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787.JPG

蕭式球譯

一零七.算師目犍連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東園鹿母講堂。
  這時候,算師目犍連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就正如這座東園鹿母講堂,由第一級樓梯至整座講堂的興建,是要循序漸進的;喬答摩賢者,婆羅門學習吠陀也是要循序漸進的;喬答摩賢者,弓箭手學習箭術也是要循序漸進的;喬答摩賢者,我們以計算為生的人,學習計算也是要循序漸進的。喬答摩賢者,我們得了一個弟子之後,首先教他計算一乘一、二乘二、三乘三、四乘四、五乘五、六乘六、七乘七、八乘八、九乘九、十乘十地教他計算至一百。喬答摩賢者,在法和律之中的修學,是否也需要循序漸進的呢?”
  “婆羅門,在法和律之中的修學,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婆羅門,就正如一個熟練的馴馬師得到一匹優良品種的馬後,首先為牠裝上馬銜,然後便進一步訓練牠。同樣地,如來得了一個要調伏的人之後,首先這樣指導他: ‘比丘,來吧,你要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
  “婆羅門,當那位比丘具有戒行的時候,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 ‘比丘,來吧,你要守護根門,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你要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你要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在耳聽到聲之後……在鼻嗅到香之後……在舌嚐到味之後……在身感到觸之後……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你要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你要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
  “婆羅門,在那位比丘守護根門後,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 ‘比丘,來吧,你要飲食知量,如理計量真正所需。受用食物不是為了享樂、滿足自我、得到美麗的身段、得到美麗的外貌,而是為了使身體持續下去、平息身體的苦困,因此有助修習梵行。受用食物是要驅除舊病和不讓新病生起,這樣你將沒有病痛,能安穩地生活。’
  “婆羅門,在那位比丘飲食知量後,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 ‘比丘,來吧,你要保持覺醒,在白天的時候,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在初夜時分,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在中夜時分,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心裏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在後夜時分起來後,又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
  “婆羅門,在那位比丘保持覺醒後,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 ‘比丘,來吧,你要具有念和覺知,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
  “婆羅門,在那位比丘具有念和覺知後,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 ‘比丘,來吧,你要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
  “他居住在遠離的住處之中,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然後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超越貪欲;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心中沒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覺知;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沒有激盪,有一個內裏平靜的心;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超越疑惑,沒有疑惑;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
  “婆羅門,那些還沒有徹底證悟、希望取得最高安穩的有學比丘,我會給他們這樣的教誡。那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他們在這法義之中保持念和覺知,當下安住在樂之中。”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算師目犍連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對弟子作出教誡與教化,當中所有人還是只有一些人能夠達至究竟湼槃呢?”
  “婆羅門,我對弟子作出教誡與教化,當中一些人能夠達至究竟湼槃,一些人不能達至究竟湼槃。”
  “喬答摩賢者,有湼槃在,有通往湼槃的道路在,有喬答摩賢者指引──喬答摩賢者對弟子作出教誡與教化,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當中一些人能夠達至究竟湼槃,一些人不能達至究竟湼槃呢?”
  “婆羅門,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婆羅門,你認為怎樣,你熟悉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嗎?”
  “賢者,我熟悉通往王舍城的道路。”
  “婆羅門,如果有一個想去王舍城的人,他走到你那裏,然後問: ‘大德,我想前往王舍城,請你為我指示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吧。’ 你為他解說: ‘賢者,好的。你在這條通往王舍城的道路走一會兒,之後便會見到一條村落;再走一會兒,之後便會見到一個市鎮;再走一會兒,之後便會見到王舍城那些怡人的樹林、怡人的園林、怡人的地方、怡人的蓮池了。’ 你為那人指示通往王舍城的道路,但他走上錯誤的道路,向反方向而走。
  “再有第二個想去王舍城的人,他走到你那裏,然後問: ‘大德,我想前往王舍城,請你為我指示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吧。’ 你為他解說: ‘賢者,好的。你在這條通往王舍城的道路走一會兒,之後便會見到一條村落;再走一會兒,之後便會見到一個市鎮;再走一會兒,之後便會見到王舍城那些怡人的樹林、怡人的園林、怡人的地方、怡人的蓮池了。’ 你為那人指示通往王舍城的道路,他安穩地抵達王舍城。
  “婆羅門,你認為怎樣,有王舍城在,有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在,有你指引──你為那些人指示通往王舍城的道路,為什麼一個人會走上錯誤的道路,向反方向而走,而另一個人會安穩地抵達王舍城呢?” 
  “喬答摩賢者,我只是講解道路的人,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婆羅門,同樣地,有湼槃在,有通往湼槃的道路在,有我指引──我對弟子作出教誡與教化,當中一些人能夠達至究竟湼槃,一些人不能達至究竟湼槃。婆羅門,我只是講解道路的人,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算師目犍連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一些沒有信,只是為了生活而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的人,他們虛偽、奸詐、狡獪,內心混濁、散亂、搖擺,愛說話、說話雜亂無章,不守護根門,飲食不節制,沒有警覺,無心向沙門,沒有修學熱誠,奢華、懶散,退墮、不緊繫於遠離,懈怠、缺乏精進,失念、沒有覺知,沒有定、內心迷亂,沒有智慧、內心暗昧,喬答摩賢者是不跟他們一起的。
  “一些在家庭生活的人,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不虛偽、不奸詐、不狡獪,內心不混濁、不散亂、不搖擺,不愛說話、說話不會雜亂無章,守護根門,飲食節制,警覺,心向沙門,有修學熱誠,不奢華、不懶散,不退墮、導向遠離,勤奮、精進,有念、有覺知,有定、一心,有智慧、內心不暗昧,喬答摩賢者是跟他們一起的。
  “喬答摩賢者,就正如在各種根的香味之中,香鳶尾草的根是最香的;又正如在各種實木的香味之中,紫檀是最香的;又正如在各種花的香味之中,茉莉是最香的。同樣地,在當今世上各種法義之中,喬答摩賢者的教化是至極的。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