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40F1C-1BF4-48E4-86B5-2B0C5C3AC1F7.jpeg

洞見實相7/38 第三章 隆波田內觀原理2/6

[岩松]

 

隆波田內觀的特點

 

佛陀在大念住經中說:‘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歎、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當今南傳的內觀方法有很多,有觀感受的,有觀腹部升降的,還有觀身體姿勢的等等,隆波田內觀是觀肢體的動和停的。如果說四念住是一條大道的話,那麼這些內觀方法就如同一條條能夠進入這條大道的小道——內觀就是往內如實觀照當下的身心實相。

 

由於印度葛印卡老師的十日內觀傳入中國較早,很多修習南傳佛法的人認為十日內觀就是南傳內觀,南傳內觀就是十日內觀。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十日內觀只是南傳內觀的一種,並不能代表整個南傳內觀。

 

隆波田內觀是一種獨特的內觀方法。它有以下特點:

 

1. 開放六根

 

1)練習時要睜開眼睛,讓眼睛自然的看,讓色塵自然的進來。

2)練習時沒有必要關上房間的門窗,讓聲塵自然的進來。如果把門窗關的很嚴,沒有聲音進來就等於把耳根關閉了。經典上的‘獨一靜處’是指在一個不受打擾的地方獨自修行,而不是指在一個安靜的地方。

3)練習時開放意根,讓‘法塵’(念頭)自然的進來。也就是說不要壓抑念頭,也不要追逐念頭。讓念頭自然的升起,自然的滅去。

 

之所以要開放六根,這是因為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覺性,讓覺性自然地去處理‘貪、嗔、癡’。那麼六塵就像肥料一樣,為‘覺性’這朵美麗的花朵提供養分。如果在修行中關閉六根,那麼‘覺性’如同是在溫室裡培育出來的‘花朵’一般,一旦把她放到大自然中,經不起風吹雨打,很快就凋謝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是睜開眼睛和開放耳根的,只有靠這樣的修行所培育出的覺性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消退並得到受用。

 

很多參加其他內觀課程的人會發現,在課程上的那種狀態一旦回到家,就很快消失了。主要原因就是禪修時閉上眼睛,處於一個相對安靜環境內,禪修環境和現實環境差距較大,一旦回到家,就不適應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閉上眼睛修行容易落入昏沉而不知,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禪修的效率。

 

2. 隆波田內觀手部動作和經行交替進行

做手部動作累了就可以站起來經行。這樣不會一味地死死地坐著而感到乏味。由於是動態的禪修,練習者不必擔心盤腿方面的困擾,因為允許坐中可以起來改為練習行禪或立禪。

 

3. 隆波田內觀不會把內觀修成奢摩它(samatha)定隆波田內觀借助於知道肢體的動和停來培養覺性,用節奏的變化來打斷妄念鏈,不停的變換覺知的所緣,從而不會把內觀修成奢摩它(samatha)定。

 

4. 隆波田內觀的禪修效率高

什麼叫禪修效率,就是在單位修行時間內,禪修者處於有覺性狀態下的時間與禪修時間之比。例如,在一個小時的禪修時間內,一個修行者處於有覺性狀態下的時間有 40 分鐘,那麼他的禪修效率就是 70%左右。

 

隆波田內觀手部動作共有 15 個,每兩個動作之間都有一個停頓,正是這個停頓,可以把禪修者練習過程中妄念鏈重重地打斷。由於每兩個動作之間的持續時間不超過 1 秒鐘,也就是一個妄念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 1 秒鐘就被打斷,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禪修效率。這就是我們說隆波田內觀是一個通向涅槃的高速公路的根本所在。

 

其二,隆波田內觀入手處是觀照肢體移動時的動與停,觀照肢體移動時的動作與其它內觀方法所觀照的物件相比是比較粗重和明顯的,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妄念進入時的門檻,使禪修者不容易受妄念所干擾。這也是說隆波田內觀是一個通向涅槃的高速公路的根本所在。

 

5.隆波田內觀注重實修,研究自性三藏

隆波田內觀提出了覺性這個概念。什麼是覺性?覺性是眾生覺察身心實相的一種本能,人人本具且圓滿。

 

