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F345BD-3EDE-489F-8076-124315783CE9.jpeg

《法,以心傳心》4/4問答

隆波帕默尊者

 

居士1:頂禮隆波!請問如何自我檢驗自己有沒有毗鉢捨那的雜染?

隆波:毗鉢捨那的雜染,絕大部分體現在自以為開悟了,有些人甚至自認為已經證得阿羅漢。可以去觀察那一刻心有沒有歸位?如果心沒有歸位卻自以為證悟了,那麼都不是真的。毗鉢捨那雜染生起的時候,心全是往外送的。

       毗鉢捨那的雜染有十類,在《Yukanatasu》經裡,阿難尊者談及十類的毗鉢捨那雜染,尊者使用的名詞是——散亂於法之中,共計十項,也就是毗鉢捨那的十種雜染。尊者也教導瞭解決之道——讓心獲得禪定。如果讓隆波來描述就是——心若真正歸位,十類毗鉢捨那的雜染都會蕩然無存。心若沒有歸位,就會被它們所騙。

       惟有修習毗鉢捨那的行者才會生起毗鉢捨那的雜染。正如要想生起禪相的人,就一定要修習禪定。禪定的敵人是被禪相所騙,而毗鉢捨那的敵人則是被毗鉢捨那的雜染所騙。

       此刻的心,歸位了嗎?你確定嗎?隆波不相信,試試再去觀照。你的心的確是寧靜的,可是卻散亂在外,感覺到了嗎?試著用呼吸把覺知帶回來,你想得太多了…試著呼吸…並沒有讓你去想…呼吸,當下的心跟剛才的心不同,體會到了嗎?剛才你的心散亂在法里,散亂在外,這樣一來,毗鉢捨那的雜染就有機會生起。如果心歸位了,毗鉢捨那的雜染便會全部消失。

       好啦,下一位。


居士2:頂禮隆波!我跟隨隆波學法已經好幾年,這是第四次來做禪修報告,每一次隆波都會有所開示。上一次隆波說,「要修習慈心」,我回去也有用功。現在又有機會作新的報告——我剛剛才知道輕鬆的心是這樣的,然後開始體諒別人,以前自以為瞭解自己,現在卻發現,事實上,我有非常多的偽裝與修飾。

隆波:對!

居士2:非常多。

隆波:一般人都會構建層層的外殼來包裝自己,希望讓別人看到我們的好。修行人也會構建「修行人」的外殼——也就是境界,然後自己住進去,以為那就是修行,事實上,正在迷著呢。依賴於覺性和智慧,慢慢地學習與觀察就會知道——正是自己構建出來的事物在欺騙自己,心因而鬆脫出來。繼續去學習,你還是想得太多。

居士2:非常感恩!

隆波:心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快樂比以前多很多了,以前動不動就容易生氣。


居士3:頂禮隆波!兩年前,隆波開示說讓我大膽放手,因為那時候,我的覺知非常微細,很快就去到無色定。隆波開示之後的某天,聽音樂的時候突然看見心鬆脫出來!看見心鬆脫的一瞬間,即刻明白:事實上,自己一直是在抓取的。

隆波:對。

居士3:從那之後,各種境界可能依然與以前相同,不同的是,現在能夠緊隨著及時知道與看見它們。而且,何時心在抓取,就即刻知道它在抓取。然後又好像變回了不會修行的普通人,因為心何時抓取,我會知道它在抓取。這就是目前的情況。

隆波:很好,不錯,繼續用功。如其本來面目地知道,那樣才會知道實相。


居士4:頂禮隆波!我感覺自己的修行似乎還未上路。

隆波:什麼?

居士4:還不太會修行,覺性不怎麼生起,禪定也很少。比如:看見生氣了,自己也知道,但只是一瞬間,之後就卷進生氣里。

隆波:一定要訓練,禪定力不夠就容易被捲入。

居士4:好的。

隆波:選擇一種讓禪定生起的方法來訓練,常常的及時知道「心跑掉了」,不是禁止心去跑,而是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等到真正上戰場時,心跑掉的一瞬間,就會立即知道,否則會跑掉很久。

居士4:我現在基本是按照隆波的開示在用功,每天打坐15分鐘,但發現全是在散亂之中。

隆波:沒關係的。感覺到了嗎?現在你的心力增長了。

居士4:可是好像只能安住一瞬間,然後就會看見欲想一點點跑出來。

隆波:無論何種境界生起,都要及時知道它們。如果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就會獲得禪定。很好,繼續用功。


居士5:頂禮隆波!今天是我首次做禪修報告,聽您講法已有好幾年,也實踐了很久,真的覺性或假的覺性生起了,都緊隨著去知道,我擅長於觀身與觀感受,有一次感覺自己不是自己,心裡生起恐懼。

隆波:對。

居士5:現在又會生起,某次坐著在工作,看見自己的手好像是別人的手,嚇了一跳,常常的緊張不安。

隆波:要去知道(緊張)。

居士5:也是緊隨著去知道,看見緊張生起而後滅去。我想請教,在生滅的時候,是否要不斷的緊隨著覺知?

隆波:我們要不斷的觀照當下。

居士5:當下?

隆波:當下!並不是要緊隨著去到特定的地方。

居士5:好的。

隆波:什麼在當下生起,就知道它。看到實相之後,心緊張、害怕,都是正常的,如果常常看見就不會感到害怕。就像打坐之後看到鬼,最開始會怕,但是天天看到就不會害怕了。

居士5:我不會打坐,只是走路。

隆波:那麼就去覺知身。

居士5: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需要走著工作。

隆波:小心,別讓心像現在一樣粘著於「如如不動」。現在很緊張,對嗎?然後就被鎖住了。

居士5:很緊張,然後緊隨著去覺知緊張。

隆波:感覺到了嗎?此刻你在打壓。

居士5:感到特別昏沈,因為今天比平常起床要早。想請教您,目前我這樣緊隨著去知道、緊隨著去看見,是否正確?

