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支部05第五集71-80經(7/21)
蕭式球譯
七十一.心解脫果之一
“比丘們,勤修五法,能帶來心解脫的果報與利益,能帶來慧解脫的果報與利益。是哪五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保持對身體不淨隨觀,對食物生厭離想,對所有世間生不熱衷想,對所有行無常隨觀,內心善確立死想。
“比丘們,勤修這五法,能帶來心解脫的果報與利益,能帶來慧解脫的果報與利益。
“比丘們,一位有心解脫和慧解脫的比丘,可稱為拿起門閂的比丘,填平壕溝的比丘,拔除愛柱的比丘,清除欄柵的比丘,放下爭執、放下重擔、沒有束縛的聖者比丘。
“比丘們,什麼是拿起門閂的比丘呢?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了無明,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無明。這就是一位拿起門閂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填平壕溝的比丘呢?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了再生、斷除了生死輪迴,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再生和生死輪迴。這就是一位填平壕溝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拔除愛柱的比丘呢?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了渴愛,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渴愛。這就是一位拔除愛柱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清除欄柵的比丘呢?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了五下分結,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五下分結。這就是一位清除欄柵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放下爭執、放下重擔、沒有束縛的聖者比丘呢?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了我慢,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我慢。這就是一位放下爭執、放下重擔、沒有束縛的聖者比丘了。”
七十二.心解脫果之二
……勤修無常想、無常是苦想、苦是無我想、捨棄想、無欲想……(除了五種想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七十一經相同)……
七十三.住法者之一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住法者,住法者’ 。住法的比丘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每天都用在學習法義上,他放棄靜處,內心沒有修止。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學習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再者,如果一位比丘將所聽、所學的法義詳細地為他人宣說,每天都用在開示法義上,他放棄靜處,內心沒有修止。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開示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再者,如果一位比丘將所聽、所學的法義詳細地背誦,每天都用在背誦法義上,他放棄靜處,內心沒有修止。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背誦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再者,如果一位比丘將所聽、所學的法義在心中隨覺、隨觀、留意觀察,每天都用在思考法義上,他放棄靜處,內心沒有修止。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思考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每天不是都用在學習法義上,他沒有放棄靜處,內心有修止。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住法的比丘。
“比丘,我教比丘做一個多學習的人、做一個多開示的人、做一個多背誦的人、做一個多思考的人、做一個住法的人。
“比丘,任何一位導師都應該為他弟子的利益著想,都應該悲憫他的弟子;而我對你所說的就是出於悲憫。比丘,這裏有樹,這裏有靜室,修習禪定吧。不要放逸,不要過後因放逸而後悔。這是我對你的教導。”
七十四.住法者之二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住法者,住法者’ 。住法的比丘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不能進一步以智慧明白當中的義理。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學習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再者,如果一位比丘將所聽、所學的法義詳細地為他人宣說,他不能進一步以智慧明白當中的義理。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開示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再者,如果一位比丘將所聽、所學的法義詳細地背誦,他不能進一步以智慧明白當中的義理。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背誦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再者,如果一位比丘將所聽、所學的法義在心中隨覺、隨觀、留意觀察,他不能進一步以智慧明白當中的義理。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多思考的比丘,不是住法的比丘。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能進一步以智慧明白當中的義理。比丘,這位比丘可稱為一位住法的比丘。
“比丘,我教比丘做一個多學習的人、做一個多開示的人、做一個多背誦的人、做一個多思考的人、做一個住法的人。
“比丘,任何一位導師都應該為他弟子的利益著想,都應該悲憫他的弟子;而我對你所說的就是出於悲憫。比丘,這裏有樹,這裏有靜室,修習禪定吧。不要放逸,不要過後因放逸而後悔。這是我對你的教導。”
七十五.士兵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五種士兵。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些士兵在看到敵方揚起的塵土後,便會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上戰場。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一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但在看到敵方的旗幟後,便會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上戰場。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二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不懼敵方的旗幟,但在聽到敵方的咆哮後,便會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上戰場。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三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不懼敵方的旗幟,不懼敵方的咆哮,但在戰爭中戰敗受傷。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四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不懼敵方的旗幟,不懼敵方的咆哮,他們在戰爭中征服敵人,取得勝利,成為戰爭的功臣。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五種士兵。
“比丘們,世上有這五種士兵。
