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C97B0A-D12A-4290-BE9E-FDB338288382.jpeg

增支部05第五集191-經(17/21)

蕭式球譯

一九一.狗

  “比丘們,有五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從前婆羅門只會跟婆羅門交合,不會跟非婆羅門交合;現在婆羅門會跟婆羅門交合,也會跟非婆羅門交合。比丘們,現在狗仍然只會跟狗交合,不會跟非狗類交合。比丘們,這是第一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
  “比丘們,從前婆羅門只會跟行經的婆羅門女交合,不會跟非行經的婆羅門女交合;現在婆羅門會跟行經的婆羅門女交合,也會跟非行經的婆羅門女交合。比丘們,現在狗仍然只會跟行經的雌狗交合,不會跟非行經的雌狗交合。比丘們,這是第二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
  “比丘們,從前婆羅門不會買賣婚姻,只會互相鍾愛而維繫一起。現在婆羅門會買賣婚姻,也會互相鍾愛而維繫一起。比丘們,現在狗仍然只會互相鍾愛而維繫一起。比丘們,這是第三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
  “比丘們,從前婆羅門不會儲存物產和金銀錢財;現在婆羅門會儲存物產和金銀錢財。比丘們,現在狗仍然不會儲存物產和金銀錢財。比丘們,這是第四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
  “比丘們,從前婆羅門只會在早上化取早餐和黃昏化取晚餐來吃;現在婆羅門會盡情吃得肚脹之後,還將剩餘的帶走。比丘們,現在狗仍然只會在早上找尋早餐和黃昏找尋晚餐來吃。比丘們,這是第五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
  “比丘們,有這五種古婆羅門法,現在是只會在狗身上看到而不會在婆羅門身上看到的。”

