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們講了慢心之後,我們再來講另外一個不善心所就是瞋(dosa)。這裡的瞋,它包括各種程度的內心對對象的抗拒,他可以強烈到甚怒之下,可以拿刀拿槍殺一個人,或者說毀滅一個家庭,毀滅甚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很輕微的,我們所說到的煩躁、擔心、緊張、憂愁都是屬於瞋。因此我們不能理解為生氣就是瞋,忿怒才叫作瞋。只要我們的心對所緣有厭惡感、有排斥、有抗拒,這個就叫作瞋。因此瞋有時候巴利文叫(paigha),paigha就是排斥的意思。他的特相是厭惡、憎恨、忿怒、煩燥與生氣。作用是燒毀依處,這裡所說的依處是,它們生起的名色法,我們自己的身心,瞋心一起有如毒藥般擴散。生氣首先受害的是誰?是自己。生氣那個時候,你的心是屬於很低等的心,因為你的情緒很低下,生氣是一種低劣的心,它會傷害我們的身體,經常生氣發怒的人,容易得各種各樣的病。好像在1995年有個醫學的刊物,報導說:如果一個人生氣,生氣之後他在作他身體免疫系統的調查,就是讓那些被調查的人,只是生氣五分鐘,然後他再去調查免疫力系統,他發現他的免疫力系統下降了六個小時。所以生氣對我們的身心的殺傷力是很強的。從一般醫學上來說,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身體的內臟會分泌出一種毒素,對我們身體有害的分泌液。如果是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上來說,瞋心是一種很低劣的心,這種心它會產生很多的心生色法,這些心生色法它可以燒毀我們的依處,它可以摧毀我們的依處。使我們的身體很容易得病,免疫力下降。它表現為毀壞自己的身心,甚至也會傷害到他人,損害自己的利益,也能夠損害他人的利益。如果你在家裡發脾氣,你在家裡丟東西,自己毀了自己的東西。是不是?當你在罵別人的時候,別人還沒有受你指責,你自己已經先在傷害你自己了。而且在世間上很多的戰爭、仇恨、鬥爭、兇殺,都是由於瞋而生起的。由於瞋而引起的,它是心對對象,對所緣的粗暴反應,是傷害自己跟傷害他人的破壞性因素。因此在《阿毗達摩》裡面,瞋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不管是緊張、是擔心、是憂愁、還是說很強烈的生氣、憤怒、憎恨,這些都沒有用,因為這些心生起的時候,它必定是不善的,而且瞋心伴隨著的受一定是稱為憂受。瞋它跟貪是相對的。貪對所緣的反應,對對象的反應,是心想要黏著,黏著於對象。想要執著於對象,想要得到對象,想要擁有對象。而瞋正好相反,是心想要排斥對象,不要對象,抗拒對象,甚至想要毀掉對象,所以,這個是瞋。瞋的產生它的所緣,是非常普遍的,我們可以對任何一樣東西生氣。從一般的情況上來說,瞋的所緣是屬於不可喜所緣,但是當一個人對對象會有排斥之後呢?任何的所緣,不管是可喜,或極可喜所緣,它都可以產生排斥。瞋心的產生,我們從心路過程上來分析。一般上我們平時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覺知到的,這些都是外界的所緣。這外界的所緣,我們之所以能夠接觸到,好跟壞跟我們過去的業報有關係,如果不善業成熟,我們接觸到的是不好的所緣,不好的對象。如果善的果報成熟,我們接觸到的是好的對象。那即使我們能夠很有幸投生為人,但是我們過去經常造的那些不善業,在我們過去生命期間它也可以不斷成熟,所以我們每天會遇到那些不如意的,不圓滿的,或者令我們不滿意的事情。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個世間其實是不圓滿的,因為畢竟有好有壞。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所緣,各種各樣的對象,這些如果是不好的話,我們心的反應,當這些東西碰觸到我們的身體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往往是,覺得如果它是不好,是不可喜所緣,它是不可意,就是沒有順我們的意,由於不如理作意,認為這個是不好的,這個是壞的,這個對我是有傷害的,而沒有益處的,速行心裡面就生起排斥、抗拒。覺得這個是不好的,比如說醜陋的人、低賤的人、或者那種自己不喜歡的人、討厭的人、冤家、仇敵,還是說那些噪音,很難聽的聲音,別人罵你、別人批評你、別人詛咒你、別人中傷你等等這些聲音會來。或者說有時候自己的手會割到,會碰傷,會碰到,或者會撞到,或者說頭痛,肚子痛,很多病痛,這些是屬於不善的果報,體現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它們碰撞我們這些根生,根門,然後心的那種排斥與抗拒,瞋心就這麼生起。如果不如理作意,即使是極好的所緣,心也會排斥、抗拒。就如比說,如果是一位基督徒,他見到了佛像,他是很高興?還是很討厭?或者好像緬甸有很多穆斯林,穆斯林看到了大金塔,大金塔是我們佛弟子們的聖地,但是在穆斯林的眼中,恨不得把它炸掉。所以很好的東西,由於不如理作意,我們的心也會排斥,也會抗拒,例如在2000年的時候塔勒班把巴米楊的大佛炸掉了。因此好的所緣與不好的所緣,如果我們是如理作意的話,我們都能夠生起善心。但是不如理作意,我們都會生起不善心。我們的心對於外界,對於所緣,起那種排斥的心,那麼生起的就是屬於不善心,接著就起瞋心。因此我們用簡單的話來理解,當你的心會排斥的時候,這時候生起的就是不善心就是瞋心。會感到厭惡,討厭,很煩燥,很厭煩,而且瞋心可以不斷的糾纏下去,不斷的越來越加越深。我們所說的仇恨,或者我們不知不覺的給人一些傷害,給人冤枉,給人委屈,這些都是我們過去生所造下的業成熟,所產生的果報。我們有句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很多時候往往就是當我們現在,跟他過不去,他又跟我過不去,這樣的話就成了惡性循環。現在你去整他,然後明天後,或過不久之後,他又來整你。即使你現在把他殺死,那下一世他還會來殺你。冤仇就是這麼來的,而且都沒有了期的。

