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116D2-7A8C-4BB5-9883-EF4ACA446849.jpeg

增支部05第五集171-190經(16/21)

蕭式球譯

一七一.怯弱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優婆塞會有怯弱。是哪五法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優婆塞會有怯弱。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優婆塞會有無畏。是哪五法呢?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優婆塞會有無畏。”

一七二.無畏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居家優婆塞不會有無畏。是哪五法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居家優婆塞不會有無畏。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居家優婆塞會有無畏。是哪五法呢?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居家優婆塞會有無畏。”

一七三.地獄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優婆塞,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是哪五法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優婆塞,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優婆塞,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是哪五法呢?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優婆塞,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一七四.怨對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 “居士,一個不捨棄五種怖畏和怨對的人,人們會稱他為 ‘一個戒行不好、會投生地獄的人’ 。是哪五種怖畏和怨對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居士,一個不捨棄這五種怖畏和怨對的人,人們會稱他為 ‘一個戒行不好、會投生地獄的人’ 。
  “居士,一個捨棄五種怖畏和怨對的人,人們會稱他為 ‘一個具有戒行、會投生善趣的人’ 。是哪五種怖畏和怨對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居士,一個捨棄這五種怖畏和怨對的人,人們會稱他為 ‘一個具有戒行、會投生善趣的人’ 。
  “居士,一個殺生的人以殺生為條件,會為現生帶來怖畏和怨對,會為下一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也會令內心經歷痛苦和憂惱。不殺生便不會為現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不會為下一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不會令內心經歷痛苦和憂惱。就是這樣,不殺生能平息怖畏和怨對。
  “居士,一個偷盜的人……
  “居士,一個邪淫的人……
  “居士,一個妄語的人……
  “居士,一個飲酒的人以飲酒為條件,會為現生帶來怖畏和怨對,會為下一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也會令內心經歷痛苦和憂惱。不飲酒便不會為現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不會為下一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不會令內心經歷痛苦和憂惱。就是這樣,不飲酒能平息怖畏和怨對。
  “殺害於生命,
     偷取世間財,
     侵犯人妻女,
     口說虛假語,
     以及飲酒等,
     人若作此事,
     不捨五怨對,
     稱為惡戒者。
     如此劣慧人,
     命終生地獄。
     
     殺害於生命,
     偷取世間財,
     侵犯人妻女,
     口說虛假語,
     以及飲酒等,
     人不作此事,
     能捨五怨對,
     稱為具戒者。
     如此正慧人,
     命終生善趣。”

一七五.低種族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優婆塞,是低種族優婆塞,是污垢優婆塞,是低劣優婆塞。是哪五法呢?
  “沒有信,戒行不好,祈求吉兆,相信吉兆而不信業果,供養時以外道為先。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優婆塞,是低種族優婆塞,是污垢優婆塞,是低劣優婆塞。
  “比丘們,具有五法的優婆塞,是寶石優婆塞,是紅蓮優婆塞,是白蓮優婆塞。是哪五法呢?
  “有信,具有戒行,不祈求吉兆,相信業果而不信吉兆,供養時不以外道為先。
  “比丘們,具有這五法的優婆塞,是寶石優婆塞,是紅蓮優婆塞,是白蓮優婆塞。”

一七六.喜悅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伴隨著大約五百位優婆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他們說: “居士們,你們以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來侍奉僧團,居士們,不要以此為足,你們應進一步這樣修學:想方法讓自己時常進入遠離的喜悅之中。居士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舍利弗尊者對他說: “大德,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大德世尊能這樣善說法義!大德,一位聖弟子在進入遠離的喜悅之中時,是不會有五種事情的:這時沒有由貪欲所帶來的痛苦和憂惱,這時沒有由貪欲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這時沒有由不善行所帶來的痛苦和憂惱,這時沒有由不善行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這時沒有由善行所帶來的痛苦和憂惱。大德,一位聖弟子在進入遠離的喜悅之中時,是不會有這五種事情的。”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舍利弗,一位聖弟子在進入遠離的喜悅之中時,是不會有五種事情的:這時沒有由貪欲所帶來的痛苦和憂惱,這時沒有由貪欲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這時沒有由不善行所帶來的痛苦和憂惱,這時沒有由不善行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這時沒有由善行所帶來的痛苦和憂惱。舍利弗,一位聖弟子在進入遠離的喜悅之中時,是不會有這五種事情的。”

