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68.jpg

第二章 糾正我們的知見

尊者阿姜 查說:當你採蘑菇時,你必須知道要找什麼。當你在修行時,你也必須知道要培養什麼態度,知道要避免何種危險及要養成何種心態。在此,尊者阿姜 查強調:儘管有誘惑和煩惱,我們仍要訓練耐力和勇氣及培養尋找中道的意願,並能夠身體力行。尊者阿姜 查說:當貪、嗔、癡生起時,不要被它們征服,不要氣餒,請保持正念,你的意志力也要堅強。

當你的訓練有所增長時,你會發現:你所觀察的每一個外境都是無常的,也因此是苦的。你會發現:這些是所有的人、事、物都有的特性,因而開始學習解脫和捨離之道。尊者阿姜 查提醒我們,要有意願並以平常心去觀察我們的苦與樂。

當我們的心變得平靜、清明時,我們便更接近真理,這是尊者阿姜 查所謂的「僅僅如此」,佛法真的非常簡單。萬物生生滅滅,整個世界的改變,真的是「僅僅如此」,當我們了解它的意思時,我們的內心會漸趨平靜。

歧途

一位遊方的苦行僧,為了尋找佛陀到處旅遊,某個晚上,他來到一間房子,正巧佛陀也在那間屋子裡,但是他不知道佛陀的外貌,他不知道佛陀的存在。第二天早上,他起身後又繼續去尋找佛陀。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覺悟而沒有正見,就像這樣。由於不了解苦諦和滅諦(滅苦之道),在修行道上,其他的因素都會跟著錯誤,如:錯誤的動機、錯誤的言語、錯誤的行為和修習邪定等。

雖然愚蠢的人可能會以愛憎做為最後的參考,但是你的愛憎並非可信賴的指引,就像旅行到某個鄉鎮,你不知不覺的走在錯誤的道路上,由於這是一條方便的路,所以你可以很舒服的在上頭行走,但是這條路不會帶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正見

藉著觀察一切事物的無常、苦、無我,人們可以培養正見,正見可以導致捨離和去除愚癡。捨離並非厭惡;對我們喜歡的東西心生厭惡是暫時的,而且會渴望它失而復得。想像你喜歡的某些食物,例如:竹筍或甜的咖哩,想像你每天食用它長達五、六年,你會厭倦竹筍。若某人送你一些竹筍,你不會感到高興。同樣的,我們應該不斷觀察一切事物的無常、苦、空。

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快樂的生活,而是內心的平靜。平靜是在內心,你可以在繁忙和痛苦中尋求內心的平靜;你無法在森林中或小山丘上找尋平靜,你的師父也無法給你內心的平靜。你所經歷痛苦之處,也是你能找到解脫痛苦的地方。想逃離痛苦實際上是往痛苦跑。觀察痛苦,觀察它的原因,並且當下去除痛苦,而不是去處理痛苦的結果。

飢餓的煩惱

初學者常常想知道什麼是修行。當你想對治煩惱,不去增長習氣時,這就是修行。摩擦和困難的生起正是修行所在。當你採蘑菇吃時,你不會盲目的去採,你必須知道他們的種類。修行亦然,我們必須知道危險所在,煩惱所在,以便能從中解脫。貪、嗔、癡三毒是我們的痛苦及自私的根源,我們必須學習去對治、去克服它們,並超越它們的控制,成為自己的心的主宰。當然這好像很難,這就如佛陀說的:你必須和你童年即認識的朋友分開一樣困難。

煩惱像一隻老虎,我們應該把煩惱之虎關在以正念、精進、耐心和忍辱打造的堅固的籠子裡,那麼我們就可以藉著不增長習氣,而把煩惱之虎餓死,我們無須帶把刀子去砍除煩惱之虎。煩惱又像一隻貓,若你餵牠,牠會經常來這裡。停止餵牠,最後牠不會再來這裡。

