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96FD01-7D68-4757-A408-1990A6C5F775.jpeg

增支部05第五集31-40經(3/21)

蕭式球譯

三十一.須摩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須摩那公主以五百輛王車和五百個王女隨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如果有兩個世尊的弟子,兩人有相同的信、相同的戒、相同的慧,但一人有作布施,一人不作布施,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到善趣、天界之中,大德,他們成為天神後,是否會有分別、會有不同呢?”
  世尊說: “須摩那,是會有的。當他們成為天神時,那位曾作布施的天神,有五處地方比那位不作布施的天神優勝:天的壽元、外貌、快樂、名聲、權力。須摩那,那位曾作布施的天神,有這五處地方比那位不作布施的天神優勝。”
  “大德,如果他們在那裏死後投生到這裏來,大德,他們成為人後,是否會有分別、會有不同呢?”
  世尊說: “須摩那,是會有的。當他們成為人時,那位曾作布施的人,有五處地方比那位不作布施的人優勝:人的壽元、外貌、快樂、名聲、權力。須摩那,那位曾作布施的人,有這五處地方比那位不作布施的人優勝。”
  “大德,如果他們兩人都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大德,他們成為出家人後,是否會有分別、會有不同呢?”
  世尊說: “須摩那,是會有的。當他們成為出家人時,那位曾作布施的出家人,有五處地方比那位不作布施的出家人優勝:時常乞取得到衣服,很少乞取不到;時常乞取得到食物,很少乞取不到;時常乞取得到住處,很少乞取不到;時常乞取得到醫藥用品,很少乞取不到;跟同修一起相處時,同修時常以悅意的身、口、意業來相待,很少以不悅意的身、口、意業來相待。須摩那,那位曾作布施的出家人,有這五處地方比那位不作布施的出家人優勝。”
  “大德,如果他們兩人都完滿阿羅漢道,大德,他們取證阿羅漢後,是否會有分別、會有不同呢?”
  世尊說: “須摩那,我說,他們在解脫這方面是沒有任何分別、沒有任何不同的。”
  “大德,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大德,布施的福德對天有助益,對人有助益,對出家生活有助益。真的是要布施,真的是要作福!”
  “須摩那,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布施的福德對天有助益,對人有助益,對出家生活有助益。真的是要布施,真的是要作福!”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具戒有信人,
     更復作布施,
     其光優勝於,
     世間吝嗇者。
     如月無瑕垢,
     運行於空中,
     其光優勝於,
     世間諸星光。
     
     正覺之弟子,
     具見有智慧,
     超越慳吝心,
     五處俱優勝:
     壽元與外貌、
     樂名權力等。
     此人得生天,
     受用物充足。
     如雷雨大作,
     雨水往下傾,
     高原與低地,
     到處皆充遍。”

三十二.純提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純提公主以五百輛王車和五百個童女隨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的兄弟純陀王子曾說: ‘任何人不論男或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遠離殺生、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妄語、遠離飲酒,在身壞命終之後只會投生在善趣而不會投生在惡趣。’
  “大德,我問世尊:對怎麼樣的老師有淨信,才在身壞命終之後只會投生在善趣而不會投生在惡趣呢?對怎麼樣的法義有淨信,才在身壞命終之後只會投生在善趣而不會投生在惡趣呢?對怎麼樣的僧團有淨信,才在身壞命終之後只會投生在善趣而不會投生在惡趣呢?要完滿怎麼樣的戒行,才在身壞命終之後只會投生在善趣而不會投生在惡趣呢?”
  “純提,在各種眾生之中──不論沒有腳的、雙腳的、四腳的、多腳的,不論有色身的、沒有色身的,不論有想的、沒有想的、非想非非想的──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是被譽為最高的。純提,任何人對佛陀有淨信,他的淨信就是最高的;當有最高的淨信時,果報也是最高的。
  “純提,在各種行法之中,八正道是被譽為最高的。純提,任何人對八正道有淨信,他的淨信就是最高的;當有最高的淨信時,果報也是最高的。
  “純提,在各種行法與無行法之中,無欲法是被譽為最高的,它帶來破除驕慢、清除渴求、根除黏著、斷除生死、盡除渴愛、無欲、息滅、湼槃。純提,任何人對無欲法有淨信,他的淨信就是最高的;當有最高的淨信時,果報也是最高的。
  “純提,在各種團體與群眾之中,如來的弟子僧是被譽為最高的,當中有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純提,任何人對僧團有淨信,他的淨信就是最高的;當有最高的淨信時,果報也是最高的。
  “純提,聖者所推崇的戒是被譽為最高的。純提,任何人在當中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他的戒行就是最高的;當有最高的戒行時,果報也是最高的。
  “具高淨信者,
     能知最高義:
     佛陀受尊敬,
     此乃無上士;
     法義能帶來,
     離欲平息樂;
     敬信於僧團,
     無上之福田。
     
