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2AB4F-E981-43CD-81EB-338A870476FE.jpeg

增支部05第五集51-經(5/21)

蕭式球譯

五十一.障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種障蓋與遮蓋,能高出及遮蓋內心,能使智慧軟弱。什麼是五種障蓋與遮蓋呢?
  “比丘們,貪欲是障蓋與遮蓋,能高出及遮蓋內心,能使智慧軟弱。
  “比丘們,瞋恚……
  “比丘們,昏睡……
  “比丘們,掉悔……
  “比丘們,疑惑是障蓋與遮蓋,能高出及遮蓋內心,能使智慧軟弱。
  “比丘們,有這五種障蓋與遮蓋,能高出及遮蓋內心,能使智慧軟弱。
  “比丘們,如果一個比丘不能斷除這五種障蓋與遮蓋,他便沒有力量、智慧軟弱,因此沒有可能明白什麼是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沒有可能得到超於常人的法,沒有可能得到聖者的知見與修證。
  “比丘們,就正如從山上流下來的河流,流得遠、流得急、帶著滾滾的河水,有人在河的中流兩邊河岸打開灌溉水道口,這時河水遭到截流、引流、分流,因此便不再流得遠、不再流得急、不再帶著滾滾的河水了。同樣地,如果一個比丘不能斷除這五種障蓋與遮蓋,他便沒有力量、智慧軟弱,因此沒有可能明白什麼是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沒有可能得到超於常人的法,沒有可能得到聖者的知見與修證。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斷除這五種障蓋與遮蓋,他便具有力量、有智慧,因此便能明白什麼是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得到超於常人的法,能得到聖者的知見與修證。
  “比丘們,就正如從山上流下來的河流,流得遠、流得急、帶著滾滾的河水,有人在河的中流兩邊河岸關閉灌溉水道口,這時河水沒有遭到截流、引流、分流,因此繼續流得遠、繼續流得急、繼續帶著滾滾的河水了。同樣地,如果一位比丘斷除這五種障蓋與遮蓋,他便具有力量、有智慧,因此便能明白什麼是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得到超於常人的法,能得到聖者的知見與修證。”

五十二.積聚

  “比丘們,人們說 ‘一堆不善的積聚’ 。如果這堆不善的積聚是指五蓋的話,這就是正確的解說了。比丘們,五蓋全都是不善的東西。
  “什麼是五蓋呢?貪欲蓋、瞋恚蓋、昏睡蓋、掉悔蓋、疑惑蓋。
  “比丘們,人們說 ‘一堆不善的積聚’ 。如果這堆不善的積聚是指這五蓋的話,這就是正確的解說了。”

五十三.勤奮支

  “比丘們,有五勤奮支。什麼是五勤奮支呢?
  “一位比丘對如來的覺悟有敬信,明白世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比丘無疾、無病,有好的消化功能,不發冷、不發熱,身體調和,能夠勤奮修行。
  “一位比丘不虛偽、不奸詐,在導師或智者同修之中展示如實的自己。
  “一位比丘精進,他為捨棄不善法和修習善法而持續作出精進,在善法之中堅定、堅決、不放棄。
  “一位比丘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
  “比丘們,有這五勤奮支。”

五十四.時機

  “比丘們,有五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年老,被年老所征服。這是第一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有病,被疾病所征服。這是第二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饑荒、農作物失收、很難得到食物、不易化食。這是第三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賊黨暴亂,人們乘車到處逃難的恐懼時期。這是第四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僧團分裂;在僧團分裂時各人互相責罵、互相斥罵、互相鬥爭、互相排斥,令沒有淨信的人不生淨信,令有淨信的人心異。這是第五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
  “比丘們,有這五種精勤的不適當時機。
  “比丘們,有五種精勤的適當時機。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是一位青少年:年幼、年少、髮黑、壯健、在人生的早期。這是第一種精勤的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無疾、無病,有好的消化功能,不發冷、不發熱,身體調和,能夠勤奮修行。這是第二種精勤的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食物充裕、農作物豐收、很易得到食物、容易化食。這是第三種精勤的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人們和合、融洽、沒有爭執、水乳交融地生活,以善意的目光來相視。這是第四種精勤的適當時機。
  “比丘們,再者,僧團和合、融洽、和氣、同一背誦、安樂地生活;在僧團和合時各人不會互相責罵、不會互相斥罵、不會互相鬥爭、不會互相排斥,令沒有淨信的人心生淨信,令有淨信的人淨信更加增長。這是第五種精勤的適當時機。
  “比丘們,有這五種精勤的適當時機。”