一九二.多那

  這時候,多那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我聽說,喬答摩沙門對年長、耆老、年紀大的婆羅門不作禮、不起立、不讓座。喬答摩賢者,不應這樣的!喬答摩沙門對年長、耆老、年紀大的婆羅門不作禮、不起立、不讓座,這是不對的!”
  “多那,你是否宣稱自己是一個婆羅門呢?”
  “喬答摩賢者,任何人說我是一個出生於純正血統、具有五種技能、通曉世間大人相的婆羅門,這都是一個正確的解說。喬答摩賢者,我出生於純正的血統,父系母系追溯上七代都沒有跟其他種姓雜配,七代的婆羅門種姓都不受質疑。我具有五種技能:博學,持咒頌,掌握三吠陀,精通字詞與音聲,熟悉傳統的文句與文法。我通曉世間大人相。”
  “多那,一些開創者婆羅門仙人創造咒頌、轉動咒輪;古代的婆羅門唸誦、宣說、編集這些咒頌;現在的婆羅門跟隨唸誦、宣說、講解這些咒頌。那些開創者婆羅門仙人如阿達迦、婆摩迦、婆摩提婆、毗沙蜜多、閻摩多祇、央祇羅娑、婆羅墮闍、婆舍多、迦葉、婆求等宣說有五種婆羅門:等同梵天的婆羅門、等同天神的婆羅門、不越界限的婆羅門、越過界限的婆羅門、低種族的婆羅門。多那,你在當中是屬於哪一種的呢?”
  “喬答摩賢者,我連什麼是這五種婆羅門也不知道,又怎會知道我在當中屬於哪一種呢!如果世尊為我說法,令我知道什麼是這五種婆羅門就好了。”
  “婆羅門,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多那婆羅門回答世尊: “賢者,是的。”
  世尊說: “多那,什麼是等同梵天的婆羅門呢?
  “多那,一個婆羅門出生於純正的血統,父系母系追溯上七代都沒有跟其他種姓雜配,七代的婆羅門種姓都不受質疑。他四十八年修習梵行以保持童子之身,期間學習咒頌,然後如法而非不如法地尋求學費給他的老師。
  “多那,怎樣才是如法地尋求學費呢?不從耕種、買賣、牧牛、弓箭、王事或其他技能而得,完全從卑下的化食缽之中而得。
  “他付完了學費,然後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成為一個出家人了,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他的內心帶著悲心……
  “他的內心帶著喜心……
  “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修習這四梵住,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的梵世間之中。
  “多那,這就是等同梵天的婆羅門了。
  “多那,什麼是等同天神的婆羅門呢?
  “多那,一個婆羅門出生於純正的血統,父系母系追溯上七代都沒有跟其他種姓雜配,七代的婆羅門種姓都不受質疑。他四十八年修習梵行以保持童子之身,期間學習咒頌,然後如法而非不如法地尋求學費給他的老師。他付完了學費,然後如法而非不如法地尋求妻子。
  “多那,怎樣才是如法地尋求妻子呢?不從買賣而得,而是從以水淨新娘手的婚嫁儀式而得。
  “他只會跟婆羅門女交合,不會跟剎帝利女、吠舍女、首陀羅女交合,不會跟旃陀羅女、獵師女、竹師女、造車師女、清道夫女交合,不會跟懷孕的婦女、哺乳的婦女、非行經的婦女交合。
  “多那,為什麼婆羅門不會跟懷孕的婦女交合呢?多那,如果婆羅門跟懷孕的婦女交合,嬰兒會受過多污穢物影響而出生。因此,婆羅門不會跟懷孕的婦女交合。
  “多那,為什麼婆羅門不會跟哺乳的婦女交合呢?多那,如果婆羅門跟哺乳的婦女交合,不淨物會影響到嬰兒所飲。因此,婆羅門不會跟哺乳的婦女交合。
  “多那,為什麼婆羅門不會跟非行經的婦女交合呢?多那,因為婆羅門跟婆羅門女交合不是為了貪欲、樂趣、愛喜,而是為了傳宗接代。因此,婆羅門不會跟非行經的婦女交合。
  “他作完了性事後,便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成為一個出家人了,他的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修習這四種禪,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的天世間之中。
  “多那,這就是等同天神的婆羅門了。
  “多那,什麼是不越界限的婆羅門呢?
  “多那,一個婆羅門出生於純正的血統,父系母系追溯上七代都沒有跟其他種姓雜配,七代的婆羅門種姓都不受質疑。他四十八年修習梵行以保持童子之身,期間學習咒頌,然後如法而非不如法地尋求學費給他的老師。他付完了學費,然後如法而非不如法地尋求妻子。
  “他只會跟婆羅門女交合,不會跟剎帝利女、吠舍女、首陀羅女交合,不會跟旃陀羅女、獵師女、竹師女、造車師女、清道夫女交合,不會跟懷孕的婦女、哺乳的婦女、非行經的婦女交合。
  “他作完了性事後,沒有出家,居住家中弄兒為樂及追求家財。這仍在古代婆羅門的界線範圍之內,沒有越規。因此,這稱為不越界限的婆羅門。
  “多那,這就是不越界限的婆羅門了。
  “多那,什麼是越過界限的婆羅門呢?
  “多那,一個婆羅門出生於純正的血統,父系母系追溯上七代都沒有跟其他種姓雜配,七代的婆羅門種姓都不受質疑。他四十八年修習梵行以保持童子之身,期間學習咒頌,然後如法而非不如法地尋求學費給他的老師。他付完了學費,然後也有如法、也有不如法地尋求妻子:會從買賣而得,也會從以水淨新娘手的婚嫁儀式而得。
  “他會跟婆羅門女交合,會跟剎帝利女、吠舍女、首陀羅女交合,會跟旃陀羅女、獵師女、竹師女、造車師女、清道夫女交合,會跟懷孕的婦女、哺乳的婦女、非行經的婦女交合。他會為貪欲、樂趣、愛喜而交合,也會為傳宗接代而交合。
  “這已不在古代婆羅門的界線範圍之內了,越了規。因此,這稱為越過界限的婆羅門。
  “多那,這就是越過界限的婆羅門了。
  “多那,什麼是低種族的婆羅門呢?
  “多那,一個婆羅門出生於純正的血統,父系母系追溯上七代都沒有跟其他種姓雜配,七代的婆羅門種姓都不受質疑。他四十八年修習梵行以保持童子之身,期間學習咒頌,然後也有如法、也有不如法地尋求學費給他的老師:也從耕種、買賣、牧牛、弓箭、王事或其他技能而得,也從卑下的化食缽之中而得。他付完了學費,然後也有如法、也有不如法地尋求妻子:會從買賣而得,也會從以水淨新娘手的婚嫁儀式而得。
  “他會跟婆羅門女交合,會跟剎帝利女、吠舍女、首陀羅女交合,會跟旃陀羅女、獵師女、竹師女、造車師女、清道夫女交合,會跟懷孕的婦女、哺乳的婦女、非行經的婦女交合。他會為貪欲、樂趣、愛喜而交合,也會為傳宗接代而交合。
  “他會做各種工作來謀生,其他婆羅門對他說: ‘賢者,為什麼你宣稱自己是一個婆羅門,但又做各種工作來謀生呢?’ 他說: ‘賢者們,就正如火會燒清淨的東西,也會燒不淨的東西,火是不會受到污染的。同樣地,即使婆羅門做各種工作來謀生,都是不會受到污染的。’ 多那,做各種工作來謀生,這稱為低種族的婆羅門。
  “多那,這就是低種族的婆羅門了。
  “多那,一些開創者婆羅門仙人創造咒頌、轉動咒輪;古代的婆羅門唸誦、宣說、編集這些咒頌;現在的婆羅門跟隨唸誦、宣說、講解這些咒頌。那些開創者婆羅門仙人如阿達迦、婆摩迦、婆摩提婆、毗沙蜜多、閻摩多祇、央祇羅娑、婆羅墮闍、婆舍多、迦葉、婆求等宣說有這五種婆羅門:等同梵天的婆羅門、等同天神的婆羅門、不越界限的婆羅門、越過界限的婆羅門、低種族的婆羅門。多那,你在當中是屬於哪一種的呢?”
  “喬答摩賢者,我連低種族婆羅門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九三.僧伽羅婆