     於此行布施,
     能增最高福。
     於此最高處,
     智者一心施,
     能得最高樂:
     投生人或天,
     其壽與外觀、
     名譽與聲望、
     快樂與能力,
     一切皆最高。”

三十三.優伽訶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跋提耶的闍提園。
  這時候,曼陀迦的孫兒優伽訶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連同多三個人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世尊保持沉默以表示接受供養。優伽訶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便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夜晚過後,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優伽訶的居所。世尊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優伽訶親手將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遞送給世尊,使他得到滿足,使他掩缽示意吃飽。當世尊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優伽訶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這幾個女兒將要嫁到丈夫的家族去,大德,請世尊教化她們,請世尊教誡她們,這將為她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於是,世尊對優伽訶的女兒說: “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要比家翁、家婆和丈夫早起遲睡,順從他們的吩咐,行為使他們歡喜,說話使他們鍾愛,以此回報他們對你們的幫助、利益、悲憫。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任何丈夫尊敬的人,不論是他的父母或沙門婆羅門,你們都要對他們照料、恭敬、尊重、供養;在他們到來時,為他們提供座位和水。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對任何夫家的工作,不論是毛線或綿織,你們都要善巧、不懈地做,學習那些工作方法,令自己具有做的能力、知的能力。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對任何夫家的工人,不論是僕人、下人或工人,你們都要知道他們做完的工作、沒做完的工作、患病時需否休息;你們都要提供他們適當的食物。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任何丈夫所賺取的物產或金銀錢財,你們都要盡心保護、盡心守護;不要被騙去、不要被盜去,不要揮霍、不要浪費。女兒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女兒們,具有這五法的女士,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歡喜天之中。
  “丈夫長提供,
     各種之照顧,
     故應勤作務,
     於夫莫輕慢。
     
     賢妻對丈夫,
     不說憎嫉語;
     丈夫所敬者,
     妻亦同尊敬。
     
     早起不怠惰,
     對人具慈憫,
     行為令夫悅,
     隨護其資財。
     
     賢妻諸所作,
     皆順夫意欲,
     將投生之處,
     名為歡喜天。”

三十四.獅子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獅子將軍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你能否指出布施在現生的果報呢?”
  “獅子,是能夠的。獅子,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受許多人鍾愛和歡喜。獅子,受許多人鍾愛和歡喜,這是布施在現生的果報。
  “獅子,再者,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常有善人來訪。獅子,常有善人來訪,這是布施在現生的果報。
  “獅子,再者,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好名聲遠播。獅子,好名聲遠播,這是布施在現生的果報。
  “獅子,再者,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有自信、感到心安。獅子,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有自信、感到心安,這是布施在現生的果報。
  “獅子,再者,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獅子,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這是布施在下一生的果報。”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獅子將軍對他說: “大德,世尊解說這四種布施在現生的果報,我對此是親身明白的,不是依靠對世尊的信仰而來的。
  “大德,我是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我受許多人鍾愛和歡喜。
  “大德,我是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我常有善人來訪。
  “大德,我是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我好名聲遠播,人們都說我是僧團的侍奉者。
  “大德,我是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我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有自信、感到心安。
  “大德,世尊解說這四種布施在現生的果報,我對此是親身明白的,不是依靠對世尊的信仰而來的。
  “大德,世尊也解說: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我對此就不是親身明白的,而是依靠對世尊的信仰而來的。”
  “獅子,正是這樣,正是這樣。獅子,一位布施者、一位施主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大眾鍾愛布施者,
     善人來訪名遠播,
     無吝嗇者具自信,
     於大眾中感心安。
     故此智者常布施,
     除慳吝垢尋福樂,
     投生天上長久住,
     三十三天中受樂。
     
     善逝弟子長行善,
     佛陀所說俱奉行,
     如此之人生天上,
     身發光芒心歡悅,
     歡喜園中常遊玩,
     受用天上五欲樂。”

三十五.布施利益

  “比丘們,布施有五種利益。是哪五種呢?
  “受許多人鍾愛和歡喜;常有善人來訪;好名聲遠播;居士法沒有缺失;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比丘們,布施有這五種利益。
  “施者依法行,
     大眾所鍾愛;
     空寂梵行者,
     常來作探訪,
     為彼說法義,
     令苦得清除,
     施者知法後,
     向滅盡無漏。”

