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F23B7C-2254-4D31-B00C-8507F42C97E0.jpeg

《毗婆捨那禪修二十八講》18/29

     [恰宓]

澳洲 堪培拉 28天密集禪修開示

 

 

第十七講:如何修習八聖道分?

 

昨天,跟各位解釋到假如你不能正確了知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你就無法滅除貪愛的原因,也就是無明。唯有當了悟身心現象是苦,你才能滅除無明。這就表示正確地瞭解身心現象才能夠滅除無明。正確了知,或者說覺悟,或者說內觀透視,這三者都是指同一件事情。當你能夠透視到身心的真相,就能滅除一切苦的根源——無明。滅除無明之後,你就不再認為身心現象是快樂的、可愛的。這樣你就不再有繼續生死輪迴的貪愛,於是你不再生死輪迴。繼續生死輪迴的貪愛,是一切苦的近因,一切身心現象生起的近因,所以一切身心現象是苦諦,而這個苦諦是必須完全了知的。了知了苦諦,了悟了身心現象是苦,就能夠去除無明。無明去除了之後,就不會再生起貪愛。貪愛是一切苦的原因,叫作集諦。只要我們還不能去除苦的原因,也就是集諦,貪愛,我們就必須繼續受苦,繼續生死輪迴。唯有當我們去除了貪愛,我們才能解脫一切的痛苦,解脫生死輪迴,因此這個貪愛——集諦是必須完全去除的。所以佛陀說集諦,應該要滅除。

 

集諦,貪愛是因,造成苦諦——一切身心現象的產生是果(緣),貪愛引生痛苦,只要內心還有貪愛,我們還要繼續受苦。當能夠滅除貪愛的時候,我們才不再受一切痛苦,就能達到了滅苦的境界,達到苦的止息,也就是滅諦。滅諦是滅除一切苦的真理。滅除了貪愛就能滅除一切苦,就達到滅諦。因此滅諦是我們必須證悟的,需要必須達到的,是我們必須親身體驗的對象。

 

通向滅苦的道路

 

什麼是滅除苦的境界呢?是天堂嗎?還是梵天?當你投生到天堂或者梵天,你能不能滅除一切苦呢?很困難。因為只要你還有貪愛,你必然再受苦。無論你是生到天堂還是人間還是地獄都得受苦。這裡所說的滅除一切苦的境界,就是指涅槃。涅槃也就是解脫一切苦的境界,所以滅諦就是涅槃。如果你想解脫一切的痛苦,你必須滅除苦的原因——貪愛。你能夠滅除貪愛嗎?是的,你可以。什麼時候呢?是現在還是以後呢?以後?還要再多久呢?直到你能夠完全了悟身心真相,直到你能夠了悟無常、苦、無我,那時你就能去除所有的貪愛。貪愛之所以生起,是因為有無明,無明就是對身心現象的無知,正確地了知身心現象就是去除無明的過程,也就能去除貪愛。你能夠正確了知身心現象的真相嗎?你能的。用什麼方法才能了知身心真相呢?用八聖道分。八聖道分就是通向滅苦境界的道路,就是滅除貪愛的方法。當你能夠完全修行八聖道分,你必然能夠滅除貪愛。

 

八聖道分是必須完全修行的

 

再有一個問題:你如何修八聖道分滅除貪愛呢?這是禪修者必須要瞭解的內容。八聖道分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正見:正確的瞭解。當你修行八聖道分當中的正定時,只要你的定力夠深,這時候與定力一同生起來的內觀覺悟力變得銳利,你就能正確地了悟身心的真相,這時候你的正見就生起來。所謂無明是指對身心現象的無知,所謂正見就是正確地了悟身心現象的真相。如此當你得到正見的時候,你就能去除無明,也可以說正見取代了無明。沒有了無明也就沒有貪愛,沒有了貪愛也就沒有了一切的痛苦。所以八聖道分能夠引導你正確了悟身心的真理,滅除貪愛,達到解脫一切痛苦的境界。所以八聖道分就是令你達到滅諦——涅槃的道路。

 

佛陀說,八聖道分是必須完全修行的,必須完全發展的。當你完全修行,完全發展八聖道分,能夠滅除貪愛,正見就能生起,修行者能達到解脫一切痛苦的涅槃。在這裡所說的苦諦是指名色,所謂的「名」就是一切的心理現象,叫作名;所謂「色」是指一切物質(身體)現象,叫作色。名色也就是一切的心理現象和物質現象,就是苦,大家瞭解了嗎?其實大家只瞭解了一點點,如果大家真正瞭解了,就不會再執著身心現象。現在大家對身心現象還有某種程度的執著,因為我們對苦的瞭解還不夠透徹。

 

如何才能達到滅苦的境界?

 

然後,講到集諦——苦的原因這項真理,佛陀說集諦就是貪愛或者執著。大家同意佛陀的說法嗎?一切痛苦都是由貪愛或者執著所造成的。接著滅諦,就是滅除痛苦或者苦的止息這項真理。我們在哪裡能夠找到滅除痛苦或者苦的止息的真理?是在天上還是在地下?佛陀說,就在你的身心現象裡面找到滅苦的境界,苦的止息的真理,而不在於你們的身心之外。那麼如何才能達到滅苦的境界呢?