  這時候,僧伽羅婆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內心記不起少讀誦的咒頌,即使連長期讀誦的咒頌也記不起來呢?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內心記得起長期讀誦的咒頌,即使連少讀誦的咒頌也記得起來呢?”
  “婆羅門,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貪欲滲透、被貪欲困擾,不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貪欲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也使內心記不起少讀誦的咒頌,即使連長期讀誦的咒頌也記不起來。
  “婆羅門,就正如一盆染上了深紅色、黃色、藍色或淺紅色的水,一個有眼睛的人在當中反照,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自己的面相。同樣地,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貪欲滲透、被貪欲困擾,不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貪欲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也使內心記不起少讀誦的咒頌,即使連長期讀誦的咒頌也記不起來。
  ……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瞋恚滲透……就正如一盆被火燒得沸騰的水……
  ……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昏睡滲透……就正如一盆有很多苔蘚的水……
  ……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掉悔滲透……就正如一盆被風吹得波動的水……
  “婆羅門,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疑惑滲透、被疑惑困擾,不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疑惑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也使內心記不起少讀誦的咒頌,即使連長期讀誦的咒頌也記不起來。
  “婆羅門,就正如一盆充滿泥濘及放在黑暗地方的水,一個有眼睛的人在當中反照,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自己的面相。同樣地,當一個人的內心不斷被疑惑滲透、被疑惑困擾,不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疑惑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不能如實知、不能如實見,也使內心記不起少讀誦的咒頌,即使連長期讀誦的咒頌也記不起來。
  “婆羅門,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貪欲滲透、不被貪欲困擾,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貪欲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也使內心記得起長期讀誦的咒頌,即使連少讀誦的咒頌也記得起來。
  “婆羅門,就正如一盆沒有染上各種色彩的水,一個有眼睛的人在當中反照,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自己的面相。同樣地,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貪欲滲透、不被貪欲困擾,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貪欲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也使內心記得起長期讀誦的咒頌,即使連少讀誦的咒頌也記得起來。
  ……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瞋恚滲透……就正如一盆沒有沸騰的水……
  ……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昏睡滲透……就正如一盆沒有苔蘚的水……
  ……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掉悔滲透……就正如一盆沒有波動的水……
  “婆羅門,再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疑惑滲透、不被疑惑困擾,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疑惑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也使內心記得起長期讀誦的咒頌,即使連少讀誦的咒頌也記得起來。
  “婆羅門,就正如一盆清澈、沒有泥濘及放在光亮地方的水,一個有眼睛的人在當中反照,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自己的面相。同樣地,當一個人的內心不被疑惑滲透、不被疑惑困,能如實知怎樣從生起的疑惑出離的時候,便對自己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他人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對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夠如實知、能夠如實見,也使內心記得起長期讀誦的咒頌,即使連少讀誦的咒頌也記得起來。
  “婆羅門,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使內心記不起少讀誦的咒頌,即使連長期讀誦的咒頌也記不起來。婆羅門,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使內心記得起長期讀誦的咒頌,即使連少讀誦的咒頌也記得起來。”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僧伽羅婆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九四.迦羅波利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迦羅波利婆羅門在離車人那裏處理一些事務,他從遠處看見賓耆延尼婆羅門前來,於是對他說: “賓耆延尼賢者,這是中午了,剛才你到哪裏來呢?”
  “賢者,我到過喬答摩沙門跟前。”
  “賓耆延尼賢者,你認為怎樣,你知道喬答摩沙門智慧的特點嗎?他是一位智者嗎?”
  “賢者,我算得上什麼人呢,我怎能知道喬答摩沙門智慧的特點呢!只有一個像喬答摩沙門那樣的人,才能知道他智慧的特點!”
  “賓耆延尼賢者,你可真是對喬答摩沙門作出高度的稱讚呢!”
  “賢者,我算得上什麼人呢,我稱讚喬答摩沙門算得上什麼呢!喬答摩沙門受那些被人稱讚的人所稱讚,他在天與人之中是最高的!”
  “賓耆延尼賢者,你看見什麼得益,而對喬答摩沙門作出這樣高度的稱讚呢?”
  “賢者,就正如一個人享受過最高的美食,便不會欣羨其他低劣的食物。同樣地,我從喬答摩賢者那裏聽到經、應頌、記說、未曾有法等法義,便不會欣羨凡夫沙門婆羅門的教說。
  “賢者,又正如一個飢餓和體弱的人得到一塊蜜糰,他所嚐的每一口都感到無比甜美。同樣地,我從喬答摩賢者那裏聽到經、應頌、記說、未曾有法等法義,內心感到高興,得到淨信。
  “賢者,又正如一個人得到一條金檀木或紫檀木,不論從它的底部、中部、頂部都能嗅到清純的幽香。同樣地,我從喬答摩賢者那裏聽到經、應頌、記說、未曾有法等法義,從中得到歡悅、得到愉悅。
  “賢者,又正如一個病人在重病中受苦,有個善巧的醫生很快便治癒他的疾病。同樣地,我從喬答摩賢者那裏聽到經、應頌、記說、未曾有法等法義,我的憂、悲、苦、惱、哀很快便消失。
  “賢者,又正如有一個池塘,池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池畔,十分怡人,一個受暑熱天氣影響、十分疲倦、十分口渴的人到來,他走進池塘裏沐浴和喝水,之後將所有煩躁、疲累、熱惱消除。同樣地,我從喬答摩賢者那裏聽到經、應頌、記說、未曾有法等法義,之後將所有煩躁、疲累、熱惱消除。”
  賓耆延尼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迦羅波利婆羅門起座,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右膝跪地,向著世尊的方向合掌,然後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三次: “南無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南無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南無世尊.阿羅漢.等正覺。”
  迦羅波利婆羅門再對賓耆延尼婆羅門說: “賓耆延尼賢者,妙極了!賓耆延尼賢者,妙極了!賓耆延尼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賓耆延尼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九五.賓耆延尼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有大約五百個離車人拜訪世尊,一些離車人藍色裝束,穿上藍色衣服和戴上藍色飾物;一些離車人黃色裝束,穿上黃色衣服和戴上黃色飾物;一些離車人紅色裝束,穿上紅色衣服和戴上紅色飾物;一些離車人白色裝束,穿上白色衣服和戴上白色飾物。即使眾人的外觀這樣明亮,名聲這樣高,但世尊的外觀都比他們明亮,名聲都比他們高。
  這時候,賓耆延尼婆羅門坐在大眾之中,他起座,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向世尊合掌,然後對世尊說: “世尊,我心裏有些說話。善逝,我心裏有些說話。”
  世尊說: “賓耆延尼,你說出來吧。”
  於是,賓耆延尼婆羅門在世尊面前說出相應的偈頌:
  “日族聖者之慧光,
     有如烈日照穹蒼,
     亦似紅蓮與白蓮,
     清晨時分散芬芳。”
  這時候,五百個離車人各為賓耆延尼婆羅門披上大衣。之後,賓耆延尼婆羅門把五百件大衣披在世尊身上。
  世尊對離車人說: “離車人,有五種寶出現於世上是很難得的。是哪五種呢?
  “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是很難得的,世上有人宣說如來所講授的法和律是很難得的,世上有人明白如來所講授的法和律是很難得的,世上有人明白如來所講授的法和律及依法而行是很難得的,世上有知恩圖報的人是很難得的。
  “離車人,這五種寶出現於世上是很難得的。”

