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40722B-F90D-468E-86A9-9922F4EDEE2E.jpeg

《內觀要義》

新譯內觀基礎

 

馬哈希大師1959年講於仰光 

陳永威2018年校譯及補註

九、緣起

 

當下生起的現象,是此刻正在六根門所出現的現象。它還未受污染。 如未弄髒的布或紙。如果你夠快、能夠在它生起時隨即觀照,它不會受到污染。如果你觀照不及,它就會受污染。一旦被污染了,就不能 夠除去污染。如你做不到在名色生起時立即觀照,執取會介入。那兒會有帶著渴愛的執取──感官欲求的執取。帶著邪見的執取──執取於邪見、儀式、真我的理論。當執取發生,將如何呢?

 

「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 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相應部 12 相應 1 /緣起經》) upādānapaccayā bhavo; bhavapaccayā jāti jātipaccayā jarāmaraṇaṃ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ā sambhavanti. ~ SN.12.1 Paṭiccasamuppādasuttaṃ

 

「執取」並非小事。它是善行與惡行的根本原因。一個有執取的人, 努力完成他所認為是好的事。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所做的是好。什麼使他認為那是好呢?是「執取」。他人可能認為不好,但做的人認為好。 如他認為不好,他肯定不會去做。

 

阿育王的石刻詔書中有很值得注意的一段:「一個人認為自己所做的 為好,不會認為自己所做的為惡。」小偷以偷為對他好的事。盜賊以 搶劫為好的事。殺人者以殺人為好的事。阿闍世王(Ajatasattu) 死父親頻毗娑羅王(Bimbisara),因為他認為這是好的。提婆達多陰謀傷害佛陀,對他來說這是好事。一個人服毒自殺,因為他以為這是好的事。飛蛾撲火,因為牠以此為好的事。一切眾生行其所行,因 為他們以其所行為好的事。認為是好的是「執取」。一旦你真的執取了,你就去做事情。結果呢?就是世間的善行與惡行。

 

克制自己不造成他人痛苦是一種善行,幫助他人是一種善行,佈施是一種善行,禮敬值得尊敬者是一種善行。善行可為今世帶來平安、長壽和健康。它也將為來世帶來善果。這種「執取」是好的、正的執取。

 

如此執取的人,作善事如布施和持戒,由此將引生善的業。那麼結果如何?「有緣生」,死後再生。生在哪裡?在善界,人與天界。為人 時,他們就賦有好的果報,如長壽、漂亮、健康、好的出生、好的擁 護者和財富。可以稱他們為「快樂的人們」。為天人時,他也將被大 批的天人和天女所圍繞,並住在富麗堂皇的宮殿裡。他們執取所有快樂的念頭,在世俗的角度,他們可以說是快樂的。

 

但從佛陀的教法看來,這些快樂的人和天人都不能免除於苦。「以生為緣而有老、死」。雖然生為一個快樂的人,他將會長大成為「老的」 快樂人。看看世間那些快樂的老人,一旦超過七十或八十歲,不會一 切都如常的。髮白、斷齒、視力差、聽覺差、駝背、全身皺紋,力氣 耗盡,一無可取!帶著他們的財富、名譽,這些老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會快樂嗎?接下來是老年的病痛。他們無法睡得好、無法吃得好, 他們坐下或站起都會倍感困難。最後,他們必須死。有錢人、國王或有權人,總有一天會死。沒有任何東西可依賴。朋友和親戚雖然圍著 他,但當他躺在臨終的床上,他閉上眼便死去了。死後他獨自地投生 到另一世。他必定難以捨離其全部財富。如他非行善的人,他將會為來世擔憂。

 

天王,也是一樣,必然會死。天人也無法倖免。在祂們死前一個星期, 五衰相出現(pañca pubbanimittāni,或五個前兆)。祂們所戴的不曾凋謝的花開始凋謝了(mālā milāyanti)、所穿的不曾破舊的天衣 現在看來破舊了(vatthāni kilissanti),汗從腋窩流出(kacchehi sedā muccanti),這是不尋常的事。祂們那永遠年輕的身體現在變老(kāye dubbaṇṇiyaṃ okkamati)。祂們不曾感覺厭煩的天人生活,現在感 覺厭煩。(《小部/如是語 83 /五個前兆經》)

 

當此五衰相出現,祂們瞬間會知道死亡逼近,並非常驚慌。在佛陀的 時代,帝釋天王出現這些衰相。祂非常驚慌死亡將近和失去其尊榮, 祂前往尋求佛陀的幫助。佛陀教導他佛法,他證得預流果位。那老的 帝釋天死了,並再投生為一位新的帝釋天。他很幸運有佛陀救渡。如非佛陀在,老帝釋天將遭不幸。

 

