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33.JPG

焦諦卡禪師(Jotika Sayādaw)講

果儒法師 譯

在整個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心跟著觀察的目標。試著跟著觀察的目標,當你閉上眼睛,你的心無法覺知外面的物體。如果你非常有正念的做幾次,你會發現:一旦你張開眼睛,某些事物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裡,而且你也能立刻「覺知」,你能立刻「覺知」所緣境。我們習慣於做許多事情,做很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卻無法清楚的覺知所做之事。當我觀察所緣境時,我坐在一張椅子上,看外面的森林和小山,我試著保持對「看」的覺知,覺知所緣境,知道所緣境的顏色。然後,我閉上眼睛,所緣境消失了!觀察的對象消失了,「覺知」也消失了。我們往往相信:即使我們閉上眼睛,我們仍然知道外境,我們仍在該處。當我們很有正念的去觀察,我們閉上眼睛時,所緣境消失了,「覺知的意識」也消失了。然後另一個意識產生了,一個新的意識,如我上週告訴你們的:「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總是新的。」所有的有為法(現象)總是新的,沒有什麼是舊的。「總是新的」指總是生滅不已,如果沒有滅去,就不可能有新的,它必定是舊的。如果某物持續很長的時間,它會變成舊的。至於說所有的事物總是新的,是指它生起又滅去。


當我的眼睛睜開時又如何?意識總是在那裡嗎?不, 意識不是老在那裡,意識的生滅是如此快速,以致於我們誤認為它總是在那裡,因為這是同類型的意識。因為是同類型的意識,所以我們有同樣的感覺,並不是相同的意識,而是同一類,這兩種意識非常不同。在你禪修很久之後,你會有這種體驗:這覺知的心是生滅的,而上一個覺知與下一個覺知之間是有間隔的。 對一個初學者而言,要如此觀察是不容易的。在你禪修很久之後,你能觀察到:在上一個覺知與下一個覺知之間是有間隔的。當你看這件東西時,它似乎非常堅固,但是,當你越來越有正念時,你會發現:所有東西變得不堅固,會變化。我們的視網膜總是斷斷續續的接觸外物,所以你知道有東西在你的眼睛裡。它看起來像看電視的映像管,小圓點在裡頭出現又消失。當你知道得越來越清楚,有些人到了這個階段會抱怨:「我不能清楚的看到東西,我的眼睛有毛病。」如果這發生在你身上,請提醒你自己:這種事是很自然的。當我們的正念越來越強時,我們平常不注意的事物會變得非常明顯,這對所聽到的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坐下來禪修時,我們也應該學習張開眼睛禪修,但是對於初學者,最好閉上眼睛。


在禪修時,佛陀教導我們如何收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攝六根,沒有遺漏。訓練你的正念,當六根的所緣境生起時,要以正念去觀察他們的生滅。對初學者而言,最好閉上眼睛。當你打坐時,你不能把耳朵關上,你會聽到聲音。剛開始,你會想︰這是一輛卡車,這是一個人在講話,這是有人去那裡行走。每當你這麼想時,你會有所反應,你不喜歡某人在附近行走,「某人講話如此大聲,這裡這麼嘈雜,那麼多車子在道路上行駛,我現在要怎麼辦?」各種念頭一一生起。當念頭生起時,要覺知念頭的生起,並且要知道你的心正在解說和評論所緣境。當你越來越有正念時,你的妄想會變得越來越少。過了一會兒,若你開始打妄想,你能立刻覺知,而不再打妄想。如此一再的覺知妄念的生起,你不再打妄想。當你聽到某些聲音,你不會胡思亂想,如果很長一段時間你不打妄想,某些怪事將再度發生,好像你並沒有良好的體驗,你的體驗不再那麼深刻。由於我們的念頭,使我們對某些事情有深刻的體驗。

因此當我們不再「想」時,而只是保持覺知的心,我們將不再感受到任何事情,我的意思是:外在的事物對你不再有影響力,包括疼痛。例如,當你坐禪時,你的膝蓋疼,你的反應越明顯,疼痛變得越強烈。當你不再想「痛」時,而只是「看」著它,不去做任何事情,不去克服疼痛,不胡思亂想,只是緊跟著這「痛」,過了一會兒,你覺得疼痛減輕了,不像以前那麼痛。由此可知,我們的思考過程(不斷的想)使得疼痛的感受變得更強烈。當你不再打妄想,而只是緊緊看著痛處,疼痛會變得不明顯,以致於我們感到好像丟失了什麼東西,而這東西原先是我們所執取的。

例如,如果你有一個大的球,你能用一隻手拿它嗎?不能,因為它是一個大的滑的球。如果你把一個柄放在它上頭,你能透過柄抓住它。名稱、標籤、解說等就如柄一般,由於這些柄,我們強烈的抓住某些事物,我們不想放下這支柄,因為沒有了柄,一切事物將會滑失,你無法抓住它。當你不再打妄想時,你的心緊緊跟著它,你不再執取任何東西,這是內觀應有的方式。因此,不要在所聽到的聲音上打妄想,只是聽,不要想,你會發現:因為有外在的聲音,所以有我在「聽」。在那裡聽?剛開始,你覺得是你的耳朵在聽,你甚至能感受到聲波撞擊你的耳朵,你真的能感受到。當你變得非常敏感時,你的皮膚甚至能感受到聲波,不只是你的耳朵,連你的皮膚也能接觸到聲波,你對聲音變得非常敏感,過了一會兒,你會覺得這聲音非常刺耳。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一個很好的禪修者,他也是一位醫生。我認為醫生工作非常辛苦,也因此他們習慣於辛苦的工作。事實上,一旦成為醫生,你必須努力工作;當醫生們禪修時,他們也非常辛苦的禪修。我的朋友說:「剛開始禪修時,我認為在那裡有一種聲音(他住在一個交通非常擁擠的地區, 正如這裡一樣,也在一個角落。) 我聽到聲音,我感到聲音在耳朵內。」之後,他認為聲音仍在耳朵裡;過了一會兒,他發現聲音在他的心裡,他的心能感受到聲音。

你的「耳識」接觸所緣境,你聽到聲音,所緣境和耳朵互相接觸。試著非常有正念的聆聽噪音,不要去想它。剛開始,你聽到那邊有聲音;過了一會兒,你會發現聲音在耳朵裡;又過了一會兒,你會發現聲音在你心裡。如果沒有心,你根本無法體驗任何事情,由於有覺知的心,所以你能感受到聲音的存在。試著去體驗這整個過程,在體驗的過程中,你可能有喜歡或不喜歡的反應,對這種反應也要知道得很清楚,例如:「我喜歡這聲音」、「我不喜歡這聲音」。當你有如下的反應時,也要有所覺知,例如:「這很好聽」、「這聽起來很恐怖」、「這聲音聽起來是如此的令人痛苦」。我們的眼睛沒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覺,眼睛只能體驗中性的感覺。當我們看見某件事物時,我們會去解說它,如果我們喜歡它,我們會感到高興;如果不喜歡,我們會感到不悅,這不是眼識的反應,而是心識的反應。當眼識停止作用時,我們的心識也停止作用,我們不再有任何快樂或不快樂的體驗,一切變得中性,亦即:當我們看到某件事物時,沒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只有自己的解說(interpretation)使它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當我們看到焊接所發出的強光時,眼睛會非常痛,事實上,並非視網膜在痛,而是身體的另一部位在痛。耳朵亦然,耳朵只知道聲音的有無,而無法覺知痛的生起,然而它們全在同一部位。試著去釐清這些事情,這是我想要解釋的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