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1BC954-1185-49BD-9DAA-CCCEA10113BE.jpeg

增支部04第四集91-100經(9/23)

蕭式球 譯

九十一.阿修羅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阿修羅伴隨著阿修羅的人,阿修羅伴隨著天神的人,天神伴隨著阿修羅的人,天神伴隨著天神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阿修羅伴隨著阿修羅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他們的大眾也戒行不好、本性邪惡。比丘們,這些就是阿修羅伴隨著阿修羅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阿修羅伴隨著天神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他們的大眾具有戒行、本性善良。比丘們,這些就是阿修羅伴隨著天神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天神伴隨著阿修羅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戒行、本性善良,他們的大眾戒行不好、本性邪惡。比丘們,這些就是天神伴隨著阿修羅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天神伴隨著天神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戒行、本性善良,他們的大眾也具有戒行、本性善良。比丘們,這些就是天神伴隨著天神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二.定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一些人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三.定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一些人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
  “比丘們,那些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保持止的內心,修習觀的增上慧法,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的人,應要保持觀的增上慧法,修習止的內心,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也取得止的內心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取得這些善法。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如果衣服或頭巾在燃燒,他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息滅它。同樣地,那些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取得這些善法。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保持著這些善法,進一步作盡除各種漏的修習。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四.定之三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一些人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
  “比丘們,那些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前往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那裏,問: ‘賢友,應怎樣見各種行,應怎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怎樣觀各種行呢?’ 對方會依他所見、所知的作解釋: ‘賢友們,應這樣見各種行,應這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這樣觀各種行。’ 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的人,應要前往取得止的內心的人那裏,問: ‘賢友,應怎樣使心靜止,應怎樣使心平靜,應怎樣使心安住一境,應怎樣使心止息呢?’ 對方會依他所見、所知的作解釋: ‘賢友們,應這樣使心靜止,應這樣使心平靜,應這樣使心安住一境,應這樣使心止息。’ 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也取得止的內心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前往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那裏,問: ‘賢友,應怎樣使心靜止,應怎樣使心平靜,應怎樣使心安住一境,應怎樣使心止息呢?應怎樣見各種行,應怎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怎樣觀各種行呢?’ 對方會依他所見、所知的作解釋: ‘賢友們,應這樣使心靜止,應這樣使心平靜,應這樣使心安住一境,應這樣使心止息;應這樣見各種行,應這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這樣觀各種行。’ 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保持著這些善法,進一步作盡除各種漏的修習。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五.火化柴枝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利己而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就正如兩頭燒焦、中間污穢的火化柴枝那樣,既不能在村落中用作木材,也不能在園林中用作木材。比丘們,我說這個譬喻,就是形容那些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
  “比丘們,那些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在前兩種人之中更優勝、更細妙;那些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在前三種人之中更優勝、更細妙;那些既利己也利他的人,是在這四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比丘們,就正如由母牛出牛乳,由牛乳出乳酪,由乳酪出生酥,由生酥出熟酥,由熟酥出醍醐,醍醐是被譽為最高的。同樣地,那些既利己也利他的人,是在這四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九十六.四種人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但不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但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也不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也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七.四種人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能受持,在受持時能求證義理,能知義、知法,能依法而行,但他不是善語者、善教說者,不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不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不能受持,在受持時不能求證義理,不能知義、知法,不能依法而行,但他是善語者、善教說者,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不能受持,在受持時不能求證義理,不能知義、知法,不能依法而行,他也不是善語者、善教說者,不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不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能受持,在受持時能求證義理,能知義、知法,能依法而行,他也是善語者、善教說者,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八.四種人之三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九.四種人之四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但教他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但教他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也教他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教他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零零.頗多利耶

  這時候,頗多利耶遊方者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頗多利耶遊方者說: “頗多利耶,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頗多利耶,一些人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但不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一些人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但不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一些人不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不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一些人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
  “頗多利耶,世上有這四種人。頗多利耶,在這四種人之中,你視哪一種人更優勝、更細妙呢?”
  “喬答摩賢者,在這四種人之中,我視那些不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不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的人更優勝、更細妙,這是什麼原因呢?喬答摩賢者,因為他們的優勝在於捨心。”
  “頗多利耶,在這四種人之中,那些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的人更優勝、更細妙,這是什麼原因呢?頗多利耶,因為他們的優勝在於知時──何時何地都說適時的話。”
  “喬答摩賢者,在這四種人之中,那些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的人更優勝、更細妙,這是什麼原因呢?喬答摩賢者,因為他們的優勝在於知時──何時何地都說適時的話。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第十阿修羅品完

-----------------------------------------------------
1 “不可思議” (acinteyya)是 “沒能力去思量計度” 的意思。佛陀的覺悟境界與所知的領域極為寬廣,一般人窮盡思量計度,都不能全面認知佛陀的覺悟境界與知識範圍(可參考《相應部.五十六.三十一.身沙波樹園》所說);禪修者的禪定境界所帶來的各種無比智亦然;業之所以成熟而招感果報,當中牽涉到現生與過去生極多或輕或重的主因與助緣而成,天眼智是一種看清業果關係的能力,若天眼的功力不深,也只能看清部份的業果關係,更不用說一般人了,一般人窮盡思量計度,也不能看清業報怎樣運作(可參考《中部.一三六.大分析業經》所說);世間思量是世間上各種知識與學問,同樣,一般人窮盡思量計度,都不能全面認知世上所有知識與學問。
2 在這連續四篇經文之中,四種沙門的次序都是先白蓮(puṇḍarīka)而後紅蓮(paduma)的,而在《長部.三十三.合誦經》第一誦的11段之中,四種沙門的次序是先紅蓮而後白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