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869D96-D649-4871-AE2D-DF8C72BA5482.jpeg

洞見實相34/38 第九章 問與答1/3

 

[岩松]

 

問:什麼是覺性?

答:覺性是一種本能,也稱之為內心的眼睛,是專門用來覺察身心實相的。

 

問:覺性是連續的還是不連續的?

答:覺性如同項鍊上的珠子,不是連續的。在練習過程中,如果是像直線般般連續知道下去,會很累的。這種連續的‘知道’不是覺知。

 

問:覺性是否先於動作出現?

答:開始練習時,不要去分別,覺性是先於動作,還是動作先於覺性。待覺性強到一定程度,我們自己會知道覺性在何時發生作用了。

 

問:為何要睜開眼睛練習?

答:隆波田內觀強調自然。日常生活中眼睛是睜開的。睜開眼睛練習是為了便於在日常生活中仍能保持覺性。此外睜開眼睛練習還可以避免昏沉。閉眼練習容易貪圖舒服,睜開眼比較容易精進。當然,這是對初學者而言,如果覺性強到某種程度,睜眼閉眼已無分別。

 

問:練習時身體發癢或有蚊子干擾,如何處理?

答:帶著覺性去抓癢或趕蚊子,然後再回到練習上來。

 

問:世間快樂與出世間快樂有何不同?

答:一個人得了一種很癢的皮膚病。當他抓癢時,會有一種快感,這種快感就好比是世間快樂。當他治好了皮膚病以後,他會有另一種快樂,這種快樂就好比是出世間的快樂。

 

問:在練習手部動作時,需要覺知手臂的整個移動過程嗎?

答:不需要。不需要從每個動作的起始位置連續地覺知到結束位置為止。那樣心會很累的,也不符合原則。只要在肢體每個移動的過程中知道一點就可以了。要一次一次地動,一次一次地覺知,不要連成一片。

 

問:練習時情緒一會平靜。一會變得很焦躁。這些正常嗎?

答:在練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身心現象。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現象都不要認同它,不要和它在一起。用覺知肢體的動和停來離開這些身心現象。慢慢地,那些現象就會自己消失。

 

問:不在8-12步往返的經行,沿著馬路一直散步可以嗎?

答:如果妄念不多的話,是可以的。但是無論如何不如在8-12步間來回的經行效果好。在8-12步間來回經行的目的,是為了在轉彎處打斷妄念的鏈條。

 

這樣禪修的效率才會提高。很多人認為在 8-12 步間來回經行容易招人側目,怕周圍的人說三道四。其實如果你自己坦坦蕩蕩地如此經行,別人也就認為沒什麼。反之,你自己認為不正常,別人也一定會如此看。我本人在家的附近,都是在 8-12 步間來回經行,坦坦蕩蕩的走,從不覺得自己異樣,周圍的人也從沒有投來異樣的眼光。

 

問:在禪修中會不斷‘冒’出一些法理,明白很多道理,是否在修行中要中斷這種念頭,回到動作上,還是繼續明白下去呢?

答:‘冒’出的這些法理,實際上是一些妄念。‘繼續明白下去’意味著繼續跟隨妄念。

 

問:南傳佛教有沒有六道之說?

答:佛法上所說的六道是指心的六種狀態。例如:當我們憤怒時,那就是處在地獄中。因此,涅槃在心中,六道也在心中。

 

問:一個人修隆波田內觀,如果在今世沒有滅苦,那下一世還會繼續修嗎?

答:這個方法只談當下,不談來生。如果能活在當下,一定有一個好的來生。

 

問:看到名色的標誌是什麼?

答:看到名色後自然就會知道名色的標誌是什麼。如果事前知道,那將會變成修行的障礙的。

 

問:練習時,心裡總有一種聲音出現,如何把它去掉?

答:不要試圖去掉它。帶著這種聲音去練習,不要干涉它的存在,不久它就會自動消失的。

 

問:當我練習時,怎樣區分是用覺性知道,還是用注意力知道?

答:有很多現象可以去判斷是用覺性知道的,還是用注意力知道的。比如說,進入一種舒適狀態,住在這種狀態裡面,喜歡這種狀態。練習時間越長,就會覺得越舒服。這就是用注意力知道的。如果是用覺性知道的話,在練習過程中會有很多舊的煩惱習氣冒出來,比如說妄念多、昏沉、煩躁、無聊、腰酸背痛等。通過這些現象區別出練習時是用覺性知道的,還是用注意力知道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