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00609114820_8.jpg

隆波甘恬

 

二十一、禮敬自己

隆波田敘述他在老撾時,應一位村民之邀參加一個為他母親延壽的傳統禮贊典禮。可是,儀式中隆波田並沒有唱誦。因此,功德主便沒有供養他。

隆波田向村民指出:“為了使我們的父母長壽,我們應做的是孝順,而不單是請僧人們念經就期望我們的雙親會因此而長壽。”

他接著就帶領孩子們向他們的父母行大禮拜。而且他自己還身先示範。

當時在場的村民們立即變得非常驚恐,認為隆波田的做法有違常規,他們不曾見出家人禮拜在家人。隆波田因此又向他們指出:“當我帶領孩子們跟隨我禮敬他們的父母時,沒有禮拜在家人,而是禮敬我自己,禮自性 。因為我能教導人們瞭解什麼是延壽的真正意義。”

二十二、禮敬僧袍

有一次我向隆波田提出:“我們很難知道一位出家人是真正的僧人或只是宗教的寄生蟲,只看到某人剃了發、穿黃色僧袍,便立即禮拜。”

隆波田提出他的看法:“假如我們只是禮敬僧袍,那麼在經過佛教用品街的時候,整條長街排滿了賣僧物的店鋪,我們豈不就要從街頭頂禮到街尾?! ”

二十三、吃肉的人能開悟嗎?

曾經請教隆波田尊者,不吃肉會讓我們的修行提高的更快或能早日見法離苦嗎?

他回答道:“修行開悟並不在於我們吃了什麼或沒吃什麼。就像悉達多王子,不要說吃肉了,修苦行絕食到骨瘦如柴,也還是沒有悟道。開悟是要有智慧的,修道、悟道是智慧的事。”

二十四、迷失於念,執著於念

隆波田說:“我們人類總是在不停地思考,念頭不斷,恰如湍流的河水。迷失或執著在念頭裏,猶如汲水囤積。可是,我們若有覺性,念起時立刻如實地覺知它,則像無阻礙的水,任運流暢。迷失在念頭中和執著在念頭裏,都會產生苦。”

二十五、以覺工作

隆波田經常告訴大家:“所有的人在這個社會裏都有需要我們去完成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正常的。以覺性克盡己責將會產生究竟圓滿的成果以及可能的最佳結果。”

二十六、以石壓草

我曾請教隆波田關於制心一處的靜坐是怎麼回事。他答道:“這種禪法在佛出世前曾被廣泛地修習。它能產生一種暫時的平靜。出定時,我們的心仍為貪、嗔、癡所奴役,並非真正的改變。正如以石壓草,石下的草即使枯萎,一遇陽光,又生起來了。這與內觀不同。內觀能開發智慧,心將徹底地改變。”

二十七、執著禪法

隆波田有一次提醒大家說:“如果我們執著於某個法門或禪法,正如乘船渡河,船已達彼岸,卻因執迷於這條船而始終不肯上岸。”

二十八、修觀、修毗婆舍那會導致精神失常嗎?

我們曾問隆波田是否真像某些心理醫生說的,修觀會令人發狂?

隆波田回答:“一個不認識、看不到自己內心的人就是瘋子。修觀,修毗婆舍那,是學習認識自己的心,看清自己的心。如果修了會發瘋,那絕不是在修毗婆舍那。”

二十九、苦

有一次,有人問隆波田,怎麼解釋苦。

隆波田拿了一個東西放到手中,緊握拳頭,接著,翻手,手心向下,然後鬆開手,指著掉在地上的掌中物說:“這就是苦。”

問的人當下就領會到:哦,苦是我們自己造作而執著不放的東西。它是完全可以放下的。隆波田尊者還說:“能很容易領悟到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三十、學生

隆波田有次將受過教育的人分成了兩類,而且還作了下述的比較。第一類是那些清楚地知道真理的人,他們有智慧,開口時令人當下領會。第二類人是那些知識僅靠熟練或者強記而得的人。當他們說話時,不是滔滔不絕辭藻華麗地長篇大論,就是大肆地引經據典,為了讓別人能相信他們,這都是因為他們本身並未悟到真理。”

三十一、人護戒?戒護人?

