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369.JPG

第六章 問師父的問題

接受尊者阿姜 查的教導,最令人高興的方式之一是|坐在他的茅舍旁,聽他回答寺院僧眾和川流不息的訪客的問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修行方式的普性。雖然有幾天,他會和當地的農夫討論稻米的收成,我們所聽到的大部分是亞洲和西方人所問的相同的問題。他們問有關疑和畏懼及如何讓心平靜下來,要如何才能過著持戒和禪修的生活。

多年來,一兩百位或更多的歐洲和美國的弟子,在泰國的森林,在巴蓬寺和其他分院,他們已經找到人生的方向。他們中有探索者和旅遊者,有內科醫生與和平團體的義工,有老的、有年輕的。有些來出家,僧團生活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其他人留下來做短期的訓練,然後回到西方,他們把正念的生活方式運用在家庭生活中。

以下的問題,有些是在1970年雨安居期間,來自西方和泰國的僧眾所問的問題;其他的問題則是最近來自西方的在家居士,和一些來巴蓬寺的法師們所提出的。若你仔細聽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發現每個答案都指出修行和解脫的方法,你可以把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每個答案包含解脫法的種子,並指出真正的觀慧和智慧的來源是你自己的心。

問與答

這些問題、答案和尊者阿姜 查的討論,一部分被一群西方的弟子和法師們在訪問巴蓬寺期間記錄下來,部分的問與答也被收在當代佛教大師一書裡,在一九七〇年初,在巴蓬寺的雨安居期間彙集成書。

問:我們應該如何開始修行?我們必須以堅定的信仰開始修行嗎?

答︰很多人只有淺的信仰和幾乎不了解便開始修行,這是十分自然的。我們必須在此時此地開始。重要的是,修行人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自己的境遇,以便了解自己,那麼信仰和智慧會在他們心裡成熟。

問:我非常認真在修行,但是我似乎沒有任何進展?

答:不要想有任何進展。想要解脫或開悟的慾望,會阻礙你的解脫。你可以如你所願的那麼努力及非常精進的夜以繼日的修行,但是若你仍有證悟的欲望,你絕對找不到平靜。你的欲望會讓你起疑和掉舉。無論你修行多久,或如何努力,智慧不會從欲望中生起。只要放下,很有正念的觀察你的身心,不要想獲得任何成果,否則,當你開始禪修和你的心開始靜下來時,你會想:「噢!我接近了第一觀智了嗎?我必須修多久?」在那瞬間,你會失去一切。最好是讓修行自然發展。

你必須沒有任何念頭,簡單而直接的觀察你的身心的生滅現象,你觀察愈多身心的生滅現象,你就會看得愈清楚。若你學會完全的專注,那麼,你毋須擔心你已獲得何種觀智。請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自然會水到渠成。

問:修行時,我們不是在追求更深的定嗎?

答:在坐禪時,若你的心變得安靜和專注,你必須小心別陷入平靜中。若你打坐只是為了能專注,你會感到愉快,但你是在浪費時間。禪坐是讓你的心變得平靜和專注,然後以專注的心去觀察身心的本質。否則,若你只是讓心平靜,只有當你打坐時,你的心是平靜的,沒有煩惱,這就像用一塊石頭去蓋垃圾桶,當你把石頭搬走時,桶裡仍然充滿垃圾。問題不在於你坐多久,你必須用你的定力去深入觀察身心的本質,而非暫時的耽溺在寂靜之樂中,這才能讓你真正的解脫。

觀察身心的生滅現象時,不要有任何念頭。觀察有兩種層次,一種是從一個所緣境到另一個所緣境,讓你的心專注於身體的變化;另一種是觀察心,專注於念頭的生滅。只有當心是專注和平靜時,真正的智慧才會自然生起。

剛開始,智慧像輕柔的聲音,像稚嫩的植物剛開始從地上長出芽來。若你不了解這,你可能會想太多,並且會在腳下踐踏它;若你靜靜的感受到,那麼在那空間內,你會觀察到身心生滅過程的基本特質。這種觀察讓你知道身心是不斷變化的,是無常、苦、無我的。

問:若我們不追求任何事物,那麼什麼是法?