剛開始修行時,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感到熱惱與痛苦,然而請記得:是煩惱令人熱惱。人們會想:我以前從來沒有這種問題,怎麼回事?以前,當我們的慾望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平靜,就像照顧體內有傳染病的人一樣,只是覆蓋外部的痛處。要對抗煩惱,不要讓煩惱增長,有些人認為這是自我虐待,然而要使內心變得強壯這是必要的。自己觀察,不斷的觀察你的心,你可能認為:你觀察的只是結果,而你想知道其原因。假設有對夫婦有個孩子,這孩子長大後桀驁不馴這對夫妻被孩子的行為所困擾,他們可能會問:「這個孩子為什麼會生在我家?」事實上,我們的痛苦來自錯誤的見解,和來自對各種心念的執著。我們必須像訓練水牛般來訓練我們的心,水牛彷如我們的念頭,而主人是禪修者,豢養和訓練水牛則是修行。由於有一顆受過訓練的心,我們可以看到真諦,我們知道生從何來,也知道如何止息痛苦煩惱,不再受輪回之苦。

在修行過程中,每個人都有煩惱,當煩惱生起時,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對治煩惱,這不是空想,而是要付諸行動,一再忍耐是必要的。漸漸的,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思惟模式,我們必須觀察:當我們以「我」和「我的」的觀點來思考時,我們是如何受苦,然後我們才能放下。

有一位年輕的西方僧侶剛抵達尊者阿姜 查的森林寺院,並請求留下來修行。尊者阿姜 查的第一句話是:「我希望你不怕吃苦。」這位年輕的西方人有點驚訝的說:他不是來受苦的,而是來學習禪修,和平靜的住在森林裡。尊者阿姜 查解釋:「有兩種痛苦,一種是會導致更多苦的苦,另一種是會導致苦的止息的苦。若你不願意面對第二種苦,你肯定會遭受第一種苦。」尊者阿姜 查的教導方式通常是簡單而直接的,當尊者阿姜 查在寺院裡遇到他的弟子時,他經常會問:「你今天會不會很痛苦?」若某人的回答是「會」,他會說:「你今天一定有很多執著囉!」然後,就跟著那位弟子一起笑。

你曾經快樂嗎?你曾經受苦嗎?你是否考慮過何者是有價值的?若快樂是真實的,那麼它不應該消失,不是嗎?你應該去觀察這點,看看什麼是真實的。這種觀察,這種觀慧會導致正見。

分別心

正見的意思:是沒有分別,把一切眾生視為相同,沒有好壞之別,沒有智愚之分;也不認為蜂蜜是甜美和較好的,而某些食物是苦的。雖然你可以吃幾種食物,但是當你吸收和排泄時,這些食物全部變成一樣的東西。這些食物是一還是多?一個玻璃杯是大的嗎?和一個小杯子比起來,它是大的;然而若放在一個大水瓶旁邊,就不是了。由於分別心,我們的慾望和無明於焉產生, 這是我們創造的世界。又,一個水瓶既不重也不輕,而我們認為它不是重的就是輕的。在禪宗的公案裡,有一則風幡的故事:有兩個人在看一面旗幡,甲說是風在動,乙說是幡在動,他們可以辯論不休,或拿起棍子打起來,這是毫無益處的,因為是他們的心在動。

萬事萬物總有差別, 知道這些差別後, 要學習從異中求同。在僧團裡,僧眾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然而他們不會去想:「他是泰國人,那位是寮國人,他是高棉人,他是西方人。」我們應該互相了解,並尊重他人,學習去看一切事物背後的共同點,看看他們是如何的平等,空(無有實體),那麼,你就知道如何明智的處理這些差別,而且不會執著它相同的地方。

為什麼糖是甜的而水是沒有味道的?這是他們的本然。心的本然有念頭和寂靜,也有痛苦和快樂。想要讓念頭停止是錯誤的見解,有時有念頭,有時是靜止的。我們必須知道兩者都是無常、苦,而且沒有永久的快樂的因。若我們繼續擔心,並認為:「我在受苦,我要停止想。」這是錯誤的見解,只會把事情弄得更複雜。有時,我們會覺得想是苦,像一個盜取我們財物的小偷,我們如何阻止他?在白天,是光明的;在夜裡,是暗的。它是苦的嗎?只有當我們將現在的事物,和我們已知的情況比較,並且希望它不是這樣,痛苦才會生起。外在的事物,由於我們的分別、計較,所以我們才會受苦。

