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52213F-76EB-4BA4-9343-96B0C934E10F.jpeg

《修行要趁早》1/5

隆波帕默尊者

2013124 泰國東南亞大學

大家吉祥如意!這裡的氛圍很好,大家非常守時。學習佛法是需要誠實和認真的。嘻嘻哈哈與玩世不恭,很難真的得到什麼結果。如果希望收穫殊勝的珍寶,就要付諸於努力。經由聽法而明白修行的方法,就要著手於實踐。

佛法並不艱澀難懂,隆波從七歲就開始修行了。而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是年輕的大學生,已經成年。如果明白了修行的重要性及其意義,現在這個年紀就可以開始踐行,不必等到歲數大了才開始。因為年紀越大,修行越難。

年輕的時候最有朝氣,身體健康,覺性和智慧也容易茁壯成長。而我們卻用生命中最好的時間去做那些沒意義的事。工作與賺錢尚有一定意義,但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被荒廢的。日復一日地追隨煩惱習氣,渾渾噩噩、玩世不恭,活得毫無實質的意義。

年輕人試著從現在就下定決心,首先用心學習,先聽聞佛法,如果還能身體力行的實踐,生命就會收穫更多利益。即使我們的修行僅僅只有戒,生活也會舒服很多;若再獲得禪定,就會更上一層樓,無論是工作、賺錢或念書,有了禪定的輔助都會表現得極為出色;假如進一步訓練,進入開發智慧的階段,便會認識真正的佛教。今天我們還只是名義上的佛教徒,並不知道佛陀在教導什麼?頂多是在生日的時候去供養僧眾,死的時候被抬去寺廟,或是去參加別人的葬禮,除此之外,我們對佛教一無所知。 

想要明白佛教,需要具備非常多的覺性與智慧。去看佛教史就會發現,佛陀最早期的弟子絕大部分都是智慧型的——剎帝利與婆羅門階級,執行祭祀的婆羅門階級,以及掌管軍政的貴族剎帝利階級,佛陀的弟子大多並非平民百姓。聽說過五比丘嗎?五比丘是婆羅門階級,堪稱當時的社會精英,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也都聲名顯赫,在掌管軍政的貴族階級中,剃度出家者也非常多。

為什麼佛教最早期是流傳於「智慧型的人」之中且發展迅速呢?因為佛教需要智慧,而非盲信與迷信。我們卻因為想通過考試而去拜這位佛、那位菩薩,承諾說如果順利通過,就來貼金還願。佛菩薩怎麼能幫助我們順利通過考試呢?他們從未學過我們要考的科目。諸如此類的行為就是愚蠢的迷信。佛教徒一定要聰明些,明白因果不虛。

我們需要訓練。通過訓練來提升心,成為名副其實的六根俱足的人類。在座每個人都六根具足,大部分還是大學生,在社會上擁有較多的發展機會和優良的基礎與條件。若再得到法,就會擁有完整的生命。沒有法的人,無論多麼顯赫與富裕,多麼有名,都不會有真正的幸福。而擁有了法,就會擁有幸福,無論生命之中發生什麼狀況,戀情告終、親人去世,也依然可以快樂地活下去,心中有法,生命便不再茫然無依。

我們要學習提升心靈的方法,那才稍微稱得上是「佛教徒」。提升心靈的工作有兩項,經典稱為:「奢摩他業處」與「毗鉢捨那業處」。換成通俗語言來說就是——提升心靈的工作有兩項:第一,提升心令其與自己在一起;第二,提升心令其變得聰明。

無論是大學生、老師或其他人,如果在這兩方面提升自心,生命就會逐漸圓滿。它將不再只是得過且過,始終找不到正確方向,不久就老、病、死,沒有實質的意義。所以我們要學習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徒。

要如何做才能提升我們的心。讓心與自己在一起,獲得禪定,這是其一;其二是提升心令其變得聰明,讓它徹見生命的實相。如果洞見了生命的實相,那麼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都不會感到苦。

心苦,是源於不願接受生命的實相,而這又源於我們未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實相。比如小時候上學,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畢業後有人面臨失業,雖然有一部分還好,但不好的絕非少數。大學畢業後的境況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前途無量,鋪滿玫瑰。