五十五.母子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兩個有母子關係的比丘和比丘尼在舍衛城過雨季,他們時常想互相見面:母親時常想見兒子,兒子時常想見母親。他們因為相見而有接觸,因為接觸而親切,因為親切而不能自控;他們內心煎迫,因而在沒有放棄修學、沒有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的情形下,作出淫欲法。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
  世尊說: “比丘們,迷癡的人會這樣想: ‘母親怎會對兒子生起愛戀呢!兒子怎會對母親生起愛戀呢!’ 
  “比丘們,我看不見有一種色會這樣使人染著、貪著、迷醉、束縛、迷戀,會這樣妨害人們證得無上的安穩,這就是女士的色。比丘們,眾生對女士的色染著、貪著、受其束縛、受其迷醉,抓著不放,便會受女士的色影響而長期生起憂苦。
  “比丘們,我看不見有一種聲……
  “比丘們,我看不見有一種香……
  “比丘們,我看不見有一種味……
  “比丘們,我看不見有一種觸會這樣使人染著、貪著、迷醉、束縛、迷戀,會這樣妨害人們證得無上的安穩,這就是女士的觸。比丘們,眾生對女士的觸染著、貪著、受其束縛、受其迷醉,抓著不放,便會受女士的觸影響而長期生起憂苦。
  “比丘們,當女士在行走的時候,能持續擺佈男士的心。當女士在站立……當女士在坐下……當女士在躺臥……當女士在歡笑……當女士在說話……當女士在唱歌……當女士在哭泣……當女士在受傷害的時候,能持續擺佈男士的心。甚至當女士在死亡的時候,也能持續擺佈男士的心。
  “比丘們,如果要對 ‘什麼東西完全是一個魔網’ 作一個正確的解說,那麼正確的解說就是:女士完全是一個魔網。
  “可跟敵交談;
     跟惡鬼說話;
     蛇雖咬殺人,
     亦可近牠坐;
     但於諸女士,
     勿單獨相對。
     
     失念受縛人,
     不應近女士,
     或見女士笑,
     音悅衣不整,
     甚或見傷亡,
     皆受其束縛。
     
     女士之色身,
     於中含五欲,
     色聲香味觸,
     使人意歡悅。
     
     於欲不遍知,
     則隨貪欲流,
     一直受後有,
     向前長輪迴;
     遍知貪欲者,
     無瞋無恐懼,
     此人到彼岸,
     在世得漏盡。”

五十六.親教師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自己的親教師那裏,然後對他說: “大德,我現在感到身體像失去平衡似的,我不能辨別方向,甚至連法也不在心中,我的內心持續昏睡,對梵行沒有喜悅,對法義有疑惑。”
  於是,那位親教師帶他的同住比丘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去到後,那位親教師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
  世尊對那位比丘說: “比丘,就是這樣子!不守護根門,不飲食知量,不保持覺醒,對善法沒有觀察力,在初夜和後夜不修習菩提分法3,便會感到身體像失去平衡似的,不能辨別方向,甚至連法也不在心中,內心持續昏睡,對梵行沒有喜悅,對法義有疑惑。
  “比丘,因此,你應這樣修學: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保持覺醒,對善法要有觀察力,在初夜和後夜修習菩提分法。比丘,你應這樣修學。”
  那位比丘聽了世尊的教化,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那位比丘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那位比丘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那位比丘在證得阿羅漢後,前往自己的親教師那裏,然後對他說: “大德,我現在不會感到身體像失去平衡似的,能辨別方向,法在心中,內心不會持續昏睡,對梵行有喜悅,對法義沒有疑惑。”
  於是,那位親教師帶他的同住比丘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去到後,那位親教師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
  世尊對那位比丘說: “比丘,就是這樣子!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保持覺醒,對善法要有觀察力,在初夜和後夜修習菩提分法,便不會感到身體像失去平衡似的,能辨別方向,法在心中,內心不會持續昏睡,對梵行有喜悅,對法義沒有疑惑。”
  世尊再對其他比丘說: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保持覺醒,對善法要有觀察力,在初夜和後夜修習菩提分法。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五十七.地方