隆波:也算正確。但以後修行進步了再回頭看,就發現又錯了,這是一種常規——「正確」是有次第的。無需疑惑,是「正確」的。

居士5:我不知道何時能再頂禮您,因為我在國外。

隆波:觀照自己當下的身與心,在哪裡都一樣。

居士5:現在感到非常緊張,於是就緊隨著去覺知緊張,它會自行生滅。

隆波:觀照緊張是沒關係的,但是別跳進去干擾。當下你有跳進去打壓它。一旦去壓制,你就會感到憋悶。

居士5:是的。

隆波:慢慢去觀,然後,心會逐漸的提升,心的學習是需要花些時間的。

居士5:非常感恩!


居士6:頂禮隆波!我是第二次做禪修報告。上次隆波開示說,我要再大膽一點的觀照。現在開始看見身體是苦,因為在日常生活看見自己「被逼迫著」,剛剛解除了一種苦,又有另一種苦。

       隨著越來越多的看見,也更願意接受,開始洞見到身體是一個部分,心是一個部分,感受是一個部分,行蘊與造作又是另一個部分。一旦心越來越願意接受,就會照見每個部分是各自分開工作的,如果不干擾它們,就不會有苦,僅僅只是看著。最近感覺看不清楚境界了,不知道正確與否?

隆波:看不清楚,不用嚇一跳,看不清楚就知道看不清;模糊,就知道模糊,這就已經看對了。

居士6:好的。

隆波:如果看不清楚卻想去看清,就肯定錯了。「看不清楚」的狀態本身也是生滅的。

居士6:恩。

隆波:它本身也是一種境界——模模糊糊的。

居士6:好的。

隆波:如其本來地知道即可,不用非得好。

居士6:以前看見「心跑掉了」,就會瞬間知道,現在看見的卻是「滅」的片刻。

隆波:嗯?

居士6:看見了就滅去,看不到開頭了。

隆波:一旦訓練嫻熟,「滅」就會變得明顯。

居士6:好的。

隆波:「滅」會明顯,有的只是不斷地滅、滅、滅…

居士6:好的。

隆波:沒什麼可奇怪的。

居士6:我還在正確的路上嗎?需要額外的調整嗎?

隆波:在。繼續用功吧。

居士6:頂禮!感恩!


居士7:頂禮!隆波開示說讓我去觀身。能觀到什麼就努力去觀,不好也行,我就是這樣不斷提醒自己,而對於觀白骨,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就努力覺知,不好也行,對嗎?

隆波:對,隆波已經說過,訓練並不是為了得到好,能夠覺知自己,看到身心在不停的工作,那正是最好的。感覺到了嗎?你的心已經變了。

居士7:感到散亂減少了。

隆波:對的。

居士7:還有一點點。

隆波:是的,你的禪定已經生起,繼續用功吧。

居士7:好的。

隆波:你觀自己的身體,禪定就會很快生起。

居士7:還有個問題,我媽媽大腦嚴重受損,主治醫生說康復的機率很小,但醫生並沒有說毫無機會。想請教隆波是繼續治療還是放棄?我不希望傷害媽媽,也不希望自己造惡業。

隆波:這很難說。假如說得不謹慎,隆波也在造惡業。比如,以前有人問是否該替病人拔掉輸氧管,拔還是不拔?拔掉之後屬於殺害親人嗎?其實一切取決於動機。假如是刻意希望其死,條件就具足了;若沒有刻意希望其死,而是看見他非常痛苦,每天被醫生治療,不斷被切割這裡和那裡,已經回天無力,有的只是痛苦。那麼這樣做的用心便是不希望他受苦。這完全取決於用心,取決於動機,何種動機導致造何種業。

居士7:如果身體無法繼續維持了,比如,已經無法呼吸了呢?

隆波:那就幫助他呼吸,幫助他減輕病痛,這些都可以嘗試,但是不用再服藥了,因為沒有意義了,不可能再康復。要去判斷什麼是用於維繫生命?什麼是用於治療?治療不了就不用再繼續,如果回天乏術,也只是白白受苦。但不是不讓其喝水,故意讓其趕快離世,這是不可以的。


居士8:頂禮隆波!原先我想問問題,聽完您的開示就明白了,現在沒問題了。

隆波:那麼隆波就給你發贈品。建議你,別想太多!你思維用得太多了!你要多多覺知:快樂,知道;痛苦,知道;善,知道;不善,也知道。不斷地及時知道自己的感覺。不需要再去搜尋其它什麼了。結束了。


主持人:今天到此結束,我們已經聽聞了法。請允許我作為在座各位的代表,念誦供養文,大家一起用心跟隨:我們在座所有人請求供養所有的物品給隆波帕默尊者,請求尊者慈悲接受,為了我們所有人以及家人的永恆利益與快樂。

 

如河水充滿,遍滿於海洋;

如是此佈施,利益諸亡者!

願你欲與願,能迅速達成,滿一切期望;

如十五月亮,亦像如意寶!

願諸災免離,願諸疾消失,

願你無障礙,得快樂長壽,

習慣禮敬者,常敬拜尊長,

四法得增長,長壽、美貌、幸福、健康!

 

主持人:善哉!

隆波:用功修行,生命就會好起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