一七七.商人

  “比丘們,有五種商人是優婆塞不應做的。是哪五種呢?
  “販賣武器的商人、販賣眾生的商人、販賣肉類的商人、販賣酒類的商人、販賣毒藥的商人。
  “比丘們,這五種商人是優婆塞不應做的。”

一七八.國王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你們曾否見過或聽過,有人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於是國王以不殺生的原因而捉拿那人,然後判他處斬、收綁、流放或其他懲罰的嗎?”
  “大德,沒有。”
  “比丘們,十分好。比丘們,我也是一樣,從沒見過或聽過,有人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於是國王以不殺生的原因而捉拿那人,然後判他處斬、收綁、流放或其他懲罰的。
  “比丘們,只有一個人做了惡業,人們告訴國王,有人取去一個女士或男士的生命,於是國王以殺生的原因而捉拿那人,然後判他處斬、收綁、流放或其他懲罰的。你們見過或聽過這樣的事情嗎?”
  “大德,我們曾經見過,曾經聽過,在將來也會見到和聽到。”
  ……偷盜……人們告訴國王,有人盜取他人藏在村裏或森林的財物……
  ……邪淫……人們告訴國王,有人侵犯他人的女士或女童……
  ……妄語……人們告訴國王,有人用妄語來傷害居士或居士子……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你們曾否見過或聽過,有人捨棄飲酒、遠離飲酒,於是國王以不飲酒的原因而捉拿那人,然後判他處斬、收綁、流放或其他懲罰的嗎?”
  “大德,沒有。”
  “比丘們,十分好。比丘們,我也是一樣,從沒見過或聽過,有人捨棄飲酒、遠離飲酒,於是國王以不飲酒的原因而捉拿那人,然後判他處斬、收綁、流放或其他懲罰的。
  “比丘們,只有一個人做了惡業,人們告訴國王,或是有人酒後取去一個女士或男士的生命,或是有人酒後盜取他人藏在村裏或森林的財物,或是有人酒後侵犯他人的女士或女童,或是有人酒後用妄語來傷害居士或居士子,於是國王以飲酒的原因而捉拿那人,然後判他處斬、收綁、流放或其他懲罰的。你們見過或聽過這樣的事情嗎?”
  “大德,我們曾經見過,曾經聽過,在將來也會見到和聽到。”

一七九.在家人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伴隨著大約五百位優婆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你要知道,若白衣在家人有約束行為的五戒學處,加上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的話,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記說: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舍利弗,什麼是約束行為的五戒學處呢?
  “舍利弗,一位聖弟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就是約束行為的五戒學處了。
  “舍利弗,什麼是 ‘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呢?
  “舍利弗,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是得到第一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這能令不清淨的心得到清淨,能令不明晰的心得到明晰。
  “舍利弗,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是得到第二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這能令不清淨的心得到清淨,能令不明晰的心得到明晰。
  “舍利弗,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是得到第三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這能令不清淨的心得到清淨,能令不明晰的心得到明晰。
  “舍利弗,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是得到第四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這能令不清淨的心得到清淨,能令不明晰的心得到明晰。
  “舍利弗,這就是 ‘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了。
  “舍利弗,你要知道,若白衣在家人有這約束行為的五戒學處,加上很容易便能得到這四種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的話,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記說: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見地獄怖畏,
     人皆離惡行;
     智者習聖法,
     更皆遠離之。
     
     即使是強者,
     亦不害眾生;
     不盜他人物;
     滿足自妻妾,
     不犯人妻女;
     不故說妄語;
     不飲不酗酒,
     令心不迷亂。
     