答:你所見到的都是法,建造一座大樓,走在路上,在浴室裡,或坐在禪堂裡,所有這些都是法。當你正確的了解時,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不是法。

但你必須了解,愉快和不幸,苦與樂總是跟著我們。若你了解他們的本質,法就在那裡。當你能夠清楚的觀察時,每一刻的經驗都是法。大多數人對任何令人愉快的事物的反應都是盲目的:「噢!我喜歡這,我要多一點。」而對不喜歡的事物的反應是:「走開!我不喜歡這個,不要了。」相反的,若你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完全接受任何事物、經驗的本質,你將與佛(覺者)同在。

一旦你了解,你會發現它非常簡單、直接。當令人愉快的事物生起時,知道它們是空的;當不愉快的事物生起時,知道它們不是你,不是你的,它們會消失。若你不與外在的事物扯在一起,不把它們視為你,或視自己為它們的擁有者,那麼,你的心會是平衡的。這種平衡是正道,是佛陀的導致解脫的教法。人們經常非常興奮的說:「我可以獲得這種或那種定嗎?」或是:「我可以開發哪些神通?」他們完全忽視佛陀的教導,而去追求其他沒有用的境界。若你願意去找,你可以在你前面最簡單的事物裡發現,而內心的平衡就是有一顆不執著的心

當你開始修行時,有適當的方向感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只想找一條路在那裡兜圈子,或到處遊走。為了讓自己有方向感,你必須參考地圖,或請教到過那裡的人。佛陀是第一位教導解脫道的人,解脫道是介於耽溺於慾望及苦行的中道。對所有的經驗,我們必須是開明的,不會失去平衡和陷入極端,這樣你觀察事物不會有情緒反應,不會執著和排斥。

當你了解這平衡時,那麼,道會變得更清楚。你的智慧增長時,當令人愉快的事物生起時,你知道它們不會持續太久,它們是空的,它們無法提供保障。令人不快的事物也會生起,你會發現它們也不會持續太久,它們同樣是空的。最後,當你在修行道上更進一程時,你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沒有什麼值得緊抓不放。一切事情就像老的香蕉皮或椰子殼,你不需要它,對它沒有強烈愛好。當你發現世上的東西就像香蕉皮一般,沒有大的價值,那麼,你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在世上,不會被打擾或傷害。這是帶你到解脫的道路。

問:你建議弟子們去參加長期的、密集的禪修嗎?

答:這基本上是個人的事,你必須學習在任何情況下修行,在市場內和獨處時都能修行。在安靜的地方禪修是有幫助的,這是我們住在森林的原因。剛開始,你慢慢的做事,工作時很有正念。過一段時間,你可以學習在任何情況下保持正念。

有些人問及有關六個月或一年的密集禪修,這並沒有一定的規則,這是因人而異的;這好比附近村民常用的牛車,若司機要把一些貨物帶到某個鎮裡,他必須先評估牛車、車輪和公牛的力量。他們能負荷嗎?抑或不能?同樣的,師父和弟子必須對自己的能力和極限有自知之明。弟子為這種修行做好準備了嗎?這是適當的時間嗎?要敏銳和明智,要知道自己的極限,這也是智慧。

佛陀談到兩種修行方式︰ 即透過智慧達到解脫, 和透過禪定獲得解脫。透過智慧解脫的人,是那些聽到法並能立刻了解的人。因為整個教導只是放下事物,讓事情順其自然,他們以非常自然的方式修行放下,沒有許多努力或定。這種簡單的修行,最後能帶他們到超越自我的境地,此時,不再放下,也不執著任何人事物

另一種方式是,有些人根據他們的背景,需要許多定,他們必須長期以一種非常有紀律的方式打坐和修行。對他們而言,若正確的使用這種定,可以成為深的、觀慧的基礎。一旦心非常專注,就像高中畢業了,現在你可以上大學,研讀不同的學科;一旦你的定力非常強,你可以進入不同的安止境界,或經歷所有階段的觀智,這取決於你如何應用你的定力。透過智慧的解脫或透過禪定的解脫,無論哪種情況,在修行上都必須達到相同的解脫。我們所修的任何法門,在應用時沒有執著,即可導致解脫。甚至持戒(無論是在家居士受持的五戒,沙彌所受的十戒,或是比丘的227條戒)也可以同樣應用,因這些戒律可以讓我們保持正念和捨離,他們的用處是沒有限度的。例如︰若你受持基本戒律,能夠持戒精嚴,你把它用在你的行為和內觀上,就像其他法門一樣,它能讓你解脫。

問:修慈心禪做為修行的一部分是否有用處?

答:重複慈心的話語是有用的,但是這是相當初步的修行。當你真的深入觀察自己的心,並且正確的修行時,真愛會生起。當你放下自我和其他事物時,你會有一種深的、自然生起的祝願:「願一切眾生愉快,願一切眾生沒有痛苦。」

問:我們應該去哪裡研究法?

答:若你要尋找法,你會發現它與森林、山中或山洞無關,它只在心裡。法的語言不是英語、泰語或梵語,它有它自己的語言,這對全人類都是一樣的,是經驗的語言。

概念和直接的經驗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任何人把手指放進熱水都有相同的燙的經驗,但是它用不同語言中的許多單字來形容。與此類似,任何深入觀察內心的人,都有相同的經驗,無論他是哪個國籍、文化或語言。若你嚐到那種法味,你和其他人一樣,像加入一個大家庭。

問:佛教與其他宗教大不相同嗎?

