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CBF57F-A8B7-4892-8619-FAEF0DC4ADC2.jpeg

戒是大地 (下) | 阿姜巴山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位僧人出家很久卻沒有任何收穫。那些跟他一起出家的人全都證語道與果了,只有他進步了又退步,進步了又退步,進步了又退步。最後他非常難過,決定自殺,就用刀片自刎。在臨死之前,他突然想到自己出家多年,若說什麼收穫都沒有,也不全對,因為自己有很好的持戒,且佛陀從未因為戒而批評過他,所有一同出家的道友也沒有在戒方面可以指責他的地方,他也無法在戒方面挑出自己的毛病。當他想到這些時,心感到非常滿意與知足,有了快樂,進入了禪定,心安住,抽身而出成為知者、觀者,看著身體死去。

 

這位僧人去世以後,其他僧眾去頂禮佛陀,向佛陀請教這位僧人自殺以後投生到哪個惡道了,因為自殺屬於惡業——大家一定要記住,今生無論多麼苦,都禁止自殺。作為人,苦是短暫的,可是自殺以後投生到惡道,卻會歷時非常久,那是不值得的——佛陀回答說:這位僧人死後不會再出生了,因為他在臨終之前已經證悟了阿羅漢。

 

這是源於他極好地持戒的善果。這也許只有他可以做得到,在座各位應該是做不到的,因為當我們想到自己的戒的時候,心應該不會滿意、知足,不會是昂首挺胸的狀態,所以禁止模仿他。

 

大家要記住,如果我們今生無論怎麼努力修行、去到哪個道場、跟誰學都沒有起色的話,那麼一定要先持戒。

 

祖師大德們比喻說:戒好比是大地,其他更高階的美德和品質,包括禪定、智慧,則像是大地上的各種樓宇。假如只是一味地關注發展覺性、禪定以及開發智慧,就像是在鬆軟的泥土之上建造高樓大廈,用不了多不久,高樓大廈就會傾覆的。

 

八支聖道(八正道)有八個部分,其中有好幾個部分是跟戒有關的。正業是第一、二、三條戒,正語是第四條戒,第五條戒是屬於正念的。在八正道里,還有其他與戒有關的部分,比如正命,也就是維持生計的方式——不會傷害其他眾生。我們會發現八正道里的正命、正語、正業都是直接與戒有關的。

 

戒真正的關鍵在於:有要持戒的動機。比如,百歲老人已經無法跟別人的愛人發生不正當的關係了,你就很難說他是具戒者;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無法殺人也無法偷盜,你同樣很難說新生兒是具戒者。持戒真正的分水嶺在於:有意識、有動機地不在身與口上去傷害別人。

 

因此,在這三天的禪修里,如果大家用心持戒,老師就已經覺得不虛此行了,超出的部分就屬於利潤了。我們想要獲得更多利潤嗎?想要有更多利潤,就要有原始資本,其中一個資本就是有戒。

 

從現在開始,包括回去以後,大家試著持戒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當想到我們很好地持了一段時間戒,心就會有力量、有禪定。在40種奢摩他的修習里,其中一種就是「戒隨念」。無論是誰,如果有很好的持戒,佛陀或祖師大德們會讓他們常常憶念自己所持之戒。想到戒之後心滿意足,非常尊重自己,繼而就會感到快樂,就會生起禪定。因此,那些對修習禪定一竅不通的人該怎麼辦?去持戒。

 

佛陀開示道:戒會為我們帶來快樂,包括當下也包括未來;戒會使我們富有,令我們擁有非常多的資產;戒會成為我們最終抵達涅槃的基礎。因此從現在起,老師建議大家: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提醒自己要用心持戒;早餐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戒;中飯之前、晚飯之前、睡覺之前,提醒自己持戒。是不是很像吃藥?常常提醒自己持戒之後,一旦身處容易破戒的環境,我們就更容易警覺並提醒自己持戒。

 