覺性就像一顆埋藏在污泥中的寶石一般,需要眾生不斷地去發掘,才能發現它。當肢體移動時,要知道移動;當肢體停時,要知道停,這是培養覺性的要點。

 

隆波田內觀透過規律的手部動作和經行,不斷地去喚醒這覺性,讓覺性逐漸呈現出它本來的面貌。隆波田內觀對肢體的每一次觀照,都是對覺性這頭雄獅的一次搖晃,讓它蘇醒。

 

研究法基本上就是研究自己,而不是研究經典。痛苦和煩惱的產生源於無法看清念頭。當我們練習隆波田內觀時,實際上是在研究自性三藏。在覺性圓滿時,我們將對三藏(經藏、律藏、論藏)完完整整、徹徹底底地知道,並能徹底地放下。

 

只有當我們培養起強的覺性時,才能看清念頭,才不會有妄念、雜念(不能作主的念頭)。覺性猶如貓,妄念猶如大老鼠。開始練習隆波田內觀的人,最初覺性很小,猶如小貓,經過一天天不斷的覺知自己的肢體動作後,覺性不斷的增加,猶如貓不斷的長大。覺性圓滿時,猶如大貓,從此妄念這只大老鼠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因此,修行的重點,是要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覺性,不斷的餵貓,而不用去管大老鼠。時候到了,大貓自然會去處理大老鼠。因此。禪修時,不壓抑妄念,也不跟隨妄念。只將注意力擺在覺知動作上,不停的餵貓。覺性強了以後,念頭一生起,就能立刻看見。漸漸的,我們內心的品質就會開始轉變,正道也由這兒開始生起了。

 

6.在隆波田內觀修行過程中,不需要修行者拿出專門的精力來平衡平等心

修行者如果在一開始階段就觀察感受和念頭的話,容易跟著念頭和感受跑,就存在一個平等心的問題,需要修行者拿出專門的精力來平衡平等心,這樣就容易使修行者產生緊張,並感到疲勞。

 

肢體移動時其感受是中性的,禪修者不會去貪愛和憎恨這些感受,因此不需要修行者拿出專門的精力來平衡平等心,如此一來,隆波田內觀的修行與其他方法相比是輕鬆的,也是更加合理的。

 

7.隆波田內觀與四念住的關係

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以及法念住。這是將心安住於觀察身體、感受、心意及念頭。現在有四樣東西,如何去練習呢?隆波田內觀就是‘四合一’的方法,透過覺知自己的動作,將覺性培養起來後,就以大的覺性將當下的身、受、心、法看得清清楚楚。以大的覺性,同時掌握四念住。因此,隆波田內觀是一個‘四合一’的方法,是一條修行的快捷方式。因此,為了看清我們的身心實相,為了照見我們的五蘊,為了達成四念住,就要時時刻刻培養我們的覺性。當我們的覺性尚未培養起來的時候,不要急著去觀察感受及心念,因為弱的覺性會被感受等拉著跑,會捲入其中而不自覺。因此,正確的方式是,要先培養出持續不斷的覺性。

 

一個正當的禪修方法,應可導致真正的解脫而不是逃避。有很多可以令心靜止下來的逃避方法,例如修習禪定境界(jhana)的方法便是,這些方法可袪除愛欲,平服憤怒、嗔恨,止息內心的激動,令心安靜下來,充滿狂喜和極樂。修習禪定可令心靈有所發展,但所得的結果仍是塵俗的和短暫的,這些喜樂仍是在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之中發生,當因盡時,果也會跟著滅盡。

 

要達致真正的解脫,祇有通過對實相的正知正見,而那正知正見,則必須在那一瞬間的解脫道智中獲得。祇有真正的解脫,才能永離塵俗和生死苦惱。

 

在南傳的巴利經文中,佛陀說:‘正法是現世的、不待時節的、來看的、導向的、自證的’這意思是說,佛陀所教導的方法,是現世就能證得的,是隨時都可以修習的,是大家都可來看的,是導引走向滅苦的,是每個人都可親自體證的。

 

隆波田內觀的方法,便是完全合乎上述所說的:現世的、不待時節的、來看的、導向的以及自證的一個方法,適用到所有人,與年齡、性別、職業、教育、國籍、宗教信仰無關,沒有任何的典禮、儀式。任何人都可以練習,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