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生氣的時候無論說或做什麼,都已經是錯的;所以,只是保持沈默】
如果每一次憤怒生起時,心都能覺察,我們就能改變結果。在最初,我們每一次起反應是因為我們沒有覺知。過了一些時候,我們瞭解心-有心理的行動、語言的行動、身體的行動,這三種過程。
如果你認識心理的行動,你就有選擇、你會有空間,然後,你可以觀察和學習。
當心有憤怒的時候,最好什麼都不要做。當雪吳敏禪師,我的老師,不喜歡任何東西時,他會保持沈默、非常沈默。他不會說或做任何事情;只是會保持沈默。
如果你說或做任何事,都已經錯了。
[德加尼亞]
【這是誰的瞋心?】
Whose Aversion Is It?
讓我們來討論瞋心——悲傷、悲哀和恐懼、憤怒、憎恨以及其他形式的瞋心。
為什麼有瞋心?它為什麼會發生?這是誰的瞋心?
如果對瞋心的本質有某種理解,那麼瞋心的強度就很難增加。
[德加尼亞]
【找到生氣背後潛在的觀念】
Find the Idea Underlying the Anger
當心對某事生氣時,它裡面有某種潛在的觀念。
一次,當我試著瞭解生氣的情緒時,我問自己,「為什麼會生氣?我因為什麼生氣?」
這時我看到心在堅持某些信念並且因此生氣。
而當我一看到心當下正在發生的,生氣就溜走了。
[德加尼亞]
【達到一個你能認出因果的程度】
Reach the Point Where You Recognize Cause and Effect
每當憤怒生起的時候都知道它是不足夠的。你要達到一個程度,是你也能夠認出因果。
沒有抓到因的話,果就會繼續不被阻擾地滋生,憤怒就會越長越多。
[德加尼亞]
【每次憤怒(因)生起時,都會誇大經驗(果)】
Every time anger (cause)arises,it exaggerates the experience (effect)
對於大部份人來說,每次當你生病、每次當不好的經驗出現時,心都會抗拒。
憤怒會誇大經驗,心會開始去想不好的東西-心會變得更難過,而身體也會變得更痛。
如果你嘗試去覺知,心不能想起負面的東西。這是為什麼當覺知越來越好時,心會安定下來。
心的質素變好了-身體的狀況可能沒有改善,但心的質素因爲正確的態度和覺知而改善了。
所以,嘗試去思考怎樣練習(因),及去練習(果及因);這樣,心不能去想負面的東西(果)。
【每次憤怒生起時都要觀察】
Watch Every Time Anger Arises
每次憤怒生起時,你都要去觀察。
例如,當在禪修營時,人們覺得禪修不應該生氣。但是無論如何憤怒生起了。現在他們卻生氣有憤怒的存在!
[德加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