接下來,我們以更高的方式持戒。除了每日不斷的提醒,我們要開始發展覺性。無論何時,當心被煩惱習氣掌控,如果有覺性及時地知道,那一刻煩惱習氣就會滅去。一旦煩惱習氣滅去,我們就不會被煩惱習氣驅使在身與口上造惡。比如,之所以會破第一條戒是因為什麼?有時是因為生氣才去打別人;有時是因為貪心生起才去偷盜;因為貪欲,才會破第三條戒;因為生氣,才會在語言上傷害別人;因為貪心,才會說謊而獲取私利。

 

事實上,還有一個煩惱習氣會讓我們破戒,那就是痴,也就是各方面的不明白——無明。比如,不知道殺生屬於惡業。有人認為動物一出生就是魚或雞,理應就是我們的食物,殺它們不是惡業。事實上,那是惡業,因為我們不知道,就會去做,但那是惡業。無論你知道還是不知道,無論你願意接受還是不願接受,只要做了,就都是惡業。這就是由於痴、由於不知道——無明——所破的戒。

 

因此在起步階段,持戒的方式是每日不斷地自我提醒。

 

接下來,我們訓練去提升覺性。何時有覺性,何時煩惱習氣就會滅去。煩惱習氣一旦滅去,我們自然就不會破戒。修行越來越嫻熟的人,他們的戒自然會越來越好。為什麼?因為每一次煩惱習氣生起,無論是大的煩惱習氣還是小的煩惱習氣,生起之後他們都有覺性,心一旦成為善心,就不會破戒。

 

持戒與佈施會讓我們在六道中輪回的時候能夠投生到較好的「界」,會比較舒服,可以出生為人,也許既富有又健康,比這個更高的是投生為天神。相信嗎?見過嗎?那為什麼相信?相信也很好,佛陀應該不會騙我們,不至於引誘我們去行善。

 

佈施與持戒的結果會讓我們接觸到較好的外緣。「較好的外緣」是指哪些呢?眼睛會看到好的畫面,耳朵會聽到好的聲音,鼻子會聞到好的氣味,舌頭會嘗到好的味道,身體會接觸到好的境況,不會太熱太冷,心會演繹造作出非常快樂的情緒。可口的食物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嗎?動聽的聲音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嗎?聞到喜歡的香味,心就會非常快樂。當六根接觸到適意的六塵,心就會有快樂,而之所以能夠接觸到好的外境,是源於我們曾經佈施與持戒的結果。

 

雖然吃到好吃的食物會讓人感到快樂,可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單方面的。硬幣有兩面。五欲的快樂固然存在,但其副作用也是存在的。

 

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會快樂,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是什麼感覺呢?會痛苦,對嗎?還是也很快樂?聞到喜歡的氣味,會非常快樂、非常喜歡,但是聞到臭味呢,是什麼感覺?當聽到非常動聽的音樂或別人的贊美時,會非常快樂,但是聽到噪音、聽到別人罵你時,又是什麼感覺?這就是硬幣的另一面。

 

源於六根與六塵接觸的快樂真的存在,但是真正聰明的人會發現,那些快樂之中也有隱患。

 

那些特別黏著於美食的人,他們吃到美食時會感到快樂,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時,他們也更易生起不悅。在座各位誰是這樣的?還是一切都沒關係,進食只是為了讓身體能夠維持下去,只是為了讓身體健康而已?大部分人去選擇食物的時候,是美味優先還是對身體有益優先?應該是先選美味吧,如果同時也能兼顧健康就更好了。因此,源於五欲的快樂是真的存在,但是那些隱患也同樣存在。

 

因此,真正聰明的人就會發現:把自己的快樂一直寄託於外在的色、聲、香、味、觸等六塵上面,並不保險。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無法真正掌控和保證始終接觸到適意的六塵。我們有時會接觸到適意的六塵,有時會接觸到不適意的六塵。即便碰到適意的六塵,生起了快樂,但快樂也極其短暫,很快就會滅去,然後我們又要再次去尋找。吃了好吃的食物,就要聽音樂;聽了一會兒音樂,開始厭煩,就這裡參觀參觀,那裡溜達溜達;玩了一會兒覺得無聊,就要把電話拿起來跟朋友聊天。