答:這是宗教的事,包括佛教。透過清楚的、如實的觀察事物的本質,來帶給人們快樂。若有任何宗教或修行能夠達到這個目標,若你喜歡,你可以稱它為佛教。

例如︰在基督教裡,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耶誕節,去年一群西方的僧侶決定要有個特別的耶誕節,有送禮物和做功德。我的其他弟子對這表示疑惑,說道:「他們已經出家為佛教僧侶,怎麼可以慶祝耶誕節?這不是基督徒的假日嗎?」在我的開示裡,我解釋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基本上是相同的,我們稱他們為歐洲人、美國人或泰國人,只表明他們在那裡出生,或他們的頭髮的顏色,但是基本上他們全有相同的身心,全部屬於有生、老、病、死的人類的家庭。當你了解這時,差異變得不重要。與此類似,若耶誕節這天,人們特別努力去做好事,做仁慈、有益於他人的事,這是很重要和美好的,無論你用什麼宗教來形容它。

因此,我告訴那些村民:「今天我們稱它為Chris-buddha-mas,只要人們正確的修行,他們是在修基督佛教(Christ-Buddhism),這是好事。」我以這種方法教導人,使人們能夠放下他們對各種觀念的執著,並且以一種簡單和自然的方式去觀察所生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讓我們去觀察何者為真,和去做善事,這是正當的修行。你可以用你喜歡的名稱來稱呼它。

問:您認為亞洲人和西方人的心不同嗎?

答:基本上沒有差別。外在的風俗和語言明顯不同,但是人心固有的特性全人類都是一樣的。貪和嗔在東方人或西方人的心裡是一樣的;痛苦和痛苦的止息對全人類而言也是一樣的。

問:讀很多經典或研究佛經作為修行的一部分是可行的嗎?

答:佛法不是在書裡找到的,若你想知道佛陀所說的,你毋需研讀經典,只要觀察自己的心。觀察你的感受和念頭如何生生滅滅,不要執著任何事物,只要對所見之物保持正念。這是入佛知見的方法,要自然。

在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修行的機會,這是法。當你做家事時,努力保持正念。若你正在清痰盂或清洗廁所,不要認為你做這些事是利益他人,在清痰盂中有佛法。

不要認為當你靜靜的坐著,盤著腿時才是修行。有些人抱怨沒有足夠的時間禪修,你有足夠的時間呼吸嗎?無論你在做什麼,保持正念,不造作,這就是你的禪修。

問:為什麼我們沒有每天和師父小參?

答:若你有問題,可以隨時來問師父。在這裡我們不需要每天小參,若我回答你的所有小問題,你絕不會了解疑惑的生滅過程。學習觀察自己是必要的,以便和自己小參。仔細聽每隔幾天的演講,然後用你所聽到的教導與你自己的修行相比較,它是相同嗎?抑或不同?你有疑惑嗎?你的疑惑是什麼?只有透過自我觀察,你才會了解。

問:對於疑惑我該怎麼辦?有幾天,我被有關我的修行,我自己的進展和對師父的懷疑所困擾。

答:疑惑是很自然的,每人從懷疑開始,你可以從中學到許多。重要的是,你不要認同你的疑惑,也就是不要執著它們,不要讓你的心在無止盡的打轉。相反的,觀察整個疑惑的過程,觀察是誰在懷疑,觀察疑惑的生滅,那麼你不會因為你的疑惑而受害,你會走出疑惑,而且你的心會是平靜的。你會看到所有的事物是如何的生滅,請放下你所執著的事物,放下你的疑惑,觀察疑惑,這是如何去除疑惑。

問:其他的修行方法如何?最近,有許多師父和許多讓人困惑的禪法。

答:這就如同到市中心,可以從北方去,從東南方去,從許多路去。通常,這些禪法只是表面上不同;無論你走哪一條路,快或慢,若你保持正念,它是完全一樣的。所有良好的修行,必定有個必要條件,那就是不執著。最後,你必須放下所有的禪法,你也不能執著老師。若一種法門能導致捨棄,不執著,那麼,它就是正確的修行。

你可能想去雲遊,想訪問其他師父和嘗試其他法門。有些人已經如此做了,這是很自然的願望,你會找出一千個問題去問,而禪法的知識無法帶你到真諦,最後你會厭煩。你會發現只有透過觀察自己的心,你才能知道佛陀所說的法,你毋需去外面搜尋。最後,你必須回來面對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在你所在之處,你能了解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