一九六.夢境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五個大預兆的夢境。是哪五個夢境呢?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個夢境:大地是我的大床,喜瑪拉雅山王是我的枕頭,我的左手放在東面的大海,右手放在西面的大海,雙腳放在南面的大海。這是第一個大預兆的夢境。
  “比丘們,再者,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個夢境:在我的肚臍上長出一條蔓藤,它一直向上生長,直至抵達天空才停下來。這是第二個大預兆的夢境。
  “比丘們,再者,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個夢境:一些白身黑頭的蟲從我雙腳爬上來,覆滿我的膝下。這是第三個大預兆的夢境。
  “比丘們,再者,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個夢境:四隻不同顏色的雀鳥從四方飛來,飛到我的腳下,然後全部轉變成白色。這是第四個大預兆的夢境。
  “比丘們,再者,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個夢境:我在大糞山上落行走都沾染不到糞便。這是第五個大預兆的夢境。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時所出現的第一個大預兆夢境,是預兆我得到最高的覺悟,成為一位如來.阿羅漢.等正覺。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時所出現的第二個大預兆夢境,是預兆我得到最高的覺悟,成為一位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然後為天和人善說法義。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時所出現的第三個大預兆夢境,是預兆我得到最高的覺悟,有很多白衣在家人終身皈依如來。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時所出現的第四個大預兆夢境,是預兆我得到最高的覺悟,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四種姓的人在如來講授的法和律之中出家,然後親身證悟無上的解脫。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時所出現的第五個大預兆夢境,是預兆我得到最高的覺悟,如來在得到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時不會受束縛、受迷醉、抓著不放;如來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未成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五個大預兆的夢境。”