你觀察這心在運作,你認為這心是你,或是你的嗎?你會回答:「我不知道它是否是我或我的,當然,心會失去控制。」心就像一隻猴子無意識的到處亂跳。在樓上,厭煩了,又跑回樓下,厭倦時,去看電影,再度厭煩時,就去吃美食或劣質的食品,之後,又不感興趣,它的行為被嫌惡和畏懼所驅使,而非理智。你必須學習自我控制,不再心猿意馬,並關心生命的真相、本質。觀察心的本質是無常、苦、無我的,學習成為心的主人;若有必要,把心關起來,不要一味的隨心所欲,讓心筋疲力竭而死,那麼你就有一隻死猴子,讓死的猴子腐爛,那麼你就有猴子的骨頭了。

心和外境

我們不去觀察自我,而去尋欲,被無盡的貪婪和懼怕所束縛,只想做我們喜歡做的事。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想要輕鬆自在,若不舒服、不快樂,我們就不開心,嗔和癡便生起,我們因而受苦,我們被心所束縛。通常,我們的念頭總是隨著外境跑(心隨境轉),每當念頭生起,我們總是跟著念頭轉。思想和智慧不同,有智慧時,心是平靜的,如如不動,我們能保持覺知。通常,當外境出現時,我們會思考,談論和擔心他們。然而這些物體(外境)都沒有實體,全都是無常、苦和空的。只要把它們分解,並仔細分析這三種共同的特性。當你靜坐時,他們會再度出現,要一直觀察它們。

這種修行像在看管照顧一隻水牛和稻田,心就像那隻想吃稻米的水牛,稻子是外境,而覺知者是主人。想想這個譬喻,當你看管水牛時,你讓牠自由,但是你仍看著牠,你不能不注意,若牠接近稻子,你會對牠大喊,牠會退回。若牠很頑固,不聽你制止的聲音,你帶一根棍子去打牠。在白天不要睡覺,放下一切,若你不照著做,很肯定的,水牛會去吃稻子。9註︰魔羅-魔︰殺害眾生的法身慧命)

當你觀察你的心時,覺知者會經常觀察一切外境。正如佛經上說的:「一個知道觀察內心的人,能夠躲開邪惡之人魔羅的陷阱」我們的心念不斷生滅,但是有誰在觀察它呢?心是一回事,而覺知者是另一回事,心在思考,同時也是覺知者。覺知的心知道當它遇見外境時是如何,也知道當它與外境分開時又是如何。當覺知者以此方法觀察心時,智慧會生起。若它遇見一個物體,它會涉入,正如水牛一樣,無論牠跑到哪裡,你必須看著牠,當牠靠近稻子時,對著牠大喊,若牠不聽從,請給牠棍子。

當心接觸外境時,會緊緊抓住;當心執取外境時,覺知者必須教它,解釋什麼是好的和什麼是壞的,指出因果的運作方式,告知執取任何事物會帶來不好的結果,直到心變得理智,直到放下,以這種方法訓練會生效,而且心會變得平靜。

佛陀教我們要放下一切,不要像母牛或水牛一般,要保持覺知。為了讓我們了解,尊者阿姜 查教我們多修行,堅定的皈依佛、法、僧,並且把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從一開始,我就這樣修行,在教我的弟子時,我就這樣教,我們不在經典中發現真諦,而是在我們的內心找尋真理。若心尚未解脫,觀察每種狀況的因果關係,直到心知肚明,並能從中解脫出來。當心再度執著時,觀察每一個新的情況,繼續觀察,弄清真相,執著將無法生起。這是我修行的方法。

若你像這樣修行,內心的平靜是在活動中和在與外境接觸時訓練出來的。剛開始,你觀察你的心而外境生起時,你執著或逃避他們,因此,你的心受干擾,不得安寧。當你打坐時,希望不要有外境干擾,不要有這種念頭,因為希望不受干擾也是一種慾望。你愈是同你的念頭奮鬥,它變得愈強壯。請忘記它並繼續禪修,當你接觸外境時,觀察他們的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一切事物均具有這三種特色:無常、苦、無我,把一切事物歸於三法印中,並繼續觀察他們的本質。