不只老和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些都是苦。「這樣 是這整個苦蘊的集。」所以緣於「執取」而生的快樂生命,終究是可畏的苦。人或天人,全都要受苦。

 

如果緣於善行的快樂生命是苦,那我們不是最好不去做?不,如我們不行善,惡行會產生,這會使我們墮入地獄、畜生道、餓鬼道、修羅 道,這些下界惡道遠遠更苦。人與天人的生命,與不死(amata) 涅槃樂相比是苦,但與下界惡道的苦相比,的確是樂的。

 

正向的執取使人行善。同樣地,錯誤的執取會使人作惡。有人以作惡 為好的事,就去殺、偷、搶、傷害他人。結果,他們投生惡道──地 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修羅道。墮落在地獄,猶如跳入大火中一般。 就算是天王,對地獄之火也無可奈何。在拘留孫佛(Kakusandha Buddha)的時代,有一位名叫度使(Dusi)的魔王,他蔑視拘留孫 佛和他的僧團。有一天,他造成了一位(佛陀)大弟子的死亡。因此 殘酷的作為,這魔王死後投生到阿鼻地獄(avīci)。一旦在那裡,他 只能任憑獄卒(nirayapālā)的宰割。在此世上欺負他人的人,將有 一天會遭遇如魔王度使的厄運。在地獄受長期的苦後,他們將再生為畜生或餓鬼。

 

 

十、執取如何生起?

 

因此執取是可怕的。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觀照,使執取無法形成 並終止它。我們禪修是為了脫離渴愛或邪見的執取,即不執取為永恆 或快樂、不執取為「我的」、「我」、「真我」。那些無法觀照的人 們,在看、聽、感受或覺察的任何時間均產生執取。你們試問自己有 沒有不執取?答案是很顯然的。

 

讓我們從「看」開始談起。如你看到某種漂亮的東西,你如何想呢?你對它感到喜悅、滿意,不是嗎?你不會說「我不要看,我不要看到 它。」實際上,你在想,「多美麗的東西!多可愛啊!」你對它感到高興而欣然微笑。同時,你在想它是永恆的。不管所見的目標是人或無生命的東西,你認為它曾經存在,現在存在著,將繼續永遠存在。 雖然不屬於你的,心理上你當它為己有,並感到高興。如那是一塊布, 你想像穿上它,並感到滿意。如是一雙拖鞋,你想像穿上它們。如果是一個人,你想像利用他或她,並感到高興。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你聽、嗅、嚐或觸的時侯,每種狀況你均會享受那 悅樂。通過想像,你那喜悅的範圍就越為寬廣。你幻想和享受於非你 所擁有的東西,渴望得到它們,及想像它們為你所有。如它們為你所 有,不須說,你總在不斷地想它們,並時常感到滿意。我們禪修是為了覺察這些享樂和執取。

 

 我們也會以邪見而執取。你執取於「身見」(sakkāya-diṭṭhi)。當你 看時,你以為你見的是一個人,一個我。你也把你的眼識當作一個人、 一個我。若沒有充分的內觀智慧,我們在看見事物的一刻便執取。想 想自己,你將會明白自己怎樣產生這種執取。你想像自己及他人為一個我,已經活了一生。實際上,並沒有這東西。沒有一樣事物活了一 生,只有名色一個接一個不斷的生起。你把這名色當作個人、我,並 執取。我們觀照,使這些邪見的執取不再產生。

 

但我們需要在事物生起時觀照。只有如此,才能防止執取。執取由看、 聽、嗅、嚐、觸和想生起。它們由六處──六根門產生。你能執取於 看不到的事物嗎?不可能。你能執取於聽不到的事物嗎?不可能。佛 陀曾問過這些問題。

 

「摩羅迦子!你怎麼想:你對那些能被眼識知而未曾見過、以前未曾 見過、你未看見、你不可能看見的色,有欲,或貪,或情愛嗎?

「不,大德! (《相應部 35 相應 95 /摩羅迦子經》)

“Taṃ kiṃ maññasi, mālukyaputta, ye te cakkhuviññeyyā rūpā adiṭṭhā adiṭṭhapubbā, na ca passasi, na ca te hoti passeyyanti? Atthi te tattha chando vā rāgo vā pemaṃ vā”ti? “No hetaṃ, bhante”.

~ SN.35.95/(2). Mālukyaputtasuttaṃ

 

你未曾見過的色(影像)指的是什麼?那些你不曾到過的城市、鄉村、 國家,在那裡居住的男女,及其他景物。一個人如何能愛上不曾見過 的男人或女人?你如何會執取於他們?所以你不會執取於未見過的事物,不會因它們生起煩惱。你不需觀照它們。但你看見的事物是另一回事。煩惱可以生起──那是說,如果你不觀照以防止它們生起的 話。

 

對所聽、嗅、嚐、觸、想的事物也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