“比丘們,同樣地,有五種如士兵喻的比丘。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在看到敵方揚起的塵土後,便會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將梵行持續下去,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什麼是敵方揚起的塵土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聽到: ‘附近的村落或市鎮有一個女士或童女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 這就是敵方揚起的塵土了。那個比丘聽到: ‘附近的村落或市鎮有一個女士或童女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 之後他便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將梵行持續下去,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一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一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但在看到敵方的旗幟後,便會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將梵行持續下去,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什麼是敵方的旗幟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不是聽到,而是親身看到,附近的村落或市鎮有一個女士或童女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這就是敵方的旗幟了。那個比丘親身看到,附近的村落或市鎮有一個女士或童女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便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將梵行持續下去,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二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二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不懼敵方的旗幟,但在聽到敵方的咆哮後,便會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將梵行持續下去,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什麼是敵方的咆哮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去到森林、樹下或靜室,一個女士前往他那裏,對他微笑、說話、歡笑、作弄。這就是敵方的咆哮了。那個比丘遇到女士微笑、說話、歡笑、作弄,便軟弱、退縮,不能堅決地將梵行持續下去,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三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三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不懼敵方的旗幟,不懼敵方的咆哮,但在戰爭中戰敗及受到傷害。
“什麼是在戰爭中戰敗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去到森林、樹下或靜室,一個女士前往他那裏,坐著、躺著,跟他交往。他因而在沒有放棄修學、沒有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的情形下,作出淫欲法。這就是在戰爭中戰敗了。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四種士兵那樣,他是第四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懼敵方揚起的塵土,不懼敵方的旗幟,不懼敵方的咆哮,他在戰爭中征服敵人,取得勝利,成為戰爭的功臣。
“什麼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去到森林、樹下或靜室,一個女士前往他那裏,坐著、躺著,跟他交往。在這情形下,他不受誘惑、不受束縛,離開而到其他地方去。他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在那裏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超越貪欲;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心中沒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覺知;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沒有激盪,有一個內裏平靜的心;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超越疑惑,沒有疑惑;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
“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導向漏盡智。他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他如實知道什麼是漏,如實知道什麼是漏集,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之道。當他有了以上的知見時,心便從欲漏、有漏、無明漏之中解脫出來。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他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這就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了。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五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五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有這五種如士兵喻的比丘。”
七十六.士兵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五種士兵。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些士兵拿起刀盾、佩備弓箭,然後往戰場戰鬥。他們奮勇戰鬥,但被敵方所殺。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一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拿起刀盾、佩備弓箭,然後往戰場戰鬥。他們奮勇戰鬥,但被敵方所傷。他們被送去親友那裏療傷,在送去親友的途中死亡。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二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拿起刀盾、佩備弓箭,然後往戰場戰鬥。他們奮勇戰鬥,但被敵方所傷。他們被送去親友那裏療傷,親友悉心照顧他們,但他們因傷重而死亡。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三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拿起刀盾、佩備弓箭,然後往戰場戰鬥。他們奮勇戰鬥,但被敵方所傷。他們被送去親友那裏療傷,親友悉心照顧他們,他們從傷患中復原。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四種士兵。
“比丘們,再者,一些士兵拿起刀盾、佩備弓箭,然後往戰場戰鬥。他們在戰爭中征服敵人,取得勝利,成為戰爭的功臣。比丘們,有一些這樣子的士兵,這是世上第五種士兵。
“比丘們,世上有這五種士兵。
“比丘們,同樣地,有五種如士兵喻的比丘。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依止村落或市鎮來生活,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不防護身,不防護口,內心沒有保持念,不約束六根,在看見一些衣服穿得歪斜或穿得少的婦女時,貪欲便侵蝕他的心。他的內心受貪欲所侵蝕,因而在沒有放棄修學、沒有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的情形下,作出淫欲法。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一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一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依止村落或市鎮來生活,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不防護身,不防護口,內心沒有保持念,不約束六根,在看見一些衣服穿得歪斜或穿得少的婦女時,貪欲便侵蝕他的心。他的內心受貪欲所侵蝕,身心都受貪欲所焚燒,他這樣想: ‘讓我返回園林,告訴其他比丘,我受貪欲污染,我受貪欲困擾,不能將梵行持續下去,讓我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吧。’ 他在返回園林的途中,在還沒有抵達的時候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二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二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依止村落或市鎮來生活,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不防護身,不防護口,內心沒有保持念,不約束六根,在看見一些衣服穿得歪斜或穿得少的婦女時,貪欲便侵蝕他的心。他的內心受貪欲所侵蝕,身心都受貪欲所焚燒,他這樣想: ‘讓我返回園林,告訴其他比丘,我受貪欲污染,我受貪欲困擾,不能將梵行持續下去,讓我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吧。’ 他返回園林,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其他比丘。
