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6C949-2A2F-41E3-8832-BE4176511969.jpeg

洞見實相9/38 第三章 隆波田內觀原理4/6

[岩松]

 

心的狀態

 

我們的心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光明的狀態,一種是黑暗的狀態。當我們有覺性的時候,心就處在光明的狀態。當我們用覺性去知道腳和地面碰的一刹那,在這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內,我們的心就處於光明之中;當我們失去覺性的時候,也就是處於無明之中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處於黑暗之中。

 

心要麼是處在光明的狀態,要麼就是處在黑暗的狀態。光明和黑暗不能同時存在,就像在這個房間裡,黑暗和光明不能同時存在是一樣的。光明來了,黑暗自然就走了。當我們用覺性去練習的時候,無明自然就消失了,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煩惱有三種:貪、嗔、癡。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喜歡的東西時,耳朵聽到好聽的聲音時,鼻子聞到好聞的氣味時,嘴巴吃到美味的食物時,腦子想美好的事物時,身體上都會產生愉悅的感受,這叫樂受。當樂受生起的時候,我們希望一直把它留住,不讓其消失。心的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貪愛’。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不喜歡的東西時,耳朵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鼻子聞到難聞的氣味時,嘴巴吃到不愛吃的食物時,腦子想到不高興的事物時,身體上會產生痛苦的感受(苦受)。當苦受升起的時候,我們不斷的排斥、打壓,希望它早點消失。心的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嗔恨’。

 

當身體的感受、內心的情緒以及念頭生起時不知道,消失時也不知道,此時心的狀態,稱之為‘癡’。

 

平時我們的心就處於這三種狀態當中,這三種狀態不斷交替。當我們沒有覺性的時候,我們的心始終處在貪、嗔、癡中,此時我們的心就是黑暗的,當我們有覺性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處在光明之中。

 

世界上只有三種人:

1、心完全處在光明中的人,即覺性圓滿的人;

2、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

3、心完全處在黑暗的人。

 

我們過去一直處在無明之中,心一直處在黑暗的狀態。當腳與地面碰觸的這一刹那,我們能夠用本能去知道。這個‘知道’就如同一顆小小的火星,在那一瞬間把我們的心照亮了。當我們用覺性知道腳與地面碰的一刹那,我們的心就處於光明之中,就是這非常之短的時間,這一點點的星火,就可以燎原,就可以驅走千年的黑暗。

 

我們培養覺性,這叫修‘毗婆舍那(vipassana)’,就像做手術,最開始要把膿包切開,切開時非常痛苦,我們只能選擇忍受痛苦,因為這些痛苦與別人無關,與練習也無關,所有的煩惱都是由我們自己過去所有的身、口、意的行為所造成的,只能自己承受。

 

佛陀只是教給我們方法,他不能代替我們去承受這些痛苦,我們必須親身體驗。隆波田尊者說,本來沒有苦,只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苦,所以才產生了煩惱。隆波田的弟子隆波甘恬說,在練習過程中產生的疼痛、疲勞、昏沉等,這些像金子般寶貴。這些煩惱雖是大家所不喜歡的,但卻是培養覺性的很好的資糧。煩惱即菩提,也就是煩惱和智慧是同一回事,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本質上是同一枚硬幣,智慧是從煩惱中生起來的,我們需要對煩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練習中,除了昏沉以外,疼痛、疲勞、煩躁、無聊、妄念多等所有的身心反應,我們都要將它們保持原樣,不要改變身心的狀態。

 

當身體上出現疼痛時,有的學員開始耍小聰明,讓身體晃一晃、搖一搖。這樣一來疼痛就消失了,舒服了一些,但這是不可取的。又譬如妄念很多,有人就把眼睛望向窗外,把心放在窗外的美景上,煩惱和不喜歡的念頭就減少了,這也是一種小聰明。在練習過程中,必須老老實實,不可耍小聰明,無論內心升起怎樣的痛苦和煩惱,除了昏沉以外,都要保持原樣。

 

昏沉是五蓋之一。練習的時候昏昏欲睡,眼皮抬不起來,課間休息時馬上就精神起來,這叫昏沉。昏沉和睡眠不足是完全不同的。睡眠不足是練習的時候想睡覺,課間休息時還是想睡覺。當昏沉剛剛一露頭,馬上就做大動作把它趕走。切不可帶著昏沉來練習,當完全清醒過來以後方可繼續練習。

 

練習的時候,心中想什麼隨他去想,不要控制他想什麼,也不要控制他不想什麼。當我們心中冒出念頭的時候,不要刻意去跟隨妄念編故事。要讓這些雜念自然生起、自然消失。

 

很多學員問到,練習時不要用注意力去知道。那麼注意力到底放在哪的問題。答案是不把注意力放在任何地方,讓注意力休息。就像很多人吸煙,當吸煙的時候需要用兩隻手指緊緊夾住煙,當煙吸完了還需要手指用力夾住嗎?大家平時日常工作中大多時候需要用到注意力,但修行最不需要的就是注意力,在這七天裡就讓注意力休息一下。

 

大家來這裡修行不要抱有任何的期待心理。上一期兒童課程上,有一位家長的分享說得很好,他做了一個非常恰當的比喻,一個人去果園,只想摘葡萄,可是到了果園發現除了沒有葡萄其他什麼水果都有,結果他只好空手而歸;另一個人毫無期待的來到果園,最後卻滿載而歸。修行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只管耕耘,不問收穫。

 

練習時,不要用注意力知道,不要用感覺知道,不要用心知道。只是簡單的知道腳與地面的‘碰’,不要關注腳抬起、放下的整個過程,就算不知道那個‘碰’也沒關係,抱著一個玩遊戲的心態輕鬆地來練習即可。

 

我們可以試試手部動作的’動‘,相對腳與地面的‘碰’,力量是非常小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一個妄念來了,可能會跟隨 5 分鐘、10 分鐘甚至更久才能回到當下;當我們做原地經行時,通過腳與地面的‘碰’,可能不用 1 分鐘就回到了當下。

 

所以原地經行這個方法對於初學者來說禪修效率是非常高的,‘碰’非常尖銳,非常有力,想不知道都不可能,一知道‘碰’,就把我們的心從妄念、從過去和未來拉回了當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