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慧岳94.12

 

      我想她會想回家一趟的」,在交誼廳病人的兒子幫昏迷的母親回答著法師問及病人:「是否有沒有什麼想要完成的願望?」的問題。法師又問:「你是怎麼知道母親會想要回家的呢?」,兒子:「我們已在各醫院、各病房到處輾轉住院、治療,已經有一年多沒回到家了!我母親會想要回家一趟,那種回家的感覺,回家與全家人在一起的感覺……」,兒子的表情是那麼地渴望還有難過,令法師覺得非常心酸。

 

病人是位57歲乳癌患者,在92年底發現自己的右乳有腫塊,934月被診斷為乳癌。目前(94年底)已有左肋骨、脊椎、恥骨部位的轉移,約在一個月前也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現象,最近一個禮拜她更是虛弱、昏睡,漸漸無法說話與吃東西了。所以在安寧病房時,法師看到病人通常是呼吸喘、張大著眼睛、嘴巴微張露著稀疏的牙齒,偶而會輕微呻吟,已無法溝通。

 

面對無法言語的母親,病人的兒子跟法師說他不知無何是好?法師請問兒子病人平常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他說:「她是個內歛性人格的人,屬於比較固執的人」。法師:「你平常跟母親互動如何?」,病人的兒子:「不常交談,我母親話不多」。法師勸他要把握時間,跟母親說他想對母親說的話,她會聽得到的。照顧她、跟她互動就像平常一樣自然地對她講話,她會聽得到的,而且她也還是一樣需要你持續地關心。

 

就在早上才與病人的兒子深談了一個多小時,心理師在下午卻客氣地向法師轉達說,病人的兒子擔心他還沒跟他父親討論是否需要法師關心的關係,所以請法師暫時不要介入。法師尊重他的想法。

 

隔了一天,直到病人住院的第5天中午,每周四的團隊會議時,法師針對自己發現病人家屬的問題提出來討論。法師覺得"想回家一趟"應該是兒子的想法,即使是家屬的想法是否也可以幫忙達成。醫師說回家一趟是可行的,但必須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及讓家屬知道可能發生的狀況。法師擔心地向團隊反應:「我覺得兒子、家屬還不願意接受病人病情的事實,若家屬調整的速度不夠快的話,病人若很快的往生的話,可能對雙方的衝擊會很大」。資深的蔡醫師說:「以前我們也碰過新進的護士,無法同理家屬的心情,會認為『都已經住進安寧病房了,還不接受?』」「想想看,我們或許也都曾經有過與男女朋友分手的痛苦經驗吧! 都已經分手了,已是事實、無法挽回的事了,但我們通常都還會浸在不願承認、不願接受的痛苦心境中好長一段時間,對不對?所以這是正常的反應過程。」「但是法師說的也是很重要,如何讓家屬去面對、行動、放下?團隊成員要各自發揮自己的角色的功能,所以這個時候醫師最好聚集三個家屬,同時、整體性地再對家屬說明病人的身體狀況,這樣比較容易讓家屬全體達成共識。也就是push家屬們走快一點(接受病人的病情),讓他們意識到現在能為病人做的事更重要。」

 

在第6天,也就是團隊討論過後、醫師對家屬再次說明病人病情之後那天的下午,兒子終於接受法師的探視並先與法師在病房外的走廊談了大約30分鐘。法師先關心他們對於病人的後事準備如何的情形,之後病人的兒子隨即對法師述說他自己一路來照顧他母親的心情。他說:「我專程地辭去工作(電子業),約有半年全天候24小時地照顧母親,卻眼見母親的身體一天~一天的惡化,自己一點效果也沒有、一點力也使不上,我覺得有很深的挫敗感」,一位健碩29歲的大男生,全心全意地付出,他對母親那份深深的愛卻受到病魔無情地糟蹋。法師:「你母親身體的惡化,是自然的進程,並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心了。你母親假如還可以講話的話,我想她會跟你說:『謝謝你的陪伴,這段日子辛苦你了!』」,他強忍著他悲傷的心情又說:「我覺得用母親健康的身體與生命來讓我成長,這個學習的代價太大了。雖然我知道母親的狀況,但內心還是在拒絕,希望還有轉機……」。法師傾聽他想說的,並同理之,也知道他已在接受病人即將離開的事了。法師對他說,這個階段我們還是可以為母親做很多事的,希望他與妹妹能跟病人保證他們會互相照顧,也會照顧父親。還有法師也可以為病人解說瀕死過程可能的現象,也可以勸病人念佛、依持佛法來幫助病人面對死亡過程,穩定心性。病人的兒子此時終於允許法師進病房為他母親開示了。

 

病人在第7天,也就是法師開示後的次日早晨740安詳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