“他的同修對他作出教誡與教導: ‘賢友,世尊說,貪欲只帶來很少味,但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世尊用骨頭的譬喻、肉碎的譬喻、草火炬的譬喻、火坑的譬喻、做夢的譬喻、借物的譬喻、樹上果的譬喻、利器的譬喻、劍樁的譬喻、蛇頭的譬喻來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尊者要樂於梵行!尊者不要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他的同修對他作出教誡與教導後,他說: ‘賢友們,即使世尊說,貪欲只帶來很少味,但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但我仍然不能將梵行持續下去,我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他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三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三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個比丘依止村落或市鎮來生活,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不防護身,不防護口,內心沒有保持念,不約束六根,在看見一些衣服穿得歪斜或穿得少的婦女時,貪欲便侵蝕他的心。他的內心受貪欲所侵蝕,身心都受貪欲所焚燒,他這樣想: ‘讓我返回園林,告訴其他比丘,我受貪欲污染,我受貪欲困擾,不能將梵行持續下去,讓我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吧。’ 他返回園林,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其他比丘。
“他的同修對他作出教誡與教導: ‘賢友,世尊說,貪欲只帶來很少味,但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世尊用骨頭的譬喻、肉碎的譬喻、草火炬的譬喻、火坑的譬喻、做夢的譬喻、借物的譬喻、樹上果的譬喻、利器的譬喻、劍樁的譬喻、蛇頭的譬喻來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尊者要樂於梵行!尊者不要公開宣告無力修學,然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他的同修對他作出教誡與教導後,他說: ‘賢友們,我要作出精勤,我要作出精進!我要樂於梵行!現在我不公開宣告無力修學,我不放棄修學,不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了!’
“比丘們,我說,這個比丘就正如第四種士兵那樣,他是第四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依止村落或市鎮來生活,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防護身、防護口、防護心,保持念,約束六根,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修習耳根律儀……修習鼻根律儀……修習舌根律儀……修習身根律儀。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
“他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然後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超越貪欲;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心中沒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覺知;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沒有激盪,有一個內裏平靜的心;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超越疑惑,沒有疑惑;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
“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導向漏盡智。他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他如實知道什麼是漏,如實知道什麼是漏集,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之道。當他有了以上的知見時,心便從欲漏、有漏、無明漏之中解脫出來。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他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比丘們,我說,這位比丘就正如第五種士兵那樣,他是第五種士兵喻的比丘。
“比丘們,有這五種如士兵喻的比丘。”
七十七.未來之一
“比丘們,有五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們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反思: ‘現在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當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時,或會被毒蛇咬,或會被蠍子咬,或會被蜈蚣咬而導致死亡,我的修行因此便會受到障礙。我現要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反思: ‘現在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當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時,或會絆倒、跌倒,或會飲食不適,或會膽汁、痰、風不調和而導致死亡,我的修行因此便會受到障礙。我現要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反思: ‘現在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當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時,或會遇到一些獅子、老虎、豹、熊、鬣狗等猛獸襲擊而導致死亡,我的修行因此便會受到障礙。我現要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反思: ‘現在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當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時,或會遇到一些已犯事或準備犯事的盜賊襲擊而導致死亡,我的修行因此便會受到障礙。我現要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反思: ‘現在我獨自一人居住在森林。在森林裏有些兇惡的非人,我或會受他們襲擊而導致死亡,我的修行因此便會受到障礙。我現要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這是第五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有這五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們足以令一位居住在森林的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七十八.未來之二