 

僧迦摩比丘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很富有的人,他深深瞭解到人生是苦,譬如人生就像猛烈燃燒中的火一樣。可是他已經結婚了,並且他的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嬰兒。於是他請求他的妻子允許他出家修行,他的妻子很不情願地允許了他。後來他來見佛陀請求出家,佛陀就叫僧團為他剃度授戒。出家之後,他到森林里修習內觀非常精進,甚至晚上也不睡覺精進修行。幾天之後他證到了阿羅漢果,滅除了一切貪瞋痴慢疑等煩惱。在這裡他要出家之前,先請求他的妻子同意,但是事實上佛陀並沒有設立這樣的規定。佛陀只規定說:準備出家的人必須得到父母親的同意才能出家,只要父母親同意了就可以出家。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代,父母親的同意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倒是妻子的同意比較重要,即便只是到禪院過來禪修也是如此。昨天我收到一封信,有一位緬甸的年輕人想來參加這一期密集禪修,但是因為他得不到妻子的同意,因此不能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現在在座的各位很幸運,因為你們都得到了妻子的同意,所以說大家很幸運。我說到這位比丘證到了阿羅漢果,我說這個故事的用意是想要告訴大家:滅除一切苦的境界就在大家自己的身心現象當中,不在大家的身心現象之外。

當這位比丘滅除一切煩惱證到阿羅漢果,他就回來見佛陀,他住在僧團當中的一間僧寮裡面。有一天他在僧寮旁邊一顆樹下靜坐修行,他的妻子聽到他回來的消息,就來找他,請求他還俗。請求了三次,可是這位比丘並沒有睜開眼睛,他只是寧靜不動地坐在那裡,只是如實地觀察一切身心現象。因為這位比丘對他妻子一點反應都沒有,於是他的妻子大聲哭起來,但是這位比丘一點也沒有受到影響,仍然閉著眼睛靜坐在那裡。然後他的妻子想到了一個妙計,她跑回家去把他們的嬰兒抱來,然後將嬰兒放在比丘的面前,對比丘說:「大德,這是你的孩子,他很想念他的父親,來找他的父親。」但是比丘仍然絲毫不受影響,既不睜眼也不移動。他的妻子很聰明,接著怎麼做呢?她就扭轉嬰兒的手臂,於是嬰兒放聲大哭。然而比丘仍然不為所動,也沒睜眼,也沒受到影響,仍然平靜安詳地坐在那裡。嬰兒哭了很久,比丘仍然不為所動。最後他的妻子沒辦法,只好抱著嬰兒回去了。比丘靜坐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就從座位上站起來開始經行,他的內心充滿了平靜和安寧,任何外境沒法影響他,打動他,因為他的內心一點也沒有任何的情感上的痛苦。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滅除了苦的原因——貪愛。所以苦的滅除存在哪裡呢?是在內還是在外呢?是內在。你借著修行八聖道分,也能夠親身體驗到苦的滅除。

 

實際內觀中八正道的修習

 

八聖道分很重要,所以在這裡想讓大家再複習一下:第一是正見,第二是正思維,第三是正語,第四是正業,第五是正命,第六是正精進,第七是正念,第八是正定。第一個正見,就是正確的瞭解一切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這種正確的瞭解就是正見。第二個是正思維,正思維並不是在思維其他的事情,而是將心引導到修行目標的心理作用。當我們修行的時候,心跑掉,胡思亂想,這時正思維能夠將心引導回來觀察修行的目標。如果沒有正思維,你就無法專注或觀察修行的目標。接著正語,就是戒除邪語,不說邪語。然後下面所謂的正業就是戒除邪業,不做不正當的行為。然後下一個正命是戒除邪命,不做一些不正當的職業。那我們如何才能戒除邪語、邪業、邪命呢?很容易,就是借著持守戒律。當你遵守五戒或者八戒,你就具備了正語、正業、和正命。在這裡想跟大家說明的是,如何在實際修行來發展這八聖道分,修行這八聖道分呢?當你在經行的時候,你很努力,精進地持續專注在觀察腳的移動上,當你的定力越來越深,內觀的力量也變得銳利的時候,你能觀察到腳的每一移動,可是不見到腳的形狀,你只感到舉起的移動,跨出的移動,還有落下的移動。這時候你不會把這些移動認定是你的腳或者是你自己,因為你已經完全沒有腳的形狀的感受,完全沒有自我的感受。你觀察到每一移動分成一系列的小移動,這時候能不能說你已經具備了正見呢?可以。因為你是照著移動的樣子來看到了移動,來瞭解移動。移動只是移動,是單純的自然現象。當你正確瞭解移動,你就不會把移動認為是你的腳或者你的人,移動只是自然現象而已。

 

在你觀察腳移動的時候,你必須付出精進心努力觀察,這個精進是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它能引導你了悟移動的真相,所以是正精進。因為這個正精進你觀察腳的移動,你深切地注意腳的移動,這種深切的注意是正確的,因為它能引導你了悟自然現象,這種深切的注意就是正念。因為持續不間斷的正念,心漸漸就得到相當深的定力,這種定力是正確的,因為它能引導你了悟自然現象,這個定力就是正定。但是有時候心會往外跑,胡思亂想,於是和正念同時生起的一項心理作用,就將心引導回來觀察腳的移動。這個將心引導回來的心理作用,就是正思維。當定力越來越深,內觀的覺照力變得銳利,觀察到移動是一系列小移動的過程,這種正確的瞭解就是正見。於是你具備了八聖道分當中的五項,就是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思維和正見,至於另外三項:正語、正業和正命,這三項在你遵守戒律的時候已經具備了。如此在你的內觀修行當中,這種正念的修行法當中,包括了八聖道分,它能夠引導你達到解脫一切痛苦的境界。時間到了,最後,願八聖道分引導大家達到解脫痛苦的境界——涅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