隆波也讀過大學,獲得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學士以及碩士學位。在三十多年以前,碩士畢業並不多見,現今已是非常普遍。隆波可以稱得上是「在世間擁有良好的基礎」,在工作方面平步青雲,曾在兩三個地方工作,時間不長就頻頻晉升。在世間層面,隆波並沒有輸給別人。出家以前,月薪超過十萬已經很久,那是相當可觀的收入。但是為什麼隆波並未沈迷於世間呢?因為隆波看見的事實是,即便非常有錢、有名譽、有地位,最終依然是夢幻泡影。有的人曾經聲名顯赫,一旦失去權力,就一無所有。

當我們長大了,可以去看看身邊的朋友或同學,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過成功,可是每個人都有過不快樂。包括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不會幸福與快樂到哪裡去,即便他們能在世間游刃有餘,對法卻一無所知。

因此,當我們能在世間生存下去,依靠工作賺錢來維持生計,不用忍飢挨餓,就已經很有福報。但在佛法方面,如果好好地訓練心,那麼無論生命中發生什麼狀況,也依然幸福與快樂,不會苦。

生命之中有各種各樣的痛苦在等著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不會感同身受,一旦畢業了,面對現實生活,就知道痛苦無處不在的等著。只有極少數人才覺得生命如同童話般幸福自在,大多數人都要咬緊牙關、拼搏與競爭,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與威脅。

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資本——世間的知識,比如通過大學學習得到一定的原始資本。如果再提升心到一定程度,讓心具備禪定和智慧,就會比別人更具優勢。

隆波在世俗間快速晉升的原因何在?正是源於孩提時代就訓練心,而不是依靠奉承上級。最後做到國家高級專家,工作的時候各種資訊浩如煙海,隆波坐下來快速閱讀,隨後打開電腦就能直接總結出來。通常,領導就站在旁邊等著簽字而後送交國務院。那時壓力極大,試想你在工作時,領導就站在一旁等著簽字。為什麼隆波能做到快速、精准、嫻熟?依賴的是禪定。

有了禪定,就比沒有禪定的人更具優勢。而如果有了智慧,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所以要多多的發展覺性、開發智慧,其實處理各種事務、分析各類問題,包括投資和職業規劃,都需要用到覺性和智慧。一個訓練過心的人具有更長遠的眼光,比不曾發展覺性和開發智慧的人,更具精准的洞察力。

發展覺性和開發智慧以後,將能夠清除偏見。在處理各種問題的時候,更精准、更有效、更具遠見卓識。想要得到這些,我們需要訓練。誰能夠訓練,就更有機會功成名就。有的人讀書很厲害,工作卻無法上手,行動力不濟,徒有理論水平。那是因為沒有禪定和智慧,只有記憶,只會考試。

所以,我們要訓練兩項內容:其一是訓練禪定,讓心與自己在一起;其二是開發智慧。 

在隆波講解具體方法之前,大家先要明白訓練的益處。不要盲目樂觀,自以為是大學生,就可以很灑脫、很快樂,痛苦就在前面等著,各種困難虎視眈眈的盯著我們。我們準備好了迎接挑戰嗎?

如果僅僅提升世間的知識與能力,誰都能學會。但如果是提升心靈品質,則每個人各不相同。學識也許不相上下,但是心的能力不可能一樣。

一定要經過訓練。首先訓練禪定,讓心與自己在一起。我們的常態是心整天走神,睜開眼就走神,大學生起床就想著今天要約同學去哪裡玩。老師起床則要想今天的教學計劃:備課了嗎?會堵車嗎?一切都要準備和計劃,從一醒來就想個不停。如果是員工,比如公務員,星期一睜開眼睛就想:今天一定堵車嚴重!實際上星期二與星期一的車流量一樣,為什麼星期一更堵?或者一想到是星期一,心就索然無味。如果想到今天是星期五,就會心情舒暢。感覺到了嗎?這還只是心去想而已。

心喜歡想,一醒來就想,時而想到過去,時而想到未來。長者習慣想過去,年輕人則喜歡想未來,而活在當下——看見身體醒來,看見心在運作的人,幾乎沒有。有的只是想著過去與未來,心一直處於散亂狀態。 

因此要訓練自己:心跑去想到過去,及時知道;心跑去想到未來,及時知道。常常的訓練及時知道自己的心,禪定就會生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