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44B111-88DC-47DB-9067-AEB549D093FC.jpeg

《法,以心傳心》1/4

隆波帕默尊者

泰國蘇可泰大學

20160515

 

今天有中國人來參加禪修,他們在寺廟已經學習了幾天今天來這裡學習。中國人希望得到法。

以前中國同樣也有法,後來局勢發生變化,法也出現了斷層。他們不顧艱辛地來泰國學習,希望把法帶回去。首先遇到的是語言關——一定需要翻譯。幸好隆波這裡有懂泰文的中國人在幫忙翻譯。如果泰國人不來守護與弘傳佛教,未來某日,我們的後人就要去中國學習了。

跨國學法,是困難重重的,路途艱辛是障礙之一,而語言障礙則首當其衝。若讓隆波講中文,只會說一個字「家」(潮州話的「吃」),其它的都不會講,也不認識。中國人聽不懂泰文,需要有人翻譯。有一天可能我們也需要去其它國家學習。若不善加護持,將來的後人也許就無「法」可學。諸如此類的話,隆波已經講了好幾年。沒有誰可以為我們護持佛教,惟有我們自己。

護持佛教的方法是:一定要學習,且致力於實踐,從而獲得正確的瞭解與領悟。一旦達成,便可以稱為——擁有了正見,之後就可以將其傳遞給感興趣的人。

弘法是有條件的——要以慈悲心去行持。如想從中牟取私利,「法」便只是徒有其表。

根據隆波自己多年講法的經驗來看,如果戒有缺損、禪定薄弱、動機不純,法流是無法弘傳出來的。聽法之心與講法之心一定要乾乾淨淨,至少有戒,以及對佛、法、僧的恭敬之心。心門需要敞開,法才能從講法之心流入聽法之心。

如果大家聽過隆波的法談CD,且聽過多次的話,就會發現隆波的法談開示依然是原先的內容,但是每一次聽,我們的理解與領悟卻不盡相同。從講法之心流淌出來的法流,聽眾的心靈品質越高,理解與領悟就越發清晰,越發趨近於實相,這正是法的神奇與殊勝之處。不像是世間知識, 說哪個詞就是那個詞,非對即錯,沒有延伸性。

而法的學習——今天聽法之後有了理解,問說理解得對嗎?對。而經過學習、實踐之後再聽,雖然還是原來的話,理解與領悟卻非同以往。再問說,現在的理解對嗎?依然對,但卻是不同層次的對,對的級別不同。這就是法的神奇與殊勝之處。它不是嘴巴說然後傳進耳朵。

法是以心傳心的。

因此,弘法之人需要具有真正的慈悲。如果心中潛匿著其它動機,法不可能流淌出來,聽眾最多只是獲得記憶,心是不會醒過來的,因為得到的只有記憶。

大家跟隨隆波學法已有一段時間,誰覺得自己有轉變的,請舉手,有嗎?有很多!那再問——誰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變化,有嗎?真沒有嗎?誰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壞,有嗎?應該有。沒有嗎?看起來似乎應該欣慰,但不太相信,一定要觀察得久些,要久經考察。

比如,若有人告訴我們,他已經見法開悟。佛陀沒說過這時要講「善哉」之類的話。佛陀開示道,不要馬上隨喜,也別即刻拒絕,再考察一段時間,慢慢體會。

比如,我們說自己因學法而有所轉變。隆波在相信和隨喜之前,一定會先考察許久。否則,今天隨喜,下一個月又要請求收回了。隆波不是政治家,無法出爾反爾的說話。

如果想得到什麼,就一定要付諸實踐。包括持戒在內——對身與口進行調整,為提升心靈做好準備。

提升心靈的工作有兩項。  

第一項,是讓心獲得力量,讓心鮮活自然,為開發智慧做好準備。第二項工作,是讓心變聰明,以便獲得正確的理解與領悟,令正見生起。

因此,提升心靈有兩個目標:提升心,令其獲得禪定;以及,使其產生智慧。  

隆波反復不斷地教導說,我們要有禪定與智慧。那如何做,禪定與智慧才可以生起呢?

