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F974C6E-82FD-49FD-8F51-E6035B4854FA.jpeg 

洞見實相8/38 第三章 隆波田內觀原理3/6

[岩松]

 

切勿揠苗助長

 

我們之所以痛苦、煩惱,是因為妄念來的時候不知道,跟隨著妄念起舞,從而產生了貪、嗔、癡這三種煩惱。當我們利用肢體的動作,不斷地培養覺性,覺性強大了以後,妄念一起,我們馬上就能知道並識破它。看見並識破它,就不會隨著妄念起舞;不隨著妄念起舞,貪、嗔、癡就沒有機會生起,心就變得平靜、寧靜、和諧、安詳,沒有痛苦沒有煩惱,這就是隆波田內觀方法的原理。

 

無論做原地經行還是做手部動作、兩點經行都是為了培養覺性,這三種方式是培養覺性的主要方法。隆波田說:當我們覺性高的時候,在日常工作中,行、住、坐、臥,以及屈、伸、俯、仰等所有的動作都可以用來培養覺性。因為人是動物,一天到晚包括睡覺的時候都在動。覺性高的時候,睡覺過程中的翻身也可以知道並用來培養覺性。

 

所以培養覺性不局限於三種規定的動作,一些細小的動作,比如說:眨眼、彎腰、低頭、轉身、平時走路,包括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覺知自己切菜時手部的動作,拖地時手臂的動作都可以用來培養覺性。

 

只不過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初學者,覺性還不太高,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讓我們分心,專注的習氣也比較強,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這些動作的強度,不如我們練習專門的動作(原地經行、手部動作、兩點間經行)強度大,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容易培養覺性。

 

但是當我們覺性高了以後,心就會變得越來越敏銳,所謂‘越來越敏銳’是指一些細微的、細小的動作都能容易地察覺到。當一些細微的、細小的動作能容易地被覺察到後,這個被察覺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覺性的過程。

 

修行和培養覺性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我們首先應該在這三種主要的培養覺性的練習方式上多下功夫;而對於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動作,我們能知道多少就算多少,不要苛求每一個動作都知道,如果苛求的話,就會用心、用注意力,而一旦用了心,用了注意力,就會變成專注;變成專注覺性就沒有了。

 

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對於自己的各種細微動作,能知道多少就算多少,不要苛求每個動作都知道,主要的修行精力,還是用在這三種主要的練習方式上。

 

有人可能覺得,隆波田這個方法太簡單了,不教看念頭,不教觀感受,也不教觀心,只是一味地讓我們覺知肢體的動作,是不是少了點東西。沒有!隆波田這個方法,是一套簡單、直接、圓滿的修行體系。

 

大家注意,是圓滿的修行體系,不缺少任何東西。隆波田這個方法不但有一套完整的理論,而且還有具體的實踐和操作方法,一樣也不少。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四念住是滅苦的唯一一條路。四念住:即身、受、心、法。隆波田這個方法,重點在身念住上下功夫。我們做原地經行,覺知腳和地面的碰,是屬於修身念住。做手部動作,覺知手的動和停;做兩點經行、往返經行,覺知腿的移動或腳和地面的碰等等;還有在日常工作中覺知肢體的動作,這些都屬於修身念住。

 

隆波田為什麼強調在身念住上下功夫?因為身念住是粗重的、明顯的、容易察覺到的。和佛陀時代的人相比,我們當代人比較遲鈍,根器比較低,只有在粗重的身念住上下功夫,我們才容易察覺到。換句話說,因為我們根器低,覺性比較低,心的敏銳程度不那麼高,而身念住是粗重的、明顯的、容易察覺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身念住上下功夫。

 

以前多次講過為什麼不在受念住上下功夫。因為感受有三種: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當我們覺性不強,平等心還不高的時候,我們觀這些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不容易,反而容易被這些感受捲進去;捲進去以後不但不滅苦,反而製造新的苦。觀情緒同樣也是如此,當我們生氣的時候,能不能觀這個生氣?不容易觀到。當我們快樂的時候,喜歡某件事情的時候,能不能觀這個快樂?能不能觀這個喜歡?也不容易觀,容易被喜歡和快樂捲進去。那麼觀念頭呢?隆波田說念頭快如閃電,我們的覺性那麼低,覺性那麼不敏銳,要想跟上念頭,那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怎麼辦呢?對大部分人來講,特別對當代人來講,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必須老老實實地在身念住上下功夫。在身念住上下功夫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覺性。因為大家都知道,五蘊身心之中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主宰或主體。既然沒有一個主宰或主體,那麼觀感受、觀心、觀法的時候,只有觀,而沒有一個觀的主體,是誰在觀呢?方便來說,就是覺性在觀。我們從身念住上下功夫,就是要培養出強大的覺性,當覺性變得強大了以後,覺性會自然地去觀感受、觀心和觀法。請一定記住,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現在不少人對觀心以及看念頭很感興趣。為什麼感興趣?一是因為人們喜歡複雜的東西,往往認為越複雜的東西越高級;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往往高估了自己。