人世間的問題

有許多人(特別是知識份子與專業人才)搬出大都市,在小鎮和鄉間尋找更安靜和更單純的生活,這是很自然的。若你抓住一把泥漿並用力壓它,它會從你的指縫中滲出,同樣的,人們在壓力之下也會尋找一條出離之道。

有人問我關於這個世間和世界末日的問題,我問:世間指的是什麼?什麼是世間?你知道嗎?這個無知的、黑暗的、無明的地方正是世間。由於侷限在六根的範圍內,因此,我們的知識發展成為這晦暗世間的一部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它的本質,並證悟照亮這黑暗世間的智慧。

這些日子,我們的文化正在式微,在貪、嗔、癡中沉淪;而佛陀的教化從未改變,佛陀說:「不要對他人或自己說謊,不要偷取別人的東西。」世間法以欲望為指標,而佛陀的教化以慈悲和法(真諦)為引導。

如此而已

當你仔細觀察這個世間時,這個世間只是如此而已。人生只是生、老、病、死,如此而已;偉大或渺小也不過如此而已;生死輪回也不過如此而已。那麼我們為什麼仍然執著,緊緊抓住,放不下呢?遊戲人生給我們帶來一些樂趣,而這種樂趣也只是如此而已。凡是令人愉快的、美好的事物,美食,興奮之事,也只是如此而已,有它的極限,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佛陀說:一切事物只是如此而已(法爾如是),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觀察這點。請看看來這裡修行的西方僧侶,他們一生中經歷了許多快樂和舒適的時光,然而也只是如此而已,想要更多,只會讓他們發瘋。他們是世間的過客,放下一切,這也是如此而已。他們來到森林寺院,學習放下一切,放下所有的執著和痛苦。

所有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都流轉於生死輪回之中。請觀察他們,他們也只是如此而已,這世間所有的事物是如此存在著。有些人說:「做有德的行為,身體力行所信仰的宗教,你仍會變老。」對色身而言,這是真的,而心和德行則不然。當我們了解其異同時,我們就有機會獲得解脫。

觀察我們身心的特色, 他們是因緣和合的, 他們有生起的原因, 因此,是無常的,他們的無常、苦、空的本質是相同的,無法改變,一位大人物和一位僕人相同。當他們變老時,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他們不再自尊自大,不再隱藏自己。他們行動不變,食不知味,不再有氣質。當你變老時,你的視力變得模糊,聽力減弱,身體變得虛弱,你必須面對自己的衰老。

佛陀教導我們真諦,但是我們像水牛,除非四條腿被緊緊綁住,否則牠們不會服用任何藥物,一旦牠們被綁住,動彈不得,此時你可以給牠們藥,牠們無法脫離。同樣的,大多數人在放下和去除愚癡前,必定為痛苦所纏縛,若我們仍能承受,我們不會屈服。當人們聽到法師解說佛法時,只有少數人能了解,然而生命必定會一直教我們直到生命的盡頭(生命是吾師)

你可以用力拉一根繩子的末端,若果另一端被黏住,繩子絕不會移動,為了讓它鬆開,你必需找出哪裡被黏住,你必需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精進修行,去找出我們的執著所在,去培養平靜的心。我們必須一開始就跟隨公牛的足跡,從牠離開牛欄那一刻開始。若我們從半路上的足跡開始找,我們將無法得知那是誰的牛的足跡,因此,我們可能會被帶到其他的地方去。

因此,佛陀首先談到修正我們的觀念,我們必須觀察痛苦的根源和生命的真相。若我們能夠看到所有事物都只是如此而已,我們會找到真正的「道」。我們必須知道因緣和合的事物的本質,只有此時我們在這世間才有平靜可言。