  “比丘們,不論男或女、不論在家人或出家人,都應時常反思五個地方。是哪五個地方呢?
  “比丘們,應時常反思: ‘我在老法之中,不能超越衰老。’
  “比丘們,應時常反思: ‘我在病法之中,不能超越疾病。’
  “比丘們,應時常反思: ‘我在死法之中,不能超越死亡。’
  “比丘們,應時常反思: ‘所有我鍾愛和歡喜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跟我分離。’
  “比丘們,應時常反思: ‘我是業的擁有者,我是業的繼承者;業是我的出處,業是我的親屬,業是我的依歸;我將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
  “比丘們,不論男或女、不論在家人或出家人,時常反思: ‘我在老法之中,不能超越衰老。’ 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什麼得益呢?
  “比丘們,有些青春的眾生有青春的驕逸,他們由於驕慢與迷醉而做出身、口、意惡行。若他們時常反思: ‘我在老法之中,不能超越衰老。’ 所有青春的驕逸都會斷除或減薄。比丘們,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這種得益。
  “比丘們,不論男或女、不論在家人或出家人,時常反思: ‘我在病法之中,不能超越疾病。’ 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什麼得益呢?
  “比丘們,有些健康的眾生有健康的驕逸,他們由於驕慢與迷醉而做出身、口、意惡行。若他們時常反思: ‘我在病法之中,不能超越疾病。’ 所有健康的驕逸都會斷除或減薄。比丘們,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這種得益。
  “比丘們,不論男或女、不論在家人或出家人,時常反思: ‘我在死法之中,不能超越死亡。’ 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什麼得益呢?
  “比丘們,有些生存的眾生有生存的驕逸,他們由於驕慢與迷醉而做出身、口、意惡行。若他們時常反思: ‘我在死法之中,不能超越死亡。’ 所有生存的驕逸都會斷除或減薄。比丘們,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這種得益。
  “比丘們,不論男或女、不論在家人或出家人,時常反思: ‘所有我鍾愛和歡喜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跟我分離。’ 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什麼得益呢?
  “比丘們,有些眾生愛著鍾愛的事物,他們由於愛著鍾愛的事物而做出身、口、意惡行。若他們時常反思: ‘所有我鍾愛和歡喜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跟我分離。’ 所有對鍾愛事物的愛著都會斷除或減薄。比丘們,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這種得益。
  “比丘們,不論男或女、不論在家人或出家人,時常反思: ‘我是業的擁有者,我是業的繼承者;業是我的出處,業是我的親屬,業是我的依歸;我將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 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什麼得益呢?
  “比丘們,有些眾生做出身、口、意惡行。若他們時常反思: ‘我是業的擁有者,我是業的繼承者;業是我的出處,業是我的親屬,業是我的依歸;我將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 所有惡業都會斷除或減薄。比丘們,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帶來這種得益。
  “比丘們,如果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反思: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老法之中,不能超越衰老,而是所有眾生都是有來有去,有死有投生的;所有眾生都在老法之中,不能超越衰老。’ 他時常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病法之中,不能超越疾病,而是所有眾生都是有來有去,有死有投生的;所有眾生都在病法之中,不能超越疾病。’ 他時常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死法之中,不能超越死亡,而是所有眾生都是有來有去,有死有投生的;所有眾生都在死法之中,不能超越死亡。’ 他時常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跟鍾愛和歡喜的事物分離,而是所有眾生都是有來有去,有死有投生的;所有眾生鍾愛和歡喜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跟所有眾生分離。’ 他時常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而是所有眾生都是有來有去,有死有投生的;所有眾生都是業的擁有者,所有眾生都是業的繼承者;業是所有眾生的出處,業是所有眾生的親屬,業是所有眾生的依歸;所有眾生都將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 他時常在這個地方作反思,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凡夫不能離,
     老病死之法,
     內心卻厭惡,
     老病死之人。
     