 

三、故事:怨氣

 

在這裡我們講一個佛陀在世時候的故事,這件故事其實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而這件事情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把他解決的,但她們之間的冤仇可能在幾千萬年前已經結下了。就在很久遠以前,有一個家庭主婦,她們的家養了一隻雞。這雞每天下蛋的時候,這婦女就拿著蛋去吃,當時那隻母雞就很生氣。而且是經常在雞的面前,將生的蛋拿去吃。那隻雞很討厭,但是又沒辦法,因為那個女人是牠的主人。於是那隻雞牠就發誓說:「如果以後我有機會的話,我也要吃掉妳,妳吃掉我的孩子,我也要報復。」結果,這隻雞下一生投生為一隻貓,那個家庭主婦由於不善業投生為一隻雞,結果那隻雞在還沒長大的時候,就給那一隻貓吃了。那下一生那隻給吃掉的雞,牠就投生為一隻豹。而那隻貓又投生為一頭鹿,然後豹又把鹿吃了。就這麼樣,這一世你吃我,下一世我吃你,吃了很多次,五百世。然後一直這麼樣,每一世都是,不是我殺你,就是妳吃我。就那樣輪迴了很多世,一直到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女人投生為一個女人,那隻雞投生為母夜叉,那種冤仇已經積到很深了,一到他們碰面的時候,必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後來有一天,這個作母親的,這個女人,她就抱著孩子到河邊去洗澡,突然她發現好像情勢不對,因為之前她的孩子都給吃掉了,後來她就抱著孩子拼命跑,拼命的衝,她就衝到佛陀當時所住的給孤獨園。之後她見到佛陀之後,就上氣不接下氣,就將孩子放在佛陀的面前,就說:「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結果那個時候的母夜叉也追趕到給孤獨園那裡,結果進不了,因為她是鬼。這個時候佛陀因為知道她們之間的冤仇,如果再不把它平息,不把它了結的話,她們還是會繼續糾纏下去,而且沒完沒了的。於是佛陀就說:「讓那母夜叉進來」,然後那個作母親的見到那母夜叉來了,她就很想要抱她的孩子,然後她把她的孩子抱起來,因為那母夜叉又想吃她的孩子,她害怕。當她們都來到佛陀面前,佛陀說:「妳們二個已經一直在這邊,妳吃我,我吃你,爭鬥很久了,現在是應該把它平息的時候了。這種冤仇已經深如大海了。如果再繼續這樣你用仇恨來對待仇恨,他用瞋恨來對待瞋恨的話,它永遠沒有了結。唯有妳用沒有瞋恨的心來對待瞋恨,才能夠了結。」佛陀講完了之後,那個婦女的心念比較平息。那個時候佛陀就說:「妳把妳的小孩交給那個母夜叉!」那個作母親的還是很擔心,但是由於她對佛陀的信心,還是把她的孩子交給母夜叉。結果那母夜叉一抓到那小孩子,就親他的嘴又愛護他。從此以後,她們二人的冤仇就這樣消解了,因此佛陀就這麼樣說:「在此怨恨確實不能平息怨恨,用無怨恨來平息,這才是亙古的法則!」

 

四、佛陀的宿敵

 

因此我們應當用慈愛、用理解、用尊重、用包容去平息之間的怨恨。當別人對你不好的時候,如果你以牙還牙、以毒攻毒只會增加對方對你的不滿,再增冤仇。不要認為對方永遠是不好的,自己始終都是有理的,自己始終都是對的。不要這麼樣認為,即使是這麼樣,那只是你著眼在現在;如果我們放眼到未來,我們看其實很多東西它都是有因緣的。我們知道我們的佛陀應該是無辜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來中傷他呢?好像金迦馬拉瓦迦,她裝著大肚子,在公眾面前陷害佛陀說:「佛陀,你現在把我肚子搞大了,你要負責!」。還有,當時有個叫作馬甘迪亞,她的父親看上佛陀,認為只有佛陀才能夠配得上他的女兒,因為他的女兒非常漂亮。結果佛陀連瞧都沒有瞧她,他說連那些魔女都誘惑不了我,我怎麼會貪愛這一堆臭皮囊,我甚至連腳都不想去碰她一下。結果這個馬甘迪亞就仇恨佛陀了,她認為說我長得這麼漂亮,你竟然說你連腳都不想碰我一下,你不要我就算了,為什麼汙辱我,於是她發誓要跟佛陀作對。後來她嫁給了憍賞彌國的的優填那王,然後當佛陀去的時候,她就到處去發布謠言,中傷佛陀,罵佛陀,佛陀就受到許多的毀謗。

 

又著名的提婆達多,大家知道為什麼提婆達多為什麼老跟我們的佛陀作對呢?很多世都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