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5397F5-EAFD-4509-92BA-907180F2DBE8.jpeg

僅僅覺知是不夠的31/35 止與觀

 

[德加尼亞]

 

53.止與觀

 

禪修者:我仍舊有點堅持那種應該練習強烈的專注的觀念。在我內心有種衝突的感覺,因為我聽說的一切,都是關於為了得到任何領悟,心需要怎樣怎樣地平靜和專注。這使我懷疑這裡的禪修方法,所以我有這種關於禪修方法的未解決的問題。

 

師:為了得到止禪中所必需的那種高度的專注,你必須集中注意力在一個目標上。內觀定由於它的穩定性,它並不依賴於目標。

 

內觀定來自正見、正確的態度、正確的思維,以及連續的覺知,它們共同作用並且給予心穩定性。這種定被叫做正定。

 

禪修者:為什麼佛陀教導他的比丘弟子們去森林裡,並且修習四禪八定呢?

 

師:他並沒有對每一個人都這樣說。他鼓勵那些已經修習止禪多年或者多生的弟子——他們已經建立了一種傾向於止禪的個性——去繼續並且深入修習。他分別給那些在智慧、在覺知、在精進、或者在信心方面比較強的弟子們適合於他們的性情的禪修方法。

 

當你的心非常不安時,你當然可以修習止禪,直到心重新平靜下來。尤其初學者有時不得不求助這種方法。它只是幫助我們上路的一種技術性的方法。如果你很熟練,你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幫助你走向最終目標的方法,這個最終目標就是理解事物的本性。

*** ***** ***

 

禪修者:我聽你談到內觀定,但是我仍舊不理解。到底什麼是內觀定,我們又怎樣才能發展它呢?

 

師:止禪定是通過反復地去集中注意力在一個目標上而獲得。它建立一種專注,這種專注是強烈的,有點沈重和刻板。為了培養內觀定,你需要擁有智慧。這可能是正確的信息,或者通過你自己的反思和經驗所理解到的東西。因為這種智慧,心從不會想要或者排斥什麼東西。因為這種智慧,心感覺到平穩;心裡沒有對目標的反應。這就是內觀定,領悟只有從這種定中才能生起。

 

運用在我們的心背後工作的正確的信息(聞慧)以及我們的理智(思慧)去禪修是絕對必需的。為了得到洞察和領悟(修慧)這第三種智慧,我們需要運用前面兩種智慧。如果這兩種智慧沒有充分發展,修慧也不會產生。

 

如果我們太努力地專注在一個目標上,心就不再能夠思維很多的東西,所以覺知的能力就很弱。心不只是不思考不善的事情,它也不能思考任何善的事情,所以智慧也變弱。因為這樣的原因,只要當我們運用一種止禪的定時,領悟就不能產生。如果我們真正想發展洞察力和領悟,我們需要修習內觀定。

 

為了培養內觀定,我們需要擁有正確的態度和連續的覺知。沒有正確的態度,我們不能得到定,心就會始終感到不安。錯誤的態度意味著心裡有喜歡或者厭惡,這會使心波動起伏。定的意思是擁有一個穩定的心。正精進並不是說投入很多的精力,而是要耐心和堅持不懈地禪修。

 

內觀是你需要在你的餘生中持續地去實踐的一種禪修。你不能停下來歇息。但是,如果你投入大量的精力,你就不能一直持續地禪修。你需要記住,這是一種長期的,需要穩定地進行的禪修。盡你可能多的去練習,但是要平穩地進行。

 

如果我們使用太多的精力,我們就不能持續這種禪修,那麼即使我們一再地去禪修中心靜修許多年,我們也許得不到任何的領悟。當我們長時間地做任何一種工作的時候,我們會學到許多關於那個領域的東西,但是當我們只是短期偶爾地從事那種相同種類的工作時,我們永遠也不能高水平的精通它。

 

內觀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為了真正理解某些東西,我們必須長時間地調查那個領域。如果我們只是短期地觀察事物,深刻的理解就不能產生;我們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因為我們需要長期地做這種禪修,我們必須學會怎樣持續一貫地去進行。正精進的意思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我們理解這種禪修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保持一以貫之地去做。正精進之所以「正」,是因為有大量的智慧在那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