 

我們需要不停地尋找快樂,而所找到的快樂只能維持非常短的時間,之後就會滅去,然後我們又要繼續去找。一個聰明的人就會知道:把自己的快樂寄託在這上面,是不聰明的做法。為什麼?因為任何事物若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那麼它也必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在座誰有對象?對象會一直給我們帶來快樂嗎?全禪堂的人都在搖頭。這就是事實,硬幣永遠有兩面。這就是五欲的隱患。

 

佈施與持戒會令我們接觸到適意的外緣,但是它也具有硬幣的另一面:同時也存在隱患。

 

佈施、持戒會使我們投生善道,讓我們投生為人甚至投生為天神。成為天神好嗎?天神處在非常快樂的道里,但是他們也有痛苦。每一次有所求而未如願時,天神都會有苦。天神們也會相愛,當他們失戀時,會跟人類一樣痛苦。除此之外,人類有壽命,天神也有壽命。行善造福讓我們有機會生為天神,但當天神把曾做的功德用完,同樣也要死。當他們死了,就會再次隨著以前所做的善惡業繼續在六道輪回,完全無法預料下一次的投生是上升還是下墮。

 

在座各位請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一直在行善?如果我們死了,也許會因為善業而生為天神,但由於我們並非一直都在行善,善業的果報一旦用完了,我們又會再次承受惡業的果報。

 

因此,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外境之上。一個聰明的人會知道,外在的色、聲、香、味、觸並不會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他們就會努力去尋找無須依賴外境的快樂,比如去訓練禪定,讓心更加細膩、清涼與喜悅。

 

源於禪定的快樂,其細膩程度遠超過源於色、聲、香、味、觸五欲的快樂,而且它不依賴於外物。可是禪定本身也是無常的,修習禪定是有快樂,但禪定一旦退失,心又會再次生起對五欲的飢渴。

 

祖師大德們曾經分享過:修習禪定非常嫻熟且能進入二禪的人,如果某日無法再進入二禪而只能進入初禪了,他就會感到痛苦。那些更聰明的人就會知道:禪定也無法真正給人帶來快樂。因為禪定是會退失的,它屬於生滅法。

 

除此之外,修習禪定至臨終時依然保有定力,就可以投生到更高的道,比如梵天界。在梵天界,心是非常細膩、喜悅、寧靜的。但是哪裡有生,哪裡就有滅。梵天神同樣有壽命,有一天同樣也會死,一旦禪定的果報用完,就要繼續輪回。

 

祖師大德們說:梵天界的梵天神們絕大部分死後都會投生到惡道。為什麼?因為心曾處在的界是無比細膩、無比寧靜、無比快樂的,一旦禪定的善業結束,他們就會接觸到粗糙的境界,這時被長期壓抑的嗔心就會豁然生起,而這種強烈的嗔心也許會帶領他們直赴惡道。因此,禪定穩妥嗎?安全嗎?

 

世間的其他宗教也許可以教導佈施、持戒,教導修習禪定,教導如何投生為人、投生為天神、梵天神,但是更高級別的教導則僅存在於佛教。佛陀花了極為長久的時間來累積波羅密,學習一切最後悟道成佛,再把所領悟的教導給眾生,帶領眾生從輪回的六道之中直接跳脫出來。

 

佛陀教導大家去佈施、持戒、修習禪定,有了禪定與快樂之後,不要疏忽大意,還要懂得提升覺性和開發智慧。佛陀教導的最重要之法是四聖諦,他教導眾生如何從永無出頭之日的輪回里直接跳脫出來。

 

這樣的學問,想學嗎?還是只想成為天神?或是只想成為一條富裕的狗?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群體,不會只滿足於小目標,這也是老師再次來到這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同時也要記住:如果什麼都做不了,先持戒也很好。

 

常州寶林禪寺

2017年6月2日

轉自:泰國禪修之窗

 

/譯者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導師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全責歸於譯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