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12B73D-E9D2-48EB-9AF4-B98198E0326A.jpeg

《修行要領》3/7

隆波帕默尊者

開發智慧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不屬於毗鉢捨那,另一部分屬於毗鉢捨那。

超越毗鉢捨那的智慧,屬於出世間的智慧。有人同樣將它歸為毗鉢捨那的智慧,而有些經典認為——不是。因為那時並沒有做什麼,是屬於聖道裡的智慧。

要想步入毗鉢捨那,需要具備初階的智慧。第一階的智慧是分離名與色,專業術語稱之為「名色分別智」。名色分別,是指名和色被分離成一個一個部分。

甜甜地笑一笑,看到了嗎?身體正在笑。感覺到了嗎?身體正在笑。試著點頭,感覺到了嗎?身體在點頭。看到了嗎?身體在移動,心是感覺的人。這就是訓練名色分離,並不深奧或複雜。

有人誤以為分離名色必須禪坐,將心從色身抽離,如果不返回的話,心抽離以後就跑出去遊玩了。這不是隆波所講的分離名色。心從身體中抽離之後去天堂與地獄旅遊,隆波將此歸為幼稚的禪定。

好的禪定是心與自己在一起,不會四處逃竄。

再甜甜地笑一次,感覺到了嗎?身體在笑。試著動動手,感覺到了嗎?身體在動。只是感覺,只是感覺,只是感覺。

看隆波的臉——就只是如此感覺,可別這樣(隆波做表情演示),這樣不可取,已經不是「就只是感覺」了。是什麼在笑?看見身體在笑嗎?看見身體點頭嗎?身與心是不同的部分。如果看到身與心是不同部分,說明已經開始分離了。

接下來繼續體會——身體也是隨順因緣的。為何身體要行、住、坐、臥?因為心在指揮。有其生起的因緣,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生起,不會無緣無故走動,事實上,是心在偷偷指揮。比如過一會兒,大家要去食堂,等到隆波宣佈,現在可以自由活動了。大家並不會跑去別處,而是去同一地方。為什麼?因為心是總指揮——必須現在去,否則很快就沒吃的了。身體之所以移動,是因為心在指揮。

心會在什麼時候變化?知道嗎?眼、耳、鼻、舌、身、心接觸所緣後,心就變化。我們就會明白不存在「無緣無故」,一切都是有因緣才生起。快樂有快樂生起的因緣,痛苦有痛苦生起的因緣。如果接觸滿意的所緣,就會生起快樂,接觸不滿意的所緣,就會生起痛苦。我們無法選擇接觸滿意還是不滿意的所緣,也無法選擇是苦還是樂,它們是自己來的。我們會慢慢照見一切都有其因緣,而非無緣無故。也會明白一切都不是永恆的。

剛才坐,現在站,即刻走等等…不停變化,剛才呼氣,現在吸氣…變化不斷,就會感覺——一切都是無常的。這個身體是無常的,不停變換姿勢和呼吸。或者照見心也是無常——昨天心情還很好,今天卻很糟,每天都不同;即便同一天,早上心情好,晚上卻煩躁;中午非常生氣,下午則開始昏沈、懶惰等等,下班時又手舞足蹈出去玩,回家時已疲憊不堪……感覺一整天都在變化。於是就會明白——感覺是無常的。

早上、中午、晚上從未相同過,這就已經開始照見「三法印」了,屬於照見不同境界或狀態之間的「三法印」。

昨天的感覺跟今天的不同,於是分享說——感到「無常」。此「無常」是透過對照兩個不同的境界或狀態,尚未來到毗鉢捨那的程度。

我們有以前的舊照片嗎?去年的照片與今年的已經不同了,有感覺嗎?拿出照片來翻——天!老了這麼多!由此得出——生命無常:以前年輕,現在衰老。這是對比不同的境界或狀態,並非修習毗鉢捨那。

毗鉢捨那的修行要照見「當下存在的」。不是對比過去與當下,而是看見當下存在的。「當下存在的」是無常、苦、無我的。

試著感覺一下。先甜甜地笑一下。現在有快樂了,看見嗎?身體正在笑。感覺到了嗎?這個身體不是「我」。試著點頭,用覺知自己的心,感覺到了嗎?它不再是「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