勝義註》裡面,對止的定義,是讓敵對法平息稱為止。敵對法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煩惱,在修定當中的煩惱是五蓋,也就是我們心的煩亂、貪、瞋、癡讓它先平息下來,這個稱為止。惟有我們的心平靜,我們的心才能夠培育定力,之後再修觀,觀什麼?觀心法、心所法、觀色法,也就是觀名色法、觀五蘊、觀十二處、觀十八界,觀它們都是無常、苦、無我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提昇我們的智慧,因此我們通過修觀,修毗婆舍那,它能夠提昇我們的慧,稱為增上慧學,它們的關係是這樣的。

 

我們講到了學習《阿毗達摩》的意義,和講到了《阿毗達摩》的特點之後,接下來我們在繼續講概念法,什麼是概念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