 

比如在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時,如果我說某某學員,你可以解微積分了,他會非常高興,即使他沒有能力去解微積分,當他聽說自己可以解微積分時也非常高興,並且非常願意去做;如果當我說某某學員,你現在的能力還不夠,你只能做加減乘除,即使這個學員只有做加減乘除的能力,他心裡也會不高興,‘周圍的人都可以做微積分,為什麼叫我做加減乘除?’他會存在這樣一個心理。

 

所以當聽到有人從國外請來一個觀心大師時,很多人就一窩蜂似的跑去聽課。就像聽到有人從國外請來一個教微積分的老師,明明很多人不具備解微積分的能力,但是還是願意去聽這個老師講課,還是願意去嘗試著解微積分。好高騖遠是多數人普遍的一種習氣,在修行上也是如此。

 

隆波田這種方法是利用肢體的動作培養強大的覺性,培養出強大的覺性後,覺性會自動地、自然地去觀感受、觀心、觀念頭。然而現在很多人所謂的觀念頭,不是用覺性去觀,他是用‘看’這個念頭,去打壓前一個念頭。這個‘看’,本來就是一個念頭或妄念,它是一隻假貓,是一隻披著貓外衣的真老鼠。所以過早地看念頭,不是貓捉老鼠,而是老鼠和老鼠玩遊戲。

 

妄念真正被覺察一次就可以將其連根拔除,也就是所說的‘世尊只剃一次髮。’拿我本身例子來講,我第一次會看念頭的時候是這樣的。當我練習這個方法有一年多的時候,有一次在路上經行,突然一個念頭冒出來,覺性自動地就去捕捉那個念頭,結果就慢了半拍,沒有跟上。

 

當時那個念頭給我帶來了恐懼和很大的苦受。我繼續培養覺性,又過了幾天,當我在敲電腦鍵盤打字的時候,那個念頭突然又冒上來了,這次覺性立即撲上去,把它拔出來了,拔出來以後,我渾身就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那個念頭在被拔出的那一刻,沒有給我帶來恐懼和痛苦,而且從此以後,那個念頭再也沒有出現過。

 

那個念頭在我修行這個方法以前反反復復出現,持續了很多年,給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但是自從那次被拔出後,那個念頭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才是真正地看念頭。而並不是像某些書上講的:你要怎麼去看念頭,要反反復復去看,不斷去看……不是那樣的,那不是真正地看念頭。

 

給大家講這麼多,目的就是讓大家不要急著去觀感受、觀情緒、觀心、觀念頭。如果急著去做的話,就會應驗中國那句古話——揠苗助長。

 

我接觸過幾位沒有在身念住上下功夫,而過早地去觀心、觀念頭的學員。發現他們實際上是在念頭來了以後,用‘看’這個念頭去打壓前一個念頭,並把‘看’當成了一個小小的工具,用得非常熟練,念頭一來,馬上用‘看’這個念頭把前面那個念頭啪地打下去了,來一個念頭就啪打下去,運用得非常熟練。這樣表面上看去,他們內心比較平靜,也沒有太多的煩惱,但這是因為念頭剛剛一冒頭就給打壓下去了而不是將念頭連根拔除。

 

因此這種方法是不究竟的,屬於揚湯止沸。就好像鍋裡面不斷地冒泡,冒了一個泡,用一個非常熟練的工具,‘啪’打破了,冒一個泡,打破了,冒一個泡,打破了……還屬於揚湯止沸這個範疇。

 

要想真正地解決問題,必須釜底抽薪,也就是利用身念住,利用肢體的動作,來培養出強大的覺性,就不用揚湯止沸了,因為當覺性強大後,鍋裡面的氣泡連冒都不冒了,既然都不冒氣泡了,就不用什麼工具去把它打破了,這才是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以上所講的這些,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急著去觀感受、觀心以及觀念頭,重點要在身念住上下功夫。隆波田臨死的時候還在做規律的手部動作,並不是說他臨死的時候需要做手部動作,而是以此告訴後人,在任何時候,不要忘了手部動作,手部動作是培養覺性的一個最好的工具,是一個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