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184558-F619-4DB1-8530-D57ED399E750.jpeg

心法概要(2)

 

[阿姜舒淨]

 

心的特徵是感知、覺知。心正在覺知的對象、或是目標,就稱為心的“所緣”。硬物撞擊產生了聲音,但假如心沒有覺知到那聲音,那聲音就不是心的所緣。

心能夠感知內在和外在的法相,心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官能感知外在的法相,也能感知心本身的感覺。

 

研究心,就是研習呈現於當下的外在的法相和內在的法相。看的時候,景象是眼識的所緣,是呈現在外的法相,感知外在法相的心是內在的法相。

 

心除了覺知、識知,還有想,心不停息的在想,從身邊的小事到國家的大事。每個人的想法也不同,導致的行動作為也不同,由個人而到團體,綜合起來就成為發生在社會上的各種事件。今天的社會所以如此,是因為今天人心的想法如此,未來的社會如何,也在於未來人心的想法如何。

 

心的本質是純淨的感知狀態,心可能因煩惱的雜染而污濁,但污濁不能改變心的純粹是感知、識知的特徵。

 

心生起後隨即滅去,上一個滅去的心是下一個心生起的因。看的心生起滅去,下一個心已經不是看的心,所以我們不可能沒有間斷的在看到、在聽到,或是在不停的思索中。

 

在無夢的熟睡中,心也不斷的在生起滅去,但是在熟睡狀態下的心並沒有通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個門戶接觸到所緣,所以我們不知道心在運作。沒有通過眼耳鼻舌身意識知所緣的心,稱為“有分心”(bhavanga)。有分心的意思是生命的成份或要素,有分心保持了生命的繼續存在,是生命流不可缺的心。在沒有心路時生起的心,就是有分心,有分心也是生起滅去,但是有分心沒有可以通過眼耳鼻舌身意等門戶接觸到所緣,所以我們不知道有分心的所緣和運作。

 

聽見聲音的過程是:外界的聲音撞擊到耳根的神經後,耳識在耳神經處生起聽見聲音,緊接著而起的是認知、分析、了解該聲音意思的心。心的生起,從識知所緣到其後的感到喜歡不喜歡,然後是出現善心或惡心的一連串心理過程,稱為一個“心路”。

 

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處生起的心識是一個心路的開始,一個心路滅去後,隨即是數目不定的有分心的生生滅滅,然後是一個心路的開始生起。生命的存在,就是心路與有分心不停息流轉的延續,一直到“死心”(cuti)的生起,執行死亡的作用,心路和有分心的運行中斷,一期的生命就告結束。

 

在無夢的熟睡中,有分心沒有通過眼耳鼻舌身意識知所緣,所以沒有喜、怒、哀、樂、妒忌、慈悲等等的感受,但是累積的煩惱還在,只要是心路開始運作,潛在的煩惱就生起,所以,只要是有知覺,立刻就有喜歡不喜歡,善心不善心的出現。

 

儘管景象、聲音、氣味、味道、冷熱軟硬等色相是實際存在的,但是如果沒有心的當下感知,則以上所述的各種色相不能呈現。

 

只有對事物有正確與透徹的理解,才會產生智慧,研習佛學,就是循依佛陀的教導,認知宇宙萬物的實相。因此,所謂“心念處”,就是心對呈現於當下的法相的覺知功能,不受愚痴所惑,慢慢熏習了解覺知的心生起時的狀態的修行。

 

 

泰國佛學研習與弘揚基金會

http://cn.dhammahome.com/t/?cat=3&paged=3

由Neelapa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