一定要具備覺性。若無覺性,生起的禪定會立即變成邪定,而不會有正定。若無正確的禪定,智慧根本不會生起。  

所以首要的工作就是發展覺性。關於「覺性」——隆布特長老曾教導道:覺性於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若缺乏覺性,所有的善行與美德都將付之一炬。如果具備了覺性,戒、禪定與智慧,才有可能生起。

覺性是無我的,我們無法指揮覺性生起。心也是無我的,無法命令其生起覺性。所有的境界或狀態稱之為「行」。諸「行」是無常、苦以及無法掌控的。

覺性不會無緣無故生起。即便在路邊樹起廣告牌,提醒說:開車的時候要有覺性,等等的。那只是普通的覺性、世間的覺性,並非我們所需要的覺性。問說,世間的覺性有利益嗎?有。開車不會撞人,走路不會墜溝,是有好處的。但如果問,它與道、果、涅槃有關係嗎?差得遠呢。

想要透過修行來提升自心,覺性是必不可少的,繼而再令智慧生起,最終抵達道、果、涅槃。能夠讓心抵達純淨無染和解脫自在的,必定是「四念處的覺性」。「四念處的覺性」,是覺知自己身與心的覺性,而不是觀察別人的身和心。如何訓練才能讓「四念處的覺性」生起呢?一定得經由實踐,因為覺性不會無緣無故生起。

有時候隆波也會看廣告,從春武里坐車過來的路上,會看到很多大廣告牌,上面真心實意的寫著:喝酒會導致沒有覺性。大家看到過這種廣告牌嗎?投放廣告的恰恰是酒商,在酒瓶旁寫著:喝酒會導致失去覺性。喝酒導致昏昏碌碌,等等的。寫是這樣寫,但是照賣不誤,而且也有人喝。「喝酒會導致沒有覺性」,看起來也是事實,但那是「世間的覺性」。若論及「四念處的覺性」,無論那人喝酒與否,都尚未具備。

想要在世間找到一個真正具有覺性的人,實在是太稀有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訓練。沒有幸運,也不是碰巧,不存在無勞而獲。所有的一切都符合業果法則。如此做就會有如此的結果;那麼做則有那樣的結果。播種生起覺性的因,才會收穫覺性生起的果,如果播撒的是缺乏覺性的因,則不會生起覺性。

讓覺性生起的近因是——心能夠牢牢記得諸種境界或狀態。隆波在此提及的覺性是「四念處的覺性」,也就是覺知名法與色法的覺性。要想生起能夠覺知名、色的覺性,心一定要牢牢記得名、色的諸種境界或狀態。在起步階段,我們一定要選擇一種禪法來練習,別期待天上掉餡餅——指望聽隆波講法,聽著聽著就豁然頓悟了。

佛陀時代,聽一點點法,就證悟成為阿羅漢的行者不乏其人,而我們聽了很久很久,初果仍然遙遙無期。因為大家的波羅密不一樣。他們生生世世累積著波羅密,數不勝數。有些人累積了數十萬大劫的波羅密,才得以成為神通廣大的上首弟子。而我們的波羅密比較少,先謙虛一點,別預估自身有很多的波羅密。如果波羅密很多,就不會出生於此了。這裡有什麼值得出生的?因此我們要訓練,因為覺性不會無緣無故生起。

修習任何一個禪法——觀身也行,觀受也行,或者感覺苦樂也行,觀自己的心也行。練習去觀,是為了讓心認識那些境界或狀態。然後常常看到它們,直到牢牢記得它們,如此覺性才會自行生起。就像我們認識某人,比如某個親人,但二、三十年從未謀面,等到再見面時也記不起來,形同陌路。而對於每天見面的人,不用看臉,只聽到走路聲就知道了。碰到過嗎?聽到腳步聲就知道是誰?為何會如此?因為常常聽見。或是聽到咳嗽聲,就知道是誰了,因為常常聽到。

要想讓心能夠牢牢的記住境界或狀態,就要常常看到它們。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