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5514131-759693901.jpg

【滅瞋的方法】

 

瞋心生起時,如果你能知道瞋心是自然法、因緣法,它只是心觀照的所緣,如果真的能這樣去對待當下的瞋心,瞋心就已經消失,或者減弱了。

因為這是智慧,是真的了解,因為有智慧才會有這種看法,如果智慧夠強的話,煩惱就會消失。

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瞋心的所緣上,那麼更多的瞋恨煩惱就會生起。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觀照和覺知情緒與感受上,那麼,瞋恨和煩惱就不會把心淹沒。

如果以瞋心為所緣,但瞋心還是繼續增強的話,是因為運用不正確的態度,那麼暫時就不能用瞋心作為所緣去觀照,先檢查心有沒有正確的態度,或先換一個中性所緣。

我們必須要持續地去禪修,去觀察、去培養覺知。當覺知強了,善心時時刻刻都做好準備,瞋心一起,心馬上就知道,這樣瞋心就不會失控。

當瞋心生起的時候,觀察瞋心,或者改變態度,瞋心就消失的話,這是個很好的方法。但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去查看,在沒有瞋心的時候,心輕鬆了多少,96%、97%、98%、99%⋯⋯是否已經輕鬆了很多很多⋯⋯如果瞋心持續,心又會感覺怎樣?

當發現有瞋心生起的時候,去觀察當下的感受及思想,但別迷失在思想的內容裡,這樣心可以觀察到思想跟感受的關係。

每一個知道的心都有一個所緣,不善心、煩惱的所緣,是概念、故事內容。而內觀智慧的所緣是真實法,所以禪修觀察時是觀察真實法,譬如當下思想的生起,當下的感受是怎樣?這些心直接能體驗到的,是真實法。如果禪修所緣變成概念、變成故事內容,那煩惱就會繼續或增強。

你會發現如果我們認同瞋心裡的故事,繼續想誰是誰非,或認為瞋心是我的,那瞋心的感受會持續下去;但如果我們把思想、瞋心都當作是觀照的所緣,沒有被捲入思想內容裡,如實觀察思想及感受,知道思想只是思想,感受只是感受,而不是個人的東西,這樣帶有正見和正確的態度去觀察的話,瞋心或煩惱必定會慢慢減弱。因為了解了因果關係,而停止了無益的思想,這樣觀察便可以從中學習到思想跟感受的關係。

在瞋心生起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心此時在想什麼?譬如我們看到東西,心就會有反應,你能觀察到看到的東西和心的反應嗎?看到不喜歡的東西時就有瞋心生起,我們一般會以為是這個東西讓瞋心生起,而沒有發現,看到東西後心會產生想法,其實是這個想法讓瞋心生起,不是這個東西讓瞋心生起。

煩惱的生起和消失在乎於對所緣的想法,不在乎於所緣。

觀察煩惱的時候,如果有覺知和智慧,是帶著平等心觀察整個過程的。但是如果在觀察過程中瞋心又生起時,必須檢查是否有帶著正見去觀照,如果有正見,瞋心馬上會滅掉,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當智慧越來越強時,在觀察過程中,正見、正思惟及覺知都很強的話,瞋心根本就不會生起。

我們應該這樣觀察瞋心。首先,觀察瞋心是怎麼樣的?當下的感受是怎樣的?生氣的時候,重複地觀察,便會重複地發現瞋心怎樣令我們痛苦。

其次,可以看生什麼氣,氣誰,瞋心的對象是什麼?不用刻意思惟,其實,心已經知道。

心為什麼會生氣?其實是貪,因得不到想要的,就會生氣。心像一個鐘擺,一般來說,不是喜歡,就是不喜歡,擺來擺去,留在中間的時間很短。不喜歡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當你看到這個原因時,心可能馬上就不氣了,大家可以自己觀察。

其實,善心和不善心都有相同的性質,只要我們不斷地重複培養善心,善心就會增強,這也就是禪修的意義。如果不培育善心,不善心就會不斷增強。倘若一個人的瞋心本來就很強,加上他平時經常允許瞋心反複出現,那他的瞋心就會越來越壯大。

 

[德加尼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