隆波田常問:“我們為什麼持戒持得像照顧玻璃杯,生怕它碎了一樣?為什麼不能真正地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得戒,也就是平常心? 戒應該能照顧我們而不是我們必須操心護戒。”

三十二、出家與還俗

為了拿掉惡性腫瘤,我不得不將隆波田的胃幾乎全部切除。因而建議他少吃多餐。隆波田說,一旦如此,則日中之後尚須進食,那將犯戒並招引非議與譴責。在這種情況下,他寧願還俗。因為,對他而言,是僧非僧,兩無差別。他的心是穩定而不再退轉的。

三十三、瞭解他的教義者

我們曾經問隆波田,有多少人在聽了他的教法或者受他指導後能領會他的教義。

隆波田回答:“大概不多於百分之十到十五。這是很正常的。一位根基好而且因緣成熟的人便能夠領會。但是,大部分的佛教徒,仍執迷在修福報上。”

三十四、繩斷如何?

在讀隆波田敘述其修證經驗時,很難理解他修行最後階段的一個比喻,是這樣的“它正如一條緊繃於兩柱中之繩子,突然中斷,永遠無法再予連接”。

問到這兒的時候,隆波田解釋:“語言只不過是用以表達某種事物的一種媒介。但是,你所問的那種境界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我們如果把白色的漆放在等量的黑漆旁邊,中間間隔一公分,將他們調勻,我們可以稱中間的顏色為灰色,是嗎?可是,假如白漆是放在黑漆的十公分外,再把兩者慢慢調勻,你便發現其中任何一個點的顏色是沒有語言能夠表達出來的。你必須自己去體驗,自己去領悟。”

“你注意過雨季的雲嗎?他們看來形狀不同。可是若乘飛機直入雲霄,他們看起來便與之前不同了。”

“沒有文字能解釋你所問的境界,它是超越語言文字的。我們所有的揣測如此或如彼皆是枉然。你一定要自己去體驗,你一定要自己去看見,領悟。”

三十五、決心

根據經典,在成正覺前,悉達多太子接受在家女蘇佳塔的食物。吃完後,將託盤放入就近的河中而立下誓言:“若能圓覺成佛,這託盤應逆流而上。”這託盤竟真的就逆流而上了。我問隆波田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它似乎有違自然。

隆波田指出:“所有東西都一定會被河水夾帶順流而下的。但是這個故事是指逆向衝擊而來的念流。我們應在自己的念頭上做到逆流而上,我們若能看到念流的源頭,就知道這個故事的真正涵義了。”

三十六、涅槃

隆波田告訴我們,他和一位在家居士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這位居士在修了一些福報之後表示希望借此功德將來好入涅槃。

隆波田問:“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涅槃呢?”

村民答:“在我死後。”

隆波田問:“你真想去涅槃嗎?”

“對,我真想去那裏。”

隆波田接著說道:“果真如此,你應該趕快去死,就能很快地進入涅槃了。”

那村民感到非常迷惑地說:“可是我還不想死啊。”

“既然你想入涅槃,為什麼又不想快點死呢?這就說明你完全理解錯了。” 隆波田向村民指出:“佛從來沒有教人死後入涅槃,而是教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能證得涅槃。”

三十七、燈光

在隆波田就醫治療後期,生命垂危的那段時間裏,我太太很擔心他往生以後法的弘揚上的情況。隆波田回答說:“你一點也不需要擔心這件事。只要人類存在,就會有悟道的人不斷地出現,因為法不是誰可以獨佔或擁有的財產。法是在佛陀出世以前就一直存在的,是佛陀第一個找到並用法來教導眾生的。一個悟道的人,就像一盞黑暗中的明燈。越靠近燈光的人看的越清楚,而稍遠一點的就看的不太清楚了。終有那麼一天這盞燈一定會熄滅,但是它還會不斷地再被點亮起來。”

當我們問到有哪位徒弟是像他一樣的,隆波田尊者回答說:“這是心的事。我們很難瞭解別人的心,但是我們在交談的過程中,互相之間都是瞭解的。”

三十八、跟誰學法?

當隆波田在Samitivej醫院接受治療的後期,他說:“我的病很重了,我必須要做的是保持覺知呼吸,直到它停止。” 因此我直接問他:“如果您走了以後,我們應該跟誰學法,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呢?”隆波田回答:“去!從自身上去學法,觀自己的心,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