三十六.適時布施

  “比丘們,有五種適時的布施。是哪五種呢?
  “布施給訪客;布施給要遠行的人;布施給病人;布施給饑荒的人;將新收成的穀果,先供養具有戒行的人。
  “比丘們,有這五種適時的布施。
  “慷慨有慧人,
     清除慳吝垢,
     內心具淨信,
     適時布施予,
     正直之聖者;
     此是大供養。
     
     或於此而作,
     或只心隨喜,
     俱供養無缺,
     皆能積福德。
     
     無障心布施,
     此施得大果;
     眾生具福德,
     他世有護持。”

三十七.食物

  “比丘們,布施者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五種東西給受施者。是哪五種東西呢?
  “布施了壽元、布施了外觀、布施了快樂、布施了力量、布施了心力。
  “布施了壽元,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壽元。
  “布施了外觀,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外觀。
  “布施了快樂,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快樂。
  “布施了力量,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力量。
  “布施了心力,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心力。
  “比丘們,布施者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這五種東西給受施者。
  “堅定智者行布施,
     施壽施樂施外觀,
     施力還有施心力,
     之後福樂會到來。
     
     施壽施樂等五事,
     之後能得善果報,
     不論投生於何處,
     俱得長壽得名聲。”

三十八.敬信

  “比丘們,有敬信的人有五種利益。是哪五種呢?
  “當善人出現於世上時,他首先悲憫的是有敬信的人,不是沒有敬信的人;他首先前往有敬信的人那裏,不是沒有敬信的人那裏;他首先接受有敬信的人供養,不是沒有敬信的人;他首先對有敬信的人說法,不是沒有敬信的人;有敬信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比丘們,有敬信的人有這五種利益。
  “比丘們,就正如在平坦的廣場上有一棵大榕樹,所有雀鳥都來依止,同樣地,有敬信的人,許多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人都來依止。
  “根固之大樹,
     幹粗枝節壯,
     果葉皆豐盛,
     能護諸雀鳥,
     樹蔭得遮身,
     果實得充飢;
     眾鳥空中飛,
     來此安樂處。
     
     如是具戒者,
     柔軟具敬信,
     謙虛不自私,
     自制心仁慈;
     無漏之聖者,
     清除貪瞋癡,
     世間之福田,
     常來作探訪,
     為彼說法義,
     令苦得清除,
     施者知法後,
     向滅盡無漏。”

三十九.兒子

  “比丘們,父母看見五處地方而想在家族中生兒子。是哪五處地方呢?
  “兒子或會以供養回報養育之恩;兒子或會以照顧回報照顧之恩;兒子或能保存家族的美譽;兒子或能繼承良好的家風;兒子或會在父母命終後,以父母的名義作布施。
  “比丘們,父母看見這五處地方而想在家族中生兒子。
  “智者見五處,
     而欲生兒子:
     有兒所供養;
     有兒所照顧;
     能存家族譽;
     能承好家風;
     父母命終後,
     以其名布施。
     見此之五處,
     智者欲生兒。
     
     故此善兒子,
     能知恩圖報,
     供養於父母,
     之前受照顧, 
     銘記此恩德,
     現盡心回報,
     聽父母教誡,
     不失家族譽。
     具信戒之子,
     受眾人稱讚。”

四十.大樹

  “比丘們,大樹依止喜瑪拉雅山王,五種東西便能夠得到增長。這五種東西是什麼呢?
  “幼枝和樹葉得到增長,粗枝得到增長,樹幹外皮得到增長,近樹幹中心的軟木得到增長,樹幹中心的實木得到增長。
  “比丘們,大樹依止喜瑪拉雅山王,這五種東西便能夠得到增長。
  “比丘們,同樣地,人們依止有敬信的人,五種東西便能夠得到增長。這五種東西是什麼呢?
  “信得到增長,戒得到增長,聞得到增長,施得到增長,慧得到增長。
  “比丘們,人們依止有敬信的人,這五種東西便能夠得到增長。
  “猶如大石山,
     在於森林中,
     草木所依止,
     大樹得增長。
     
     具信戒之人,
     亦如大石山,
     妻兒與親屬,
     同事與隨從,
     共同所依止,
     各各得增長。
     
     具戒德之人,
     有施有善行。
     眾人見及此,
     皆仿效而行。
     
     眾人行法已,
     入於善趣道,
     受天界喜樂,
     所欲皆滿足。”
  
  第四須摩那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