一九七.下雨

  “比丘們,有五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們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們的外相的。是哪五種阻礙呢?
  “比丘們,天空上的火界洶湧澎湃時,生起的雨雲便會散去。這是第一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的外相的。
  “比丘們,再者,天空上的風界洶湧澎湃時,生起的雨雲便會散去。這是第二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的外相的。
  “比丘們,再者,羅睺阿修羅王用手取去空中的水,然後倒到大海中去。這是第三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的外相的。
  “比丘們,再者,掌管下雨和雨雲的天神放逸。這是第四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的外相的。
  “比丘們,再者,人們不如法而行。這是第五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的外相的。
  “比丘們,有這五種下雨的阻礙,人們是不知道它們的外相,眼睛是看不見它們的外相的。”

一九八.說話

  “比丘們,具有五種要素的說話是善說而非惡說,受智者讚揚而不受智者譴責。是哪五種要素呢?
  “在適當的時間說話,說真實的說話,說柔和的說話,說有意義的說話,以慈心來說話。
  “比丘們,具有這五種要素的說話是善說而非惡說,受智者讚揚而不受智者譴責。”

一九九.族人

  “比丘們,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有五處地方為那裏的人帶來很多福德。是哪五處地方呢?
  “比丘們,當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時,人們在看見他後,內心生起淨信。比丘們,這時族人便進入了帶來天界的途徑。
  “比丘們,當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時,人們起立、對他作禮、請他就坐。比丘們,這時族人便進入了帶來高種族的途徑。
  “比丘們,當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時,人們清除嫉妒的污垢。比丘們,這時族人便進入了帶來有能力的途徑。
  “比丘們,當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時,人們根據自己的能力與勞力來施予。比丘們,這時族人便進入了帶來富有的途徑。
  “比丘們,當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時,人們發問問題、聆聽法義。比丘們,這時族人便進入了帶來大智慧的途徑。
  “比丘們,具戒的出家人前往族人那裏,有這五處地方為那裏的人帶來很多福德。”

二零零.出離

  “比丘們,有五出離界。什麼是五出離界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當對貪欲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出離作意的時候,內心便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於是他立心解除貪欲的結縛,善行踐、善修習、善增長、善解脫,從以貪欲為緣所生的各種漏、各種苦惱、各種熱惱之中解脫出來,不再有這些苦惱、熱惱的感受。這稱為貪欲的出離。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瞋恚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不瞋恚作意的時候……這稱為瞋恚的出離。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惱害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不惱害作意的時候……這稱為惱害的出離。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色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無色作意的時候……這稱為色的出離。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自身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自身息滅作意的時候,內心便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於是他立心解除自身的結縛,善行踐、善修習、善增長、善解脫,從以自身為緣所生的各種漏、各種苦惱、各種熱惱之中解脫出來,不再有這些苦惱、熱惱的感受。這稱為自身的出離。
  “他這樣修習,對貪欲的愛喜性向不會潛藏於心,對瞋恚的愛喜性向不會潛藏於心,對惱害的愛喜性向不會潛藏於心,對色的愛喜性向不會潛藏於心,對自身的愛喜性向不會潛藏於心。比丘們,一位沒有對貪欲、瞋恚、惱害、色、自身的愛喜性向潛藏於心的比丘,可稱為一位息滅性向、截斷渴愛、解除結縛、徹底看破我慢、將苦終結的比丘。
  “比丘們,有這五出離界。”
  
  第二十婆羅門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