     常念等正覺,
     隨覺諸法義,
     修習正直心,
     得生梵世間。
     
     若人求福德,
     布施供養時,
     先供寂靜者,
     能得大果報。
     
     何謂寂靜者,
     舍利弗諦聽:
     黑牛或白牛,
     紅牛或黃牛,
     鴿色或雜色,
     膚色各不同,
     若選牛牽物,
     不求於膚色,
     但求性溫馴,
     雄壯有力量,
     能牽拉重物,
     能快速行走;
     人亦復如是,
     剎利婆羅門,
     吠舍首陀羅,
     及有旃陀羅,
     種姓各不同,
     若選受施人,
     不求於種姓,
     但求心調伏,
     依法具善戒,
     真語具慚愧,
     無生梵行立,
     卸擔無繫縛,
     無漏得究竟,
     無取得湼槃。
     
     此離欲福田,
     施此得大果。
     若施於餘人,
     愚癡無明者,
     不聞法義者,
     則不近寂靜。
     
     若習近寂靜,
     習近智慧者,
     於佛之敬信,
     內心深紮根。
     得生於天界,
     或大姓人家,
     漸向於湼槃,
     智者得體證。”

一八零.伽毗尸

  有一次,世尊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他在途中一處地方看見一個大娑羅樹園,於是離開道路前往那個娑羅樹園,進入了娑羅樹園,走到一處地方,之後展現出微笑。
  這時候,阿難尊者心想: “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世尊展現微笑呢?如來是不會無緣無故展現微笑的。” 於是對世尊說: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世尊展現微笑呢?如來是不會無緣無故展現微笑的。”
  “阿難,從前,這個地方是一個都城,這個都城富庶、繁榮、人口眾多。阿難,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曾經依止這個都城來生活,他有一個名叫伽毗尸的優婆塞戒行不圓滿,由伽毗尸優婆塞指引和指導的大約五百位優婆塞也戒行不圓滿。
  “阿難,伽毗尸優婆塞心想: ‘我幫助、帶領、指導這五百位優婆塞,我戒行不圓滿,他們也戒行不圓滿。我跟他們一樣,並不勝過他們,讓我勝過他們吧!’ 於是,伽毗尸優婆塞前往五百位優婆塞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請尊者們受持於心,從現在起,我要做戒行圓滿的人!’
  “阿難,五百位優婆塞心想: ‘伽毗尸大師幫助、帶領、指導我們,他要做戒行圓滿的人了,我們何不也一起做戒行圓滿的人呢!’ 於是,他們前往伽毗尸優婆塞那裏,然後對他說: ‘請伽毗尸大師受持於心,從現在起,我們也要做戒行圓滿的人!’
  “阿難,伽毗尸優婆塞心想: ‘我幫助、帶領、指導這五百位優婆塞,我戒行圓滿,他們也戒行圓滿。我跟他們一樣,並不勝過他們,讓我勝過他們吧!’ 於是,伽毗尸優婆塞前往五百位優婆塞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請尊者們受持於心,從現在起,我要做梵行者,遠離性行為這世俗的行為!’
  “阿難,五百位優婆塞心想: ‘伽毗尸大師幫助、帶領、指導我們,他要做梵行者了,我們何不也一起做梵行者呢!’ 於是,他們前往伽毗尸優婆塞那裏,然後對他說: ‘請伽毗尸大師受持於心,從現在起,我們也要做梵行者,遠離性行為這世俗的行為!’
  “阿難,伽毗尸優婆塞心想: ‘我幫助、帶領、指導這五百位優婆塞,我戒行圓滿,他們也戒行圓滿;我是梵行者,他們也是梵行者。我跟他們一樣,並不勝過他們,讓我勝過他們吧!’ 於是,伽毗尸優婆塞前往五百位優婆塞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請尊者們受持於心,從現在起,我一天只吃一餐,過了中午不吃東西,遠離非時食!’
  “阿難,五百位優婆塞心想: ‘伽毗尸大師幫助、帶領、指導我們,他要遠離非時食了,我們何不也一起遠離非時食呢!’ 於是,他們前往伽毗尸優婆塞那裏,然後對他說: ‘請伽毗尸大師受持於心,從現在起,我們也一天只吃一餐,過了中午不吃東西,遠離非時食!’
  “阿難,伽毗尸優婆塞心想: ‘我幫助、帶領、指導這五百位優婆塞,我戒行圓滿,他們也戒行圓滿;我是梵行者,他們也是梵行者;我遠離非時食,他們也遠離非時食。我跟他們一樣,並不勝過他們,讓我勝過他們吧!’ 於是,伽毗尸優婆塞前往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那裏,然後對他說: ‘大德,願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阿難,伽毗尸優婆塞在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座下出家,受具足戒。
  “阿難,受具足戒不久,伽毗尸比丘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伽毗尸比丘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阿難,五百位優婆塞心想: ‘伽毗尸大師幫助、帶領、指導我們,他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了,我們何不也一起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呢!’ 於是,他們前往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那裏,然後對他說: ‘大德,願我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們能受具足戒。’
  “阿難,他們在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座下出家,受具足戒。
  “阿難,伽毗尸比丘心想: ‘我很容易便能得到這種無上的解脫樂,真希望這五百位比丘也很容易便能得到這種無上的解脫樂!’
  “阿難,那五百位比丘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們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阿難,以伽毗尸為首的五百位比丘通過循序漸進的精進,最終證悟無上的解脫。因此,你應這樣修學:通過循序漸進的精進,最終證悟無上的解脫。阿難,你應這樣修學。”
  