追隨你的老師

當你在佛法中成長時,你應該有一位老師來教導你和給你建議。關於定經常被誤解, 禪修時發生的現象,平常是不會發生的。若有這種情況,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你誤解的地方,通常他糾正你的地方,正是你認為你是對的地方。在你錯綜複雜的思想中,一個觀念中可能隱藏另一個觀念,你因而被蒙蔽。尊重你的老師和遵守修行的規矩及方法,若老師說去做事,就去做;若他叫你停止,就停止,這讓你老實修行,並且讓你增長智慧和觀慧,若你按照我說的去做,你會了解的。

明師只說「捨棄」或「除去自我」的艱難的修行,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離開你的老師,讓他指導你,因為我們很容易忘失「道」。很少研究佛教的學者想要修行,我會鼓勵他們去修行,但是有些人只以邏輯推理來研究佛教;只有少數願意在下一生解脫,對於其他的人,我感到惋惜。

信賴你的心

修行佛法有許多方法,若你知道重點,你不會誤入歧途;若你沒有持戒,沒有定力,你的修行不會有成就,因為你已偏離過去的偉大森林禪師所遵循的「道」。不要忽視這些基礎,若你想修行,你應該在你的心中建立戒、定、慧,並尊重佛、法、僧三寶。心不要到處攀緣,做一個誠實的人,雖然人們會一再的欺騙你,若你能保持覺知,你最後會不再與他們來往。同一個老人來說相同的謊言,若你知道這是謊話,你不會相信,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你才會明白。

當我修行了兩三年時,我仍然不能信賴自己;在我有豐富的經驗後,我學會信任我的心。當你深入了解後,無論發生什麼事,你會順其自然,所有事物都會消失、結束。你會有這種情況:你的心會告訴你該做什麼,要不斷的保持正念,你唯一需要關心的是繼續觀察你的心。

你為什麼要修行?

一群旅客來訪問尊者阿姜 查時,問了三個問題︰你為什麼要修行?你如何修行?你修行的結果是什麼?他們是一個歐洲宗教組織所派出來的代表團,他們以這三個問題來問許多亞洲的偉大的禪師們。尊者阿姜 查閉上眼睛,過了一會兒,他提出三個問題做為答覆︰你為什麼吃?你如何吃?你吃飽後的感覺如何?然後,他笑了起來。之後,他解釋說:我們已經了解,佛法是引導我們開發我們內在的智慧及回歸自然之「法」。因此,他讓這些在整個亞洲尋求真理的人,能夠探討自己的內心。

讓樹生長

佛陀說:事物會自然生滅,一旦你已經盡人事,結果只能聽其自然,其結果由你所累積的業力來決定,然而你卻不該停止努力。不論智慧之果來得快或慢,你不能強迫它,正如你不能強迫你所種植的樹快快長大,樹有它成長的步調,你的工作是挖一個洞,澆水和施肥,並預防蟲害,你的事就只有這些,而樹成長的方式由它負責。若你像這樣修行,一切都會安好,而你的植物也會自己長大。

因此,你必須了解你的工作和植物的工作之間的差別,把樹的事留給樹,負起你的責任,若你的心不知道要做什麼,它會強迫這棵植物在一天之內長大、開花和結果,這是錯誤的觀念,是痛苦的主要原因。請朝正確的方向修行,把其餘的留給你的業那麼,不論一生,還是百世千生,你的修行都會處於平靜之中。(註︰業-造作。有造作才有業)

好景不常

當尊者阿姜 查抵達新的美國禪修中心時,許多西方學生很快的對尊者阿姜 查的教導感到著迷和印象深刻,他是清明、率直的,他會慈愛、幽默的去嘲弄人們的恐懼和執著。有這種善巧和著名的大師來訪是令人興奮的。新的故事,金黃色袈裟的僧侶,和對「法」的新的詮釋,凡此種種都令人驚嘆。因此,弟子們請求說:「請不要按照計畫那麼快就離開,一定要留久一點,有你在,我們真的很高興。」

尊者阿姜 查微笑著說:「當然!新的事物總是好的,若我留下來教導你們,並叫你們工作,你們會討厭我,不是嗎?當興致逐漸消失後,你的修行會如何?不久,你們會對我不感興趣,這種掉舉的心渴求的心如何停止?誰能教你呢?只有自己才能學習真正的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