“比丘們,有五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們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反思: ‘現在我是一位青少年:年幼、年少、髮黑、壯健、在人生的早期。我這身體會有老的時候,被年老所征服時,是不易思維佛陀的教法,是不易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的。在那種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狀態到來之前,我要及早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若我具有那些法,即使在年老時也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反思: ‘現在我無疾、無病,有好的消化功能,不發冷、不發熱,身體調和,能夠勤奮修行。我這身體會有病的時候,被疾病所征服時,是不易思維佛陀的教法,是不易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的。在那種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狀態到來之前,我要及早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若我具有那些法,即使在疾病時也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反思: ‘現在食物充裕、農作物豐收、很易得到食物、容易化食。這會有饑荒、農作物失收、很難得到食物、不易化食的時候,在饑荒時,人們會一起走到食物充裕的地方,那裏會變得眾人群集、人口擠迫。在眾人群集、人口擠迫的地方,是不易思維佛陀的教法,是不易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的。在那種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狀態到來之前,我要及早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若我具有那些法,即使在饑荒時也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反思: ‘現在人們和合、融洽、沒有爭執、水乳交融地生活,以善意的目光來相視。這會有賊黨暴亂的時候,在賊黨暴亂時,人們會乘車逃難到安穩的地方,那裏會變得眾人群集、人口擠迫。在眾人群集、人口擠迫的地方,是不易思維佛陀的教法,是不易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的。在那種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狀態到來之前,我要及早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若我具有那些法,即使在賊黨暴亂時也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反思: ‘現在僧團和合、融洽、和氣、同一背誦、安樂地生活。這會有僧團分裂的時候,在僧團分裂時,是不易思維佛陀的教法,是不易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的。在那種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狀態到來之前,我要及早作出精進來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若我具有那些法,即使在僧團分裂時也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這是第五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比丘們,有這五種未來的遭遇,觀察它們足以令一位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足以令他取得那還沒有取得的,達到那還沒有達到的,證悟那還沒有證悟的。”
七十九.未來之三
“比丘們,有五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們,作出精進來防止它們發生。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他們在這情形下授與別人具足戒,但沒有能力指導受具足戒的人修習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因此那些受了具足戒的人同樣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那些受了具足戒的人同樣在這情形下又再授與別人具足戒,但同樣沒有能力指導受具足戒的人修習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因此那些受了具足戒的人同樣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比丘們,就是這樣,法的腐化帶來律的腐化,律的腐化帶來法的腐化。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他們在這情形下作別人的依止師,但沒有能力指導依止他的人修習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因此那些依止他的人同樣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那些依止他的人同樣在這情形下又再作別人的依止師,但同樣沒有能力指導依止他的人修習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因此那些依止他的人同樣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比丘們,就是這樣,法的腐化帶來律的腐化,律的腐化帶來法的腐化。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他們在這情形下講解法義、分析法義,掉進黑法之中而不自覺知。比丘們,就是這樣,法的腐化帶來律的腐化,律的腐化帶來法的腐化。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他們在這情形下,對如來所說、有深度、有深義、出世間、與空相應的經文充耳不聞、不用心聆聽、無心裝載,不受持、不掌握這些法義,而對外道和外道弟子撰集、有動聽音韻的經偈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受持、掌握那些法義。比丘們,就是這樣,法的腐化帶來律的腐化,律的腐化帶來法的腐化。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他們在這情形下,長老比丘奢華、懶散、退墮、不導向遠離,不會為還沒有取得、還沒有達到、還沒有證悟的果證而作出精進;後學跟隨長老比丘的見解而行,也是奢華、懶散、退墮、不導向遠離,也是不會為還沒有取得、還沒有達到、還沒有證悟的果證而作出精進。比丘們,就是這樣,法的腐化帶來律的腐化,律的腐化帶來法的腐化。
“比丘們,這是第五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有這五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們,作出精進來防止它們發生。”
八十.未來之四
“比丘們,有五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們,作出精進來防止它們發生。是哪五種呢?
“比丘們,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貪於上好的衣服,他們因為貪於上好的衣服而放棄舊布衣,放棄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走到村落、市鎮、王城之中住下來,為衣服的原因而作出各種不恰當、不正確的事情。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貪於上好的食物,他們因為貪於上好的食物而放棄化食,放棄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走到村落、市鎮、王城之中住下來,尋找上味,為食物的原因而作出各種不恰當、不正確的事情。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貪於上好的住處,他們因為貪於上好的住處而放棄生活在樹下,放棄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走到村落、市鎮、王城之中住下來,為住處的原因而作出各種不恰當、不正確的事情。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跟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緊密生活、緊密交往,這時他們便會因此而對梵行沒有喜悅,或有犯戒的污染,或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再者,在未來的時候,比丘或會跟園林工人、沙彌緊密生活、緊密交往,這時他們便會因此而常作各種積存財物的事情,時常差使別人做農田的工作。
“比丘們,這是第五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作出精進來防止它發生。
“比丘們,有這五種未來的遭遇,這是現在沒有生起、過去沒有生起的,你們要警覺它們,作出精進來防止它們發生。”
第八士兵品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