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809.JPG

【睜開眼睛禪修】

[德加尼亞]
大多數人禪修時都是閉上眼睛的,但是無論是睜開眼睛的時候,還是閉上眼睛的時候,都應該有覺知。

如果修習時閉上眼睛,心太專注在單一的所緣上,在打完坐的時候睜開了眼睛,心的注意力自然會跑到眼根,去看外面的事物。因為眼睛接觸到的色所緣很明顯、很強烈,睜開眼睛不可能看不到東西,所以注意力一下子就跑到色所緣上面去了。

如果我們習慣把「看」作為禪修練習的所緣,只要眼睛看到東西就有覺知,以此作為培育正念的工具,那麼只要眼根的看一生起,就有覺知,覺知就會持續。

我們必須要練習帶有覺知地「看」,否則在日常生活裡看見很多(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或東西時,煩惱就很容易生起,這樣定力就沒有了。

覺知地「看」的時候,觀察的所緣是看的現象,還是看見的東西或人?看見的內容都是概念法。如果注意力放在概念上,煩惱就容易生起,所以修習時心的所緣是在看的現象上,觀察的所緣就是真實法。

禪修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看」和「觀看」的分別,就是「Seeing」和「Looking」的分別。「Seening」是看;「Looking」是觀看,留意的看。心不用專注/留意也能夠看見,就算我們沒作意要看什麼東西,「Seening」本身就發生了。如果作意用心去看一樣東西,這就是「Looking」。如果閉上眼睛,就看不見,但當我們張開眼睛,就自然會看。「看」是不刻意地看,我們能夠看見東西。「觀看」是留意地看一樣東西,知道它的內容。只要試試看,我們是可以知道「看」和「觀看」的分別。這不會很困難,只需要習慣去做。

大家知道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禪修,一天中除了睡覺之外,我們有多少時間是閉上眼睛的?如果只有在閉上眼睛時才能禪修,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不可能自然地去禪修,所以實際上應該更加善巧地培育睜開眼睛時的覺知。

佛陀說的看見就是看見,意思是說當一個人非常了解、明白看見的過程時,他會知道看見只是看見,煩惱就沒機會生起。看見就是看見,不是指摒除掉什麼東西,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看不見,那不是佛陀的意思。

剛開始禪修,心一般不夠強壯、敏銳,可能會昏沈,但是不需要難受,只需要持續地去嘗試保持覺知。如果昏沈嚴重的話,可以睜開眼睛。

(取自<從覺知當下的心出發>梅斯清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