  第十八優婆塞品完

 

一八一.森林

  “比丘們,有五種居住在森林的人。是哪五種呢?
  “因遲鈍、迷癡而居住在森林,因有惡欲、受惡欲支配而居住在森林,因內心狂亂而居住在森林,因居住在森林的人受佛陀和佛弟子稱讚而居住在森林,因要依止少欲、知足、嚴謹、遠離、簡樸的生活而居住在森林。
  “比丘們,有這五種居住在森林的人。
  “比丘們,那些因要依止少欲、知足、嚴謹、遠離、簡樸的生活而居住在森林的人,是在這五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比丘們,就正如由母牛出牛乳,由牛乳出乳酪,由乳酪出生酥,由生酥出熟酥,由熟酥出醍醐,醍醐是被譽為最高的。同樣地,那些因要依止少欲、知足、嚴謹、遠離、簡樸的生活而居住在森林的人,是在這五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一八二.舊布衣

  ……穿舊布衣的人……(除了 “居住在森林” 改作 “穿舊布衣” 之外,其餘部份跟一八一經相同。下同)……

一八三.樹下

  ……居住在樹下的人……

一八四.荒塚

  ……居住在荒塚的人……

一八五.空曠地方

  ……居住在空曠地方的人……

一八六.常坐不臥

  ……常坐不臥的人……

一八七.隨處居住

  ……隨處居住的人……

一八八.一坐食

  ……一坐食的人……

一八九.後時食

  ……不吃後時食的人……

一九零.化取食物

  “比丘們,有五種只吃化取食物的人。是哪五種呢?
  “因遲鈍、迷癡而只吃化取食物,因有惡欲、受惡欲支配而只吃化取食物,因內心狂亂而只吃化取食物,因只吃化取食物的人受佛陀和佛弟子稱讚而只吃化取食物,因要依止少欲、知足、嚴謹、遠離、簡樸的生活而只吃化取食物。
  “比丘們,有這五種只吃化取食物的人。
  “比丘們,那些因要依止少欲、知足、嚴謹、遠離、簡樸的生活而只吃化取食物的人,是在這五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比丘們,就正如由母牛出牛乳,由牛乳出乳酪,由乳酪出生酥,由生酥出熟酥,由熟酥出醍醐,醍醐是被譽為最高的。同樣地,那些因要依止少欲、知足、嚴謹、遠離、簡樸的生活而只吃化取食物的人,是在這五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第十九森林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