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0D5B9-A0E9-4539-AB83-3E3EC9126FF4.jpeg

“如實觀”的方法3/6

隆波帕默尊者

(七)

的修行。佛陀的修行是訓練讓心安住,讓心回來覺知身、覺知心,之後再開發智慧:照見身心的實相。

擅長觀身就觀身,擅長觀心就觀心。比如隆波從小就訓練觀呼吸,以為擅長觀身,觀身沒多久,身體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無身可觀,不知道接下來該觀什麼。身體感一旦消失,就不會修行了。就這樣耗著時間,直到碰見隆布敦長老。

隆布敦長老是非常神奇的大師。隆波曾經跟隨過的師父差不多有四十位,沒有任何人像隆布敦長老那樣神奇。

第一次拜見長老是在198226日,我對長老說:長老,我想修行。他並未回應,只是安靜的坐了近一個小時,他靜靜坐著,我以為是長老歲數太大,吃完飯就睡著了。第一次見面還不理解,以為他睡著了。靜靜坐了很久,長老睜開眼睛教導我說:「修行並不難,難的是那些不修行的人。已經讀了太多的書,現在開始讀自己的心。」

長老指導人去實踐,完全是有針對性的,不是那種自己曾經怎麼修行,就教導別人怎麼修行的師父;也不是泛泛指導一下,並非是那種老師。

長老給予每個人的指導都是不一樣的。比如他教導隆波去觀心,因為對於習慣思維的人而言,最適合觀心。而對於喜歡舒適、快樂、漂亮的人來說,則觀身。修行有好幾類,隆波是通過觀心開發智慧的。觀心時,要讓心和鮮活的自己在一起,別走神。如果走神了,心快樂或是心痛苦,都不知道;心好、心壞,也不知情。這都是由於心走神了。

訓練心跟自己在一起。心能夠安住之後,進而觀察心的運作變化。(隆波)一開始並未明白要領,訓練了自己三個月,去向長老做禪修報告:「長老,我會觀心了。心無論跑去哪裡,我都可以及時知道,心便會安住,就這樣獨立凸顯,始終呵護著它,既不迷失也不走神,可以一直覺知。」

長老回答道,「那樣根本不是在觀心,而是在干擾心。心有職責去想、去思考、去造作。一旦它被人為訓練成為不想、不思考、不造作,而只是覺知自己,這就違背了心的自然天性。要重新再來!」

 

(八)

長老回答道,「那樣根本不是在觀心,而是在干擾心。心有職責去想、去思考、去造作。一旦它被人為的訓練成為不想、不思考、不造作,而只是覺知自己,這就違背了心的自然天性。要重新再來!」

既然長老讓我重新開始,於是我就按照他的教導繼續去觀照。

什麼是觀呢?觀就是——心是怎樣的,就如其本來的知道它是怎樣的。如果觀身,會照見苦。如果觀心,則比較容易照見無常。觀身的無常是比較難的,身體老得比較慢、病得比較慢、死得比較慢;而觀心,則是瞬間就能照見變化無常。快樂是臨時的,痛苦也是臨時的,貪、嗔、痴、好、壞,全是臨時的。

記得長老教導要去觀自己的心:觀心,好像看電影,它在上演愛情篇,我們及時知道;它在演繹生氣篇,也及時知道;無論好壞,只是觀者,並不進去干涉。長老剛開始教導觀心時,最初三個月隆波修錯了,去呵護心使之寧靜,就只是覺知自己,讓(觀者)獨立凸顯的安住。

長老說:「修錯了,那是干擾心,心有職責去想、去思維和造作。我們訓練到它不想、不思維、不造作,就只剩下覺知(是錯的)。」

長老要求我重來——要去知道:心快樂,知道;心苦,也知道;心好、心壞,如其本來的知道。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正如長老所言:「修行並不難,難的是那些不修行的人!」

我們認識生氣嗎?誰曾經生過氣,請舉手。誰沒有舉手?那再請問,沒有生氣過,這是真的嗎?罵你一頓,看看你生氣不?生氣是什麼樣,我們都認識的。會起貪心嗎?剛才供養僧眾想得到更多福報嗎?貪,要去觀,但這樣的貪還算好,行善之後,想有更多回饋。供養一桶僧眾用品,希望中六合彩之類的,要及時知道貪心;或者供養僧眾想得到涅槃,慾望生起,貪心來了,也要及時知道。我們完全都可以知道。

生氣是怎樣的,我們知道;貪心是如何的,我們也知道;散亂是如何的,我們認識;萎靡不振,我們也認識。妒忌會嗎?有男人曾經妒忌過嗎?有哪個男人從未妒忌過的?不可能有的。人一定曾經妒忌過。會緊張嗎?會厭煩嗎?會厭惡嗎?

這些在心裡的感覺,我們都是認識的。接下來什麼感覺在心裡生起,要去知道:快樂生起,及時知道;痛苦生起,及時知道;貪嗔痴生起,及時知道;散亂生起,及時知道;萎靡不振生起,及時知道。無論什麼生起在心,都及時知道,這稱之為「觀心」。

觀心,不是去觀如如不動的知者。隆波那樣修過,長老說修錯了。於是隆波就來觀心的運作,一會兒快樂,快樂是無常的,快樂只是臨時存在,然後消失。痛苦時,痛苦也是無常的,只是臨時存在然後消失。好是無常的,貪嗔痴也是無常的,所有在心裡生起的都是無常的,都是無法控制的。命令它快樂,可能嗎?命令它永遠快樂,試試看!它會聽從嗎?命令不了的。心是無法命令也不受控制的,那被稱之為「無我」。無我——表示它們不在控制範圍之內。

觀身就會清楚的照見苦,觀心則會清楚的照見無常與無我。心,命令它快樂,它不會快樂;禁止它痛苦,它依然痛苦;命令它好,它依然不太好;禁止它壞,它卻依然很壞。比如,有時我們決定再不生氣了,但很快又生氣了;下定決心不再散亂,很快卻又散亂了。我們無法禁止它。這個無法禁止,就稱之為「無我」。

觀心,就是及時知道自己的心,要照見心是無常的、心是無我的,不受控制。這才能夠叫作「開發智慧」。

如果只是覺知,維持著如如不動的覺性,那是不對的。隆波曾經做錯過,被長老指著臉說,「錯啦!(這是在)干擾心。」

一旦明白了訣竅,長老就指導我要去「觀」,於是隆波就「觀」。心快樂了,知道;快樂消失了,也知道,變成沒什麼感覺;心沒什麼感覺,臨時存在之後消失,又變成痛苦的心;痛苦存在一段時間後消失,又變成沒感覺了;沒什麼感覺消失以後,心又快樂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