     那時我心想: 
     若心生厭惡,
     老病死眾生。
     如此實不應。
     
     那時我已知,
     應求滅依法。
     青春與健康,
     生存等驕逸,
     一切皆降服,
     出離求安穩。
     
     那時我熱切,
     尋求湼槃法。
     五欲之享樂,
     於我不適宜,
     我已不退轉,
     一心求梵行。”

五十八.離車童子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大林,然後坐在一棵樹下午休。
  這時候,一些離車童子配備弓箭、帶著狗群在大林內遊玩,他們看見世尊坐在一棵樹下,於是放下弓箭,將狗群綁在一邊,然後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向世尊合掌及沉默地圍繞著世尊。
  這時候,離車人摩訶男在大林散步,看見離車童子向世尊合掌及沉默地圍繞著世尊,於是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跋祇人將會強盛,跋祇人將會強盛!”
  “摩訶男,你為什麼說 ‘跋祇人將會強盛,跋祇人將會強盛’ 呢?”
  “大德,這些離車童子兇惡、暴戾、貪婪,他們會偷取族人送禮用的甘蔗、棗子、糕餅、甜果、糖果來吃,他們會從背後襲擊族中的女人和女童,但他們現在向世尊合掌及沉默地圍繞著世尊。”
  “摩訶男,任何人不論是灌頂剎帝利王、王族、貴族、將軍、村長或領導,只要有五法,他都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是哪五法呢?
  “摩訶男,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用來照料、供養父母;他的父母因為受照料、供養而心生善意、悲憫,願那個人壽命長久。摩訶男,一個人有父母的悲憫,他只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摩訶男,再者,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用來照料、供養妻兒、僕人、工人、下人;他的妻兒、僕人、工人、下人因為受照料、供養而心生善意、悲憫,願那個人壽命長久。摩訶男,一個人有妻兒、僕人、工人、下人的悲憫,他只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摩訶男,再者,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用來照料、供養鄰里;他的鄰里因為受照料、供養而心生善意、悲憫,願那個人壽命長久。摩訶男,一個人有鄰里的悲憫,他只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摩訶男,再者,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用來照料、供養那些受人供奉的天神;那些受人供奉的天神因為受照料、供養而心生善意、悲憫,願那個人壽命長久。摩訶男,一個人有天神的悲憫,他只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摩訶男,再者,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用來照料、供養沙門婆羅門;那些沙門婆羅門因為受照料、供養而心生善意、悲憫,願那個人壽命長久。摩訶男,一個人有沙門婆羅門的悲憫,他只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摩訶男,任何人不論是灌頂剎帝利王、貴族、將軍、村長、教師或族長,只要有這五法,他都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父母盡侍奉,
     妻兒長養育,
     利益於家人,
     及於隨從者。
     智者具戒行,
     能利現世人,
     亦利亡親友,
     兩者受其益。
     
     居家依法行,
     智者供天神、
     沙門婆羅門,
     族群得興旺。
     此人作善行,
     受敬受讚頌;
     現生受稱譽,
     死後受天樂。”

五十九.老年出家之一

  “比丘們,老年出家的人難得具有五法。是哪五法呢?
  “比丘們,老年出家的人難得聰敏,難得有好儀容,難得多聞,難得是一位說法者,難得是一位持律者。
  “比丘們,老年出家的人難得具有這五法。”

六十.老年出家之二

  “比丘們,老年出家的人難得具有五法。是哪五法呢?
  “比丘們,老年出家的人難得易受教,難得善掌握所學,難得尊重所學,難得是一位說法者,難得是一位持律者。
  “比丘們,老年出家的人難得具有這五法。”
  
  第六五蓋品完

------------------------------------------

1在《增支部》的註釋說,這裏的 “交談” 是 “法的交談” 。

2 “無量定” 很多時都是形容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經中也偶爾說,貪欲、瞋恚、愚癡為內心帶來限量,清除貪欲、瞋恚、愚癡的定,稱為無量定。在註釋中指出,這裏的 “無量定” 是指出世間的定,即是後者那種定。

3 這裏的 “菩提分法” 是指包括有四念處至八正道等七科解脫道在內的 “三十七菩提分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